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騎行感言
你對騎行川藏線有什么看法
出發前先練幾個月是最重要的,你必須讓你的身體適應長時間大強度的騎行,另外可以從成都出發,可以縮短不少時間,成都的青旅可以解決你很多問題,還能找到騎友。
騎自行車看風景的說說
一、 失去的我們不妨讓其失去,因為它可讓我們少些惆悵;得到的我們不妨少些滿足,因為它可讓我們多些清醒。
二、 夜,太靜了,而且月光又像朦朧的銀紗織出的霧一樣,在樹葉上,廊柱上,藤椅的扶手上,人的臉上,閃現出一種莊嚴而圣潔的光。
海似乎也睡著了,我聽到輕柔的浪花拍在沙灘上的微語。
三、 我想去旅行,一個人背包,一個人旅行,一個人目睹沿途的風景,拿著相機,拍下沿途上的風景,記錄沿途的心情。
那樣的生活才是我想要的。
四、 旅游時最好的習慣:找個舒適的小店,挑張雅致的明信片,送給中意的TA,背面寫上:某年某月某日,下午某時,天氣晴,我在某地,想念你。
五、 總有一天,我會丟下我所有的疲倦和理想,帶著我的相機和電腦,遠離繁華,走向空曠。
六、 有一種旅行,叫單車旅行。
它沒有奢侈準備,只是需要垮上后座的勇氣和一顆想走即走的心,就算是一輛永久單車也能讓你的夢想走很遠。
一個人騎行,孤單卻內省;一群人騎行,壯觀而有力。
希望有一天,自己也像他們一樣,踩著單車上路,經歷一種身體下了地獄,眼睛進入天堂,靈魂歸入故里。
七、 各大名山上人流如織,擠得你死去活來,山上的景還不錯,可往往至精彩之處便有一白須老和尚攔路收費。
可應了某雜志上寫的:“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老和尚擋住道,一邊曬太陽,一邊賣門票。
”氣憤之余,又有幾絲無奈。
八、 將圓未圓的明月,漸漸升到高空。
一片透明的灰云,淡淡的遮住月光,田野上面,仿佛籠起一片輕煙,股股脫脫,如同墜人夢境。
晚云飄過之后,田野上煙消霧散,水一樣的清光,沖洗著柔和的秋夜。
九、 人生就是一次充滿未知的旅行,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在乎的是看風景的心情,旅行不會因為美麗的風景終止。
走過的路成為背后的風景,不能回頭不能停留,若此刻停留,將會錯過更好的風景,保持一份平和,保持一份清醒。
享受每一刻的感覺,欣賞每一處的風景,這就是人生。
十、 何為旅行
旅行不是一次出行,也不只是一個假期。
旅行是一個過程,一次發現。
是一個自我發現的過程。
真正的旅行讓我們直面自我。
旅行不僅讓我們看到世界,更讓我們看到自己在其中的位置。
究竟,是我們創造了旅行。
還是旅行造就了我們
生命本身就是一場旅行。
生命將引領你去向何方
十一、 一個人去旅行,而且是去故鄉的山水間徜徉。
臨行之前,面對太多的疑問和不解:為何是一個人
也有善意的提醒:何不去遠方
昆明呀——趕一個花海;三亞呀——赴一個藍天碧海。
只是微笑地固執自己的堅持,不做任何解釋。
沒有人明白,這一次是一個告別,或者一個永遠的告別,以后我會去到很多很繁華或蒼涼,遼遠或偏僻的地方,而會常常想起這一次的旅行,想起那座山,那個城,那些人……十二、 當你見過了世界上最美麗的風景,你的內心會被洗成一片空白,自由而寧靜,因為它撫平了心底的不安;當你嘗到了極品的美食,會得到最大的滿足,因為它填補了你的空虛。
你在無垠的海邊第一次聽到了自己心跳的聲音,你在潮濕的風中感受到了平穩的呼吸,多好聽啊,一遍一遍的……你突然明白自己還活著,并且如此真實的活著——這,就是旅行的意義。
十三、 山和水并行著,讓靈魂在歲月的風沙中磨練、輪回、遭遇。
“你為何要一直流動呢”山問,“難道萬頃良田不值得你孕育難道萬千挫折不值得你面對難道萬種痛苦不值得你化解”‘水沒有回答,只是依然把痛苦放大,卷起千層浪,淹沒村莊,猙獰得張揚。
十四、 趕快上路吧,不要有一天我們在對方的葬禮上說,要是當時去了就好了。
十五、 終于到達了目的地
我們來到了海邊,一眼望去,茫茫的大海,水天相接,真是美極了
這時,海浪一陣陣拍著海岸,一波又一波地吞噬著沙灘上的腳印。
海水漸漸地退潮了,平時藏在海里的石頭正大片大片地呈現在眼前。
被海水長期浸泡的石頭,已經形成一層厚厚的青苔,就像一塊塊碧綠的絨毯。
十六、 我想一個人旅行,背上簡單的行囊,踏上行程,走過一個又一個陌生的城市,去感受旖旎的自然風光,絢麗的民族風情,悠久的歷史文化。
拋開塵世的紛擾,遠離城市的喧囂,尋找一份寧靜,奢侈地享受旅不問人,行隨己意的瀟灑。
十七、 人生就是一次充滿未知的旅行,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在乎的是看風景的心情,旅行不會因為美麗的風景終止。
十八、 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會以為這就是世界。
十九、 旅游,放松心情,用眼睛享受風景。
歌里唱的是“你離開我,就是旅行的意義”,我沒有值得分享的感傷愛情故事,唯有講述此間途經的美景,分享沒有男主角的相片。
二十、 路旁邊浪似地滾著高高低低的黃土。
太陽給埋在黃土里,發著肉紅色。
可是太陽還燒得怪起勁的,把他們的皮肉燒得變成紫黑色,似乎還聞得到一股焦味兒。
西藏自駕游攻略
車旅行裝備一覽表一、基礎設施(一)基礎設施:(1)旅行設備:自行車山包、帳睡袋、防潮墊、軍用壺、保溫瓶、車載水壺、腰包、護腕、護膝,自行車手套、運動手表、(2)攝影器材:傻瓜相機、海鷗df、膠卷若干、望遠鏡(3)車載工具:六角扳手、螺絲刀、老虎鉗、活動扳手、腳踏氣筒、補胎用具、備用內胎、長剎車線一根、機油、鐵絲少許旅途費用預算全程預算方案 *以35天的旅途時間算* (二)準備階段:(要想到,你是去旅游、體驗生活的。
所攜帶物品一切從簡。
) 全新輕便公路自行車一輛,價值500元左右(配有鋼線鎖和U形鎖各一把),已調試好;廉價背包一個,30元; 傻瓜相機一部(可以從朋友處借或家里用著的,但質量要好); 膠卷4個,70元; 修車工具:鐵鉗、多用扳手(鋼皮制成)、多用螺絲刀各一個和小鋼絲一根; 小手電筒、繩圈(自己卷成的,堅韌)各一個; 單面刀片、打火機各兩個; 備用藥品:止血貼、保濟丸、康泰克、萬金油、正骨水等等,還要常備消暑沖劑; 摩托車雨衣一件,30元; 太陽帽一頂,10元; 袖珍地圖一本,10元 電話卡一張,30元; 再加上毛巾、牙膏、牙刷、紙巾、剃須刀等生活必須品。
哦,還要一本筆記本。
騎自行車遠行應攜帶的物品一、隨身物品一輛高質量的自行車是遠行必備的,這個不用說了。
騎自行車出去兩天以上、100公里以上,算遠行了,我們各自把自己的經驗寫出來,我先寫,其他同學補充喔。
(1)一次性雨衣一件。
這是必備的,不論遠近,建議大家必備。
(2)備用胎一到兩條。
這也是必備的,不論遠近,建議大家必備。
因為群里各人的車尺寸不一,別人的未必適合你,還有的人出去從來不帶備用胎,這非常不好,因為有的內胎刺穿的地方無法修補,還有的車裝上內胎后連穿幾條內胎的,這就是外胎的問題了,外胎有問題的時候要堅決換掉,因為沒人出去帶外胎備用的,當外出的時候連連爆掉幾條內胎、都爆同一個地方的時候,你就叫天天不應了。
(3)補胎工具。
有空在家練習下自己扒胎、換胎、補胎,雖不指望以后靠這招吃飯,出去的時候急了也能用上兩招,藝高人膽大。
(4)其他工具,補胎工具、內六角、螺絲批等,最好是整套的便攜工具,其中補胎工具是最常用的,當然最好沒機會用上。
(5)備用藥品,如云南白藥、止血貼、保濟丸等,隊伍中不必人人有,有人有就可以了。
(6)御寒服裝,騎車的時候感覺很熱,挺下休息的時候慢慢就感覺冷了,春秋季最好帶件自行車風衣或騎行坎肩等,冬季則需要更厚實的騎行服,如抓絨類的,抓絨的騎行服裝有兩種,一種是壓了膜的,防風效果很好,可以連風衣都省下了,還有種不壓膜的,春秋季節能用,刮北風的時候就寒風刺骨喔。
(7)瑞士軍刀,正宗瑞士軍刀幾百元一把,陽江的仿冒產品幾元到幾十元,也能用了,呵呵,這個東西有最好,沒有也勉強能應付。
(8)其他騎行裝備:頭盔、車前后燈、氣筒、等。
(9)自用餐具、個人物品。
(10)補充能量的零食。
怎樣從零開始學習騎大排摩托車
《在古詩里旅行》作者:李方 在古代中國,最活躍的旅客大抵是詩像元那種寫散文的比較少見。
農民一般被固定在土地上,很少有機會出門,除非服役或迫于天災人禍。
商人較多旅行,但他們是社會邊緣人,被認為不入流。
旅行產業主要靠政府買單。
由于選拔高度,官員大都是兼職詩人,旅行中不免猛干第二職業。
同時,總有批量詩人出于上進心而踏上旅途。
因此說,最活躍的旅客大抵是詩人。
相當高比例的古詩實際人是游記。
本文想談談詩人作為旅客的特點,比較散漫,想到哪兒算哪兒。
詩人騎驢 驢是詩人最佳旅行工具,像騎馬,“一日看盡長安花”,比較俗。
陸游詩:“衣上征塵雜酒痕,遠游無處不消魂。
此身合是詩人未
細雨騎驢入劍門。
”酷斃
人仗驢勢。
賈島騎驢直撞進韓愈的儀仗隊。
那壁廂在喝:找死呢
賈島說,非也非也,我這兒正“推敲”呢。
韓愈心想,咱文起八代之衰,你這笨鳥算是撞對人了,我看還是“僧敲月下門”比較爽。
驢子曰:瞧,撞出了成語,乖乖。
提速 古代旅行,突出一個慢字。
清朝算是效率甚高,八百里加急,一封電報從北京特快違背到廣州,也得好幾十天,而且驛馬倒斃于途不知凡幾。
李白相當于鐵道部長,說,提速吧,于是“十張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李白一向看不起杜甫做詩的苦哈哈,但老杜的馬拉松也不含糊:“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14個字跑掉一兩千里路。
當然,老杜后來跑到一半就掉頭南正職,到死也沒著洛陽的影兒。
最狠的韓愈。
“一封朝秦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不過提速這事兒不能抬杠,花木蘭還“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呢。
俄羅斯方塊和期權 李賀在路上,想到好詩句,就隨手寫下來,扔進一個專用口袋,回家取出來再往一塊兒拼,有點像在游戲機上玩俄羅斯方塊。
打仗的迷信錦囊妙計,寫詩的迷信錦囊妙句。
按金融術語,這叫期權,詩人在旅途中倉促難以成篇,就先把期權拿到手再說,買個踏實。
李賀也正因為這個習慣,所以好句子有的是,但好詩相對少得多。
毛主席作詩的時候,特別喜歡向他“借錢”。
你“一唱雄雞天下白”,像“天若有情天亦老”。
環形跑道 顧炎武號召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有那么些年,看來杜牧也沒閑著,但總是圍著揚州城跑圈兒。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結果路沒少跑,讀書卻多半稀松,“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檢討書上也說自己沒干有益國家有益人民的正事兒。
當然也有話可說:朝廷里亂糟糟的,咱才不蹚那渾水。
環形跑道上的詩人,大都苦悶。
杜甫說“北極朝廷終不改”,可那段時間也正是他最苦悶的時候,雖然在圍著皇帝轉,但頂多是顆冥王星,遠了去了。
還有文天祥,轉戰抗元的歲月,作詩說自己的心就像指南針,永遠向著朝廷,真是比黃連還苦。
有瀟灑的,有苦旅的 王維和岑參差不多是同時代人,當時好多人都想去西域立功。
王維送別這樣一位時說:“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岑參則在把朋友往回送:“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 有瀟灑的,有苦旅的。
盛唐生活的幸福,在于社會的多元化,你可以在輞川別墅吟風弄月,也可以去西域大漠求取功名,沒有告訴你必須怎么著,才能怎么著,否則別后悔你將來怎么著,等等。
人小詩不大 “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 宋之問被貶到廣東,后蒙召回,渡漢江時寫了這首詩。
宋之問是靠寫詩逗武則天開心掙面包的,總之有點“小”。
這首詩情真意切,但還是不免有點“小”。
同是被貶召回,劉禹錫則說:“種桃道士歸何處
前度劉郎今又來。
”爽。
人小,詩也大不起來,走得再遠也大不起來。
最好的詩是讓人發呆 最好的詩不是讓人立刻有所感悟,而是讓人發呆。
《詩經?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我每讀一遍,就發一遍呆。
發了半天呆,還是一點想法都沒有。
那是深切的感傷,是我所不能體會的,只能發呆。
為了不繼續發呆,只好不讀。
可忍不住又想讀。
如果什么東西可以上癮的話,發呆應該是一種。
如果我是詩中那位旅人,我怎么受得了。
盲流大軍 覺得自己成了,但還沒有官做,就得出門上游歷天下,結交朋友,當然主要是結交做官的朋友,按客氣的說法,是為了“實現政治抱負”,是謂壯游。
這種游歷在唐朝的時候蔚然成風,簡直可以組成一支盲流大軍,李、杜都曾親歷其盛,傳下詩篇。
一面自標高格,一面又投門上書:“生不用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
”不要因為他是李白就不敢說他矯情。
我最關心的是這支盲流大軍的經濟來源。
我讀大學的時候,經常遇到的外校的盲流詩人以交流詩歌為名蹭吃蹭住。
這樣說可能太損了,里邊也還有幾個真詩人。
糟蹋山水 據說詩人里以乾隆皇帝產量最高,大概也是因為他游的地方最多。
詩產量和旅行路線長短基本上呈正比關系。
難得乾隆何時何地幾乎從來沒有卡殼的時候,就苦了那些山水名勝,好好的衣服招誰惹誰了,硬往上貼補丁。
再加上那筆軟骨病般的書法,遂成一浩劫。
其實,走的路越多,寫的詩越多,這個說法也不一定對。
顧炎武走的路也相當不少,但寫詩少,凈忙著記筆記了,此處可屯一營人馬,彼處可以埋伏,全是恢復之計。
可見,關鍵是要有閑。
無所事事,那就寫詩吧。
這么寫下來,詩當然要完蛋。
亂燉 一幫揚州人聯句,末了輪到某鹽商,必須用“紅”字作結。
鹽商情急之下隨口謅出“柳絮飛來片片紅”。
揚州八怪之一金農見他下不了救場,說這位董事長其實與古人暗合,詩應該是這們的:“甘四橋邊甘四風,憑欄猶憶舊江東。
夕陽返照桃花島,柳絮飛來片片紅。
”眾人都贊好一首懷古絕句。
東北菜里有一道“亂燉”,就是這個味道。
詩人旅行到具有歷史意義的景點,總不免要懷懷古,多半帶有亂燉的味道,難怪有詩人諷刺說:“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
”在一個缺乏歷史哲學的國度里,最高明的也就是“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