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早上敬天公感言
大年三十拜天公要5種水果嗎
農歷大年初九,是福建人拜天公、大過年的日子,這一天凌晨的拜天公儀式,比大年除夕迎新春、接財神更熱鬧,更隆重,祭拜儀式過后,大家吃一頓豐富的年餐,以示團圓、吉祥。
福建人拜天公,除了感恩外,也祈求天公在新的一年,賜福給全家人,讓合家大小平安,步步高升。
大年初九凌晨,成千上萬的燒豬和雞、鴨,將是祭拜天公的主要祭品,以祈求新春大吉大利。
天公誕的祭拜儀式,是從大年初八深夜開始,一直持續到初九凌晨。
燒豬,是孝敬天公的重點祭品之一,一些經濟不錯的家庭,甚至訂購大燒豬供拜,而普通的家庭也以小金豬或燒肉祭拜,以祈求天公帶來好運。
所以,拜天公這一天,燒豬的銷量非常可觀。
當天祭拜天公的大小燒豬,超過數萬只之多。
而早在大年初八,燒豬店推出的大、小燒豬,非常搶手,銷量也可觀,大家都趕早買燒豬及其它祭拜用品,為夜晚的祭拜天公作好準備。
據烏美2道焱全燒臘中心老板卓照發說,今天大年初八,包括他已接到1000只燒豬的訂單,估計可賣出超過1500只大小燒豬,銷量不比去年差。
往往在大年初八,就像除夕一樣,一清早巴剎就鬧哄哄一片,不少人紛紛擁到巴剎購買雞、鴨、大魚、大肉和水果,扛著一棵棵的甘蔗回家。
忙碌烹煮一番后,深夜時辰一到,就擺好豐富祭品,安好天公座,點起香燭祭拜天公。
祭拜天公的祭品,包括雞鴨、魚蝦、甘蔗、水果、香燭、大金、小金、香燭、龍香等等。
拜天公時,必須誠心膜拜,一點不能馬虎,早年還要燃燒爆竹,徹夜響個不停,一直拜到大年初九凌晨時分,才圓滿結束,這時全家人一起享用豐富年餐,才上床睡覺。
據卓照發說,從訂單來看,今年的小金豬最搶手,大金豬銷量也不錯,他估計年初八從早到晚,會有更多人到店里買大小燒豬,門市估計可賣出數百只大小燒豬。
卓照發說,農歷新年的兩個燒豬大旺日,是大年除夕與大年初八。
除夕是祭拜神明、祖先的日子。
大年初九拜天公,都少不了燒豬。
到了大年十五的元宵節,燒豬的銷量也很可觀。
拜天公源自明朝 傳說明朝時一年的農歷新年,倭寇在福建沿海一帶,殺人放火,搶奪財物,鄉民扶老攜幼逃命。
鄉民在黑夜中逃到一處偏僻郊野時,眼見倭寇就要追上,大家感到萬分驚恐,突然前面出現一大片蔗林,鄉民便逃入蔗林躲避,避過倭寇,逃過鬼門關。
這天正是大年初九,逃出生天的鄉民都認為這是天公救命,于是每年的大年初九凌晨便祭拜天公,以謝救命之恩。
而拜甘蔗也具有不忘蔗林藏身救命之恩。
另一傳說是,古時有一名孟將軍,他到某個地方,只要喝了當地的水,就會講當地的話,他就以這門本事辨別漢人。
可是他到了福建,手下竟然拿了外省的水給他喝,結果他一直不懂講福建話。
他便以為福建人不是漢人,就下令大開殺戒,福建人枉死無數。
到了大年初九那天,從外省運來的水喝光了,孟將軍才喝到福建的水,會講起福建話,這時他才知道殺錯人,馬上下令封刀。
而福建人認為這是天公所賜,讓他們逃過大劫,便在初九凌晨拜天公謝恩。
去廟里拜拜都該怎么說才對
這個假期真是喜事連連,因為多了個春節。
春節到了,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買年貨……忙的不可開交。
我們家也忙著打掃屋子,準備過春節。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了,終于迎來了大年三十。
一大清早,就有人開始放鞭炮,熱熱鬧鬧的。
傍晚,太陽向大地看了最后一眼,然后閉上眼睛,慢慢躲到山后。
夜幕悄悄降臨,給天空蒙上了一層黑紗,晚上,萬家燈火,萬家歡樂。
爺爺邀請了我們一家和姐姐一家,高高興興的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聊聊過去一年發生的難忘事和收獲,展望一下未來等等。
吃完團圓飯后,我們就開始守年歲了。
大約7點鐘,《春節聯歡晚會》開始了,我們一家坐在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耳邊還不時傳來震耳欲聾的鞭炮聲。
晚會節目很精彩:有優美動聽的歌曲,有幽默風趣的小品,還有滑稽逗人的相聲……節目是豐富多彩,看得我眼花繚亂。
快到零點的時候,我和爸爸一口氣沖到了陽臺,拿出了早已準備好的煙花。
“當當當……”新年的鐘聲響起了,煙花和爆竹便齊鳴起來。
我和爸爸點燃了煙花筒,說時遲,那時快,只聽見“轟”的一聲巨響,一顆煙花彈升到了空中,在一瞬間爆炸了,那爆炸了的煙花仿佛是一朵美麗的蓮花在空中展開了花瓣,這時,一顆顆煙花又從煙花筒中噴發,像無數明亮而璀璨的流星,在天空中一閃而過……天空中還閃爍著其他的煙火,它們有的如一串串珍珠,有的如一顆顆流星,有的如一朵朵菊花,有的如一條條瀑布……讓我目不暇接。
一聲聲響亮的爆竹聲,一朵朵光芒四射、燦爛無比的煙花,在天空中飛舞、閃耀著。
這些煙花,各式各樣,五光十色,把天空點綴成一朵鮮花,夜空頓時變得光彩奪目。
此時的常熟,被笑聲、鞭炮聲、喊聲、樂曲聲合成的旋律包圍著,真是熱鬧非凡
今年的春節真是快樂,讓我不禁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過年是肯定要吃餃子的,朋友,你們會包餃子嗎
也許大部分人都會說:“不會
”嘿嘿,其實我也不太會.昨天是狗年的最后一天,我正在高興地點炮(雖然我是一個女孩子,但是國家沒有規定女孩子不準點炮呀
),媽媽說:“妮兒,我們一起包餃子吧
”“好啊
”我爽快地答應了.我本以為包餃子實在是太簡單了,沒想到動起手來包餃子還真不好包.可不能小瞧這小小的餃子呀
我洗好了手,興沖沖地坐到桌子前,說:“開始包吧
” 媽媽笑瞇瞇地說:“這并不好包呀
”我說:“我有信心
”我抓起一張餃子皮用手拖著,又用筷子弄了一點餃子餡,包
我邊包還邊為自己加油:“加油
我捏,我捏,我捏
捏
捏
”慘了
漏餡了
算了,交給媽媽處理吧
小餃子還真難包.沒事,再包
我就不信包不好
我捏,我還捏
捏
捏
捏
你猜,又怎么了
我少放了一點餡,雖然沒有漏餡,但是我竟然包了一個“枕頭”呵呵,還挺漂亮呢
有進步,再包第三個.我再捏
這一回可沒包成枕頭,卻包成了小包子
媽媽看了直發笑,我也傻笑了起來. 先看看媽媽怎么包的,(因為我汲取教訓了).看了一遍后,我終于明白了.再包
我包
包
包
包
這個包的還不錯,但還沒法和媽媽包的餃子相提并論.繼續努力
一連包了好幾個,進步了不少.我的臉好白呀
媽媽不是說我的手黑嗎
我就抓一些面抹了抹,變白了
在包餃子時,媽媽放了一個硬幣,如果誰吃到了,就說明那個人有福.我真希望我吃到它,誰不希望自己有福呀
終于包完了,累死了
我終于知道媽媽很辛苦了
今年,我是在爺爺家過的春節。
爺爺家在河南汝河邊上,一座漂亮的高架橋從河上飛過,橋上的高速路就經過爺爺家門口。
河邊的風景很美,在那里發生了一些小故事,你們想聽嗎
那我就講一講吧
爺爺家有只大黃狗,爺爺管它叫虎子,因為它十分漂亮,所以我另外給它起了個名字叫黃美。
黃美一身黃黃的茸茸的毛,一雙大大的眼睛,還有圓嘟嘟的嘴巴和一條長長的尾巴,它是只母狗,都做過好幾次媽媽啦。
剛到爺爺家的那天,我們就成為了好朋友。
為了送這個新朋友一件禮物,我和我的朋友商量要給黃美搭個漂亮的窩。
爺爺家有許多磚頭,我和朋友一趟一趟地把磚頭搬到大門口,搭建成了一座漂亮的狗房子。
雖然磚頭上的灰弄得我們全身滿臉都灰灰的成了小花貓樣,但看黃美那么喜歡我們送它的禮物,不停地和我們一起奔跑跳躍,我們都開心極了。
大年三十那天,大人都在忙著準備年夜飯,只有我無所事事。
小姑看出我很無聊,就給我出了個主意,說可以在爺爺家打搭個秋千。
我一聽就來了精神,忙說:“好”
說干就干,我們找來了麻繩,把繩子系在二樓的欄桿上,我怕小姑系不緊,就叫來爺爺幫忙。
繩子系好了,就差坐位了,我想起了枕頭,我對小姑說:“座位我們可以用枕頭呀”,我們找來一個粉色的繡花枕頭安在繩子下端。
我高興的喊叫:“秋千搭好了,我可以玩嘍
”。
前后搖蕩,原地旋轉……我還給這動作命名為眩酷過山車,我玩的開心極了。
秋千成了我這個春節里最好的玩具。
-----------------------------------------------------------------------------------------------------------------------大年三十的晚上 去年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和爺爺放鞭炮時,發生了幾件趣事。
剛一開始放鞭炮,我就從口袋里拿出了飛天火箭。
上面寫著:將本品插在土里或雪里,點燃引芯,然后快速向后退3~5步,即可發射。
我的爺爺按使用說明操作完后,剛起飛,由于插得太深了,所以,火箭把雪塊都往上拽了幾分米,可還沒有脫離“發射地點”。
幾秒鐘后,火藥噴沒了,雪塊也掉下來了。
我和爺爺都稱這件事為“雪塊上的火箭”。
放完了飛天火箭,我又拿出了飛行降落傘。
我一點火,它就像火箭一樣,往天上飛了20多米,降落傘彈出來了
當它正要落地時,一陣大風把它刮到了樹上。
爺爺拿了幾個二踢腳和一些竄天猴,硬把它打下來了。
我又拿出了空中彩彈。
上面寫著共有50發。
我點完火后,開始耐心地數著數。
一、二、三、四……我一直數到49,第50發炮彈卻遲遲不出來。
我問爺爺:“第50發呢
”話音剛落,就從發射口中傳來了一個砰的聲音。
爺爺說:“你看,它不是飛出來了嗎
”我和爺爺互相看了看,大笑了起來。
我們放完了鞭炮,正要回去,發現了一個問題。
那時已經是半夜十二點了。
天太黑了。
但回去的路上經常有鞭炮爆炸,媽媽有一點害怕,但還是被我和爺爺領回來了。
這幾件事情可真有趣呀
-----------------------------------------------------------------------------------------------------------------------大年三十的夜晚今天是農歷大年三十,也就是2月13日。
是農歷過年的前一天,這就意味著,過了12點,虎年的鐘聲將敲響,2009年要過去,2010要來臨。
早上,我早早就起來了。
在那里玩電腦,寫作業,準備萬事無憂的度過這個大年夜。
我先去房間把今天要寫的作業寫完。
然后,打開電腦,把QQ農場里的“菜”,偷一偷,種一種,一個早上就過去了。
下午,媽媽去逛街了,我只好自己一個人待在家里看電視。
哎
大年三十的電視實在是不怎么好看。
我又獨自一個人去做運動了。
我打開門,在門口一會兒跳繩,一會兒跑步。
大概是由于前段時間都在復習,沒時間做運動,跑幾下就感覺很累。
可是還是感覺很無聊。
雖說時間過得很快,一溜煙就沒有了。
但是,此時無聊的時間卻過的如此的慢。
我只好又去打電腦了,我把我的QQ上上去,去和老同學敘敘舊。
終于,到了傍晚,媽媽回來了。
我們一家人一邊坐在窗邊欣賞著窗外的煙花,一邊吃著熱騰騰,香噴噴的炒年糕。
這種感覺,像是有種說不出來的幸福。
因為沒有什么比全家人團聚在一起更好了。
今年的過年好象與往常差不多,但是,少了份團圓的喜慶。
大年三十應該全家人在一起吃團圓飯,但是有些人卻在茶室里喝茶,沒有與家人團聚在一起。
現在大家好象都不那么重視過年了。
終于,我苦熬到了12點鐘,12點的鐘聲敲響了,2010年來了,大家一起拿起鞭炮在窗外,空地上放。
窗外的鞭炮聲震耳欲聾。
此時,我才真正感受到了過年的氣氛。
大年夜過去了,新的一年來了。
我又大了一歲。
----------------------------------------------------------------------------------------------------------------------- 在大年三十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奶奶家去吃年夜飯。
我一進門,就聞到了一股濃濃的香味。
定睛一看,桌上擺滿了好多好多的菜。
有皮蛋、鳳爪、炒蝦仁、炒三鮮、面筋、清蒸鯧魚、紅燒牛肉……奶奶叫我們挑飲料,爸爸喝酒,其他人都喝農夫果園。
爸爸和媽媽拿起酒杯對爺爺奶奶說:“祝你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我也趕緊舉杯說:“祝爺爺奶奶越活越年輕
祝爸爸媽媽心想事成、牛年更牛
”爺爺奶奶聽了樂呵呵地說:“祝貝貝學習進步
祝你們全家財運滾滾,牛年好運
”在干杯聲中,奶奶拿出三個紅包分別發給我們,說是給我們壓壓歲。
在一陣陣的歡聲笑語中,爺爺奶奶回憶起三十年前的事情。
爺爺說:“以前過年很簡單,有魚有肉已經很不錯啦
”奶奶也跟著說:“以前買魚買肉還要券呢
連豆腐百葉都要券才能買得到。
”我覺得爺爺奶奶說的話真是讓人無法想象,現在買東西多方便啊,大型超文網市里什么東西都有,想買什么都行。
爺爺接著說:“以前做衣服還要布票呢
每人一年只有一丈六尺布,真是不夠用呢
”“那時候縫縫補補的衣服穿到外面去的也很多的。
”奶奶說。
我心想:“補了又補的衣服穿出去多難看啊
”媽媽也接上來說:“你看,你現在生活多好啊
想吃什么買什么,有了新衣服穿還要說好看不好看。
我們小時候過年有新衣服穿就非常的開心了。
”我還沒接上話呢,爸爸又說了:“就是啊,我小時候有一毛錢就開心的不得了了。
一毛錢可以買80個彈子糖。
”我驚訝的說:“啊
一毛錢就能買這么多糖。
”媽媽說:“所以說啊,你現在的生活多幸福啊
要好好珍惜呀
” 晚飯后,我們大家就一起去放煙火。
爸爸點燃了導火線,只聽見乒乒乓乓、乒乒乓乓——夜空中出現了一朵朵五顏六色、多姿多彩的“菊花”。
看著美麗的夜空,我心里由衷的希望我們的生活能夠越來越好,像芝麻開花節節高
單口相聲中的定場詩
劉寶瑞先生的定場詩:1.天上黑咕咚,好似白面往下扔。
倒比棉的沖,如柳栽花一。
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墳頭總比饅頭大,井口兒是個大窟窿。
2.馬瘦毛長蹄子胖(十冬臘月大雪降),兩口子睡覺爭熱炕。
老頭兒要在炕里頭睡,老婆兒死乞白賴偏不讓。
老頭兒說是我撿的柴,老婆兒說這是我燒的炕,老頭兒說偏睡偏睡偏要睡,老婆兒說不讓不讓偏不讓。
老頭兒抄起了掏灰耙,老婆兒拿起了搟面杖,老兩口乒登乓當打到了大天亮,挺好的熱炕,誰也沒睡上
3.遠看忽忽悠悠,近看飄飄搖搖。
不是葫蘆不是瓢,在水里一沖一冒。
有人說是魚肚,有人說是尿泡。
倆人打賭江邊瞧,原來是和尚洗澡。
4.初三十三二十三,兩口子吃飯把門關。
蒼蠅叼走個飯米粒,老頭子一怒追到四川。
老頭一走整三個月,書沒捎來信沒傳。
找個算卦的先生算一算,先生說按卦中看,傷財惹氣賠盤纏
5.我被蓋你被,你氈蓋我氈。
你若有錢我共使,我若無錢用你錢。
上山時你扶我腳,下山時我扶你肩。
我有子時做你婿,你有女時伴我眠。
你依此誓時,我死在你后;我違此誓時,你死在我前。
6.天上冷嗦嗦,地下滾繡球。
有餡是包子,沒餡窩窩頭。
7.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楚魏,切糕沾白糖。
8.大年初一頭一天,過了初二就初三,初一十五半拉月,六月三十整半年。
郭德綱常用的定場詩:1.傷情最是晚涼天,憔悴斯人不堪言(憐)。
邀酒摧腸三杯醉,尋香驚夢五更寒。
釵頭鳳斜卿有淚,荼靡花了我無緣。
小樓寂寞心與月,也難如鉤也難圓。
【第2句】: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鬧春秋,頃刻興亡過手。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前人播種后人收,說甚龍爭虎斗。
3.大將生來膽氣豪,腰橫秋水雁翎刀。
風吹鼉鼓山河動,電閃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種,穴中螻蟻豈能逃。
太平待詔歸來日,朕與將軍(先生)解戰袍。
注釋:這首詩大大的有名,原是明世宗朱厚熜的《送毛伯溫》。
4.八月中秋白露,路上行人凄涼。
小橋流水桂花香,日夜千思萬想。
心中不得寧靜,清早覽罷文章。
十年寒苦在書房,方顯才高志廣。
注釋:此詞奧妙在于每句首字均是前一句末字的一半。
5.曲木為直終必彎,養狼當犬看家難。
墨染鸕鶿黑不久,粉刷烏鴉白不堅。
蜜餞黃蓮終需苦,強摘瓜果不能甜。
好事總得善人做,哪有凡人做神仙。
6.山前梅鹿山后狼,狼鹿結拜在山崗。
狼有難來鹿答救,鹿有難來狼躲藏。
箭射烏鴉蓬頭起,箭頭落在狼身上。
勸君交友需謹慎,千萬莫交無意郎。
7.金山逐影幾千秋,云索高飛水自流。
萬里長江飄玉帶,一輪銀月滾金球。
遠自湖北三千里,近到江南十六州。
美景一時觀不透,天緣有分畫中游。
8.天為羅蓋地為毯,日月星辰伴我眠。
何人撒下名利網,富貴貧困不一般。
也有騎馬與坐轎,也有推車把擔擔。
騎馬坐轎修來的福,推車擔擔命該然。
駿馬馱著癡呆漢,美婦常伴拙夫眠。
八十老翁門前站,三歲頑童染黃泉。
不是老天不睜眼,善惡到頭報應循環。
9.馬有垂韁之義,犬有濕草之仁。
羊羔跪乳報母恩,猿偷仙果自奔。
蛛織羅網護體,鼠盜余糧防身。
梅鹿見食等成群,無義之人可恨
注釋:前兩句出自李汝珍《鏡花緣》。
這兩句話是兩個典故:“犬有濕草之仁”,出自晉人干寶《搜神記》,講的是三國時期吳國人李信純的事。
這李信純有一只狗,取名黑龍,頗通人性。
有一天,李信純外出會朋友,不想喝得酩酊大醉,回家路上摔倒在一片草地上便睡了過去。
恰在這時,一批獵人放火圍獵,眼看大火就要燒到李信純身邊,可他渾然不知。
那狗想拉他,卻拉不動。
于是便跳到附近的水溝里把全身弄濕,然后跑回來,用身上的水將李信純身邊的草打濕,往返多次,才使得李信純幸免一死。
“馬有垂韁之義”,出自《異苑》,說的是前秦世祖皇帝苻堅在與容沖的一次交仗中,不幸戰敗,落荒而逃,不料一失足掉在了山洞里,爬又爬不上來。
在這個千鈞一發之際,他的坐騎突跪在澗邊,將韁繩垂了下來,苻堅抓住韁繩爬上來,才脫了大難。
10.結草銜環遍地愁,龍爭虎斗幾時休,抬頭吳越楚,再看梁唐晉漢周。
11.守法朝朝憂悶,強梁夜夜歡歌。
損人利己騎馬騾,正直公平挨餓。
修橋補路瞎眼,殺人放火兒多。
我到西天問我佛,佛曰:我也沒轍
12.馬瘦毛長蹄子肥,兒子偷爹不算賊。
瞎大爺娶個瞎大奶奶,老倆口過了多半輩,誰也沒看見誰。
13.難難難,道德玄,不是知音不可談,對了知音談幾句,不是知音枉費舌尖
部分其他定場詩:1.海鱉曾欺井內蛙,大鵬展翅繞天涯。
強中更有強中手,莫向人前滿自夸。
2.鐵甲將軍夜度關,朝臣帶露五更寒。
山寺日高僧未起,看來名利不如閑。
3.說書唱戲勸人方,三條大路走中央。
善惡到頭終有報,人間正道是滄桑。
4.酒是穿腸毒藥,色是刮骨鋼刀,財是損人利己苗,氣是無煙火炮。
四件將來合就,相當不久分毫。
勸君莫戀最為高,才是修身正道。
5.富貴五更春夢,功名一片浮云。
眼前骨肉亦非真,恩愛翻成仇恨。
莫把金枷套頸,休將玉鎖纏身。
清心寡欲脫凡塵,快樂風光本分。
6.堪羨當年李謫仙,吟詩斗酒有連篇;蟠胸錦繡欺時彥,落筆風云邁古賢。
書草和番威遠塞,詞歌傾國媚新弦;莫言才干風流盡,明月長懸采石邊。
7.兔走烏飛疾若馳,百年世事總依稀。
累朝富貴三更夢,歷代君王一局棋。
禹定九州湯受業,秦吞六國漢登基。
百年光景無多日,晝夜追歡還是遲。
8.怒氣雄聲出海門,舟人云是子胥魂。
天排雪浪晴雷吼,地擁銀山萬馬奔。
上應天輪分晦朔,下臨宇宙定朝昏。
吳征越戰今何在
一曲漁歌過晚村。
9.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
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路吊民殘。
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
寰海塵氛紛未已,諸君莫作等閑看。
注釋:這首是李鴻章在簽訂《辛丑條約》后寫的,寫后不久就一病不起。
憂懷國事之心很重。
10.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遠報兒女,近在己身。
蒼天有眼,報應分明。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11.三通鼓角四更雞,日色高升月色低。
時序秋冬又春夏,舟車南北復東西。
鏡中次第人顏老,世上參差事不齊。
若向其間尋穩便,一壺濁酒一餐奇。
12.朵朵峰巒擁翠華,倚云樓閣是僧家。
憑欄盡日無人語,濯足寒泉數落花。
13.不是冤家不聚頭,冤家相聚幾時休
早知死后無情義,索把生前恩愛勾。
14.得便宜處欣欣樂,不過心時悶悶憂。
不討便宜不折本,也無歡樂也無愁。
15.廣知世事休開口,縱會人前只點頭。
假若連頭俱不點,一生無惱亦無愁。
16.項橐曾為孔子師,荊公反把子瞻嗤。
為人第一謙虛好,學問茫茫無盡知。
17.毀譽從來不可聽,是非終久自分明。
一時輕信人言語,自有明人話不平。
18.夜靜瑤臺月正圓,清風淅瀝滿林巒。
朱弦慢促相思調,不是知音不與彈。
19.五葉明良致太平,相君何事苦紛更
既言堯舜宜為法,當效伊周輔圣明。
排盡舊臣居散地,盡為新法誤蒼生。
翻思安樂窩中老,先諷天津杜宇聲。
20.文章謾說自天成,曲學偏邪識者輕。
強辨鎢刑非正道,誤餐魚餌豈真情。
好謀己遂生前志,執拗空遺死后名。
親見亡兒陰受梏,始知天理報分明。
21.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占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才需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
假使當時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
22.來時秋暮,到時春暮,歸去又還秋暮。
豐樂樓上望西川,動不動八千里路。
青山無數,白云無數,綠水又還無數。
人生七十古來稀,算恁地光陰,能來得幾度
23.山色晴嵐景物佳,暖烘回雁起平沙。
東郊漸覺花供眼,南陌依稀草吐芽。
堤上柳,未藏鴉,尋芳趁步到山家。
隴頭幾樹紅梅落,紅杏枝頭未著花。
24.先自春光似酒濃,時聽燕語透簾櫳。
小橋楊柳飄香絮,山寺緋桃散落紅。
鴦漸老,蝶西東,春歸難覓恨無窮,侵階草色迷朝雨,滿地梨花逐曉風。
25.春日春風有時好,春日春風有時惡。
不得春風花不開,花開又被風吹落。
26.祖師度我出紅塵,鐵樹開花始見春。
化化輪回重化化,生生轉變再生生。
欲知有色還無色,須識無形卻有形。
色即是空空即色,空空色色要分明。
27.世事紛紛難訴陳,知機端不誤終身。
若論破國亡家者,盡是貪花戀色人。
28.飲酒不醉最為高,好色不亂乃英豪。
無義之財君莫取,忍氣僥人禍自消。
29.三杯能和萬事,一醉善解千愁,陰陽和頎喜相求,孤寡須知絕后。
財乃潤家之寶,氣為造命之由,助人情性反為仇,持論何多差謬
30.春花秋月足風流,不分紅顏易白頭。
試把人心比松柏,幾人能為歲寒留
31.月子彎彎照幾州
幾家歡樂幾家愁。
幾家夫婦同羅帳,幾家飄散在他州。
32.塞翁得馬非為吉,宋子雙盲豈是兇。
禍福前程如漆暗,但平方寸答天公。
33.春時耕種夏時耘,粒粒顆顆費力勤。
春丟細糠如剖玉,炊成香飯似堆銀。
三餐飽食無余事,一口饑時可療貧。
堪嘆溝中狼藉賤,可憐天下有窮人
34.隔河看見一錠金,山又高來水又深。
有心過河把金子撿,又恐怕王八咬了我的腳后跟。
舍了罷來舍了罷,外財不富命窮人。
猛虎雖瘦雄心在,君自身貧志不貧
35.拐李仙師劍法高,鐘離辭官別漢朝,國舅手持陰陽板,彩和單揚品玉蕭,洞賓背劍清風客,國老騎驢過趙橋,仙姑進來長生酒,湘子花籃獻壽桃。
36.依山傍水房樹間,行也安然,住也安然。
一條耕牛伴頃田,收也憑天,荒也憑天。
雨過天晴駕小船,魚在一邊,酒在一邊。
夜晚妻子話燈前,今也談談,古也談談。
日上三桿尤在眠,不是神仙,勝似神仙。
形容“快”的歇后語有哪些
三日不見——刮目相看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芝麻開花---節節高大年三十看皇歷——沒日子啦 長跑比賽——爭分奪秒 口渴了才打井——來不及了 瞎子走路------不分日滾水淋臭蟲---又快又凈磨剪子的說夢話---快啦腳踏車掛 飛輪---加快了趕兔子過嶺---快上加快剃頭刀裁紙---真快穿兔子鞋---跑得快順風劃船---又省又快孫猴子打筋頭---十萬八千里飛奔的火車--- 一日千里
黃字的來歷及故事
黃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
吳回(祝融)之子陸終為得姓始祖。
黃氏源于嬴姓和姚姓,舜帝時候,伯益因幫禹治水有功,又為舜馴服鳥獸,被舜賜姓嬴氏,黃姓祖先之嬴姓出現因為舜帝的賜姓給他的女婿伯益姓為嬴,還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兒嫁給他。
舜帝,姚姓,舜,黃帝子孫,生于姚地,以地取姓為姚,其后代就以姚為姓。
黃姓據《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有關資料所載,黃姓為陸終之后,其后建立黃國,后為楚所滅,子孫以國為氏。
帝舜時代,東夷部落的首領叫伯益,是“帝顓頊之苗裔”,因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賜姓嬴氏。
傳說伯益的后裔有14支,既徐氏、郯氏、莒氏、終黎氏、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趙氏、合稱嬴姓十四氏。
其中的黃氏大約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黃國,因被周朝封為子爵,又稱黃子國。
春秋時期,楚國稱霸,只有黃國和隨國敢于抗衡。
從夏朝2148年建立黃國公元前648年,經歷1500年的古老黃國被楚國所吞并。
亡國后的黃國子孫,以國名為氏,就是黃氏。
大年三十的習俗
吃帶硬幣餃子交好運 過年吃餃子是北方人的習俗。
東北漢族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
大年三十晚上辭舊迎新,一定要吃餃子。
),誰吃到了這樣的餃子就預示著在新的一年里會交好運,有吉祥之意。
此外,東北人在“初五”這天一定要吃餃子,也稱“破五”,就是把餃子咬破,寓意將不吉利的事都破壞,有驅災避邪之意。
■年夜飯后吃凍梨 由于東北天氣寒冷,一些水果凍過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
最常見的是冰梨和凍柿子。
據了解,最純正的是凍秋梨,在北方有一種梨叫秋梨,這種梨剛摘下來的時候又酸又澀,于是人們就把這種梨采摘下來直接放在樹下,蓋上一層樹葉,經過冰凍之后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
凍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凍,年夜飯后吃這種梨能解酒、解油膩。
■年三十點長壽燈 東北人在大年三十都要點長壽燈,徹夜通明。
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每家每戶都要掛紅燈籠,到了晚上就要點亮燈籠,而且要點一宿,不能關燈,意味著益壽延年,香火不斷。
大年三十這一天,是臺灣年俗中最重要的一個日子,習俗也相當多。
先辭年,布置“廳頭”,即在奉祀“觀音媽”和諸神像的大廳上,換新版畫和聯軸。
到了下午舉行“辭年”儀式。
在供桌上盛設五牲及各種年 供奉諸神,然后拜祖先,行三跪九叩大禮,以表示感謝諸神明及祖先的保佑,并祈求新年更多的賜福。
神桌前還要供“春飯”,即盛有飯的小碗,飯上插上用紅紙做的花,神佛前各三碗,灶上一碗。
這些花又叫“春仔花”或“飯春花”,這個飯叫“過年飯”。
(在閩南語中,“春”與“剩”諧音,意思即怎么吃也吃不完,還有剩余)。
桌前還擺放三堆橘子及一些紅棗。
紅棗表示年年好。
橘子到元宵才能拿下來,有句俗話“上元瞑(夜)拆柑棚”。
最后,還要燒金紙、放爆竹,才算結束辭年儀式。
但最能反映臺灣新年風俗的就是與閩南地區幾乎相同的新年歌。
這首新年歌中反映了臺灣漢族民間過春節時的熱鬧景象,是一幅生動的民俗圖。
閩南:初一榮,初二停,初三無姿娘;初四神落天,初五天神下降,初六另空;初七七元,初八團圓;初九天公生,初十藍相生,十一請子婿;十二返去拜,十三食糜配芥菜;十四結燈棚,十五上元瞑。
臺灣:初一早,初二巧,初三老鼠娶新娘;初四神落天,初五隔開,初六擔肥;初七七元,初八團圓;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食;十一請子婿;十二查某子請來拜,十三食糜配芥菜;十四結燈棚,十五上元瞑。
臺灣大年三十夜也叫除夕,“守歲”、“壓歲錢”都與大陸的習俗一樣。
大年三十夜,全家老少圍坐在放有火鍋的圓桌邊聚餐,叫做“圍爐”。
圍爐時桌上的每個菜都有一定的寓意。
比如米圓、肉圓。
魚圓是取意“三元”,象征闔家團圓;蘿卜在臺灣叫“菜頭”,就是“好彩頭”,吉祥的意思;全雞的“雞”,臺灣方言諧音為“家”,有“食雞起家”之意;經過油煎火炸的食物,表示“家運興旺”。
參加圍爐的人,不分男女老少,桌上每一樣菜都要吃一點。
另外還都要喝上一點酒,以討吉利。
圍爐時吃的蔬菜,洗凈后連根煮熟,吃時從頭到尾,慢慢進肚,以祝父母長壽。
圍爐之后,在臺灣農村還保留著“觀火盆”的習俗。
門前點燃一盆稻草,全家男性老少依次從火盆上跳過,取“興旺如火”的吉意。
邊跳邊口中念念有詞地說些吉利話。
火熄后,將灰燼送進廚房灶腳,祈求神明保佑發財。
在臺灣一些鄉村中,至今還保留著一種有趣的習俗:從大年三十晚上開始,一些寺廟里就演戲,那些在年前無法還債的人,為了躲避債主的催逼,就跑到廟里去看戲避債。
因為要是債主追到廟里來逼債,就會引起公憤,會群起而攻之。
這臺戲從除夕一直演到初一早晨,欠債的人看完戲后就可以安安穩穩地回家團聚了。
這種習俗叫“避債戲”,是社會的產物,卻很有人情味。
不過債主也有辦法對付,即在大年初一穿上舊衣服,提著燈籠上門討債,佯稱自己是從年三十晚上尚未歸家,燈籠都還提在手上,不能算是“新年討債”,這種燈便叫“討債燈”。
除非積怨很深,債主一般不會使用“討債燈”。
臺灣同胞稱大年初一為“新正”,意為新的一年將會有一個正正堂堂的開始。
當天凌晨頭一件大事是家拜祖先,用自制的紅白兩色米糕祭神祖,稱為“開正”。
“開正”之禮十分隆重,廳堂燈火通明,門口結紅彩,供桌上擺列年柑、年糕、牲禮、茶酒、四果、香燭,家家戶戶燃放鞭炮,全家老少集合一起家拜祖先、祭祀神明,隨后再依次向長輩問安行禮。
過春節最有意思的是出門拜年,又叫“走春”、“開春”、“賀正”。
凡有來客,主人用朱紅木盒盛著糖果并端上“甜茶”待客;設宴請客,彼此應酬,名叫“請春酒”;客人告辭時,互相向對方孩子贈紅包。
由于家家戶戶都出門拜年,難免有碰到人不在家的時候,于是衍生出兩個有趣的習俗:出門拜年人們總是隨身帶著一疊紅紙片,上面寫著自己的名字,一旦遇到主人不在家就留下一張,這叫“留帖”;官大勢大的、交游很廣的人,不可能一家家親自去拜年,便遣仆人帶著他的紅帖代他去拜,這叫“飛帖”。
臺灣的“初三老鼠娶新娘”和閩南的“初三無姿娘”,意思都是說初三這一天是休息日,就連老鼠也選擇這天娶新娘。
依俗,當晚各家各戶都須早早上床休息,以免打擾老鼠辦喜事,并要在房間的各個角落撤一些吃的東西作為給老鼠的“賀禮”,以便和老鼠搞好關系,減少來年的鼠害。
“老鼠娶親”的說法來源于大陸,有一幅“老鼠娶新娘”的五彩石印年畫,曾普遍流傳于漢族民間。
畫面上從頭蓋紅帕的“新娘”,到抬花轎、吹喇叭的執事等,統統都是鼠類,一個個活靈活現、喜氣洋洋,十分惹人喜愛,為節日增添了許多快樂的氣氛,緊張了一年,連老鼠都放假娶親了,何況人呢
初四是“接神日”。
閩、臺兩地皆稱這一天為“神落天”。
當日,各家各戶都要在廳堂供奉牲禮、果品、甜食等,燃放爆竹、燒金紙、神馬,恭恭敬敬地迎接諸神下凡,繼續履行司掌人間善惡的職責。
初五的“隔開”,意思是過年到此告一段落,也與大陸相同。
次日開始,商店開市、農人下田,各行各業開始恢復正常生活、勞作。
俗傳這一天也是“五路財神”的生日,閩南稱“天神下降”,臺語叫“路頭神”。
為求大發利市,商店這一天多在街邊燃香拜神,求五路財神的保佑。
“初七七元”、“初八團圓”,閩、臺兩地皆同。
中國漢族民間稱初七這天為“七元日”,又叫“人日”,相傳天地造人,人是在這一天誕生的。
因此,在臺灣漢族民間,這一天家家戶戶要吃線面(即壽面),并要吃芹菜、菠菜、芥菜、薺菜、蔥、大蒜、蒿菜等七種新鮮蔬菜。
其中芥菜是一種莖葉很長,稍帶苦味的菜,由于它葉長、絲長,因此象征著長命。
吃這七種菜實際上這是中國古代“五辛盤”的舊俗遺風,杜甫曾有詩云:“春日春盤細生菜”,正是詠此。
“初八團圓”是說回娘家過春節的媳婦,初八要返回婆家“團圓”,開始干活,不然會被認為有意為難婆家,搞得不好,夫家甚至還會因此“興師問罪”。
“初九天公生”,“天公”即玉皇大帝,“天公生”也就是玉皇大帝的生日。
玉皇大帝是天上精神的總管,因此,祭祀格外隆重。
前一天全家老少齋戒沐浴,正廳擺設祭壇。
午夜一過,全家齊整衣冠,由長至幼順序上香,行三跪九叩大禮。
隨后是燒土紙、放鞭炮,直至凌晨四點。
昔日祭祀天公,祭壇的擺設極有講究,除了原有的供桌之外,還需擺小供桌(俗稱“頂桌”),頂桌上擺五果六齋、扎紅繩的面線、清茶三杯,供奉玉皇大帝。
下面供桌則擺三牲五禮和紅龜稞等,供奉天公的從神。
燒給天公的金箔是特制的,稱為“天公金”。
在中國傳統民俗里,女婿備受岳家的寵愛,俗稱“嬌客”,中國各地都是這樣,閩南、臺灣也不例外,因此,都有“十一請子婿”之俗,稱為“子婿日”,即岳家專門宴請女婿的日子。
漳州的民族風俗
春 節: 春節在漳州稱為 “ 新正 ” 或 “ 過年 ” 。
清代, “ 漳之俗,歲正月里 具茶酒相娛樂,迎神,明燈擊鼓,召巫,妝臺閣,往來都市 ” 。
節慶持續近一個月。
漳州城里關于春節風俗的民謠《正月歌》有很多種版本,比較完整的有: “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夠飽,初四豆干炒 ( 又作 “ 咖啦炒 ” 、 “ 佫 再早 ” 或 “ 五更早 ” ,另作 “an3 落地 ” 或 “ 神落地 ” ),初五假開,初六拍囡仔尻穿 ( 又作 “ 舀肥 ” 、 “ 舀飯 ” 或 “ 行得無腳目 ” ),初七平宵,初八摸(又作 “ 初七摸,初八浪蕩空 ” ; “ 初八哮枵 ” ),初九天公生(又作 “ 敬天公 ” ),初十地公生(又作 “ 伽藍生 ” 或 “ 人迓 an3” ),十一十一福(又作 “ 有食福 ”) ,十二人拍 〔音 kok7 〕(又作 “ 轉去拜 ” ),十三人點燈,十四人辦敬(又作 “ 結燈棚 ” 或 “□ 〔音 lu 6〕大銃 ” ),十五元宵暝 , 十六倒燈棚 ( 又作 “ 拍燈架 ” 或 “ 魚蝦獻落 餩 ”) ,十七人相 (找 ), 十八拄 睡(打瞌睡 ) ,十九買物配,二十做功課。
” 從這首歌謠可以看出,舊時正月十六拆掉花燈棚后漳州人還互相串門 ( 相 ) 、休息(拄 睡)、購物(買物配),到正月二十才開始工作 ( 做功課 ) 。
現在節日活動一般延續到元宵節,客家的習俗是休息到正月二十。
大年初一 “ 開正 ” 正月初一子時新年開始,家家戶戶燃放鞭炮,稱為 “ 開正 ” 。
初一日人人早起,穿新衣服燒香點燭,祭拜天地祖先。
小輩向長輩拜年,長輩隨即賜以紅包和紅柑,都必須成雙,以示吉利。
拜年后,燃放鞭炮,然后由長者打開大門,稱 “ 開正 ” 。
早餐吃紅糖線面湯,即祈求全家幸福長壽。
以甜線面及三碗干飯插上紅紙花稱 “ 飯春枝 ” , “ 春 ” 與 “ 伸 ” (富余)在方言中同音,寓意家中糧食有余。
還要到祠堂去祭祀宗族的共同祖先,進入祖廟后按輩份年齡站立,祭拜過祖先則族人互拜。
拜年 接著給鄰里故舊、親朋好友拜年。
清代曾習軒的《漳州四時竹枝詞》有 “ 元旦春為一歲魁,大家拜賀禮相陪,兒童也解稱恭喜 , 贏得紅柑滿袖來 ” 的詩句。
清代的地方志也記載: “ 元日祭畢,無貴賤御新衣,謁親賀歲。
主人出辛盤共款。
醉人相望于道,五日乃止,謂之假開。
” 親友上門拜年時,主人用紅棗、蜜金棗、桂圓干或冰糖、冬瓜糖等煮成甜茶招待,并以朱漆的薦盒盛蜜餞、糖果、紅棗等外加瓜子、紅柑用以敬客。
客人拿起甜點必須 “ 唱好話 ” 祝福主人,諸如 “ 食甜甜給恁趁大錢 ” 、 “ 食紅棗給恁年年好 ” 等。
明代漳州人過年時用檳榔敬客,現在此俗在臺灣地區尚有殘存。
至親好友上門拜年,主人往往會以佳肴美酒招待,稱為 “ 請春酒 ” 。
客人告辭時雙方常以紅包饋送對方的孩童。
俗諺云: “ 正月正,新娘無出廳。
” 即當年過門的新媳婦初一日一整天都要待在房中,同時要大開房門迎接前來拜年的親友,到來年的正月初一,這個媳婦就可以自由地走出房門過年。
素食 初一早餐守齋吃素的功用最大,俗諺云: “ 初一早食菜較贏食一年齋 ” ,所以民間初一的早餐多為素食,多吃用紅棗、花生、桂圓肉、蓮子、冬瓜糖等做成的八寶飯或甜線面湯。
午餐則要開葷,飯桌上擺滿雞鴨魚肉各種食品,象征一年中都會菜肴豐盛。
是日一般不煮新的飯而吃除夕特意多燜的飯,寓意年年有余。
干飯佐以 “ 長年菜 ” (以豆腐及整株的菠菜、韭菜、芥菜等做成)。
長年菜要從頭到尾吃完,俗謂可以消食去膩,又寓意長壽,為父母祝壽 , 自己也添壽。
漳州城區的長年菜是將厚末菜 , 一葉一葉剝下(不得用刀切),在水中燙熟后置于缽中,任其發酸。
除夕 “ 圍爐 ” 時每人均要吃少許,其余留到新年里加到年飯的 “ 菜尾 ” 中。
也有用芥菜代替厚末菜作長年菜。
禁忌 漳州人初一日不吃粥,認為吃粥今年出門會遇雨;不灑水掃地,不往戶外倒垃圾、糞便,因為水、土是 “ 財氣 ” ,垃圾、糞便是 “ 肥水 ” ,新年最忌 “ 財氣外泄 ” 和 “ 肥水外流 ” 。
這一天待人要禮貌,講話要和氣,不可罵人,也不能發脾氣,這樣才能和氣生財。
讀書人初一日忌書寫,稱 “ 封筆 ” ,要到初二以后才 “ 開筆 ” ,在紅紙上寫 “ 開筆大吉 ” 四字。
俗以為初一白天不可睡覺,男人白天睡覺田埂會崩塌,女人白天睡覺廚房會倒塌。
不汲水,有的地方還以米篩封井口。
是日不許討債 , 俗以為在這一天討債對借貸雙方都不吉利。
此外還有不看病吃藥、不殺生、不洗衣、不乞火,不用刀、剪和針線,不打罵孩子,不穿白色、青色衣服等;忌打破餐具,忌口出不吉利話,忌從別人口袋里掏東西。
正月初一死人是最大的忌諱,民間詛咒人的最刻毒的話就是 “ 死在正月初一 ” 。
萬一真有人在這一天去世,要等到初三才能報喪,并要說成是初二去世的。
初二、初三、初四 初二也要早起,做新年的第一次牙祭,以菜、飯、牲醴祭祖,但不燒冥紙。
這一天漳州俗稱 “ 女婿日 ” ,是日新老女婿攜同妻室子女帶熟豬腳和年糕等 “ 伴手 ” (禮品,又稱 “ 帶手 ” )向岳父母拜年,岳父母宴請。
宴后夫妻應在當晚炊煙升起前回家,不得留宿岳家,若因故不得不留宿岳家,夫婦不得同房。
如外家翁婆過往,此俗便改。
初三被視為 “ 赤狗日 ” ,赤狗是 ? 怒之惡神,遇之不吉,故而是日不宜外出。
經過除夕守歲和初一、初二兩天早起之后,初三日可以 “ 困夠飽 ” (遲起床)。
舊俗,新喪之家應在正月初三祭亡靈,有親眷前來吊慰,謂之 “ 消新愁 ” 。
因此,是日一般不互相串門拜年,避免不吉利。
接俗以為灶神于初四日子時自天上回歸本宅,戶主沐浴焚香 , 擺三牲果品,燒印有馬、轎及馬夫、轎夫的 “ 云馬 ” 紙上天接神,謂之 “ 接( zih7 ) an3” 。
祭灶神的供品必有一盤 “ 韭菜春 ” ,即 “ 豆干炒韭菜 ” ,俗謂 “ 韭菜春 ” 、 “ 豆腐有 ” ,都寓意富足。
《正月歌》有的版本做 “ 初四伽啦炒 ” ,意為到了初四,要將前幾天的剩余食物一古腦兒炒一下,以免變質;或謂 “ 伽啦炒 ” 指經過初三的互相隔離,到初四又是人來人往,互相摻雜,喧囂不已。
漳州城區舊時初四凌晨要燃放三響炮,然后開啟井蓋汲水。
在漳州,居民春節期間都忌講不吉利的話,萬一小孩無知,說了不吉利的話,要用草紙拭嘴,意思是小孩說話像放屁,不算數。
正月里還忌剃頭、吵嘴、打罵和摔破器皿,尤忌打破碗碟,萬一不小心打破碗盤,要將碎片收集起來放進石臼或水井,口中念 “ 歲歲平安 ” ,借 “ 碎 ” 與 “ 歲 ” 諧音來化兇為吉,保持祥和歡樂的氣象。
家有喪事,三年喪期內要取消過年的喜慶活動,不得到別家去拜年。
別人在春節期間同樣忌諱到服喪的人家去,不得已需來往時也不能進屋,要站在門外說話。
漳州城舊俗過年要 “ 踅( seh8) 公爺街 ”( 即今南昌路近北橋路段,清代有海澄公黃梧府第在公爺街設游春場,故稱;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后,游春場數次改換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