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第1句】: 小學二年級怎么判斷一個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比喻句,通俗地說,就是為了讓讀者更明白你要說的意思,把一個很平常的東西說得不一樣一點,另類一點,就是把不是的東西比做是的。比喻句,一般有本體,喻體和比喻詞組成,什么叫本體和喻體呢?就是把一個物體或人比喻成另一個物體。這樣就叫比喻。所以,就把他們叫做了本體和喻體。有本體、喻體、喻詞的句子叫比喻句。
比喻句的作用
(1)比喻說理淺顯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敘事能化抽象為具體,使事物更清楚明白.
(3)比喻狀物能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深刻的印象.
溫馨提示:在習作中,用上比喻的修辭手法,能夠突出事物的特點,把事物刻畫得入木三分。
比喻句,其實就是打比方,用淺顯、具體、生動的事物來代替抽象、難理解的事物。
一般有本體、喻體和比喻詞組成,又有明喻、暗喻、借喻之分。
運用比喻句應該注意:
感情色彩
(1)比喻要有感情色彩。更重要的是要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
突出事物的特點
(2)在習作中,用上比喻的修辭手法,能夠突出事物的特點,把事物刻畫得入木三分。
比喻原理
(3) 了解比喻的特點不要隨便寫要遵守 把什么比作什么 的比喻原理
生動
(4)使文章更生動
如何判別是不是比喻句
有“好像”“像”“是”一類詞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判斷一個句子是不是比喻句,關鍵要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比方”。
有的同學一看到含有“像”、“好像”“仿佛”等詞語的句子就認為一定是比喻句,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在小學語文課本中,以下“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一、表示比較
【第1句】:江上的輪船像一葉葉扁舟。(《南京長江大橋》) 句中的“輪船”和“扁舟”是同一類事物,通過比較,突出長江水的浩大。
【第2句】:奶奶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高大,這樣美麗。(《賣火柴的小女孩》)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現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情況下的比較。
【第3句】:他還是像過去一樣喜歡打乒乓球。這句中的“像”表示相同,故不是比喻句。
二、表示舉例
【第1句】:“你騙誰,像你這樣的大官會沒有錢?”(《“你們想錯了”》)句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為例子,說明凡是當官的就一定有錢。
【第2句】:“像您這樣的高個兒干不了這重活兒……”(《挑山工》)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為例子,說明凡是“高個兒”都當不了挑山工。
【第3句】:“老師就像我們的媽媽一樣”句中的“像”字引出我只是把老師看成媽媽,而并非是比喻句。
三、表示猜測
【第1句】:珊迪聽了,目不轉睛地看著我,好像表示感激。(《小珊迪》)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兩項事物,只是表示猜測。
【第2句】:小麗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愛的草塘》)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測,是為了加強語氣,說明估計的準確性,只是猜測而已。
【第3句】: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兒見過。這句中的“好像”也是表示推測、判斷,不是比喻。
你的認可是我解答的動力,請采納。..
【第2句】: 這些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小學的語文教學,課標中明確指出,不要在教學中強調各種修辭的名稱,重要的是讓學生理解感悟其表達的效果。
但在實際的教學以及測驗中,我們卻會經常遇到辨別修辭,指出修辭方法等等的題目,因此面對這樣的問題時,我們的老師就要給學生一個相對正確的答案或相對充分的理由。以下這些句子就是老師們存在爭議的句子: 【第1句】: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
【第2句】:心里像油煎一樣難過。 【第3句】:心里像吃了蜜糖一樣。
【第4句】:腿里像灌了鉛一樣。 【第5句】:眼里像摻進了沙子。
【第6句】: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第7句】:青的草,綠的葉,各色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
判斷這些句子到底是不是比喻句,我們得來分析一下比喻句的構成。《漢語語法修辭詞典》上說:“被比事物、比喻事物和相似點是比喻的三個基本要素。”
基于此點,以上八句,有的本體并沒有出現,有的本體或喻體不是“事物”,有的本體與喻體之間并沒有相似點,因此,有不少老師認為這些句子不是比喻句,本人也持這一觀點。 但是,也有的老師認為它們是比喻句。
理由是本體是客觀存在的,沒有的可以給補出來。如:句1心里指心里復雜的滋味;句6急指著急時表現出來的樣子等等。
本人不贊成補本體的做法。如果碰到這樣的句子,你這樣補,他那樣補,那么構成明喻的重要理論就失去了它的指導意義。
這些句子作者的著眼點都不在比喻,句1句3著眼于通感,句2著眼于夸張,句456著眼于比較,句7著眼于擬人。 語文的學習向來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教學中遇到這樣的句子,教師的重點還是應放在分析它們的表達效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