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湯圓感言
冬至搓湯圓的作文開頭段
我會包餃子,而且包得很好,可是卻沒包過湯圓,但我相信包湯圓肯定和包餃子一樣簡單透頂。
冬至那天,媽媽說:“街上賣的湯圓都不好吃,不如我們自己包 ,而且更有過節(jié)的氣氛。
”我一聽,興奮勁兒就來了。
因此,我就屁顛屁顛地跑去。
把雙手洗得干干凈凈。
然后,就摘了一小團糯米粉放在兩手心,輕輕地揉啊揉,不一會兒一顆像鵪鶉蛋大小的潔白無瑕的粉團就揉好了。
接著,我用左手四個手指托住粉團,再把拇指插進粉團,使粉團在手指間不停地旋轉。
不久粉團就變成了一個像小酒杯似的小窩窩,然后將麻沙餡兒放進窩里,用右手拇指和食指一邊輕輕地將窩邊往里夾,一邊用左手指慢慢地轉動粉團,直到把窩口封死,這樣湯圓就做好了。
這時,鍋里的水開了,我就迫不及待地把湯圓放入鍋里,等湯圓都浮起來了,媽媽說:“快來吃吧,湯圓熟了。
”我第一個沖上去撈了一碗,急急忙忙將一顆湯圓往嘴里送.......哎呀
不好,湯圓的味道還沒嘗出來,卻把舌頭給燙著了,疼的我哇哇直叫,眼淚都冒出來了。
可爸爸卻在一旁幸災樂禍地說:“這就叫心急吃不得熱湯圓。
”哎,真倒霉,直到現(xiàn)在我的舌頭還有點疼呢
冬至(吃湯圓的感受) 100字
今天是冬至節(jié),媽媽一大早就起床了,準備做湯圓。
我和爸爸也起床幫媽媽一起搓湯圓。
我搓了一個比雪人還大的湯圓,媽媽搓的湯圓有大的,也有小的,一個個湯圓放在一起遠看像小圓點兒。
媽媽把湯圓放在燒開的鍋里,過了幾分鐘,一個個湯圓就浮上來了,媽媽說這樣就熟了,然后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吃起湯圓了。
關于冬至吃湯圓的詩詞
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平安皮包如意餡,冰天雪地不覺寒。
求與冬至有關的二十詞,例如 湯圓 南回歸線等,作業(yè)需要,小弟我實在是想不出了
一年一度的冬至又來臨了。
冬至俗稱“”,被人們稱為“小年”。
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
民間有“吃了湯圓長一歲”之說。
晚上,媽媽早早揉好面團,準備搓湯圓。
媽媽把精心揉好的糯米粉團放在一個大篩子中間,我們全家圍坐在大篩子旁邊,開始搓湯圓。
媽媽捻了一點粉團,搓成長條,再掰成一小段一小段。
我們每人拿一段放在手心里,來回搓著。
媽媽搓得像個玻璃球;弟弟怎么搓都有裂痕;我呢,搓得像個。
這時,把手地教我們包餡兒。
先用大拇指往湯圓的中間一壓,其他四指拖住粉團,不斷旋轉,形成一個“小碗”。
在媽媽的指導下,我用勺子舀了一點芋泥放進“碗”中,然后左手托著粉團,右手捏邊,把“口”封住,再一次把湯圓放在手心搓。
不一會兒,一個小乒乓球似的湯圓在我手上誕生了!媽媽立刻對我贊不絕口:“我家的鍇逸可真是心靈手巧啊!”我聽了,心里比吃了湯圓還甜。
“,,的湯圓是圓又圓??”我情不自禁唱起了小曲。
接著,爸爸給我捏了一條龍,真是惟妙惟肖。
弟弟看了,連忙說:“我也會,我也會??”他很快也捏了一只,可是我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什么都不像。
最后,我給它取了個名字,叫——“”。
不知不覺,我們全家已經搓了一百多個湯圓。
最后,媽媽把一個特制的大湯圓放在中間,我和弟弟高興得手舞足蹈:“Yeah!大團圓!”
冬至為什么要吃湯圓,為什么說吃了湯圓就多了一歲
冬至,俗稱冬節(jié),在古代是很隆重的節(jié)日。
在二十四節(jié)氣中,冬至也最受重視。
古人認為到了冬至,雖然還處在寒冷的季節(jié),但春天已經不遠了。
這時外出的人都要回家過冬節(jié),表示年終有所歸宿。
閩臺民間認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團聚的節(jié)日,因為這一天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認祖宗的人。
冬至這一天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許多人家利用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圓,為了區(qū)別于后來的春節(jié)前夕的辭歲,冬節(jié)的前一日叫做添歲或亞歲,表示年還沒過完,但大家都已經長了一歲。
我國各地的風俗民情雖各有差別,但大致是相同的。
作冬至圓時,經常應孩子們的要求捏一些小動物,小貓、小狗、小兔子、小老虎等等。
孩子們每到此時都很高興。
吃冬至圓以前,在門窗桌柜床燈的后面,都要分別粘一個冬至圓,稱為耗晌,要等到送灶以后才能烤食。
如果這時家里有孕婦的話,冬至圓發(fā)了,就會生男,否則就會生女。
吃冬至圓時入口必須成雙成對,以求吉利。
吃到最后只剩兩粒,已婚的人將會萬事如意,剩下一顆,單身未婚者將會凡事順利。
還有些家庭在傍晚,用應時的果品、三牲拜神祭祖。
也有在這一天曬冬米的,就是把白米用水洗過,在這天的陽光下曝曬后收藏起來,留給日后有病的人煮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