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73歲成功的感言
李嘉誠的詳細資料也他成功的秘訣 。
李嘉忠告 :
【第1句】:我17歲就開始做批發銷員,就更加體會到的不容易、生活的艱辛了。
人家做8個小時,我就做16個小時。
【第2句】:我們的社會中沒有大學文憑、白手起家而終成大業的人不計其數,其中的優秀企業家群體更是引人注目。
他們通過自己的活動為社會作貢獻,社會也回報他們以崇高榮譽和巨額財富。
【第3句】:精明的商家可以將商業意識滲透到生活的每一件事中去,甚至是一舉手一投足。
充滿商業細胞的商人,賺錢可以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第4句】:我凡事必有充分的準備然后才去做。
一向以來,做生意處理事情都是如此。
例如天文臺說天氣很好,但我常常問我自己,如5分鐘后宣布有臺風,我會怎樣,在香港做生意,亦要保持這種心理準備。
【第5句】:精明的商人只有嗅覺敏銳才能將商業情報作用發揮到極致,那種感覺遲鈍、閉門自鎖的公司老板常常會無所作為。
【第6句】:我從不間斷讀新科技、新知識的書籍,不至因為不了解新訊息而和時代潮流脫節。
【第7句】:即使本來有一百的力量足以成事,但我要儲足二百的力量去攻,而不是隨便去賭一賭。
【第8句】:擴張中不忘謹慎,謹慎中不忘擴張。
……我講求的是在穩健與進取中取得平衡。
船要行得快,但面對風浪一定要捱得住。
【第9句】:好的時候不要看得太好,壞的時候不要看得太壞。
最重要的是要有遠見,殺雞取卵的方式是短視的行為。
【第10句】:不必再有絲毫猶豫,競爭即搏命,更是斗智斗勇。
倘若連這點勇氣都沒有,談何在商場立腳,超越置地
【第11句】:對人誠懇,做事負責,多結善緣,自然多得人的幫助。
淡泊明志,隨遇而安,不作非分之想,心境安泰,必少許多失意之苦。
【第12句】:在逆境的時候,你要問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條件。
當我自己逆境的時候,我認為我夠
因為我勤奮、節儉、有毅力,我肯求知及肯建立一個信譽。
【第13句】:做生意一定要同打球一樣,若第一桿打得不好的話,在打第二桿時,心更要保持鎮定及有計劃,這并不是表示這個會輸。
就好比是做生意一樣,有高有低,身處逆境時,你先要鎮定考慮如何應付。
【第14句】:我表面謙虛,其實很驕傲,別人天天保持現狀,而自己老想著一直爬上去,所以當我做生意時,就警惕自己,若我繼續有這個驕傲的心,遲早有一天是會碰壁的。
【第15句】:當生意更上一層樓的時候,絕不可有貪心,更不能貪得無厭。
【第16句】:任何一種行業,如有一窩蜂的趨勢,過度發展,就會造成摧殘。
【第17句】:隨時留意身邊有無生意可做,才會抓住時機把握升浪起點。
著手越快越好。
遇到不尋常的事發生時立即想到賺錢,這是生意人應該具備的素質。
【第18句】:人才缺乏,要建國圖強,亦徒成虛愿。
反之,資源匱乏的國家,若人才鼎盛,善于開源節流,則自可克服各種困難,而使國勢蒸蒸日上。
從歷史上看,資源貧乏之國不一定衰弱,可為明證。
【第19句】:假如今日,如果沒有那么多人替我辦事,我就算有三頭六臂,也沒有辦法應付那么多的事情,所以成就事業最關鍵的是要有人能夠幫助你,樂意跟你工作,這就是我的哲學。
【第20句】:你們不要老提我,我算什么超人,是大家同心協力的結果。
我身邊有300員虎將,其中100人是外國人,200人是年富力強的香港人。
【第21句】:長江取名基于長江不擇細流的道理,因為你要有這樣豁達的胸襟,然后你才可以容納細流??沒有小的支流,又怎能成長江
【第22句】:在我心目中,不理你是什么樣的膚色,不理你是什么樣的國籍,只要你對公司有貢獻,忠誠、肯做事、有歸屬感,即有長期的打算,我就會幫他慢慢地經過一個時期而成為核心分子,這是我公司一向的政策。
【第23句】:一個總司令,是一個集團軍的統帥,拿起機關槍總不會勝過機關槍手,走到炮兵隊操作大炮也不如炮兵。
但作為集團軍的總司令不要管這些,只要懂得運用戰略便可以,所以整個組織十分重要。
【第24句】:人才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你對人好,人家對你好是自然的,世界上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你的核心人物。
【第25句】:知人善任,大多數人都會有部分的長處,部分的短處,各盡所能,各得所需,以量才而用為原則。
【第26句】: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一個大企業就像一個大家庭,每一個員工都是家庭的一分子。
就憑他們對整個家庭的巨大貢獻,他們也實在應該取其所得,只有反過來說,是員工養活了整個公司,公司應該多謝他們都對。
【第27句】: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人,在哪里都有。
你千萬別傷害別人的尊嚴,尊嚴是非常脆弱的,經不起任何的傷害。
【第28句】:在我的企業內,人員的流失及跳槽率很低,并且從沒出現過工潮。
最主要的是員工有歸屬感,萬眾一心。
【第29句】:有錢大家賺,利潤大家分享,這樣才有人愿意合作。
假如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9%的股份,就會財源滾滾來。
【第30句】:我老是在說一句話,親人并不一定就是親信。
一個人你要跟他相處,日子久了,你覺得他的思路跟你一樣是正面的,那你就應該可以信任他;你交給他的每一項重要工作,他都會做,這個人就可以做你的親信。
【第31句】: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較難,生意跑來找你,你就容易做,那如何才能讓生意來找你
那就要靠朋友。
如何結交朋友
那就要善待他人,充分考慮到對方的利益。
【第32句】:有金錢之外的思想,保留一點自己值得自傲的地方,人生活得更加有意義。
【第33句】:以往我是百分之九十九是教孩子做的道理,現在有時會與他們談生意……但約三分之一談生意,三分之二教他們做人的道理。
因為世情才是大學問。
【第34句】:壞人固然要防備,但壞人畢竟是少數,人不能因噎廢食,不能為了防備極少數壞人連朋友也拒之門外。
更重要的是,為了防備壞人的猜疑,算計別人,必然會使自己成為孤家寡人,,既沒有了朋友,也失去了事業上的合作者,最終只能落個失敗的下場。
【第35句】:那些私下忠告我們,指出我們錯誤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第36句】:商業合作必須有三大前提:一是雙方必須有可以合作的利益,二是必須有可以合作的意愿,三是雙方必須有共享共榮的打算。
此三者缺一不可。
【第37句】: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動。
是我的錢,一塊錢掉在地上我都會去撿。
不是我的,一千萬塊錢送到我家門口我都不會要。
我賺的錢每一毛錢都可以公開,就是說,不是不明白賺來的錢。
【第38句】:我覺得,顧及對方的利益是最重要的,不能把目光僅僅局限在自己的利上,兩者是相輔相成的,自己舍得讓利,讓對方得利,最終還是會給自己帶來較大的利益。
占小便宜的不會有朋友,這是我小的時候我母親就告訴給我的道理,經商也是這樣。
【第39句】:一個人一旦失信于人一次,別人下次再也不愿意和他交往或發生貿易往來別人寧愿去找信用可靠的人,也不愿意再找他,因為他的不守信用可能會生出許多麻煩來。
【第40句】:如果取得別人的信任,你就必須做出承諾,一經承諾之后,便要負責到底,即使中途有困難,也要堅守諾言。
【第41句】:我生平最高興的,就是我答應幫助人家去做的事,自己不僅是完成了,而且比他們要求的做得更好,當完成這些信諾時,那種興奮的感覺是難以形容的……
【第42句】:世情才是學問。
世界上每一個人都精明,要令大家信服并喜歡不容易?
【第43句】:注重自己的名聲,努力工作、與人為善、遵守諾言,這樣對你們的事業非常有幫助。
【第44句】:講信用,夠朋友。
這么多年來,差不多到今天為止,任何一個國家的人,任何一個省份的中國人,跟我做伙伴的,合作之后都成為好朋友,從來沒有一件事鬧過不開心,這一點是我引以為榮的事。
【第45句】:我個人對生活一無所求,吃住都十分簡單,上天給我的恩賜,我并沒多要財產的奢求。
如果此生能做多點對人類、民族、國家長治久安有益的事,我是樂此不疲的。
【第46句】:保持低調,才能避免樹大招風,才能避免成為別人進攻的靶子。
如果你不過分顯示自己,就不會招惹別人的敵意,別人也就無法捕捉你的虛實。
【第47句】:如果單以金錢來算,我在香港第六、七名還排不上,我這樣說是有事實根據的。
但我認為,富有的人要看他是怎么做。
照我現在的做法我為自己內心感到富足,這是肯定的。
【第48句】:做人最要緊的,是讓人由衷地喜歡你,敬佩你本人,而不是你的財力,也不是表面上讓人聽你的。
【第49句】:絕不同意為了成功而不擇手段,刻薄成家,理無久享。
【第50句】:一個有使命感的企業家,應該努力堅持走一條正途,這樣我相信大家一定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成就。
李嘉誠的成功之路(從小經歷的困難挫折到成功)
這個是我整理的一個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如果感覺不是很詳細可以去看看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亞洲華人企業家傳奇》這本書的最后一章有他的全部成功經歷和困難挫折 “華人首富”李嘉誠 ——一張一弛,彰顯望著本色 1928年 7月 29日 (農歷六月十三 ),李嘉誠就出生在廣東省潮州城內北門街面線巷。
李氏家族可以說是書香世家。
李嘉誠的曾祖父李鵬萬曾是清朝每 12年甄選一次的文官八貢之一,在當地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然而李家宅子前用于插貢旗的碑座,就是見證。
初到香港,飽嘗苦難 1940年冬天,李嘉誠和弟弟李嘉昭、妹妹李素娟,隨父母踏上艱難的旅程。
歷經千辛萬苦,跋山涉水10多日,終于來到目的地香港。
李嘉誠一家寄住在舅父家。
莊靜庵問了老家的近況,然后介紹香港的現狀。
他勸姐夫不要著急,安心休息,逛逛香港的街市,再慢慢找工作。
莊靜庵未提起讓姐夫李云經上他的公司做職員,也許,莊靜庵認為李云經輩份比他高,不便指使管理。
莊靜庵在商言商,絕不把公司人事與親戚關系攪和在一起。
在香港這個商業社會,一切都顛倒過來,拜金主義盛行,錢財成為衡量人的價值的惟一標準。
對李嘉誠來說,最困難的還是英語關。
當時,李嘉誠在香港的中學念書,而港英政府推行殖民化教育,因此香港的中學,大都是英文教學。
李嘉誠學英語,幾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從煲茶仔到鐘表學徒 到香港的第二年,李嘉誠的父親就不幸病逝,那年他才15歲。
為了幫助母親和撫養弟妹,李嘉誠忍痛告別學堂,踏上了打工謀生的道路。
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港島西營盤的“舂茗”茶樓,做煲茶的堂仔。
按照茶樓規定,伙計必須在早上5點趕到茶樓,每天工作15個小時以上。
這對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來講,實在是太累了,但李嘉誠堅持了下來。
他后來在談起當年的經歷時說:“我那時最大的希望,就是美美地睡3天3夜。
” 從茶樓辭職,李嘉誠進了舅父的鐘表公司。
在2040年代,鐘表業是一項新興的高技術產業,就好比現在的IT一樣。
李嘉誠早就有心在這個方面謀求發展,而且他舅舅莊靜庵正是當時香港鐘表業的佼佼者。
李嘉誠之所以沒有立即進入舅舅的鐘表行,就是因為他想向世人證明,他為舅父做事,不是在接受恩賜。
“塑膠花大王” 的美譽 李嘉誠在香港快人一步研制出塑膠花,填補了香港市場的空白。
李嘉誠走物美價廉的銷售路線,大部分經銷商都非常爽快地按李嘉誠的報價簽訂供銷合約。
有的為了買斷權益,主動提出預付50%訂金.掀起了香港消費新潮流,長江塑膠廠由默默無聞的小廠一下子蜚聲香港塑膠業界。
1957年歲尾,長江塑膠廠改名為長江工業有限公司。
公司總部由新莆崗搬到北角,李嘉誠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廠房分為兩處,一處仍生產塑膠玩具,另一處生產塑膠花。
李嘉誠把塑膠花作為重點產品。
塑膠花為李嘉誠帶來數千萬港元的盈利,長江廠成為世界最大的塑膠花生產廠家,李嘉誠塑膠花大王的美名,不僅蜚聲全港,還為世界的塑膠同行所側目。
擎天一指 馳騁地產股市間 塑膠花為李嘉誠掘得第一桶金,這不僅使他贏得了“塑膠花”大王稱號,也使他賺的盆滿缽滿。
人類崇尚自然,而塑膠花無論如何都不能取代有生命的植物花。
李嘉誠挺進地產的原則是謹慎入市,穩健發展。
具體做法就是不賣樓花,不貸款,不按揭,只租不售,有效地避開銀行擠提和地產危機。
所謂賣樓花,就是一反原來地產商整棟售房或據以出租的做法,在樓宇尚未興建之前,就將其分層分單位預售,得到預付款就動工興建。
1971年 6月,李嘉誠正式成立了負責地產業務的“長江置業有限公司”,走上集中經營房地產業務的軌道。
1977年之前,李嘉誠只是不太出名的普通成功商人,1977年是他日后成為香港首富的分水嶺,1977年之后,李嘉誠成為一個大名人。
在拍賣場上,李嘉誠舉手應價,被譽為“擎天一指”,在地產界舉足輕重。
文武之道 一張一弛 曾經有人問李嘉誠:“為什么在眾多企業家輕易斷送一家企業的同時,你卻幾乎碰不到‘天花板
’李嘉誠輕描淡寫地回答:“其實是很簡單的,我每天 90%以上的時間不是用來想今天的事情,而是想明年、五年、十年后的事情。
”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正是因為掌舵人有著如此長遠的眼光,才穩健地駛向前方。
古語有云:“文武之道,一張一弛”。
回顧李嘉誠過去走過的歷程,也確實如此。
他是個從傳統文化氛圍中走出來的新型企業家,他能夠自覺或不自覺地剔其糟粕、取其精華,與現代商業文化有機地結合。
這足以見證中華傳統文化對李嘉誠的巨大影響力
李嘉誠經典語錄有那些
誠 統領長江實業、和黃集團、香港電燈江基建等集團公司人首富,全世界華人最成功的企業家。
十四歲投身商界,22歲正式創業,半個世紀的奮斗始終以超越為主題:從超越平凡起跑;為超越對手努力;達到巔峰,超越巔峰;實現自我,超越自我,于是世人稱之為超人。
李嘉誠不僅是創業精英、商界巨頭,而且在其創業發展路上,并購多家公司。
可以說,李創業之路就是一條并購之路,其創業和壯大與兼并和收購其它公司企業分不開。
李嘉誠的并購之路同其人生經歷、創業經歷一樣倍受世人關注。
艱辛與成功的創業經歷 1928年7月29日,李嘉誠先生誕生于廣東省潮州潮安縣。
1940年,隨父母到香港定居。
1943年冬其父辭世,至此少年李嘉誠開始了學徒、工人、塑膠廠推銷員的生活。
1948年,20歲的他就開始在新蒲崗擔任了一家塑膠廠的業務經理、總經理。
1950年,在筲箕灣創立了長江塑膠廠。
1957年,在北角創立了長江工業有限公司,發展塑膠花、玩具生產等。
1958年,1960年先后在北角、柴灣建造了兩座工業大廈。
1972年9月31日,李嘉誠創建了長江實業有限公司,11月1日,長實股票在香港證券交易所、遠東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并相繼在倫敦(1973年)、加拿大的溫哥華(1974年6月)掛牌上市。
1974年5月,與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聯組恰東財務有限公司。
1985年5月15日,李嘉誠出任匯豐銀行董事局非執行副董事長。
1986年,長實集團名列香港十大財團首富,李嘉誠旗下四大公司上市值占香港上市總值13.57%。
1990年4月7日,李嘉誠旗下的和黃與中信、英國大東電報局合作投資的亞洲衛星一號,由中國長征3號運載火箭,成功地送入東南亞上空的同步軌道。
到1991年間,長實系財團已發展成為有重要國際地位和重大影響的跨國多元化企業集團,擁有1200多億港元資產,比1986年增加兩倍半。
超人美譽與并購經歷 叱咤香江,縱橫海外,李嘉誠這個神奇的名字,今天已是"成功"與"奇跡"的代名詞:他統領著長江實業、和黃集團、香港電燈、長江基建等四家上市公司,業務遍及各行各業,如地產、港口貨運、超級市場、基建、電訊、酒店、保險、水泥、電力、網絡等等,形成一個逾萬億資產的跨國企業帝國。
而李嘉誠本人也榮列世界富豪榜第10位,成為有史以來華人最杰出的企業家之一。
這一切,使他贏得了"超人"的美譽。
縱觀李嘉誠傳奇的商旅生涯,他最為成功之處是善于審時度勢、運籌帷幄。
李嘉誠十四歲投身商界,22歲正式創業,半個世紀的奮斗皆以"超越"為主題:從超越平凡起跑;為超越對手努力;達到巔峰,超越巔峰;實現自我,超越自我,于是人們稱之為超人。
而其企業發展壯大與其兼并和收購其它公司有關。
1974年4月,成功收購美資永高公司,接手經營香港希爾頓大酒店和印尼巴厘島的凱悅酒店,并相繼購入虎豹別墅及其他多項地皮、物業。
1978年9月5日,李嘉誠從匯豐銀行承接了黃埔公司9000萬股股票,同年,還收購了英資青洲英坭有限公司,出任該公司董事局主席。
1979年7月,長實與中資僑光公司聯組宜賓地產有限公司,取得沙田鐵路維修站上蓋發展權,并成立中國(香港)水泥廠(1982年投產)。
是年9月25日,長實贏得和記黃埔公司控股權,并于10月15日出任和黃執行董事。
1981年1月1日,李嘉誠出任和黃公司董事局主席。
1997年與首鋼聯手收購香港東榮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收購北京長城飯店等七家大酒店,擁有51%的股權。
1985年,購入加拿大溫哥華世界博覽會商業中心,斥資百億港元,興建規模龐大的商住住宅群。
經過不斷發展壯大,李嘉誠旗下的長實集團及其附屬公司,現已發展成為在香港以至世界具有領導地位的地產、國際集裝箱貨柜碼頭業和投資發展的舉足輕重的集團公司。
市值已超過2700億港元。
業務經營范圍包括地產發展、金融、貿易、貨柜碼頭、運輸業、能源、電力、通訊、衛星廣播、酒店業、零售業等。
1928年出生于廣東潮州,父親是小學校長。
1940年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壓迫,全家逃難到香港。
兩年后,父親病逝。
為了養活母親和三個弟妹,李嘉誠被迫輟學走上社會謀生。
開始,李嘉誠為一間玩具制造公司當推銷員。
工作雖然繁忙,失學的李嘉誠仍用工余之暇到夜校進修,補習文化。
由于勤奮好學,精明能干,不到20歲,他便升任塑料玩具廠的總經理。
兩年后,李嘉誠把握時機,用平時省吃儉用積蓄的7000美元創辦了自己的塑膠廠,他將它命名為“長江塑膠廠”。
1958年,李嘉誠開始投資地產市場。
他獨到的眼光和精明的開發策略使“長江”很快成為香港的一大地產發展和投資實業公司。
當“長江實業”于1972年上市時,其股票被超額認購65倍。
到70年代末期,他在同輩大亨中已排眾而出。
1979年,“長江”購入老牌英資商行--“和記黃埔”,李嘉誠因而成為首位收購英資商行的華人。
1984年,“長江”又購入“香港電燈公司”的控制性股權。
李嘉誠先生現任“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經理及“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其所管理的企業,于1994年除稅后贏利達28億美元。
1995年12月,長江實業集團三家上市公司的市值,總共已超過420億美元。
具體看:
李嘉誠的故事
,廣東潮安人,1928年7月出生于廣東潮洲市一個貧窮家庭,父親為教師。
童年過著艱苦的生活。
14歲那年(1940年),正逢中國戰亂,他隨父母走難,逃往香港,投靠家境富裕的舅父莊靜庵,可惜不久父親因病去世。
身為長子的,為了養家糊口及不依賴別人,決定輟學,先在一家鐘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塑膠廠當推銷員。
由于勤奮上進,業績彪炳,只兩年時間便被老板賞識,升為總經理,那時,他只有18歲。
1950年夏天,李嘉誠立志創業,向親友借了5萬港元,加上自己全部積蓄的7000元,在筲箕灣租了廠房,正式創辦“長江塑膠廠”。
有一天,他翻閱英文版雜志,看到一則不太引人注意的小消息,說意大利某家塑膠公司設計出一種塑膠花,即將投放歐美市場。
李嘉誠立刻意識到,戰后經濟復蘇時期,人們對物質生活將有更高的要求,而塑膠花價格低廉,美觀大方,正合時宜,于是決意投產。
他的塑膠花產品很快打入香港和東南亞市場。
同年年底,歐美市場對塑膠花的需求愈來愈大,“長江”的訂單以倍數增長。
直到1964年,前后7年時間,李嘉誠已賺得數千萬港員的利潤;而“長江”更成為世界上最大塑膠花生產基地,李嘉誠也得了“塑膠花大王”的美譽。
不過,李嘉誠預料塑膠花生意不會永遠看好,他更相信物極必反。
于是急流勇退,轉投生產塑膠玩具。
果然,兩年后塑膠花產品嚴重滯銷,而“長江”卻已在國際玩具市場大顯身手,年產出口額達1000萬美元,為香港塑膠玩具出口業之冠。
1963年,李嘉誠與表妹莊月明(即其舅父莊靜庵之女)成婚,翌年生下長子李澤鉅,次子李澤楷則在1966年出世。
1965年2月,香港發生了嚴重的銀行信用危機,人心惶惶,投資者及市民紛紛拋售房產,離港遠走。
香港房地產價格暴跌,地產公司紛紛倒閉。
1967年,香港更發生反英暴動,進一步使房地產市場陷于死寂。
李嘉誠 統領長江實業、和黃集團、香港電燈、長江基建等集團公司,全球華人首富,全世界華人最成功的企業家。
十四歲投身商界,22歲正式創業,半個世紀的奮斗始終以超越為主題:從超越平凡起跑;為超越對手努力;達到巔峰,超越巔峰;實現自我,超越自我,于是世人稱之為超人。
李嘉誠不僅是創業精英、商界巨頭,而且在其創業發展路上,并購多家公司。
可以說,李創業之路就是一條并購之路,其創業和壯大與兼并和收購其它公司企業分不開。
李嘉誠的并購之路同其人生經歷、創業經歷一樣倍受世人關注。
艱辛與成功的創業經歷 1928年7月29日,李嘉誠先生誕生于廣東省潮州潮安縣。
1940年,隨父母到香港定居。
1943年冬其父辭世,至此少年李嘉誠開始了學徒、工人、塑膠廠推銷員的生活。
1948年,20歲的他就開始在新蒲崗擔任了一家塑膠廠的業務經理、總經理。
1950年,在筲箕灣創立了長江塑膠廠。
1957年,在北角創立了長江工業有限公司,發展塑膠花、玩具生產等。
1958年,1960年先后在北角、柴灣建造了兩座工業大廈。
1972年9月31日,李嘉誠創建了長江實業有限公司,11月1日,長實股票在、遠東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并相繼在倫敦(1973年)、加拿大的溫哥華(1974年6月)掛牌上市。
1974年5月,與聯組恰東財務有限公司。
1985年5月15日,李嘉誠出任董事局非執行副董事長。
1986年,長實集團名列香港十大財團首富,李嘉誠旗下四大公司上市值占香港上市總值13.57%。
1990年4月7日,李嘉誠旗下的和黃與中信、英國大東電報局合作投資的亞洲衛星一號,由中國長征3號運載火箭,成功地送入東南亞上空的同步軌道。
到1991年間,長實系財團已發展成為有重要國際地位和重大影響的跨國多元化企業集團,擁有1200多億港元資產,比1986年增加兩倍半。
超人美譽與并購經歷 叱咤香江,縱橫海外,李嘉誠這個神奇的名字,今天已是"成功"與"奇跡"的代名詞:他統領著長江實業、和黃集團、香港電燈、長江基建等四家,業務遍及各行各業,如地產、港口貨運、超級市場、基建、電訊、酒店、保險、水泥、電力、網絡等等,形成一個逾萬億資產的跨國企業帝國。
而李嘉誠本人也榮列世界富豪榜第10位,成為有史以來華人最杰出的企業家之一。
這一切,使他贏得了"超人"的美譽。
縱觀李嘉誠傳奇的商旅生涯,他最為成功之處是善于審時度勢、運籌帷幄。
李嘉誠十四歲投身商界,22歲正式創業,半個世紀的奮斗皆以"超越"為主題:從超越平凡起跑;為超越對手努力;達到巔峰,超越巔峰;實現自我,超越自我,于是人們稱之為超人。
而其企業發展壯大與其兼并和收購其它公司有關。
1974年4月,成功收購美資永高公司,接手經營香港和印尼巴厘島的,并相繼購入虎豹別墅及其他多項地皮、物業。
1978年9月5日,李嘉誠從承接了黃埔公司9000萬股股票,同年,還收購了英資青洲英坭有限公司,出任該公司董事局主席。
1979年7月,長實與中資僑光公司聯組宜賓地產有限公司,取得沙田鐵路維修站上蓋發展權,并成立中國(香港)水泥廠(1982年投產)。
是年9月25日,長實贏得和記黃埔公司控股權,并于10月15日出任和黃執行董事。
1981年1月1日,李嘉誠出任和黃公司董事局主席。
1997年與首鋼聯手收購香港東榮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收購等七家大酒店,擁有51%的股權。
1985年,購入世界博覽會商業中心,斥資百億港元,興建規模龐大的商住住宅群。
經過不斷發展壯大,李嘉誠旗下的長實集團及其附屬公司,現已發展成為在香港以至世界具有領導地位的地產、國際集裝箱貨柜碼頭業和投資發展的舉足輕重的集團公司。
市值已超過2700億港元。
業務經營范圍包括地產發展、金融、貿易、貨柜碼頭、運輸業、能源、電力、通訊、衛星廣播、酒店業、零售業等。
李澤楷 香港電訊盈科主席 作為李嘉誠的二公子,李澤楷一直試圖擺脫父親的陰影,希望能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來。
近年來的幾個震驚香江的大動作的確不同凡響,行內人士笑稱:“他一天就賺了他老爹一 輩子的錢。
” 1966年11月出生于香港。
1987年獲斯坦福大學電腦工程學士; 1990年創建香港衛視StarTV,在2年后賣給世界傳媒大王默多克的時候,已經賺下4億美元; 1998年,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全球計算機數字化領域的50名風云人物; 1999年5月,動用31500萬美元購得了一個在香港股票交易所掛牌的公司,改名為Pacific Century CyberWorks,即盈科動力; 2000年3月,在二板市場上籌集了10億美元,并且動用盈科動力的高價股票從大東電信手中購買香港最主要的電信運營商香港電信。
交易額估價為380億美元,此乃亞洲最大的并購案之一。
為此,盈科動力背上90億美元的巨額債務;在大東電訊急于拋盤和納斯達克的雙重影響下,盈科的股價開始走低; 2000年10月,負債重壓之下,盈科開始把香港電信最有價值的移動電話和IP骨干網的業務賣掉。
李澤楷的威信開始大打折扣; 2001年1月,盈科動力的股價跌到了50美分以下,市值縮水到129億美元,為原來香港電信市值的1/3; 2001年3月29日,香港電訊盈科公布自去年八月并購香港電訊后的首個綜合財務業績報告,盈科在2000年虧損逾八億美元。
盈科神話回落塵土
李嘉誠說的人生的成功的三個秘訣是什么
1)肯吃苦、不怕累 十四歲開始自力更生,初始在茶樓下班后他已經累得筋疲力盡,回到家里,仍然堅持自修至深夜才睡,從不懈怠,每天足有15個小時的工作量。
這樣大強度的工作經歷是大多數人都無法勝任的,何況當時只是一名十幾歲的少年,只有肯吃苦,不怕累,才能在相同或落后的起始條件下超越別人,磨練自己。
在進行塑膠推銷時,李嘉誠每天背一個裝有樣品的大包出發,乘巴士或坐渡輪,然后馬不停蹄地行街串巷。
李嘉誠說:“別人做8個小時,我就做16個小時,開始別無他法,只能。
” 這種不怕吃苦的行動力正是他超越其他推銷人員最基本的條件。
沒有肯下苦工的精神,只是投機取巧,只能做到小有成績,卻無法切實的將自己的成果做大。
量變最終會帶來質變,如果能做到不計辛苦的進行鍛煉與工作,就算自己的業務水平不及對手,也不會與對手相差太遠,從而為自己日后的超越創造了機會。
2)懂得做人 品德高尚是成功之本。
會做人,別人喜歡你,愿意和你合作,才容易成事。
習慣于能真誠地欣賞他人的優點,對人誠實、正直、公正、和善和寬容,對、工作表示深切的關心與興趣。
在向旅館老板推銷鐵桶時,李嘉誠選擇先與老板兒子交朋友,一起看賽馬,這可以說李嘉誠頭腦機靈,更可以說他善于把握人際關系,將自己的人際能力運用到自己的推銷工作中,是成功的推銷人員提高自己業務量的一大利器。
李嘉誠做推銷,愈做愈老練,他深諳一個推銷員,在推銷產品之同時,也在推銷自己,并且更應注重推銷自己。
李嘉誠有意識地去結交朋友,先不談生意,而是建立友誼,友誼長在,生意自然不成問題。
無論在營銷工作中還是日常生活中,人脈的程度往往能直接決定事情處理的最終結果,通過建立有效的人脈,可以極大程度的提高推銷人員的業務量與業務水準,并且往往會通過生意上的聯系進一步加強,從而使自己的業務在人際優勢的幫助下愈發順利。
3) 善于動腦、善于思考分析 李嘉誠在推銷鐵桶時,自己創造產品優勢,準確的發現了利用直銷的有利條件,巧妙的將自身產品與競爭產品的優勢劣勢對客戶進行分析,從而使客戶在對雙方產品都完全透明的情況下做出理智的選擇。
在分析對比了塑膠產品與五金產品的特性后,準確的得出了五金產品的短板,得出調整產品門類,盡量避免與沖突的結論,挽救了原廠。
李嘉誠推銷新塑膠灑水器時親自示范,讓產品自身說話,進行巧妙的推銷。
想要真正做到出類拔萃,只是埋頭苦干而不動腦思考是不行的,要善于分析,明白自身的優劣勢,善于分析,更多的發現潛在的關鍵因素,才能在推銷過程與選擇方向時不走彎路。
4)把握機會 小小的機會往往是偉大事業的開始,當你做好迎接機會的準備而機會沒有來,總比有一個機會而你卻沒有做好準備要好。
每個人都被機會包圍著,但是機會只是在它們被看見時才存在,而且機會只有在被尋找時才會被發現,關鍵在于你如何去認識機會,抓住機會,利用機會。
機會,把握機會的意識與能力是成功與否的關鍵鑰匙,李嘉誠的推銷與創業過程中可謂充滿了機會,如中南鐘表公司在經濟恢復后的快速發展、五金廠老板的指導與栽培、塑膠公司的興起等,李嘉誠的成功正是建立在對這些機會的成功把握上的。
5)善于決策 一個成功的推銷人員的價值在于做正確的事情,同時幫助各階層的人員把事情做正確。
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選擇方案與前進方向總是不止一個,決策就是要對各種方案進行分析、比較,然后選擇一個最佳方案。
李嘉誠的幾次成功跳槽,果斷選擇最適合自己發展路線,正是他善于決策的結果。
選擇合適的發展方向,何時進行正式轉變,這些都是推銷人員在成長之路上所經歷的最重要的路口,在這種需要決策的時候優柔寡斷,只會拖慢自己的發展進度,善于決策的能力可以使推銷人員最快速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