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感言體會
清明節心得體會 500字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在每年公歷四月五日前后。
這時,萬物沉睡的嚴冬過去,萬象更新的春天來到。
到處是春光明媚,草木萌動的清明景象。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首詩十分恰當地反映了清明時節的自然環境和凄涼哀怨的氣氛。
按長期形成的風俗習慣,人們多在清明這天掃墓,但祭掃儀式并不在清明當天,而是在臨近清明的“單”日舉行。
據說,只有僧人才在清明當天祭掃墳塋。
那為什么要在清明節上墳掃墓呢
相傳在秦朝末年,漢高祖劉邦和西楚霸王項羽,大戰好幾回合后,終於取得天下。
他光榮返回故鄉的時候,想要到父母親的墳墓上去祭拜,卻因為連年的戰爭,使得一座座的墳墓上長滿雜草,墓碑東倒西歪,有的斷落,有的破裂,而無法辨認碑上的文字。
劉邦非常的難過,雖然部下也幫他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黃昏的時候還是沒找到他父母的墳墓。
最后劉邦從衣袖里拿出一張紙,用手撕成許多小碎片,緊緊捏在手上,然后向上蒼禱告說:「爹娘在天有靈,現在風刮得這麼大,我將把這些小紙片,拋向空中,如果紙片落在一個地方,風都吹不動,就是爹娘的墳墓。
」說完劉邦把紙片向空中拋,果然有一片紙片落在一座墳墓上,不論風怎麼吹都吹不動,劉邦跑過去仔細瞧一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
劉邦高興得不得了,馬上請人重新整修父母親的墓,而且從此以后,每年的清明節一定到父母的墳上祭拜。
后來民間的百姓,也和劉邦一樣每年的清明節都到祖先的墳墓祭拜,并且用小土塊壓幾張紙片在墳上,表示這座墳墓是有人祭掃的。
清明這天還要摘采新柳,制成柳圈,戴在頭上。
民諺云:“清明不戴柳,生來變黃狗。
”其實,清明戴柳的風俗起源很早,正如清人富察敦榮的《燕京歲時記》所云:“至清明戴柳者,乃唐高宗三月三日被撥契于渭陽,賜群臣柳圈各一,謂戴之可免躉毒。
今蓋師其遺意也。
” 杭州的清明,據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馀》記載:“是日,傾城上冢,南北兩山之間,車馬云集,樽酒擔食,山家村店,享浚遨游,或張幕籍草,并魴隨波,日暮忘返。
”這里描寫的既是去上墳又是去春游。
清明節的感言50字
清明在即,心情就難以平靜了。
或許這清明節是個有靈性的日子,讓人們有復雜的心緒,或讓你在抑郁中沉默,或讓你在暢然中釋懷。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晚唐杜牧的一首絕律,道盡千思萬緒。
雨浥輕塵,空野一新,本是一樣景致,卻能生出別樣感喟。
或是失意過客,剪不斷離亂愁緒,頹萎凄迷,于郊野清寂之地,借酒一醉,茫然不知歸宿;或是曠達之人,禁不住煙雨迷蒙的浸潤,縱放心懷,于杏花掩映中,醉舞春風,渾然不知歸路。
無情落雨流辛淚,有志凌風蕩樂魂。
清明節的感想
感悟清明老天爺很能體諒人,每年清明前后總把天幕切換成黯淡低沉的冷色調,灰蒙蒙的天空,時隱時現的細雨,令祭拜先人的孝子賢孫們觸景生情,憶故思舊,感慨萬千。
一般的清明節都是下雨,像杜牧那樣說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可是沒想到今年的清明節卻是天氣晴朗。
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嘆,令人振奮,這里面蘊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跡,當他們入土為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清明節這天,我們全家都去為爺爺清理身上的雜草,穿上漂亮的新衣,給爺爺送上好吃好喝的和一張張紙錢。
我們把爺爺墳墓周圍的野草和垃圾清理得干干凈凈。
接著又拿起抹布,沾上清水,仔仔細細地擦著墓碑。
經過一番有力地擦拭后,爺爺的墓碑爺爺的墓碑新的一樣一塵不染,光亮如新。
沒多久,爺爺的墳墓就被我們掃好了,我們祭拜后,便回家吃午飯。
吃完香噴噴的午飯后,我躺在床上,心中不由得想到:清明節是個祭拜先人的節日,是我們大家應該做的,掃墓的我們要表揚,想來卻不能來的也要給予表揚。
但從來沒有想過掃墓的人應該受到批評與譴責
大家有沒有想過,先人功勞有多大
先人為我們留俯滬碘疚鄢狡碉挾冬錨下了土地,讓我們有地蓋房,有地耕種……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沒有先人,就沒有我們,先人的功勞不可沒啊
而現在有些人到了清明節,卻絲毫沒有掃墓的想法,把已過世的先人冷落一旁,,任憑野草長滿墳墓。
這樣的人難道不應受到人們的譴責嗎
有的人在祭拜先人的時候都要跪在墳前祈禱著自己能平平安安,財源滾滾,保愿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學,為孩子的將來開劈一條路,讓孩子能夠平安順利的走過這條路……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因為先人在土里埋葬著,沉睡著,不能聽見你的祈禱,而且要靠著自己的雙手去努力,去奮斗,去開劈自己的道路,還不如用自己的禱告,悲傷和依戀之情換來一個新著生命,去關愛它,去呵護它,保護它,不讓它受到侵害,而那死去的生命,在生前的時候,你沒有去關愛它,孝敬它,一但這個生命的氣息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你便會傷心不已,后悔莫及,不愿意接受這個事實,而選擇了逃避。
讀完清明節由來的感想與收獲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年的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里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借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著。
此時,我們不禁會回憶起他們曾經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仿佛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凄然淚下。
遠處春的景色漸入我的視線,鳥兒唱著春天的奏鳴曲,漫山的挑紅,遍地金燦燦的菜花,嫩芽吹葉落,綠油油的嫩芽長了出來,到處又是一片春意盎然、萬物復蘇的景象,這又昭示著逝去的人新生命的開始,一個充滿期望和祝福的開始。
這是一個春的季節,一個充滿希望的季節,一個新的生命開始的季節。
們在緬懷過去的同時,也要對未來充滿希望,珍惜生命,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不要虛度了這樣一個美好的人生。
清明時節,讓我們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里,對生命有一個重新的認識。
自己參加“清明節”活動的感受寫10句話有
參加清明祭掃活動有感 在清明節之際,為紀念這個有著深遠意義的日子,緬懷革命烈士,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我所在的省人防指揮信息保障中心黨支部在黔靈山公園先烈紀念碑舉行了祭掃活動。
作為剛進入人民防空部門工作的我,與同事們一起懷著對先烈的崇敬之情踏上紀念碑的臺階、緬懷他們為解放貴州事業而捐軀的偉大精神,使我深受激勵,也讓我們在和平年代生活下的人們倍感幸福,沒有他們的偉大精神和不屈的意志就沒有新中國的今天,是他們用灑熱血、拋頭顱為我們新中國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回想少年時代,每逢清明節學校都會組織我們來這里緬懷先烈,那時候我們就為先烈們的事跡所感染,立志好好學習為我們現代化建設出一份綿薄之力。
如今我已到而立之年,在此來到這里又有另一番的感悟,讓我體會到了精神永存的道理,雖然時代已變遷,但烈士對我的鼓舞之情讓我一直不能平靜,每當踏上這片土地就讓我感受到一種莊嚴、肅穆之情。
現今,我站在這里更多的是想著對國家、社會、家庭、子女的一種奉獻精神,和平年代生活可能會讓很多人忘卻了某些東西,但是我們不能過分安逸,要時時警醒自己。
今日的快樂生活來之不易,我們的享受的同時也需要付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這也是我們的新時代青年們的時代任務。
這次祭掃活動非常有意義,讓我體會到了不同的烈士精神,和平年代沒有這樣的戰場讓我們去戰斗,但是我們的戰斗才剛剛開始,我們應該時刻保持一份拼搏、奮斗的精神,讓這種精神一直延續下去,而不是安于現狀的享受。
同時也要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希望他們多聽聽過去的故事,讓他們知道我們祖國今日的繁榮離不開過去人們的努力,也讓他們知道我們中國人的精神不屈的意志和精神。
這種精神將伴隨著我們一代一代的流傳下去,這些光輝將永遠閃耀在我們的心中。
清明節感言六百字怎么寫
今天是清明節,我和家人一道回鄉掃墓。
我的老家在湖南臨武縣。
天剛朦朦亮,我們一家便從縣城往鄉里趕路了。
說來也怪,昨天還是陽光燦爛、暖洋洋的日子,今天卻有一場突如其來的春雨夾雜著陣陣涼風,讓人感受到了初春的寒意。
我們的車子被籠罩在雨幕中,一路上,人流和車流交織在一起,行進變得十分困難,莫非真應了那句古話:“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難道是上天刻意安排了這樣的天氣,讓人們在憂傷肅穆的氛圍中去祭拜祖先,緬懷故去的親人
我們來到鄉間時,雨少了一些,我們開始步行上山。
一路上,爺爺不時地在和似曾相識的路人打著招呼,或許他們正是兒時在一起的玩伴
而我卻被路旁的景致所吸引:紅磚壁瓦的矮房,搖著尾巴的家狗,水井邊搓著衣服的農婦,這都是我在城里從未見過的景象。
還有那蔥郁碧綠的毛竹,鮮艷欲滴的映山紅,整齊劃一的田埂,匯成了一幅生動的農家山水圖。
終于來到了墓地,家人一邊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冥錢、供品和蠟燭,一邊一齊動手,清除墓地四周的雜草,平整墓碑前后的松土。
準備停當后,接著,爺爺讓我們一起在墓前三鞠躬,并許下自己的心愿。
我想我就祝愿爺爺奶奶身體健康,爸爸媽媽工作順利,而我自己也學有所成吧。
“噼噼啪啪……”爸爸在一旁點燃了鞭炮。
在升騰的煙霧和鞭炮聲中,我們結束了今天的掃墓活動。
走在下山的路上,雨越下越大。
我忽然發現爺爺的臉上寫滿了憂傷,想必是在思念故去的親人吧。
我們都不忍打擾他。
大家開始沉默不語。
下山的路由于雨水而變得濕滑。
爺爺突然一個踉蹌像要滑倒,一旁的爸爸眼疾手快攙住了爺爺的手臂。
爺爺則習慣性地拉住我,把我的手緊緊地攥在自己的手中。
我的心中頓時涌起一股暖流。
我知道爺爺愛我勝過對自己。
雨霧中的爺爺顯得有些蒼老,但他對親人、對我們的疼愛卻是那樣分明。
此時,我似乎能體會到他深深思念故人的感情。
也理解了他帶領我們前來掃墓的用心。
想著這些,我的眼睛濕潤了。
我對爺爺說:“您放心吧,我會自己小心的。
”說完,我撇過臉,拉緊爺爺的手,朝山下走去……
清明節感想200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年的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里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曾幾何時,在漫長的革命斗爭歲月中,有多少我們武進的英雄兒女,為著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把鮮血灑在家鄉和異地。
他們中有的千古留名,有的卻連姓名都不知道,但他們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了一起,那就是為了共產義事業而奮斗。
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后繼,在敵人面前寧死不屈,一身傲骨,表現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為我們后人樹立了榜樣。
他們是我們的驕傲,是我們的光榮
清明節團課感想,800字左右
清明節這天我們學校召開了一次共青團團員的團課學習。
通過團課的學習,讓我更加明確了作為一名當代中學生的政治使命和責任,讓我對黨和團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也使我了解了中國共產黨的光榮歷史和不怕犧牲的精神,并堅定了我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決心.我們這個年齡是一個可塑性很強的時期,往往有許多潛能,被自己以各種理由忽略或否定.比如在為人處事方面缺乏自信心等等.但通過團課的學習后,讓我們知道作為當代中學生,應有充分的自信心去完成我們應完成的任務和使命,團課的學習讓我們明白了應該如何使自己充滿自信心,去迎接和挑戰一切困難. 團課的學習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這可以使我們成為德才俱備的.毛主席曾經說過:“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年輕人朝氣蓬勃,好象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未來將是知識青年充分發揮創造力和聰明才智的時代,于是我們應在課前留下我們報效祖國,報效黨和人民的期望刻苦學習的身影,留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無私奉獻精神. 通過學習使我進一步的明確了團組織和黨組織的關系,使我對團的認識漸漸從朦朧走向清晰,明白了不僅要在學習中開創,還要進一步了解黨的條件,更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不斷進步,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團員及一名合格的黨員發展對象.只有樹立了正確的入黨動機,才能具有持久不衰的動力,去刻苦學習并將其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更加自覺的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把對共產黨事業的忠誠同執行黨的基本路線統一起來,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積極作出貢獻,只有這樣才能在學習和生活各個方面,更加的嚴格要求自己,甘愿吃苦,不怕吃苦.
清明節我的感悟50字怎么寫。
【第1句】: 走進清明的懷抱,領略春光的美好。
笑看桃花的妖嬈,靜聽溪水的歡笑。
遠望青山綿遠,沐浴陽光的燦爛。
品味季節的變換,歌唱生活的圓滿。
【第2句】: 年年清明年年有,今又清明故人無,天堂人間兩相隔,相思想念相牽掛,春風春雨送思念,來生來世再續緣。
愿逝者安息,生者如斯。
【第3句】: 一片春光,兩三好友,四五里路,六七分春色,愿你“八九”臨風將美景賞,十足輕松把青踏。
清明時節,百色雜陳,千紅萬紫,且行且看,心情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