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上的人在看風景優(yōu)美句子
【第1句】: 聯(lián)系詩句“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寫一篇以“看
我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我.明月裝飾了我的窗子,我裝飾了別人的夢. --題記 考完試了,身心疲憊的我輕輕地坐在自行車上,順著斜坡緩緩溜下,風輕撫著我的臉頰,不覺有些飄飄欲仙了. 橋上殘留著些許灰塵,似一位飽經(jīng)風霜的詩人,在與我一起賞著眼前這美麗的風景.殘碎的柳條點著那蕩漾的流水,泛起環(huán)環(huán)漣漪,漸黃的草兒蕭蕭瑟瑟,如在演奏著一首悲傷的小曲,"沙沙"的聲音透過耳膜流入心里,牽扯出了我的一縷縷藏在心底的情緒,魚兒、鳥兒都已不再,陪我看風景的就只剩這蒼白的詩人和陰冷的空氣. 我聽著湖水輕輕擊打著湖邊的聲音,是那么的明亮,那么的動聽,那么的令人陶醉,我忘記了橋上來來往往的行人,忘記了路上"嘀嘀嘀嘀"的噪音,忘記了塵世的喧囂,宛若融在了這如詩如畫、如夢如幻的景色中,好像這風景屬于我一般,屬于我這位看風景的人. 忽然想起卞之琳的那首小詩: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我悄悄地回過頭,向上看去,是否正如詩中所說的那樣,我站在湖邊的那一剎,就已成為別人的風景. 樓上空蕩蕩的,沒有我期待的那張或稚嫩或成熟的臉龐,也沒有那清澈明亮的眼睛. 我真的該走啦,這次考試不算什么,我還有更加漫長的道路要走呢. 柳樹挽著我的帽子,青草牽著我的褲子,沙沙的聲音拉著我的衣角,想必我也已成為這些風景的風景了吧. 騎上車的那一霎,我看到了那個我期待著的人,四目對視,天地間仿佛只有我們兩個人了,現(xiàn)在,我是他的風景,他亦是我的風景,我們都是看風景的人. 我笑了,默默地離去,眼中留下的是他輕揚的嘴角. 夜了,皎潔的月光透過窗戶灑了進來,不知今晚,我是否會在他的夢里,留下淡淡的風景。
【第2句】: “我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我”誰的詩句
這是卞之琳的《斷章》,這首詩選自《魚目集》寫于1935年10月。詩只有四句,每個字,詞,每句話都通俗易懂,但細細品味便覺意味悠長,耐人尋味,詩 中用幾個 簡單的意象,詞語,營造了兩個優(yōu)美的意境,同時帶著深深的傷感 。那橋,那夜,那風景,那夢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詩人似乎在講生活,生活的狀況,講心靈,心靈的慰籍,橋是風景,是自然純真的美,然而這美又是人類眼中的世界,夜是人心靈的歸宿,又是生活的陰晴面,人們的陰影,人們的愁會積壓在夜里,人們要從沉沉的暗夜擺脫出來,尋找美好的生活,所以,人們需要風景,需要夢,詩歌隱含了一種深刻的人生哲理,人生處處存在相對狀態(tài),作為個體的人,自然是獨立的,互不相干的;但作為群體的人,自然又是互相依存,互相影響的,詩歌意境空靈優(yōu)美,為人們帶來無盡的遐想;言有盡而意無窮,明白的話中有著啟人深思的哲理和觸動人心的落寞感情,引人深思的內在韻味.
《斷章》沒有華麗花哨的詞語,沒有故弄玄虛的文字,更沒有常見的掀情。詩人筆下淡淡的詩句,卻是字字珠圓玉潤。每一句詩就是一幅風景畫,寧靜、恬適、幽遠,卻又是極普通的生活場景。天高云淡,徐徐清風,蘆葦搖曳,綠樹婆娑。橋上觀景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橋下影影綽綽,流水悠悠。殊不知,高處的樓上人卻在看你,你又是樓上人的風景。詩人把樓上人連同橋上人與景用一個廣角鏡頭全都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接著又是一幅充滿詩意的畫面:窗外明月,月光如水。推窗舉目,凝望明月,思接千里,或勾起故鄉(xiāng)的濃濃情結,或引發(fā)對友人的遙遠記掛,或泛起對戀人的依依情思。“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裝飾了你的心境。殊不知,此刻的你,同時又“裝飾了別人的夢”,又裝飾了別人夢中的思念和溫馨。景外有景,情景交融。畫中有畫,詩情畫意。詩句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天地,大大豐富了詩作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