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受洗前的感言
基督教受洗感言
洗禮是信徒與基督同埋葬同復活的一個表記,其內在含義卻非僅限于此。
當我們懷著真實的信心受洗時,洗禮就成了我們棄絕罪并且委身于基督的一部分,使我們得到從主耶穌而來涌流不止的豐盛恩惠和生命。
洗禮表示我們已經與基督同死同埋葬,并且已經在他復活的生命上與他聯合。
正如基督誠然從死里復活一樣,我們這些在基督里存著得救信心的人也必將在受洗后活在新生的樣式中。
基督徒受洗的意義是什么
那是重生是你屬靈的命正式降世的一天···
基督徒受洗后如何禱告
沒有受洗的,確實不能領圣體。
但你那次領受,是可以的,我為什么這樣說呢
因為領圣體,最基本的條件是:不能帶著大罪去領。
哥林多前書:11:27 所以無論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餅、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
11:28 人應當自己省察、然后吃這餅、喝這杯。
11:29 因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體、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
在沒有受洗的前提下,原罪沒有洗掉,此時,如果領圣體,那也就是:帶著大罪去領。
但你那次領受,是可以的,為什么呢
因為你所領受的,是基督教的圣餐,而不是天主教的圣體。
基督教并不認為:餅就是主的身體。
也就是說:你在沒有受洗,仍然帶有原罪的前提下,實際并沒有領受“主的身體”。
基督教認為:圣餐是對主的紀念。
那餅本身,仍然是餅,而不是主。
(叫做:紀念說)。
天主教認為:圣體“就是”主的身體。
吃的不是餅,而是主的身體。
(叫做:化質說)。
(約翰福音6:50--58)。
有人說:這就是一個觀念的差別,何必大驚小怪呢。
但圣經說:“因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體、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
所以,基督教的圣餐,與天主教的圣體,表面看起來,好像是一樣的。
但內在的本質,卻大不相同。
餅經過祝圣以后,就真實的演變為,主的身體。
那是加爾瓦略山,大祭的重演。
而不僅僅是“對主的紀念”。
你所領受的,是基督教的圣餐,是“對主的紀念”。
紀念主,當然可以。
你所領受的,不是天主教的圣體,不是“主的身體”,你并沒有冒領。
領圣體,是人與天主的結合。
是通過有形的圣事,實現無形的恩典。
吃圣餐,是人對主的紀念,并不具備,得救的功效。
當然也不存在,冒領的罪惡。
我想信仰基督教,應該怎么開始
信耶穌基督,越早越好,不要等待
主耶穌是神,真實的神,信他和信其他宗教或偶像都不一樣,人無法完全弄明白神
不管你將來了解耶穌及基督教多少,總是不夠
關鍵就是:單純的信心方法是:現在就向主耶穌禱告,接受他做你生命的救主
也就是此時,你就開始蒙福了
時間不多沒關系,周日上午拿出兩個半小時時間去聚會
你必有驚喜的收獲,愿主耶穌賜福你
真基督徒你怎么做的
耶穌基督是我們的標竿,我們要向著他直跑。
耶穌基督的生命是不需要學的,或者是靠自己的好行為來造就的,而是在我們信而受洗的時候,在圣靈住在我們心里的時候,基督的生命已經在我們里面了,這是一個全備的救恩,是一個完全的生命,是一個可以讓我們結出果子的生命。
我們需要每天讀經,禱告,親近神,使得我們自己的靈命成長。
當我們靈命成長了,自然就厭惡罪了,自然愿意做蒙神喜悅的事情,果子自然就結出來了。
會有左手希望右手不聽大腦的指揮么,大拇指比食指更優秀么
我們同為神的兒女,同為基督身體的一部分,各有分工,各有恩賜,怎么會沒有價值呢。
重要的在于我們都盡心盡力盡性愛主我們的神,和阿爸天父,主耶穌,圣靈有良好的關系和連接,先求他的國他的義,其他的他都會加給我們。
這個是我的一些感想,希望對你有幫助
基督教洗禮前怎樣禱告
耶穌愛您
恭喜您將要與主立約
建議不要刻意的用一些套詞,也不要刻意的去想我該怎樣禱告。
基督徒有時候會有這樣屬靈的經驗:明明想好了好多禱告的內容,可是到禱告時全忘了,而且,禱告的內容不是自己所想過,甚至有些詞句,自己向來很少用……我們的禱告,只要把自己的那份喜樂,以感恩為祭獻給上帝就是最美的
即或我們疏忽了該感恩的內容,也會有耶穌基督、圣靈為我們代求
詩50:23凡以感謝獻上為祭的,便是榮耀上帝。
那按正路而行的,我便使他得著我的救恩。
羅8:26況且我們的軟弱有圣靈幫助,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只是圣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嘆息,替我們禱告。
羅8:27鑒查人心的,曉得圣靈的意思因為圣靈照著上帝的旨意替圣徒祈求。
羅8:34……基督耶穌已經死了,而且從死里復活,現今在上帝的右邊,也替我們祈求。
共勉
巖間圣母賞析2000字
《巖間圣母》是達芬奇的一幅傳統宗教題材畫作。
畫中人物雖然被一團潮濕的空氣所包圍,但是人體的輪廓在昏暗山巖的襯托下還是能明顯地辨析出來,尤其是畫家著力描繪的面龐被刻意營造出的神秘氣氛所籠罩,人物輕柔、溫存、純真的表情栩栩如生地突顯出來。
奇怪形狀的懸石從濕漉漉的巖體上垂下,具有植物學準確性的花草從巖縫里穿鑿而出,竟然能辨別出鳶尾花、銀蓮花、紫羅蘭和一些蕨類植物。
遠處藍色的天空透過巖體之間的孔洞和夾縫呈現在人們的眼前,年輕的圣母瑪利亞以溫柔的手摟抱著下跪的幼嬰約翰,她的另一只手則向兒子耶穌伸過去,天使烏列面向著觀眾,把他們引向畫中,用手指示著這個場面,一連串手勢代表保護、指示、祝福等含義。
這一組動作是按金字塔的構圖原理組建安排的,塔頂是圣母的頭,側邊是他伸出的雙手,底角是天使和嬰兒。
達芬奇把結構看作打開作品意圖的鑰匙,這很大程度上形成了文藝復興盛期的古典主義金字塔式的人物構圖。
《巖間圣母》充滿了暗示與象征,顯示了達芬奇謎樣的心靈,天使以明顯的手勢指著圣約翰有何含義
被圣母保護著的圣約翰是否代表人類需要圣靈的保護
而被描繪得像子宮般造型的洞穴,是不是暗示著生命的起源
學者們熱烈地討論這些問題。
然而達芬奇本人卻像所有大畫家一樣,從來就不解釋他作品中的含義,他相信觀者必然感覺得出非文字所能形容的弦外之音。
顯然達芬奇在此作品中綜合了他過去的學習心得。
此畫是應一宗教團體之請而為米蘭的圣弗朗切斯科教堂的一間禮拜堂作的祭壇畫。
此畫以圣母居圖中央,她右手扶嬰孩圣約翰,左手下坐嬰孩耶酥,一天使在耶酥身后,構成三角形構圖,并以手勢彼此響應,背景則是一片幽深巖窟,花草點綴其間,洞窟通透露光。
此畫雖屬傳統題材,然表達手法和構圖布局皆表明達.芬奇的藝術水平之高深。
人物,背景的微妙刻畫,煙霧狀筆法的運用,科學地寫實以及透視,縮形等技術法的采用,表明了他在處理逼真寫實和藝術加工的辯證關系方面達到了新的水平。
這幅畫是標志達芬奇盛期創作開始的作品。
達芬奇尤為擅長通過畫中人物的軀體動作姿態的多樣變化,表現人的不同心靈和情感,約翰在祈禱,耶穌在為約翰祝福,天使在指示約翰,圣母伸出手作出撫愛姿態,這些人物動作、手勢都反映出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動狀態。
這幅現藏于巴黎的作品,雖仍然是傳統題材,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巖窟幽深的刻畫及山巖間花草逼真的描繪,證明他使用的煙霧狀筆法已使其在傳真寫實和藝術加工方面達到了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