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的表現手法和表達效果
【第1句】: 【表現手法,修辭手法和表達方式有哪些
熱心問友 2009-05-0【第91句】:修辭手法 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和藝術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稱為修辭手法.修辭手法是針對具體的句子而言的.修辭手法的種類很多,內容博雜.但高考語文考試大綱要求學生掌握的修辭手法(辭格)共有八種: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和反問.詩歌中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設問、反問、頂真、起興等.【第2句】:表達方式:表達方式亦可稱為表達方法,是作者根據客觀事物和表達思想感情的需要而運用的一種語言表達形式,屬于文章的整體的語言運用形式.常用的表達方式有五種: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和說明(詩歌中沒有“說明”這一種).【第3句】: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也可稱為表現方法(或表達技巧),凡是能使文章整體或部分產生鮮明強烈的印象,達到感染讀者的藝術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視為表現手法.主要著眼于使文章的整體或部分產生效果.常見的表現手法有:賦、比、興、烘托、象征、用典、白描、蒙太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心理刻畫、寓莊于諧、聯想和想象,等等.例析:簡析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三):“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句的表現手法 簡析:該句純用白描手法,寥寥幾筆就為我們勾勒出了田園生活圖景,表現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白描,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巧.這種畫法,不用色彩的烘染,只用黑線勾描物象.在文學創作上,白描指不加渲染、烘托,不用華麗辭藻,而以最經濟、最省儉的筆墨,勾勒出鮮明生動的形象.其特點是:抓住被描寫對象的主要特征,寥寥幾筆,形神逼肖.【第4句】:區別與聯系 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都能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但表現手法是用以增強文章的整體或某一部分的表達效果,而修辭手法則是增強文章中句子的表達效果,主要著眼于對句子的修飾;表現手法是從宏觀角度表現文章的,而修辭手法是從微觀角度表現文章的.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絕對的.比如,反復是一種修辭手法,但它如果間隔使用,對文章的整體表達效果就非常明顯,也可視為表現手法;比喻是一種修辭手法,有時也可以是一種表現手法;等等.總之,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當某種修辭手法在文章中產生了一種整體的效果,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或是某種修辭手法在文章中反復使用后產生了整體的表現力,那么這種修辭手法也可視為表現手法.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與表現手法是中學語文教學中經常接觸到的概念,不可回避,我們必須在具體的語文實踐活動中認真體會,才能真正將它們區分開來,并嫻熟地運用.。
【第2句】: 【第1句】:下列句子中各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和及其表達效果~
【第1句】:比喻:用具體常見的事物、情境或道理來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辭方法。
【作用】:可使語言形象、生動,把抽象的事理具體化,形象化。
【第2句】:擬人:擬物為人,把事物人格化,將它寫成和人一樣有感情、有行為的修辭方法。
【作用】:增強語言親切感、形象性,使讀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鮮明的情感色彩。
【第3句】:夸張:運用豐富的想象,為了更突出、鮮明地勾畫某一事物而對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傳神的擴大或縮小描述的修辭方法。
【作用】:可以增強語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強讀者對作者主觀感情、態度和理解上起積極作用。
【第4句】:排比:把內容緊密關聯、結構基本相同或相似、語氣基本一致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句子或短語遞相排列,用來表達相近或相關語意的修辭方法。
【作用】:便于把復雜的內容表達得比較集中、透徹、感情強烈,使氣勢貫通、流暢,使形式整齊,音節響亮。
常見的就著幾種,貌似上面的也差不多這些,自己套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