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對社會心情句子
【第1句】: 形容大學生剛入學的興奮心情的句子有哪些
【第1句】:踏入大學校門意氣風發(fā),斗志昂揚。
【第2句】:進入大學,一切都是嶄新的,全新的開始。
【第3句】:大學新生活,對一切充滿好奇,欣喜激動。
剛踏入大學
【第1句】:我們從各地來到這里,從現(xiàn)在開始,我們已經(jīng)結束了中學學習階段,進入了大學學習生活。在人的一生中,這是非常富有意義的時刻。雖然都是學習,但中學只是普通教育,大學則是專業(yè)高等教育。我想,我們將來為社會服務的許多本領,是在這個階段學到的。
【第2句】:作為新一代的大學生,我們是幸運而富有的,因為我們有得是時間與精力,而這便是我們的青春。只可惜青春卻是一條河流,它只是一味地向前奔騰而不回頭,所以青春畢竟有限,那就讓我們只爭朝夕,趁這短短的青春,去學無窮的智慧!
【第3句】:像所有剛踏入大學校門的新生一樣,我也在想象著今后校園生活的種種美好,而真正美好充實的大學生活應該是這樣:當人們歡呼晚霞的時候,我們不妨去擁抱黑夜;當人們在黑夜中做著香甜的夢時,我們不妨睜大著黑亮的眼睛;當人們從惺忪中醒來時,我們卻采擷了一大束思想的朝霞;當人們匆匆追名逐利時,我們卻折向另一條科學小道,消失在無人知曉的那一片密密樹林里。雖不敢保證我們能得到比他們更多更好的東西,但至少可以肯定,我們得到的一定與眾不同。 因為我一直堅信,對于青春的熱愛,絕不是我們身處象牙塔中所發(fā)出的無意義的空喊。而是在已深知前途的艱險和使命的艱巨后,仍然能夠期盼著讓所有的日子都快快來到,仍然能從心里透出一種只屬于青春的渴望,那種渴望讓我們不再愿意輕易放走這些珍貴的年華,而是愿意用自己的努力、進取和開拓將青春燃燒成一片宏大的光明,從而完成歲月賦予我們的使命,并借此向永恒的青春致敬。
【第4句】:不再回頭的不只是那古老的辰光,也不只是那些個夜晚的群星和月亮,還有我們流逝著的青春。同學們,假如有一天,當你偶然覺得自己的身邊充滿了頹廢和迷茫,希望你們仍能發(fā)自內心的熱愛這段我們正在經(jīng)歷的歲月。我相信,當我們對青春的期許不再只是一段快樂美麗的日子,而是一段激情與使命共存的歲月時,我們一定可以不辜負這段青春!當我們垂垂老矣的時候,我們一定能驕傲的面對自己的人生!
【第2句】: 大學生應該具備怎樣的社會心態(tài) 2000字左右
淺談當代大學生應該具備的心態(tài)少年強則國強,此言不虛。
因為作為大學生,既承擔著即將踏入社會,接替中年人,推動社會發(fā)展的重任,又承擔著作為表率,指引下一代推過前浪的重責。毋庸置疑,從某種意義上說,大學生即是轉承的一代。
然而作為戶樞,也就不可避免的也將繼承其脆弱的性質,最容易受到侵蝕,最容易因為承受過大的壓力而彎折。因此,面對復雜的社會,大學生應該具有怎樣的心態(tài)接納世界,接納自我,容納他人,就成了一個不容避諱的話題。
也許大多數(shù)人都經(jīng)歷過這樣的階段:小時候對未來充滿了憧憬,憑欄而倚,意氣風發(fā),勾畫未來。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對未來不知所措,充滿迷茫,甚至恐懼未來。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未來該何去何從,不能將自己合理的定位。由此產(chǎn)生了焦慮與失落。
更多的人是得過且過,茫然的前進。但是這種情況是正常的。
這是因為處于這個階段的人,閱歷和經(jīng)驗不足,因而不能準確的對人生進行定位。誠然,也很少有人能夠做到這一點。
但是,若是由此一蹶不振,就會釀成大錯。因此,我們就必須向長輩求助。
可能有一些人,認為長輩的觀點過于老舊,不能應用于現(xiàn)實。這是一種有失偏頗的觀點。
縱然對世界的認知總是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改變,但是背后的真理與哲思是不會改變的。如果一味的只認為長輩的思想是過時的,這只能說明還不具備從普遍的事物中抽象出真理的能力,亦或是不能謙虛的分辨出適時的道理,不能從中總結出有益的,剔除過時的,為自己所用。
當然也就會被眾多的表象蒙蔽住雙眼。因此,作為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對待人生應該是積極的,嚴肅的,求索的,謙虛的。
也有很多人會問人生是什么,人生漫長,該怎樣度過的問題。有這些疑問的人,都是很正常的。
在這星球上的大多數(shù)人,在其短暫的一生中,都會有幾個時刻,抬起頭望著天空,追問自己的來源與歸處。因此,對未來感到迷惑的人,大都是思考過未來,思考過歸處的人思考著怎樣生,怎樣活。
可以說,人生就是對理想的實踐,實踐的形式就是事業(yè),而事業(yè)就是我們花一輩子去做好,做一輩子的事情。因此,選擇做什么就成了關鍵。
有些人目標明確,一往直前。但也有些人,不知所措,身不由己。
限于所處的層次,很多事情大學生沒有經(jīng)歷過,生活的圈子很小,感到選擇的余地太小是很正常的。因此,作為大學生,選擇什么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經(jīng)歷過什么,體驗過什么,獲得了什么。
只有多經(jīng)歷,多開闊視野,才能對自己的定位更加明確,才有更多的選擇,才更容易選擇。因此,對待我們憧憬的事業(yè),我們應該抱有兼收并蓄,積極參與的心態(tài)。
對于很多人而言,世界是大的;對于一些人而言,世界是小的。是大是小,全在一念之間。
是黑是白,全在一念之間。是憂是喜,全在一念之間。
我們既不能一心只讀圣賢書,也不可對事情妄下斷語。對世界,對社會,對周圍的人,都應該抱有一種謙虛、冷靜、理性的態(tài)度,既不能漠不關心,也不可情緒化。
有時候事情全然不會是我們想象的樣子,也許復雜得多,也許簡單得多。事情的發(fā)生自有其道理,自有其結果。
我們不必深加探索,更不必過分夸大其詞。畢竟我們的時間有限,生命有限,為什么不沖一杯咖啡,讀一本好書;泡一壺熱茶,望一望遠山;哪怕啜一杯涼開水,靜靜地想一想心事,也是一個閑適而愜意的下午啊。
對于那些不幸的事,我們應抱有憐憫而博大的心。任何地方都會發(fā)生不幸的事情,也同樣有她美麗動人的一面。
畢竟,我們生活在這片土地,長大在這片土地,本應抱有感激之情,對于她的不完美,我們既然還沒有能力改變,就應該平靜的接納他,而不能過分品評,放大她的缺點。我們愛這片土地,它既不屬于你我,也不屬于任何事物,我們愛她,只是因為生養(yǎng)的恩情。
就像我們熱愛我們的星球,熱愛自己的故鄉(xiāng),就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我們應抱有愛的心態(tài)去愛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也許很多人喜歡獨處,也有的人不喜歡交往,這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
交際與獨處同是我們作為一個正常人的需求。不論是交往時的歡樂,喧鬧,還是獨處時的寧靜,閑適,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但是要安排得當,既不能讓自己過分沉溺于人際的周旋,或感到茫然空虛,或不能甄別真情;也不能讓自己過分沉淪于封閉的自我,或感到憂愁苦悶,或感到失意惘然。
喜歡交往的人,有時會害怕獨處的寂寞,其實不必,此乃生命的常態(tài),有起有伏;喜歡獨處的人,有時會恐懼交際的喧囂,其實不然,這是生活的佐料,酸甜苦辣。因此,不論是熱鬧還是寧靜,交往還是獨處,我們都應該抱著平靜的心態(tài)去接納,去感受,去融入,去擁抱生活的百味,去感動于生命的驚喜。
雖然,人生不能事事如意,周圍的人也不可能都志同道合,但是有這樣一群人,在你生命中最美好的年華里,分享著你生命的點點滴滴;烘托著歡笑,化解了憂愁,朝夕相伴的陪你度過一千多個走走停停,磕磕絆絆,還有什么比這更讓人覺得喜悅與感動的了呢,簡直是生命的奇跡。特別是在真誠的大學時代,我們更應該感激這生命的禮遇,用寬容與愛,接納你的同伴,接納可能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人。
【第3句】: 大學生應該具備怎樣的社會心態(tài)
你認為當代大學生應該具有怎樣的心態(tài)
人與人之間并沒有多大的區(qū)別,但是為什么有些人就是比其他人更成功,賺更多的錢,擁有不錯的工作,良好的人際關系,健康的身體,整天快快樂樂地過著高品質的生活。而許多人忙忙碌碌地勞作卻只能維持生計,整天愁眉苦臉?為什么有的人能夠克服萬難去建功立業(yè),獲得成功,有的人卻不能呢?不少心理學專家發(fā)現(xiàn),這個秘密就是人的心態(tài)。
有些人總喜歡說,他們現(xiàn)在的境況是別人造成的,環(huán)境決定了他們的人生位置。這些人常說他們的想法無法改變。但是,但是我們的境況不是周圍壞境造成的。說到底,如何看待人生,由我們自己決定。在任何環(huán)境中,人們還有一種最后的自由,就是選擇自己的心態(tài)。你不能控制他人,但是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選擇容貌,但你可以展現(xiàn)笑容;你不能左右生活,但是你可以改變心情。積極的心態(tài)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養(yǎng)成的,是人主動創(chuàng)造出來的,用積極的心態(tài)對待人生,我們的生命也就會更加精彩。
我是一個大三的學生,即將告別學校,踏入社會,走入職場,但是在這個人生的第一個轉型期會因不適應而感到彷徨和失落,怨天恨地,跟自己想象地不一樣。對于這些情緒,我們需要健康的心態(tài)去面對。
第一,勤懇踏實。生活中,我們都有這樣的經(jīng)驗,但你在沙灘里的時候,無論使多大的勁,總沒有在結實的路面上跳得高、跳得遠。其實,做工作也如此,如果我們好高騖遠,不能踏踏實實地做好平凡的工作,也就等于沒有為自己的進步打下堅實的基礎。對于初進職場,往往需要經(jīng)過一個把學到的知識與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需要從簡單工作開始這種實踐,并從實踐中不斷學習。平凡的任務看起來似沒有什么深奧之處,也沒有什么值得你重視的價值,但深入后會發(fā)現(xiàn),平凡的任務照樣能讓你展現(xiàn)不平凡的風采。
第二,團結合作。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將自己的智慧與其他人的智慧結合起來,才能共同解決遇到的困難。俗話說,一根筷子輕輕被折斷,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團;三個臭皮匠頂過一個諸葛亮。也就是團結合作的重要性。合作是一種境界。合作可以打天下。合力不只是加法之和。1+1=11再加1是111。這就是合力。但第一個1倒下了就變成了-11,中間那個1倒下了就變成了1-1。成功就是把積極的人組織在一起做事情。
第三,善待他人。一笑白云外,知已三五人。好的環(huán)境和好的人際關系也是至關重要的。經(jīng)常我們抱怨自己的環(huán)境不好,旁邊總是有人不求上進,有人跟你較勁故意讓你心煩。其實每個人都有很多的缺點,這是我們誰也避免不了的。實際上,我們自己也有不少的缺點。對于這種情況,我們就要試著去善解他人,寬容他人,唯有如此,才能于他人有利,于已有利。如果你打開自己的心胸,如果你總是去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優(yōu)點而不是缺點,你就會發(fā)現(xiàn)每一個人身上都有值得你去學習的地方,都會有你喜歡的方面。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他(她)也是個很不錯的人,只是以前忽略了而已。當你不再是去給每一個人挑毛病,而是希望和每一個人做朋友,你的人際關系就會得到很大的好轉。
第四,積極的心態(tài)。事物永遠是陰陽同存,積極的心態(tài)看到的永遠是事物好的一面,而消極的心態(tài)只看到不好的一面。積極的心態(tài)能把壞的事情變好,消極的心態(tài)能把好的事情變壞。當今時代是悟性的賽跑!積極的心態(tài)象太陽,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極的心態(tài)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不是沒有陽光,是因為你總低著頭。
第五,歸零的心態(tài)。 重新開始。第一次成功相對比較容易,但第二次卻不容易,原因是不能歸零。長安集團的總裁在《東方之子》接受采訪的時候說了一句話,往往一個企業(yè)的失敗是因為它曾經(jīng)的成功。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是波浪前進,螺旋上升,周期性變化。用中國的古話講,叫“風水輪流轉”,經(jīng)濟學講:資產(chǎn)重組。電視劇有句道白:生活就是不斷的重新再來。不歸零就不能進入新的財富分配,就不會持續(xù)性發(fā)展。
心態(tài)的力量是巨大的。往往是一個人的心態(tài)改變了,他的習慣就會改變;而習慣改變了,他的性格就會改變;性格改變了,整個命運就會改變。
【第4句】: 當代大學生應該具備怎樣的社會心態(tài)
您好,很高興為您回答這個問題。
我認為,我國國民目前存在的最大的心理問題就是沒有社會責任感。藥家鑫案、小悅悅案,一個個血淋淋而又可悲的現(xiàn)實擺在我們面前:現(xiàn)在的人們太過自私,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感極度匱乏和低下。當談論到這些事情的時候,人人都顯得義憤填膺,但當這種事情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時候,他們會怎樣做?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作為當代大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棟梁,我們首先應該從自己做起。
第一,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見死不救、落井下石等類似的事情,我們要告誡自己一定不能去做。這是所有人做人的底線。
第二,我們應當熱心地去幫助每一個需要我們幫助的人。日行一善,心里不要求什么回報,你對別人的幫助也是一種對你自己的凈化和升華,只有人人都做到樂于助人,我們的社會才會漸漸地由一個個點變成一根根線、一張張網(wǎng),人和人之間才會存在著珍貴的感情,整個社會才會變得更和諧和美好。
第三,我們應當對所有的事情和人抱有一顆感恩的心。試著去感謝每一個幫助你的人,讓他們感覺到你的謝意,這會成為他們下次幫助別人的動力。即使是對你不利的人,你也要在心里默默感激他,由于他的存在,才讓你變得更堅強、更懂事、更成熟。不要想著報復,那是非常愚蠢的行為,對自己,對他人,都沒有好處。
第四,要學著相信每一個人,也許你有時候會吃虧,但那也是對自己經(jīng)驗的一種豐富。當然,你下次就不必再那么直接的相信他了。現(xiàn)在我們的社會人和人之間的信任感實在是太過匱乏,只有人跟人互信,才能互愛;互愛,我們的社會才會變得更美好。想象一下,如果每個人都對周圍的人設著厚厚的防御,那這個社會將會變得多么可怕和無情。所以,我們應該努力,從你我開始,融化人與人之間的堅冰。
第五,不要抱怨,相信努力才是通向成功的最直接道路。目前的社會上,抱怨自己待遇不公的大有人在,當然從某些方面來看,這也是事實。但是,如果你真的非常優(yōu)秀,難道你還會被埋沒嗎?與其有時間去抱怨,不如多花些時間來讓自己變得更加優(yōu)秀。多年以后,你會發(fā)現(xiàn)當年你身邊抱怨的那些人依然在抱怨,而你已經(jīng)站在很高的地方看到更美麗的風景了。
最后,我們應該努力用我們的行為感化我們身邊的人,讓他們也慢慢學著為他人奉獻、為社會奉獻、為國家奉獻。
我真心希望,我們的社會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