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時間陪孩子感言
陪伴孩子的時間越來越少,感悟!
此時心情低落,我竟然止不住的淚流......那個小東西曾經占據了我全部的生活,我也生氣,也煩燥.也曾經因為他冷漠地對我,氣得嗚嗚地哭泣.我以為我生養了他,他就會對我感恩.我發現我大部分的時間竟然全在網上,而忽略了他.于是他和姥姥親.每每聽到兒子嘴里念的都是姥姥,我心里像針扎.我自責,不是個好媽媽.給兒子喂奶的時光竟成了我最美好的回憶,雖然為了他我吃了不少苦,可是卻很甜,每每看到那個小家伙睡在身邊,心里很踏實.只是偶爾會悲傷,覺得他一天天長大,和我在一起的時光會越來越少.斷奶的時候,他哭著要媽媽,我揪心地和他一起哭.孩子大了些,我去上班,可是心里想的卻都是他.覺得自己把一個人丟給姥姥,心里不舍.現在他心里最親的人仍是姥姥,我還是會經常心酸.....現在孩子真的到了三歲,是上幼兒園的年齡.恰好又看到了上圖的一組圖,心里那份不舍似乎又發作了......我太少的時間陪他玩了.只有周六周日.此時,只能怪自己不是個好媽媽.兒子,媽媽不是個好媽媽..... 采納一下吧,謝謝……
不能陪孩子生活的感言
沒什么感言的,如果自己不能陪孩子生活的話,也要多抽時間陪陪孩子,哪怕是很少的時間,也讓孩子感受到你的存在和愛
沒空陪孩子過生日的感受
孩子應該很失落吧,什么節日沒有辦法陪。
爭取下次能夠走到咯。
要回經常這樣,小孩心里會失望的。
要是一次兩次的,其實小孩也沒有那么會計較。
陪兒子的感言,今天抽時間陪陪兩個月大兒子在公園散步
帶上孩子去附近游樂場玩一天,算是對孩子的獎賞。
沒時間陪父母怎么辦
朋友,你可曾發現:當我漸長大成人時,卻已白發蒼蒼,歲月在他們上刻下了深深的皺紋,當初他們偉岸的身軀如今也已佝僂,他們曾經矯健的步伐如今也變得蹣跚起來,曾經敏捷的思維變的遲鈍、木訥…… 常常會聽到那些失去父母的兒女,在感嘆自己還沒來得及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意,父母卻撒手而去。
當我們也為人父母時,多數人在顧及自己的孩子,每天想著如何對待孩子,關心孩子的成長,關心孩子的健康,卻忽略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的父母一天天地在變老,他們也更需要我們做兒女的關愛.也許你會說在物質上你給足了父母,但是人不只有物質上的需要,對父母而言,他們更渴望兒女們能從精神上滿足他們,滿足他們的天倫之樂,哪怕是回家小坐一會兒,陪父母說幾句貼心的話,都會讓父母感到無比的滿足。
其實小的時候父母對我們也是疼愛有加,像我們現在對自己的孩子那樣,好像父母疼愛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事。
而孩子對父母呢,卻常常被忽略,我們老是以工作忙,孩子太小,離家太遠,沒時間等等作為借口,一次次地取消回去探望父母的機會,總覺得少回去一次沒什麼,父母會理解的。
是的,父母的確會理解,他們也想兒女,但是他們總是很難開口說,“回來吧,我們很想你
”他們總是默默地獨自承受著思念與孤獨,卻還要安慰你說,“工作太忙,就別跑了
”其實在他們心裏已經對兒女有了千萬次的呼喚。
很慚愧,我也有過這樣的做法和想法,直到有一個非常好的朋友,她的母親因病去逝後,她哭著跟我說,“父母在的時候,一定要對他們好一些,現在我想對他們好也已經晚了,以前我總認為有的是時間去孝敬媽媽,可誰知道她這麼早就走了
你可千萬不要像我一樣等失去的時候後悔,一定要多回家看望父母啊
”是啊,我們總是認為我們還有太多的時間和機會去孝敬我們的父母,但是生命無常啊,又有誰能清楚知道父母還能陪我們走多遠呢?所以,當我們擁有的時候,一定要珍惜
做父母的這一生太不容易了,無論你的父母是貧窮還是富有,他們都在我們成長的路上傾其所有,包括物質上的、精神上的。
等他們的兒女成家立業之後,他們卻一天天地衰老,一天天地力不從心,這時候的他們一樣會感到孤獨,一樣會渴望兒女能常回家看看,陪他們說說話,就像小時候他們教我們說話,跟我們談心一樣。
因此,朋友,不要說,“還有機會,不用著急”這樣的話,感恩父母就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今天做起。
讓我們來感恩父母,這是每一個有良知的人都應該做到的。
讓我們來更及時地、更直接地表白我們對父母的感恩之情,給我們的孩子做一個榜樣吧,因為我們也會有老的那一天……》來自網絡來自網絡
陪伴女兒太少,內疚感言
一、要有與孩子交朋友的心態。
以孩子的心理接近了,你才能了解孩子不同生長時期、不同事態的心理變化,才能與孩子一道共同解決他她們遇到的難題和困難。
曾有這么一幅“描述了四年級學生的心理分析”的漫畫:一個四年級的孩子坐在地上哭著,父母在旁邊捶首頓足。
父母說:“我們把心肝都給你了,你還要我們怎么樣呢
”。
可孩子說:“你們生我的時候怎么不要張使用說明書呢
”是啊。
家用電器什么的都有使用說明書,不按說明書操作會出問題的。
而我們的孩子沒有使用說明書,就要我們去仔細了解他的性格特點了,根據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否則也會出問題.單純地打罵絕對不是好辦法,傷了孩子自己也更傷心。
孩子進入中年級思想從單純走向復雜,也就是說想的事情多了,開始有自己意向,自己有自己的打算,也就是有些家長在說的:“我們孩子很強,不聽我們家長的話了。
”但是他們的辨別力弱。
不能把社會上的是非搞清楚,也不完全理解到底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這也就要求家長經常給孩子一些指示和告誡,經常提醒他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以給他明確的方向,需要注意的是大人的“口風”必須一致。
不要爸爸這么說,媽媽卻是那么說,這樣孩子就更辨別不清楚了。
二、家長平時的教育應該和注意做到以下的幾個方面1.真正關愛孩子(1) 把你的時間留一點給孩子。
每天花一定的時間與孩子交流,抽出一定的時間陪孩子。
時間的長短并不重要,但是每天要花一定的時間坐下來,問問孩子學習的情況,和孩子交流思想、溝通情感。
可能有家長會說,學生一天到晚都在學校,沒時間和他們交談。
這就錯了,時間就像海棉里的水,是擠出來的,每周回家后,可以少看一下電視,少上一次電腦,與朋友喝茶時間調整到孩子上學時間。
和他們談談,問一問在學校的學習情況等。
② 和孩子一起外出。
節假日帶孩子一同去戶外散步、上街購物、下地干活,有條件的帶孩子出去旅游、參觀。
拓寬孩子的視野,陶冶孩子的性情。
③ 和孩子一起看書,看電視。
陪孩子看一些有益于他們身心健康的書和電視節目,并適機交流觀后感,培養孩子的鑒賞能力。
(2)把你的愛送給孩子。
我們中國的家長,喜歡用最發達的食指,動不動就用食指指著孩子罵,“你怎么這么不聽話
你怎么這么笨啊
再這樣你將來怎么辦
能有出息嗎
……”孩子在驚嚇中長大,哪來的自信心呢
沒自信能做好什么事呢
有的家長跟我說:“我那孩子我說一句他頂十句,一點都不聽話。
”其實動物在受到威脅的時候是處于格斗狀態的,何況是人,人是高級動物,更不例外,你罵孩子,孩子處于緊張狀態,他會有一種自然的自我保護心理,頂撞很正常,而且這時候他很難接受人家的說教。
我們應該換一種方法,把“食指”變成“拇指”,常夸孩子。
你??浜⒆舆@個好那個不錯,你會發現他真的變好了,你要是天天責罵孩子這不行那不行,你的孩子會越來越差的。
別怕夸孩子他會驕傲,如果他沒達到第一怎么會驕傲呢,他又拿什么來驕傲呢
他不但不會驕傲,而且只會不斷進步。
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掌聲受到表揚,尤其是孩子。
其實我們每位家長也一樣在工作中或商場中,得到老板、同事、同行的贊賞就會更有工作激情。
記得一位著名教育家曾經說過:“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發展、思維、興趣、愛好、才能、天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
”
孩子入小學感受怎么寫
孩子上小學,相較于在幼兒園里的學習和生活是完全不同的,需要孩子們交付出更多的主動性;對于家長來說需要調整的也有很多方面,比如時間、心態、知識面、溝通方式等等。
《孩子上小學,媽 媽該懂的事》這本書教我們如何打好前戰
幼小銜接該如何做
與老師怎么去溝通
孩子初入小學遇到以前沒出現過的問題我們應該如何去處理
最終我們應該為孩子們做些什么
書中說到孩子的問題其實都是成長問題,一個孩子的學習績不好,不只能說是學習如何如何不好的問題,歸根結底應該是她的成長出現了問題,首先要保證她在學校里是開心的,這樣學習起來將會事半功倍。
饒雪莉老師在前言里寫了一段話讓我深有感觸:一時的成績不好不能證明孩子一生的失敗,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并把這份信心傳遞給老師、、、、、、,這是個很普通的育兒概念,但也是我們必須做到的,一定要在相信孩子的基礎上去推動、引導孩子。
回想平時對待xx的一些情景我還是不夠相信她,以后要改正。
陪著孩子一起成長是件非常幸福的事,但也要不斷的提前學習,充實自己,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有個基本的正確觀念去幫助孩子去糾正。
這樣去告訴孩子,我做到了,嘿嘿 老師剛開始對每個孩子也需要一個了解的過程,這一章教會我們如何和老師相處,孩子、老師、家長之間的關系應該是什么樣的,引人深思。
我相信有很多人都會有這個糾結,那是因為每個人看待事情的重點和方向完全不一樣,我也贊同雖然不送禮但有機會讓孩子明白感恩這個內容的時候一定要抓住機會讓孩子去做,至于方式,可以是賀卡、也可以是一束美麗的鮮花等等。
剛開始看到這個章節題目的時候完全誤解了里面的內容,看完后原來是需要我們在陪伴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發現問題和針對這些問題配合老師幫助孩子改正、進步。
xx第一次學寫話的第一句話就是我不喜歡早早地起床,但我沒叫她改,雖然搞笑,但這就是真實的,我相信孩子以后通過閱讀知識面廣了詞匯豐富了然后加上實際的生活體驗后會寫得更棒,而不是成為書上說的“假大空” 讓人深省的一個話題 有時候和高年級的家長在一起聊天,會聊到這個問題,在這里可以很好的學習到。
非常支持這樣的理念,100分并不是全能的。
我們能為孩子做的有很多,但最基礎的一點要做到,那就定期和老師溝通交流孩子的情況,哪怕只有一兩句話。
從饒雪莉老師的微訪談實錄里更直接地學到了更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