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白公館渣滓洞感言
游后感怎么寫啊
哪位大蝦會
(渣滓洞,白公館)
渣滓洞、白公館監獄觀后感 “紅巖上紅梅開,千里冰雪腳下踩,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這熟悉的紅梅贊,似乎又把我們帶回到了那段難忘的歲月。
白公館中、渣滓洞里,關押和殘害了多少優秀的共產黨員和各界愛國人士,他們雖早已化作千古忠魂,但他們那團結、奮斗、愛國、奉獻的紅巖精神卻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歌樂山在重慶的西北郊,這天,下著蒙蒙小雨,給美麗的歌樂山更增加了幾分秀色。
望著美麗的山,讓人難以想象這里曾經是中外特務和國民黨反動派殘害革命烈士的大本營,聽著淅瀝的雨聲,給我的心情又增加了幾分沉痛。
1949年,國民黨蔣介石反動政權被歷史的車輪碾碎了;1949年10月,毛澤東領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在歌樂山下的集中營里仍關押著200多名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新中國成立的消息,他使每一個被關押者無比興奮和萬分喜悅,他們為之奮斗的事業終于獲得成功
但這些革命烈士沒有享受到革命勝利的成果,沒有看到我們鮮艷的五星紅旗,就遭到了敵人的殺害,用他們的鮮血和生命譜寫下了人生最壯麗的凱歌。
記得少年時代,《紅巖》這本書曾使我愛不釋手,《烈火中永生》這部電影曾經看過幾遍,江姐、許云峰、華子良等英雄形象至今仍留在我的腦海。
看著他們的先進事跡和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我曾經向著少先隊旗宣誓,繼承先烈的遺志,踏著先烈們的腳印前進。
不辜負先烈們的期望,長大后要為先烈們用鮮血換來得江山貢獻我們的力量。
現在,我站在革命先烈曾經犧牲的地方,看著一間間陰暗的牢房,我的心情非常沉痛。
革命先烈在恐怖的環境中,至死不屈,用自己的鮮血和寶貴的生命捍衛了黨的尊嚴,用頑強和驚人的毅力同敵人做不懈的斗爭,為黨和人民奉獻了自己的生命。
尤其是有的革命烈士出生在富裕家庭,本可享受人間富貴,但他們卻為了革命和大多數人民的幸福,選擇了革命,選擇了這陰暗破舊的牢房,這就是先烈們的利益觀。
先烈們的利益觀是生和死的選擇,當今擺在我們面前的是對物質利益的選擇,和先烈們相比,我們面對任何物質利益還有什么不能放棄的呢
我們應該向先烈們學習,國家利益、集體利益高于一切。
現在,我站在革命先烈曾經犧牲的地方,望著革命先烈們一張張激人肺腑的照片,使我的心情無比激動。
看到多數先烈們在犧牲時是那么年輕,小蘿卜頭宋振中烈士被殺害時才9歲,他當時連糖都沒有吃過,更不知道什么是糖,他還沒有見過監獄外面的世界,更不懂得什么叫人生。
就畫上了生命的句號。
楊虎城將軍和葉挺將軍,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表現出了他們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和威武不屈的革命精神。
這就是革命先烈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想想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關和先烈們相比,不盡心感慚愧,覺得自己對國家和社會的貢獻太小太少,我們應該向先烈們學習,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有一熱,發一分光。
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充分體現自身的價值。
現在,我站在革命先烈曾經犧牲的地方,看到監獄里一件件殘酷的刑具,我的心情非常憤慨。
它是國民黨反動派的幫兇,它是用來殘害革命先烈的,在敵人的嚴刑拷打下,一些革命志士成了英雄,一些意志薄弱者成了叛徒,是什么力量使革命先烈經受住了人間最殘酷的折磨
是黨、是國家、是人民的利益,憑著他們對革命的信念和中國共產黨的信仰,為了民主自由,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甘灑一腔熱血,無私地奉獻了個人的一切,這就是英烈們的世界觀,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想一想,我們應該樹立什么樣的世界觀呢
當今時代我們在舒適的環境中學習,我們應該如何為國家和社會主義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這次革命教育中我找到了答案,我們是21世紀的建設者,應該去面對21世紀的挑戰。
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們應該以革命先烈們在戰爭年代表現出的那種高昂的精神再造我們的時代精神,用這種時代精神來為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和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鞏固革命先烈們用生命和熱血換來的美好河山,讓紅巖精神世世代代永垂不朽。
僅供參考
(*^__^*) 嘻嘻……
誰能幫我寫一篇渣滓洞和白公館的觀后感(500字左右)?
站在白公館、渣滓洞前的思考---童友珍炎熱的六月,陽光明媚。
按照上級黨組織統一布置,單位組織我們全體黨員干部到重慶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瞻仰、悼念烈士的英靈---紅巖革命圣地,參觀了渣滓洞、白公館,令人思緒萬千,瞻仰烈士們的牢房,略曉烈士的偉績,超越時空與烈士進行心與心的對話,浩氣長存的烈士群雕,栩栩如生的烈士塑像,氣勢磅礴的大型浮雕,以及精美的大型壁畫,烈士詩文碑林,似乎又把我們帶回到了那段難忘的歲月,使我接受了一次靈魂的洗禮。
好象天亦有情, 第二天當我們來到渣滓洞時,天突然間下起了雨,火爐山城重慶變得一絲涼爽,緩緩行駛的旅游客車在“紅巖上紅梅開,千里冰雪腳下踩,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這熟悉的紅梅贊歌聲中,把我們帶到了歌樂山。
歌樂山位于重慶西北郊,郁郁蔥蔥,松濤陣陣。
整個歌樂山由一種紅色巖石組成,這種巖石象鋼鐵一樣堅硬,當地的人們又叫這種巖石為“紅巖”。
記得少年時代,《紅巖》這本書曾使我愛不釋手,《烈火中永生》這部電影曾經看過幾遍,江姐、許云峰、華子良等英雄形象至今仍留在我的腦海,仿佛將我的思緒帶回那個年代。
首先我們參觀了渣滓洞。
據說渣滓洞原來是一個煤窯,由商人程爾昌于1920年開辦,因渣多煤少而得名,后來軍統強行征用改建成監獄,原來渣滓洞煤窯入口被新修的建筑遮蔽,2007年的山洪暴雨反倒把入口給沖刷出來了。
順著蜿蜒崎嶇的山路我們進入了渣滓洞,呈現在眼前
觀白公館看渣滓洞心得體會
觀白公館看渣滓洞心得體會武漢市食品化妝品漢南監督所周才銀四月十六日,我們一行十人,在分局徐建民副局長帶領下,開展了“緬懷烈士,永葆黨的先進性”教育活動。
懷著崇敬的心情,我們參觀了渣滓洞、白公館,通過參觀學習,同志們深受教育。
在渣滓洞,看到了《紅巖》小說中江姐的原型江竹筠等烈士被關押的牢房。
在白公館,聽到了《紅巖》小說中許云峰的原型許建業、陳然、王樸等烈士的感人事跡。
看著一張張令人亢奮的照片,聽著講解員講述著一個又一個催人淚下的英雄故事,我們的靈魂震撼了,眼眶止不住的潮濕。
青山依舊,歷史永遠不會忘記江姐、小蘿卜頭、許云峰等那些在鐵窗歲月里依然威武不屈、樂觀向上的革命志士,那些以“瀝盡肝膽為中華”、“愿以我血獻后土,換得神州永太平”的崇高胸懷恨飲槍彈,倒在重慶解放前夕的英雄先烈。
正是他們,在那段風雨如磐的斗爭歲月里,用鮮血和生命為我們今天偉大的紅巖精神鑄就了震撼人心的內涵。
在渣滓洞、白公館的鐵窗黑牢里,他們吃的是霉米飯,睡的是“一腳平寬”的潮濕牢房,經受著種種非人的折磨和慘絕人寰的毒刑。
在那種環境下,他們為什么臨危不懼,視死如歸
最根本的是因為他們有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這種理想就是為了爭取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自由、幸福,為了振興中華。
紅巖英烈們的偉大人生實踐昭示我們:人只有獻身于社會,才能在短暫的生命歷程中獲得有意義的人生價值。
今
革命烈士在白公館和渣滓洞寫的詩
白公館的烈士寫的:任腳下響著沉重的鐵鐐, 任你把皮鞭舉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么自白, 哪怕胸口對著帶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貴的頭,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無法叫我開口
對著死亡我放聲大笑, 魔鬼的宮殿在笑聲中動搖; 這就是我——一個共產黨員的自白, 高歌埋葬。
先去白公館還是渣滓洞好玩
1111111111
渣滓洞和白公館好耍不
渣滓洞和白公館都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旅游景區,挺不錯。
從花卉園到渣滓洞的公交路線——1801路 → 215路
【第14句】:8公里花卉園步行約
【第1句】:3公里,到達松樹橋站 乘坐801路,經過5站, 到達烈士墓站 乘坐215路,經過5站, 到達天橋(矮梯坎)站步行約
【第2句】:8公里,到達渣滓洞 2202路 → 215路
【第15句】:5公里花卉園步行約
【第1句】:3公里,到達松樹橋站 乘坐202路,經過15站, 到達童家橋站 乘坐215路,經過3站, 到達天橋(矮梯坎)站步行約
【第2句】:8公里,到達渣滓洞 從花卉園到白公館的公交線路—— <\\\/H3>1801路 → 210路
【第12句】:6公里花卉園步行約
【第1句】:3公里,到達松樹橋站 乘坐801路,經過5站, 到達烈士墓站步行約30米,到達烈士墓站 乘坐210路,經過1站, 到達白公館站 2863路 → 210路
【第13句】:8公里花卉園步行約
【第1句】:3公里,到達松樹橋站 乘坐863路,經過9站, 到達陳家灣站 乘坐210路,經過3站, 到達白公館站 <\\\/SPAN>
誰有參觀歌樂山渣滓洞白公館心得體會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為信念理想而堅持的,從而以生命維護的人,永遠直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