西陵峽美景優(yōu)美句子
【第1句】: 三峽美景優(yōu)美句子
【第1句】: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fā)白帝城》
【第2句】:十二巫山見九峰,船頭彩翠滿秋空。朝云暮雨渾虛語,一夜猿啼月明中。----蘇轍《巫山賦》
【第3句】:扁舟轉(zhuǎn)山曲,未至已先驚。白浪橫江起,槎牙似雪城。-----蘇軾《新灘》
【第4句】: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第5句】: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啼三聲淚沾裳。----------民諺
【第6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第7句】:峽盡天開朝日出,山平水闊大城浮。--------郭沫若
【第2句】: 三峽美景優(yōu)美詩句
《上三峽》 李白 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 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 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 三朝及三暮,不覺鬢成絲。
《三峽歌》 陸游 十二巫山見九峰, 船頭彩翠滿秋空。 朝云暮雨渾虛雨, 一夜猿啼明月中。
《入峽次巴東》 白居易 不知遠郡何時到,猶喜全家此去同。 萬里工程三峽外,百年生計一舟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隴水春多逆浪風(fēng)。 兩片紅旌數(shù)聲鼓,使君艛艓上巴東。
《早發(fā)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竹枝詞九首(其七) 劉禹錫 瞿塘嘈嘈十二灘, 人言道路古來難。 長恨人心不如水, 等閑平地起波瀾。
《巫山曲 》 孟郊 巴江上峽重復(fù)重,陽臺碧峭十二峰。 荊王獵時蓬暮雨,夜臥高丘夢神女。 輕紅流煙濕艷姿,行云飛去明星稀。 目極魂斷望不見,猿啼三聲淚滴衣。
《秋興》 杜甫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fēng)云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在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長江》 杜甫 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 朝宗人共悒,盜賊爾誰尊? 孤石隱如馬,高蘿垂飲猿。 歸心異波浪,何事即飛翻?
滿意請采納
【第3句】: 描寫三峽的優(yōu)美語句
過了三峽的最險處瞿塘峽口,眼宇豁然開朗,卻見一注陽光直直的打在左邊的峭壁上。右面峰頂被反射得魚鱗般發(fā)青,水天一色,激光發(fā)亮。船沖過八公里長的瞿塘峽,時間已是八點三十分了,我們也早已被攝入了一片金黃的光暈之中。
抬頭再望,已進入巫峽。劉白羽老先生說得好,"如果瞿塘峽像一道閘門,那么巫峽簡直象長江上迂回曲折的畫廊。船隨山勢左一彎,右一彎,每一曲,每一折,都向你展開一幅絕好的風(fēng)景畫。"這就超脫出瞿塘峽的雄而顯得巫峽秀。隨著船在漩渦中打顫,我開始驚詫于大自然的神奇功力,居然將巫峽點化得如此多姿多彩,使我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
回顧山巒,但見霞煙氤氳,浮云飄動,怪石嶙峋,隱露其間;有的似窈窕淑女,飄飄欲飛,使人想起"風(fēng)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的詩句。有的如出征號吹響整裝待發(fā)的騎士,威武俊逸。也有的象奔騰的野馬,昂首揚蹄,覺著它就會發(fā)出一陣陣聲震蒼穹的長嘯來……這一切在縹縹緲緲的云霧中,添了幾多含蓄,很能給人以一種"山在虛無縹緲間"的感覺。真是三峽風(fēng)景最好的意境所在!我被這云遮霧罩、迷離縹緲似海市蜃樓般的奇景迷住了。驚喜之余,令人想起湖北境內(nèi)巴東多猿啼,這就追朔到了酈道元在《水經(jīng)注?江水》中曾寫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就是說,在巴東三峽中,巫峽最長,猿聲凄凄到處啼,使人流的眼淚都打濕了衣裳。古代三峽的猿到底是哪一種呢?我們不妨看看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詩曰:"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從詩中我們可推測出是長臂猿。因為長江三峽的江流湍急,驚濤駭浪,只有善嘯的長臂猿的蹄聲才能透過波濤,讓詩人聽見。猿聲為何"啼不住"呢?據(jù)有關(guān)資料記載,猿啼與猿的生活大有關(guān)系。早在前幾年,英國科學(xué)家波爾杰丁通過實地考察,并用儀器測量,揭開了猿啼的秘密:每天清晨,當(dāng)?shù)谝豢|陽光照射在樹梢上的時候,長臂猿啼鳴聲便劃破即刻的靜謐。雄猿首先領(lǐng)唱,幾分鐘后雌猿也加入了伴唱,一霎時形成黎明前的大合唱。這時,一里之內(nèi)的猿都聞聲參加了大合唱的行列。這種大合唱知道太陽升起來的時候才告結(jié)束。如果有朝一日您去游覽三峽,肯定暮愿自己也能象李白一樣,享受一番"兩岸猿聲啼不住"的樂趣。
三峽風(fēng)光各具特色。瞿塘峽挺拔險峻,巫峽幽深秀麗,西陵峽灘險流急。三峽兩岸峰奇巒秀,千姿百態(tài),船行其間,時而絕壁前阻,"山塞疑無路",忽而峰回水轉(zhuǎn),"灣回別有天"。三峽之美,全在山、水、泉、林、洞的相互映襯之間,一日之內(nèi),朝暉夕陽,變幻無窮。也就是說,長江三峽由瞿塘峽雄、巫峽秀、西陵險,共同構(gòu)成了一幅壯觀瑰麗的畫卷。
瞿塘峽又稱夔門峽,西起奉節(jié)古城東至巫山大溪鎮(zhèn),全長八公里,是三峽中最短的一個峽。峽中兩岸懸崖斷壁,最為雄偉險峻,古為四川大門,今為重慶東連荊楚門戶,位置十分重要。短短山峽,古跡眾多。峽口上游有奉節(jié)古城、神秘的八陣圖石堆、魚復(fù)塔。峽內(nèi)北岸的白帝城文物薈萃千古名揚,歷史價值極高。還有驚險萬狀的古棧道,莫測高深的風(fēng)箱峽。南岸則有題刻滿壁的白粉墻壁,在大壩截留前,著名的夔門石刻即已整體切割上移。風(fēng)箱峽下游則有"犀牛望月"奇異的山峰景觀,境內(nèi)在大壩蓄水后,增建的長江大橋如一彎彩虹,橫跨峭壁,既引為壯觀,又實實在在地"天塹變通途",造福三峽人民。
【第4句】: 關(guān)于九寨山的優(yōu)美句子
九寨溝位于岷江上游阿壩州南坪縣境內(nèi),南距四川省省會成都450公里,這里山清水秀,美不勝收。因溝內(nèi)有盤信、彭布、故洼、盤亞則查洼、黑角寨、樹正、菏葉、扎如等九個藏族村寨而得名。據(jù)《南坪縣志》記載:“羊峒番內(nèi),海峽長數(shù)里,水光浮翠,倒影林嵐。”故此地又名中羊峒,又名翠海。
九寨溝以絕天下的原始、神秘氣氛而聞名。傳說很久很久以前,神勇的山神達戈熱戀著美麗的女神沃莫色莫,達戈用風(fēng)云磨成一面寶鏡送于色莫,而色莫不慎將此寶鏡跌為108個碎片,化作108個海子(高原湖泊),從而成為九寨溝最美麗的108個景觀。這里雪峰玉立,青山流水,交相輝映,這里的瀑布、溪流更是迷人,如飛珠撒玉,異常雄偉秀麗。
九寨溝總面積約620平方公里。其中52%為林木繁茂的原始森林。 自然景色兼有湖泊、瀑布、雪山、森林之美,有“童話世界”的美譽。大多數(shù)景點集中于“Y"字形的三條主溝內(nèi),縱橫50公里。根據(jù)專家的考察,這種高山湖泊是在地球新構(gòu)造運動中,地殼發(fā)生急劇變化,山體不平衡隆起和河流侵蝕作用形成的。分冰川剝蝕、巖溶洼地阻塞湖、泥石流堰塞湖、滑坡與崩塌堰塞湖四大類。他們的共同特點是:水色清澈透明,幽靜深邃,彼此以臺瀑相連,逶迤不絕,小的有半畝,大的有千畝以上。四岸有千年古木,奇花異草,四時變化,色彩紛呈,倒影斑斕,氣象萬千。其中最大的長海,長7公里,海拔3000米,澄如碧潭,冬可滑冰,夏可行船。臨近的五花海,由于湖底有各種色素的礦物質(zhì)和枯枝敗葉、海藻等沉積物,經(jīng)過陽光的折射,幻出豐富多姿的色彩,成為名副其實的彩色湖。
九寨溝現(xiàn)已規(guī)劃為:樹正景區(qū)(火花海、臥龍海、犀牛海、古磨房和樹正瀑布);日則景區(qū)(珍珠灘、諾日朗瀑布、珍珠灘瀑布、高瀑布);劍巖景區(qū)(天鵝海、懸泉、劍巖原始森林、熊貓海);長海景區(qū)(長海、五花海、上季節(jié)海、下季節(jié)海);扎如景區(qū)(騎馬、野餐、藏族村寨民俗)等幾個景區(qū)。已開發(fā)出二灘、三溝、四瀑、十八群海。最著名的景點有劍懸泉、芳草海、天鵝湖、劍竹海、熊貓海、高瀑布、五花海、珍珠灘瀑布、鏡海、諾日朗瀑布、犀牛海、樹正瀑布、樹正群海、臥龍海、火花海、蘆葦海、留景灘、長海、五彩池、上、下季節(jié)海等。各景點之間棧道幽深,小橋橫跨,村寨古樸,民風(fēng)各異,令人有飄然出世的超凡脫俗之感。嫵媚的春日,九寨溝眾多景點 萬紫千紅;炎炎夏日,則濃蔭滴翠;醉人之金秋,則五彩斑斕;嚴寒隆冬,其景色則冰清玉潔。真可謂四季分明,各有千秋,其中尤以金秋最為迷人。
深藏在林中的108個高原湖泊---海子,每到其時,天高氣爽,碧水澄澈。映襯著漫山遍野絢麗多彩的秋林,水底五彩石,天上飄白云,如夢似幻,如醉如癡。火花海、五彩池等景點因池水清澈,湖底石質(zhì)晶瑩而折射陽光,呈現(xiàn)出夢幻似的光彩,步移景換,猶如進入了童話世界,珍珠灘水波粼粼,如飛珠碎玉。諾日朗瀑布寬達100余米,從30米高的石崖上,飛瀉而下,色彩明艷,另具一番秀雅自然,清純優(yōu)美的風(fēng)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