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環保清明發表一句感言
關于“大手拉小手,共創文明城”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感悟清明老天爺很能體諒人,每年清明前后總把天幕切換成黯淡低沉的冷色調,灰蒙蒙的天空,時隱時現的細雨,令祭拜先人的孝子賢孫們觸景生情,憶故思舊,感慨萬千。
一般的清明節都是下雨,像杜牧那樣說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可是沒想到今年的清明節卻是天氣晴朗。
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嘆,令人振奮,這里面蘊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跡,當他們入土為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清明節這天,我們全家都去為爺爺清理身上的雜草,穿上漂亮的新衣,給爺爺送上好吃好喝的和一張張紙錢。
我們把爺爺墳墓周圍的野草和垃圾清理得干干凈凈。
接著又拿起抹布,沾上清水,仔仔細細地擦著墓碑。
經過一番有力地擦拭后,爺爺的墓碑爺爺的墓碑新的一樣一塵不染,光亮如新。
沒多久,爺爺的墳墓就被我們掃好了,我們祭拜后,便回家吃午飯。
吃完香噴噴的午飯后,我躺在床上,心中不由得想到:清明節是個祭拜先人的節日,是我們大家應該做的,掃墓的我們要表揚,想來卻不能來的也要給予表揚。
但從來沒有想過掃墓的人應該受到批評與譴責
大家有沒有想過,先人功勞有多大
先人為我們留俯滬碘疚鄢狡碉挾冬錨下了土地,讓我們有地蓋房,有地耕種……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沒有先人,就沒有我們,先人的功勞不可沒啊
而現在有些人到了清明節,卻絲毫沒有掃墓的想法,把已過世的先人冷落一旁,,任憑野草長滿墳墓。
這樣的人難道不應受到人們的譴責嗎
有的人在祭拜先人的時候都要跪在墳前祈禱著自己能平平安安,財源滾滾,保愿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學,為孩子的將來開劈一條路,讓孩子能夠平安順利的走過這條路……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因為先人在土里埋葬著,沉睡著,不能聽見你的祈禱,而且要靠著自己的雙手去努力,去奮斗,去開劈自己的道路,還不如用自己的禱告,悲傷和依戀之情換來一個新著生命,去關愛它,去呵護它,保護它,不讓它受到侵害,而那死去的生命,在生前的時候,你沒有去關愛它,孝敬它,一但這個生命的氣息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你便會傷心不已,后悔莫及,不愿意接受這個事實,而選擇了逃避。
文明祭祀,各平安清明節的作文不少于6O0字怎么寫
文明祭祀,平安清明 又是一年春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
在這寄托哀思、緬懷逝者的時節,倡導文明祭祀,以平安、健康、綠色、有序的方式過好清明節,是每一個祭掃者的責任。
倡導文明祭掃,自覺樹立文明低碳意識、遵守社會公德,用低碳的方式表達傳統的祭奠習俗,提倡用鮮花祭掃、植樹祭掃、網絡祭掃等文明低碳的現代祭掃方式。
嚴格遵守定點祭祀和有關防火規定,不違規用火,不在山頭、林地、公園、小區、公墓林帶燒紙焚香,燃放煙花炮竹,防止引發火災。
倡導節儉祭掃,遵守社會公德,崇尚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樹立厚養薄葬的新風尚,提倡對在世老人盡孝心,喪事簡辦,祭掃簡約,以節儉方式寄托哀思。
根據清明放假時間,廣大祭掃者應科學合理安排節日祭掃時間,錯峰祭掃,盡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遵守治安、交通管理秩序,以免造成人車擁堵,發生事故,確保祭掃活動安全有序。
讓我們攜起手來,從我做起,用文明祭祀的實際行動,移風易俗,倡導新風,保護環境,共同度過一個平安、祥和、文明的清明節。
大手拉小手,文明一起走這篇作文的開頭怎么寫
大手拉小手,文明一起走走在大街上,我們時常看到馬路上,草地上,小河里會有一些垃圾,這些垃圾五花八門,有塑料袋,飲料瓶,吃過東西的包裝袋等等。
在清潔工打掃過以后,有的人珍惜他們的勞動,認為扔礽垃圾也沒什么大不了,反正有人為他們打掃。
還有一部分人覺得垃圾桶離自己太遠,懶得跑那么遠,就隨手一仍,就不管了。
其實垃圾桶遠嗎
不就是十幾米的距離嗎
城市的環境光靠清潔員是不行的,主要還是靠我們每個人的努力,只有大家努力攜手保護環境,我們的城市才會更加美好。
文明,不僅是環境,還有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每天見到認識的親戚、朋友、老師、同學,哪怕是互不相識的陌生人,我們要以笑容去面對,發自內心的說一聲“您好”,別人也會真誠的說一聲“您好”,聽到別人的慰問,自己心里也會非常開心的。
即慰問了別人,也得到了別人的問候。
如果,每天我們都以這種方式來面對生活、面對所有的人,那你的生活會變得更加美好,會得到更多人的關心。
如果世上每一個人都能這樣做,那世界就會變得更加和諧,沒有戰爭。
其實,真誠對人,這也是種文明。
是種交際文明。
不說臟話、不亂踩草坪、多植樹、不隨地吐痰等等,這些都是文明。
能做到這些,你就是一個文明人。
文明,從我做起
好詞好句50字左右,要寫感受。
我想說:“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地方.它的范圍并不大.地球的資源在一天一天地大跨度減少.有些資源本來可以再生的,經過人類不加節制地開采,這些資源不但不可以再生,還導致發生了一系列的災難.所以,我們要好好地保護我們的地球.”
繼承先烈遺志共筑中國夢作文. 400字
“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后清明。
”踏著追尋“中國夢”的步伐,又迎一年清明時。
在春意盎然的清明時節,紅花崗區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教育為宗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根本,以“我們的節日·清明”為主題,以感恩清明、綠色清明、人文清明為主線,通過開展“繼承先烈志·圓我中國夢”、“網上祭英烈·追尋中國夢”、“傳承民俗風·歌頌中國夢”等一系列活動,引導全區人民全面唱響建成小康社會,奮力實現“中國夢”時代主旋律。
感恩清明——憶先烈·承遺志“清明春草綠,明志慰英靈。
”淅瀝的春雨如泣如訴,恰如對英烈的思念。
4月3日,在遵義市紅花崗區紅軍烈士陵園,由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貴州省文明辦主辦,中共遵義市委宣傳部、遵義市文明辦、中共紅花崗區委宣傳部、紅花崗區文明辦承辦的“我們的節日·清明——繼承先烈志·圓我中國夢”活動隆重舉行。
清明時分的紅軍烈士陵園氣氛莊嚴肅穆,陵園四周有序擺滿社會各界敬獻的花圈、花籃。
前來參加此次祭奠活動的有黨政機關領導干部、志愿者代表、群眾代表、學生代表……,大家表情嚴肅認真。
一段革命舞蹈《殘陽如血》拉開祭奠活動帷幕,祭紅儀式程序緊湊,秩序井然,莊嚴肅穆,大家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凝神佇立在烈士紀念碑前默哀致敬,深切緬懷為革命事業和民族解放事業而英勇獻身的革命先烈。
祭紅儀式過后,唱紅、頌紅文藝表演也相繼拉開序幕,表演緊緊圍繞“繼承先烈志·圓我中國夢”主題,令在場人員熱血沸騰,情緒高漲。
稚嫩童聲獻辭《紅軍山上的豐碑》感心動耳、蕩氣回腸;情景劇《烈士墓前》情深意長、令人動容;中華傳統經典傳唱《尚讀》悠揚婉轉、沁人心脾;成人宣誓儀式慷慨激昂、催人奮進。
“前進,前進,向前進,排山倒海不可阻擋;前進,前進,向前進,走向復興創造輝煌。
”當陵園上空響起齊唱《走向復興》的歌聲時,整個英烈祭奠活動掀起高潮。
此時,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剛毅與堅強,心中激蕩著熾熱的愛國之情,更加堅定信心,負重圖強,憧憬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用祭紅、唱紅、頌紅的方式緬懷革命先烈,追憶先烈的豐功偉績,充分展示了紅花崗兒女對革命先烈的崇敬、追思和緬懷,以及繼承革命傳統,以紅軍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為激勵,推動紅花崗區“全力追趕,力爭超越,努力實現兩個率先”目標的堅定決心。
綠色清明——寄追思·彰文明據統計,我國每年在清明節期間用于祭祀焚燒的紙張就達千噸以上,“白色浪費”觸目驚心,造成的環境污染更是背離傳統文化、褻瀆先人、毒化社會風氣,與現代社會文明背道而馳。
思親莫讓煙塵擾,鮮花一束慰英靈。
紅花崗區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多彩貴州·文明紅花崗”行動開展,積極倡導廣大市民登錄中央文明網、央視網、中國未成年人網、校外教育網、未來網、中國家庭教育網等網站“網上祭英烈”鏈接,在網上敬獻鮮花祭拜,撰寫感言體會,表達對先烈的感恩和敬仰,進一步樹立文明祭祀新理念、新風尚,過一個節儉環保、綠色低碳的清明節。
在學校,利用計算機網絡課、班會課、活動課等時間,以“網上祭英烈·追尋中國夢”為主題,組織廣大青少年登陸中央文明網“網上祭英烈”專題頁面,以網上祭奠、網上獻花、網上留言等形式,祭奠先烈,緬懷仁者,感恩志士,追思民族氣節,增強愛黨愛國意識,激發愛黨愛國情感。
通過“網上祭英烈”活動,引導和號召廣大青少年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立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努力學習、成長成材。
在社區,通過遠程教育平臺,組織社區黨員和普通居民參與以“網上祭英烈·追尋中國夢”為主題的網上祭奠活動。
隨著清明將至,連日來,居民絡繹不絕,社區還特意安排網絡技術人員對居民進行解疑、協助和指導。
在網絡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居民通過網上的一鞠躬、獻一束花、發表一篇感言,表達了自己對已故親人和革命先烈的緬懷之情和崇敬之意。
在社會,宣傳、文化、團委等部門積極發動和組織廣大網民、志愿者進行網上祭奠,發表祭奠感言等,用文明、環保新型祭奠方式表達對先人的懷念之情。
“網上祭英烈”活動既有創意,又富深意,貼近時代,貼近網民,盡管是虛擬的空間,但是人們能將真情流露出來,傳遞出去,就可以達到自我精神的激勵與安慰,引得社會各界以及廣大網民、志愿者踴躍參與。
截至目前,全區已有20多萬人次參加了“網上祭英烈·追尋中國夢”活動,獻花、留言達30多萬條,目前活動仍在如火如荼進行中。
人文清明——傳文化·揚精神清明節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
思念墻、追思卡、經典誦讀、放飛心愿風箏、民俗文化表演和民間藝術展示……我們欣喜地看到,清明節的傳統文化,正通過這種貼近生活、貼近時代、貼近群眾的方式在紅花崗區廣泛傳承和創新。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又是一年清明節,天沉沉,雨蒙蒙,飄落發絲間晶瑩的水珠”……清明前夕,紅花崗區各中小學、幼兒園以“傳承民俗風·歌頌中國夢”為主題,開展了“清明經典集中誦讀”活動。
古典詩詞的委婉意蘊、現代詩歌的磅礴大氣,真切表達廣大青少年對先輩的緬懷和追思之情,進一步感悟節日的文化內涵,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
城區各大市民廣場競相上演各種清明民俗活動,市民通過放風箏,將自己對已故親人和革命先烈的哀思書寫到風箏的翼面上,放飛風箏,放飛思念,抒發情感;賞析清明節詩文祭文,引導市民群眾慎終懷遠、緬懷先輩的高尚情結;插柳戴柳,以此祈盼家人健康、平安吉祥。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
清明節同樣是親近自然、感物惜春的時刻。
廣大市民群眾紛紛在清明時節走出家門,賞心悅目于花開滿枝、絢爛翻騰之間,流連忘返在花團錦簇、生趣活潑之中,盡情領略尋春、訪春、踏青、游園的無限樂趣。
這些活動不拘一格、層次多樣,使清明成為一個更充實、更鮮明的綜合體,賦予了清明節更多的人文情懷,揉入了普通市民群眾對故人、對先烈的種種情思。
據不完全統計,清明節期間有近10萬市民參與到了各種民俗活動。
清明節是中國民眾共享的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
弘揚清明文化,傳承民族精神,可以增加民眾的文化認同意識,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