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感言300字
求魯迅《端午節》讀后感,300字左右~
《端午節》就是魯迅先生運用輕松幽默的方式對“方玄綽”這類表面上進步,骨子里落后的舊知識分子的辛辣諷刺。
【第3句】:人物形象:《端午節》塑造了一個表面上進步,骨子里落后的舊知識分子方玄綽的形象。
方弦綽是“這些因循守舊,看不慣新的事物,總是喜歡在過去的世界里思考問題的人物代表。
”(1)從他的身份地位上看,他不僅廁身于高等學府,喜歡發發奇談怪論,而且又混跡于官場,扭扭捏捏地做個政府的小官。
這個知識分子加官僚的身份,使他說話做事充滿矛盾,——“索薪”事件,更是使他不尷不尬,左支右絀,顏面盡失。
(2)從他的文化角色上看,他表面上是新式文人,天天捧著《嘗試集》咿咿唔唔。
但骨子里淺薄、市儈,在家里是坐吃等伺候的“家長”,在社會上是袖手旁觀,靜觀待變的“看客”,是個披著新衣的舊式文人。
【第4句】:語言:魯迅在這篇小說中采用的是輕松、幽默的諷刺筆調。
通過描寫方玄綽的行為、語言和心理,讓主人公自己的小丑表演來使讀者發笑,沉思。
端午節經典誦讀有感350字作文
今天我早早起床,便看見外婆在門上掛好了菖蒲和艾葉,爸爸并且噼里啪啦放起了鞭炮,接著我們開始吃早點,端午節感想作文350字.呀!今天的早餐花樣多多,和以往不同,餐桌上擺放著粽子、蛋糕、茶葉蛋、包子、麻圓、甜大蒜……聽說中午還有一餐豐盛的美味佳肴呢!早餐吃完后,我才想起今天是我國的傳統端午節,小學五年級作文《端午節感想作文350字》. 相傳端午佳節,是為了紀念我國戰國時期楚國的一位愛國詩人屈原.那時秦、楚、齊、燕、韓、趙、魏七國爭霸的時候,秦國為了統一中國,發動戰爭,滅亡了六國,楚國也在其中.因為楚王沒聽取屈原聯齊抗秦的主張,經果秦國滅亡了楚國,無奈之下,屈原投汨羅江自盡.這天正是五月初五,人們用投粽子到江中和賽龍舟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來自作文范文網 N 呀!我要向這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學習,我也要努力學好本領,將來把自己的畢生精力獻給人民.
端午節心得體會350字
今天,是端午節,同時也是父親節,同時還是電商打折促銷的好日子,這一天,人們紛紛吃起了粽子,劃起來龍舟,人們既欣喜又高興,因為今天是端午節,可以放假休息了,又可以和家人團聚了,也可以出去旅游放松心情。
但端午節也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傳統節日,它是紀念楚國愛國文人屈原而設立的,表達了當時人們對他深深的敬意。
端午節吃粽子的感受三百字作文
端午節,這個與春節、中秋等同隆重,在中國綿延了2000多年的傳統節日,在我們的記憶里,除了龍舟競渡助威鼓響,很大程度上恐怕只能隱隱定格于粽子飄香了。
自從跨入大學校門及至漂泊而繁忙的求職生涯,對于家鄉端午節的印象不僅難以忘卻反而更加追憶和懷念。
盡管有時也在街頭的攤點和超市買一些粽子吃,但那氣氛和滋味卻遠不能與家鄉的韻味相比。
記得小時候,端午節那天家里的各個門上要插柳枝、插艾藥,孩子們都要在手上系五色的絲線、身上帶裝著雄黃等藥物的荷包,據說這樣可以辟邪和預防蛇蝎、蚊蟲的叮咬。
端午節前后,適逢家鄉麥收的時節,母親不只是包粽子,還緊忙著用新磨出的面粉炸油糕、油餅給我們吃。
現在想來,那時的端午節不只有粽子香,還有混合著陽光、汗水味道的麥香,以及民俗的節日氛圍。
在農村鄉下,過節歸過節,龍口奪食的季節手邊的農活是萬不能耽誤的。
如果天氣晴好,父母親和兄弟們會將新收獲的麥粒攤開在門前的打麥場晾曬,我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分給我的活計則是負責看護,以防小鳥、家禽啄食。
那一刻,我常常手拿一只口琴,外加幾冊連環畫書和幾只醇香的粽子,或躺或坐在濃密的樹陰下,看書看得累了,便胡亂地吹奏一些不成調的音符,或吃一口粽子。
生活的艱辛在我幼小且無憂無慮的心靈留下了記憶的痕跡。
現在回想起來,那時的情景多么帶有朦朧的詩意,是那樣的溫馨,且耐人回味。
端午節像是夾在歲月當中的一枚書簽,它每時提醒著我,又一個具有紀念意義的日子到了,借著端午小長假的機會,我攜著女兒提前回到了養育我的故鄉,我要讓女兒看看家鄉的山水和思念已久的外公外婆。
今年的端午節有著特別的意味,舉國民眾可以同享調整后的三天假日。
可就在端午節前的5月12日,一場突如其來的汶川大地震讓數萬同胞頃刻罹難,他們的世界就此永遠地失去了陽光,也不會再有粽子飄香的味道了。
回家了,我的父母和小外孫女自有一番問候和親昵。
親熱過后,我和女兒的目光停留在了父母家堂屋正中的桌子上。
那里端端正正擺放著五個翠綠的葦葉包成的粽子,當中的香爐里飄著裊裊的清煙,兩邊燃著白色的蠟燭。
在我們驚異之時,母親用哀嘆的語氣告訴我們:“老天真是作孽啊,地震糟蹋了多少人,這些粽子是咱對死難者的祭拜和祈禱”。
這就是鄉民的節日習俗,這就是平民淳樸的哀悼方式。
記憶,感觸,感動,在山鄉農村,在這個端午節。
端午節家人團聚的場面描寫300字
“嗒———嗒———嗒”,花木蘭快馬加鞭往家中趕,身邊的泥土都揚了起來。
此時,歸心似箭的木蘭心里好不興奮,恨不得馬上飛到家。
父母們得知花木蘭回家的消息,欣喜若狂,他們相互攙扶著蹣跚地走到屋外,目不轉睛地盯著城門,眼巴巴地望著、望著…… “爹、娘———”花木蘭的父母循聲望去,花木蘭騎在馬上,飛奔而來,正在向他們招手。
花木蘭的父母頓時激動得兩手發抖,先是一驚,又蹣跚的走過去。
花木蘭將馬一拉,迫不及待地跳下馬,張開雙臂,緊緊地擁抱住爹和娘。
娘摸摸花木蘭的臉說:“蘭兒,瘦了,瘦好多了,但越來越漂亮了
”“走吧,天色已經晚了,蘭兒回家就好
”父親邊說邊牽著馬,拍拍木蘭母親的肩說道。
花木蘭一家以及陪同她回家的戰友們,一路說說笑笑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花木蘭感到一切都是那么的親切和美好。
“姐回來了,姐回來了
”弟弟歡呼著,緊接著年少的弟弟操起刀,回到廚房里殺豬宰羊,忙著為姐姐煮點好吃的。
回到家的花木蘭推開東閣門,坐在西閣床上,脫下戰袍,穿上了舊時的衣裙,看著房間的舊物,她感到親切而溫馨。
坐下來,她對著鏡子在額上貼上了花黃,梳理著兩鬢那烏黑的頭發。
端午節(賽龍丹)(作文300)
你知道端午節為什么要賽龍舟嗎?是因為當年屈原投江的時候,人們劃著船去打撈屈原的遺體。
現在,劃龍舟成為了紀念屈原的一種方式。
那次觀看賽龍舟的場景,至今我還歷歷在目。
“加油,加油!”一聲聲鼓舞的聲音在大河上此起彼伏,隊員們齊心協力,拿著槳奮力向前劃著。
還有一位隊員敲著鼓為隊員打氣、加油,指揮著他們,希望能夠得冠軍。
隊員們劃出的水波快速向后退,龍舟像箭一樣在大河上飛快地向前行駛。
快到終點了,隊員們使出全身的力氣向終點劃去,“噢,勝利了!”——隊員們臉上露出了勝利的喜悅。
看,這就是賽龍舟,優秀的中華兒女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創造的傳統文化。
魯迅《端午節》的讀后感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又要吃香噴噴的粽子了。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每逢端午節都要吃粽子、包粽子,有的地方還要進行賽龍舟等活動,非常熱鬧。
端午節雖然時間短暫,但是很有意義。
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免職,被趕出都城,流放他鄉。
當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可自己又報國無門,最終在陰歷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首愛國主義樂章。
今年端午節到了,媽媽特地從超市買了各種各樣、各種味道的粽子,我迫不及待地撥開粽葉,大口大口地吃著,陣陣的葦葉清香撲入我鼻子里。
這時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愛國詩人屈原。
他那種憂國憂民的愛國精神,激勵了我,感染了我。
我們是生活在祖國的懷抱的少年兒童,要向先輩屈原那樣,從小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專心讀書發憤圖強,好好學習,長大報效祖國。
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端午節的作文怎么寫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
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
但今天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
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都與悼念屈原有關。
同時,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清除腐,殺菌防病。
這些活動也反映了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毀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郁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
公元前229年,秦國攻占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
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
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國。
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占郢城。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尸體,紛紛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尸體免遭傷害。
從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