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產業工作感言
就黨制定的農業政策談談你的感想
建國60年來,我國農村經濟實行過各種各樣的生產方式,但前30年的基本方向是從個體經濟向集體經濟轉變時期(自然也有包產到戶的局部地區);后30年是集體經濟向包產到戶的個體經濟轉型時期,同時也保留著數千個原來公社式的集體經濟單位。
那么,究竟哪種生產方式更符合社會主義農業現代化和更能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呢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歷史是檢驗實踐的最后判官。
我國小麥育種專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之一的李振聲為《中國統計年鑒》計算出建國60年來10年為一組的糧食單產增長率6個數據:1950年代的平均增長率為
【第1句】:9%,1960年代為
【第2句】:4%,1970年代為
【第4句】:6%,1980年代為
【第2句】:7%,1990年代為
【第2句】:2%,2000-2008年的9年間,平均增長率是0.8%。
上述6個數字,讓我們沖破了長期來形成的兩個感覺:一是長期來總是說,改革開放以來的農業增長比改革開放以前增長速度高幾倍的說法。
這有個計算方法問題,將農村改革前后的農業總產值為依據的對比,是不科學的。
就以糧食來講,70年代末國家曾對農產品價格作過大幅度提價(后面提及),將實物折合成人民幣是沒有可比性的。
因而是既不科學、也不可信。
二是長期以來,大家都在說,到文革結束時“中國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而這6個數字顯示的恰恰是70年代是建國60周年來糧食增長最快的時期(1965年的糧食產量是38
【第90句】:5億斤,到1979年是66
【第42句】:3億斤,提高71%,全國人均684斤,是歷史最高紀錄。
)值得人們進一步思考的是:為什么70年代前糧食增長快,反而是“吃不飽飯”的年代
反之,80年代后糧食增長放慢,甚至負增長了,卻讓人感受到改革開放來最令人感受深刻的是“告別饑餓”了呢
這是60年農業政策要認真解讀的問題。
我國目前農業產業化發展存在什么問題
當前我國農業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 1業產業化的整體水平低,發展不平衡,產業化經營組織規模小,競爭力弱。
農村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使不同地區、不同農產品的產業化發展水平差異較大。
在許多鄉鎮農業產業化已初步完成了由產品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由單一產品向系列產品、由內向型向外向型的轉變。
但由于中國小農經濟思想根深蒂固,沒有對農業進行橫向的和縱向的以及深度的擴展。
例如觀光農業、綠色農業等發展滯后,土地經營權的平均分配制度和生產要素市場化機制的缺乏,使農業生產只能以家庭為單位,經營規模長期凝固化,形成了農業生產中每個農戶分散式的小規模經營。
農民的市場意識差,參與市場的積極性不高,因此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的數量也較低,導致農業產業化組織的規模小,競爭力弱。
2 市場發育不成熟,實施農業產業化的政策法規不健全。
一是農民分散、細小的生產經營方式限制了產品的交易方式,多呈無組織分散狀態進入市場,使他們在市場上總是處于被動地位,缺乏市場競爭力和自我保護能力,難以抗衡社會上各利益集團對農民權益的侵蝕。
同時,在宏觀上缺乏代表其利益參與市場和自我保護的市場主體,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開放的國際市場環境。
二是市場建設和市場運行中的部門分割、地區封鎖、行業壟斷等情況比較嚴重;市場秩序尚不規范。
摻雜使假、欺行霸市、虛假廣告時有發生,干擾了市場的公平競爭;在實施農業產業化的過程中,調節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中介組織、農民等之間關系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市場監督管理政出多門,缺乏應有的權威性和統一性。
3 農業產業化組織與農戶的利益關系不規范。
農業產業化經營過程中,利益分配機制是決定產業化經營能否長期堅持下去的重要因素。
現階段農業產業化組織與農戶的利益關系存在著不規范的現象。
有的企業在產品難以銷售時拒收農產品或壓價收購農產品,忽視農民利益;有的農戶在農產品促銷時不按合同約定賣給企業等。
目前在企業與農戶的購銷關系中,很多都是口頭約定或君子協議,真正簽訂協議訂單的只有43%,而且違約現象時有發生。
4 土地流轉機制與規模經營矛盾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
目前,我國土地經營大都停留在聯產承包責任制基礎上的“分包”這一層次上,這種分散種植的格局和分散的農戶利益,與產業化經營的規模經濟之間存在著嚴重的沖突,很不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分散的小農戶無法和發達國家現代化、產業化和一體化的農業組織進行競爭。
對祖國農業發展的感悟
有了祖國農業的發展,才有了祖國的強大,才不被別人牽著鼻子走有了祖國農業的發展,才能用不到7%土地養活22%以上的人有了祖國農業的發展,我們才不被餓肚子
學習了農業企業經營管理學,有什么心得
【第1句】: 了解了農業政策
【第2句】: 了解了中國農業的發展方向
【第3句】: 體會到了自身的艱巨任務
【第4句】: 自身還需要提高農業專業知識,以結合管理技術,發揮自身價值
從農業角度談談你對2012中央一號文件的感想
工作是否能上手,待遇是否順心,對于這份工作你是喜歡還是勉強做做
對農業的惠民政策的感想
你可以去惠民農業網了解國家的相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