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竹比喻的句子
【第1句】: 描寫竹子的比喻句
我家門前的竹子
在我家門前的空地上,栽種了幾棵竹子。前兩年還不見有什么動靜,這兩年竟迅速擴張,并越長越高,尤其在一場春雨過后,尤為明顯。怪不得有個成語叫“雨后春筍”呀!原來是因此而來呀!
它的快速生長吸引了我的注意。我打量了竹子一番。茂盛的樹葉,蒼翠挺拔的竹干,十分精神。走上前,我仔細地看了起來。只見一般竹葉長12厘米左右,為翠綠色,在與枝干相接處還略有小細毛。竹干呈墨綠色, 一截約長20厘米,摸上去十分光滑,竟讓人愛不釋手。難怪自古以來的文人雅客們都喜歡竹子。就連蘇東坡也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一陣微風拂過,竹葉“沙沙”作響,既像位位技藝高超的樂師,正在合作演奏悅耳的交響曲,又像是一個婀娜多姿的少女在風中翩翩起舞。
聽爺爺說,竹子不僅可以作為觀賞植物來種植,竹筍還可以食用,富有韌性的竹干還可以編筐、籮等。竹葉還可以造紙。就連燒完的竹炭還有用處呢!竹子真是渾身是寶呀!
竹子
學校里有一片小小的竹林,里面有許多翠竹。
竹葉細細的、綠綠的、長長的,好像一位大人的中指。怪不得在少數民族的舞蹈中,常擺動手指,原來是在摹仿竹葉擺動的姿勢呢!
竹子一生中只開一次花,那就是竹子要死的時候。開出的花兒白白的,聞起來香香的。花形像廣玉蘭一樣。過了幾天,竹子便會漸漸枯黃,最后死去。所以人們把開花的時候形象的叫做“死前的美麗”。
竹子,為人類做重要的貢獻。竹竿可做竹器,雕刻成藝術品。竹瀝、竹茹方可用藥。竹筍可以吃,防便秘。竹子的用途真廣!
竹子是一種堅強的植物。冬天,在些花凋謝了,有些草枯萎了,有些樹的葉子掉光了。只有竹、梅、松這“歲寒三友”挺立在雪中。
然而,我更欣賞在雨中的竹子。雨滴滴嗒嗒的下著。沉重的雨滴拍打著竹子,打幾下,它只不過彎幾下腰,多像一個寧死不屈的戰士呀!
竹者,吉祥,富貴,平安也。蘇東坡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一說,更是道出了竹與人類特殊的感情。“花開富貴,竹報平安。”古人更是把竹報平安作為平安家書的代名詞。“家有一園竹,平安日日居。”中國民間的風水觀也認為,庭院中有一叢竹,村落旁有一片竹林,是風水好的標志之一。古人更以竹的四季常青作為老人長壽的象征,以竹是否茂盛作為家道興盛與否的象征。就是神圣的愛情,也以“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形容最為純潔的感情。
竹徑通幽處,人在畫中游。竹青翠欲滴,格高韻勝,明凈深邃。試想,如若邀請幾個親朋好友,在“日出有清蔭,月照有清影,風吹有清聲,雨來有清韻”的竹林中,縱酒酣歌,談詩論文,說古道今,即便是醉臥竹林,也該是何等的淡泊超逸啊!
我喜歡竹,更想擁有竹,因為擁有竹,便擁有了自然,擁有了恬適,擁有了永不消逝的春天!
【第2句】: 關于竹子比喻人的句子
【第1句】:遠看,那竹林綠得像一塊無瑕的翡翠;近看,竹林又像一道綠色的屏障。
【第2句】:一株株翠竹高聳挺拔,頂天立地,無論是嚴寒,還是酷暑,它四季常青,象征著山區人民正直、質樸的品格和積極向上、艱苦奮斗的精神。
【第3句】:一場春雨過后,竹林吮吸著滋潤的甘露,孕育了好多胖娃娃,它們探出了黃花花的小腦袋,向大地展示著自己旺盛的生命力。
【第4句】:霧靄的天來到這里,煙波浩渺,露水浸透了你的心扉。神神秘秘的霧嵐中,一座座飄渺的山峰,像一個個羞澀的竹海妹,演繹神奇夢幻的浪漫情調。
【第5句】:它們迎著春風,貪婪的吸吮著春天的甘露,在陽光中微笑,在春雨中生長,一節,一節,又一節。向上,向上。再向上。
【第6句】:他們沖破泥土,掀翻石塊,克服了重重的困難,一個一個從地里冒出來。春筍裹著淺褐色的外衣,頭上還戴著一頂頂綴有黃色穗子的帽子,就像一個個嫩生生的娃娃,可愛極了。
【第7句】:山上長滿了竹子,每逢春天,竹子發了芽,微風吹過,發出沙沙的響聲,遠遠望去,好像起伏著的大海的波濤。
【第8句】:晴朗的天來到這里,金燦燦的陽光灑在竹浪上,泛起碧海金波,漫天彩虹快樂地跳起舞蹈,笑逐顏開的游人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情歌。
【第9句】:飄雨的天來到這里,淅淅瀝瀝的雨聲,讓人沐浴著大自然的恩賜,蕩滌了奔波的塵埃;叮叮咚咚的泉水,流淌出一曲曲與心靈對唱的歌謠。
【第10句】:你看那片細細密密的竹林,四季常青,一根根輕盈細巧,未曾出土先有節,細細的葉,疏疏的節;雪壓不倒,風吹不折。
【第3句】: 【描寫竹子的詩句或成語】
詩句:詠竹 (齊.謝眺) 窗前一叢竹,清翠獨言奇. 南條交北葉,新筍雜故枝. 月光疏已密,風聲起復垂. 青扈飛不礙,黃口獨相窺. 但恨從風籜,根株長相離. 竹 (梁.劉孝先) 竹生空野外,梢云聳百尋. 無人賞高節,徒自抱貞心. 恥染湘妃淚,羞入上宮琴. 誰人制長笛,當為吐龍吟. 賦得階前嫩竹 (陳 . 張正見) 翠云梢云自結叢,輕花嫩筍欲凌空. 砌曲橫枝屢解籜,階來疏葉強來風. 欲知抱節成龍處,當于山路葛陂中. 詠竹 (唐.李嶠) 高簳楚江濆,嬋娟含曙氣. 白花搖風影,青節動龍文. 葉掃東南日,枝捎西北云. 誰知湘水上,流淚獨思君. 郡齋左偏栽竹百余詩 (唐 . 令狐楚) 齋居栽竹北窗邊,素壁新開映碧鮮. 青藹近當行藥處,綠陰深到臥帷前. 風驚曉葉如聞雨,月過春枝似帶煙. 老子憶山心暫緩,退公閑坐對嬋娟. 秋日白沙館對竹 (唐 . 許渾) 蕭蕭凌雪霜,濃翠異三湘. 疏影月移壁,寒聲風滿堂. 卷簾秋更早,高枕夜偏長. 忽憶秦溪路,萬竿今正涼. 初食筍呈座中 (唐 . 李商隱) 嫩籜香苞初出林,於陵論價重如金. 皇都陸海應無數,忍剪凌云一寸金. 詠竹 (唐.鄭谷) 宜煙宜雨又宜風,拂水藏村復間松. 移得蕭騷從遠寺,洗來疏凈見前峰. 侵階蘚拆春芽迸,繞徑莎微夏蔭濃. 誣賴杏花多意緒,數枝穿翠好相容. 竹風 (唐.唐彥謙) 竹映風窗數陣斜,---人愁坐思無涯. 夜來留得江湖夢,全為乾聲似荻花. 春日山中竹 (唐.裴說) 數竿蒼翠擬龍形,峭拔須教此地生. 無限野花開不得,半山寒色與春爭. 詠竹 (唐.張必) 樹色連云萬葉開,王孫不厭滿庭載. 凌霜盡節無人見,終日虛心待鳳來. 誰許風流添興詠,自憐瀟灑出塵埃. 朱門處處多閑地,正好移云撫翠苔. 霜筠亭 (宋.蘇軾) 解籜新篁不自持,嬋娟已有歲寒姿. 要看凜凜霜前意,須待秋風粉落時. 賦園中所有 (宋.蘇轍) 寒地竹不生,雖生常若病. 斸根種幽砌,開葉何已猛. 嬋娟冰雪姿,散亂風日影. 繁華見孤深,一個敵千頃. 令人憶江上,森聳緣崖勁. 無風籜自飄,策策鳴荒徑. 新竹 (宋.楊萬里) 東風弄巧補殘山,一夜吹添玉數竿. 半脫錦衣猶半著,籜龍未信怯春寒. 詠東湖新竹 (宋.陸游) 插棘編籬謹護持,養成寒碧映淪漪. 清風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籜時聞聲簌簌,放梢初見葉離離. 官閑我欲頻來此,枕簟仍教到處隨. 野竹 (元.吳鎮) 野竹野竹絕可愛,枝葉扶疏有真態. 生平素守遠荊榛,走壁懸崖穿石埭. 虛心抱節山之河,清風白月聊婆娑. 寒梢千尺將如何,渭川淇澳風煙多. 新筍歌 (明.岳岱) 滿林黃鳥不勝啼,林下新筍與人齊. 春風閉門走山兔,白晝露滴驚竹雞. 雨中三日春已過,又近石床添幾個. 競將頭角向青云,不管階前綠苔破. 竹石 (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竹 (清.鄭燮) 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 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無數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行人. 會須上番看成竹,客至從嗔不出迎. ――唐.杜甫《詠春筍》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墻. 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 ――唐.杜甫《詠竹》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宋.蘇軾《于潛僧綠筠軒》 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 ――宋.陸游 竹勁由來缺祥同,畫家雖巧也難工. 細看昨夜西風里,若今瑯玕不向東. ――明.徐渭《風竹》 細細的葉,疏疏的節; 雪壓不倒,風吹不折. ――清.鄭板橋《題墨竹圖》 雨后龍孫長,風前鳳尾搖; 心虛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清.戴熙《題畫竹》 待到深山月上時,娟娟翠竹倍生姿. 空明一片高難掇,寒碧千竿俗可醫. ――清.王慕蘭《外山竹月》 山南山北竹嬋娟,翠涌青圍別有天. 兩兩三三荷鋤去,歸來飽飯筍羹鮮. ――清.王慕蘭《石門竹枝詞》 成語著于竹帛 〖解釋〗著:寫作.竹帛:竹簡和絹.在竹簡和絹上寫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績等寫入書中. 竹柏異心 〖解釋〗比喻志向不合或表象不同. 鲇魚緣竹竿 〖解釋〗比喻上升艱難.同“鮎魚上竹竿”. 鲇魚上竹竿 〖解釋〗俗說鲇魚能上竹竿,但鲇魚黏滑無鱗,爬竿畢竟困難.后以之比喻上升艱難. 彈絲品竹 〖解釋〗吹彈樂器,諳熟音樂. 竹馬之交 竹馬:小孩當馬騎的竹竿.童年時代就要好的朋友. 竹籬茅舍 用竹子圍的籬笆,茅草蓋頂的房屋.形容住房簡陋或濃郁的田園風光. 著于竹帛 著:寫作.竹帛:竹簡和絹.在竹簡和絹上寫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績等寫入書中.亦作“著乎竹帛”、“著之竹帛”. 永垂竹帛 竹帛:竹簡和絹,古時用來寫字,因借指典籍.指人的姓名、事跡、功名記載于史書上,永遠傳于后世. 易如破竹 像劈竹子那樣容易.形容辦事順利,毫無阻礙. 朽竹篙舟 爛竹竿作篙推舟.比喻做事的工具或條件不佳,難能成就. 胸無成竹 謂心中沒有完整的謀劃打算. 武昌剩竹 比喻尚可備用的材料. 松茂竹苞 《詩·小雅·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后遂以“松茂竹苞”比喻興盛繁榮. 勢如劈竹 見“勢如破竹”. 青竹丹楓 青竹生南方,丹楓長北地.因以“青竹丹楓”借指南北. 曝書見竹 謂睹物思人. 破竹建瓴 勢如破竹,高屋建瓴.比喻居高臨下,所向無敵. 品竹調弦 亦作“品竹調絲”.泛指吹彈管弦樂器. 品竹調絲 見“品竹調弦”. 弄竹彈絲 吹奏管弦樂器. 名垂竹帛 比喻好名聲永遠流傳. 芒鞋竹笠 芒鞋:草鞋。
【第4句】: 怎么用竹子來描寫借物喻人的句子
用竹子來描寫借物喻人的句子如下
“竹”有著青翠欲滴的葉,有挺拔不屈的桿,不正像一個高風亮節的君子么?
看著搖曳的竹林,不禁令我我想起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樣的千古佳句。
“竹”——不驕不躁,不開花,甘于平淡與寂寞,難道不值得世人更多詩書的稱頌和贊賞嗎?
“竹”——一年四季地承受著風霜雨露的洗禮,始終在世人面前綻放著它最蒼勁的一面,作為一個有志向的學生,這樣的氣節不正是我所向往的么?
【第5句】: 借竹喻人的作文
大文學家蘇東波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從蘇氏詩中,我們可領悟到,竹子不是俗物,它具有許多人格化的高貴精神與品格。熱愛竹子,可使人變得精神和高尚起來。所以,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對竹子情有獨鐘,將松竹梅譽為“歲寒三友”,對竹子的精神和品格贊不絕口。那么,竹子到底有哪些高貴的精神與品格呢?
竹子有奮發向上的精神品格。“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竹子不論生長環境多么惡劣,只要給它一抔泥土、一滴雨露、一縷春風、一絲陽光,它或刺頭于深草荊棘之中,或吐露鋒芒于破巖石隙之間,以“籜落長桿削玉開”,“更容一夜扦千尺”之勢勃發向上。
竹子有堅韌不撥、剛正不阿的堅貞氣節。竹子“不學蒲質柳,貞心常自保”。不屈服于雪壓枝頭,不屈服于狂飆折腰,任爾東西南北風,千磨萬擊還堅勁。縱使一時被摧眉折腰,但它“身臨屈處有骨節”,只要“一朝紅日起,依舊與天齊”。
竹子有永不變色的英雄本色。“莫嫌孤葉淡,終久不凋零”。“竹葉青青不肯黃,枝條楚楚耐嚴霜”。無論是酷暑之烈日炙烤,還是嚴寒之雪染霜侵,經春歷夏又秋冬,始終是郁郁蔥蔥,綠葉素榮,“不改清陰待我歸”。
竹子有虛心謙遜的品格。“未出土時尚有節,入云霄處仍虛心”。竹子不因地位卑微而自暴自棄,也不因枝葉凌云而驕傲自滿、盛氣凌人,而是始終虛心向上。對此,白居易在他的《池上竹下作》寫道:“水能性淡為我友,竹解心虛是我師。何必悠悠人世上,勞心費目覓親知”。白居易把竹子當成了自已最好的老師和親知。不僅如此,竹子還有樂于扶持新竹成長的謙遜美德,鄭板橋在他的《題竹畫》詩中寫道:“新竹高于老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來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
竹子還有無私奉獻精神。竹子不單能在炎熱的夏天給人們帶來陰涼,在寒冷的冬天為人們遮擋風寒,而且竹子一身都是寶,并以此奉獻社會和人類。宋代蘇軾曾云:“食者竹筍,庇者竹瓦,載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真可謂不可一日無此君也”。竹子不單在過去有如此廣泛用途,隨著人類社會和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進步,竹子的價值由過去一般的食用和使用價值漸漸地向藝術價值、觀賞價值、生態價值等方向提升和發展。竹工藝品、竹文化品、竹園林等不斷推陳出新,并以竹文化、竹文明的豐富內涵在不斷地豐富和美化著人們的生活,陶冶著人們的精神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