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混淆比喻和擬人的句子
【第1句】: 比喻句與擬人句的區別
比喻句與擬人句的區別
“比喻”與“擬人”這兩種修辭格,在文章中的應用極為廣泛,它們的使用往往會增強文章的感染力,渲染文章的表達感情氛圍,達到妙筆生輝的效果。那么如何去識別“比喻”和“擬人”句呢?筆者談點個人經驗:
“比喻句”通常是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去寫,識別的重點應當體現在“比”上,即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所抓住的共同點是兩事物間的相似點,一般有三種表達形式,即“明喻”、“暗喻”和“借喻”。同時出現
“明喻”是說甲事物像乙事物,通常“本體”、“喻體”和“比喻詞”同時出現,其典型的標志是出現代表性的“比喻詞”“像”。如,《桂林山水》中的比喻句極多,“像老人,像巨象……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它們分別把“山”比作“老人、巨象……屏障、竹筍……”再如,《索溪峪的野》中的“索溪像一個從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是把“索溪”比作“野孩子”。當然,比喻還有其它表示形式,如,“……宛如……”“……似的?!薄蔼q如……”等都是明喻的表示形式。明喻的典型特征是能把比喻句改寫成“……像……”的形式進行表述。如,《第一場雪》中的“玉屑似的雪末兒隨風飄揚”可以改寫成“雪末兒像玉屑似的隨風飄揚”。
“暗喻”是直接“把甲事物說成乙事物',典型的表達形式是“甲是乙”。如,“產黨是太陽”。其它標志形式有“……變成……”,“……化成……”“……構成了……”等。如“萬里江山變成了粉裝玉砌的世界”。(《第一場雪》)
“借喻”是直接用“乙事物”來把“甲事物”替代。通常只出現“喻體”,“本體”和“比喻詞”都不出現。如,“落光了葉子的柳樹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保ā兜谝粓鲅罚┲苯佑谩般y條兒”、“棉被”來替代“雪”。抓住了事物間的相似點進行表述。
而“擬人句”是把某事物當作人來寫,使它富有人的行為、表情、動作、思維等特征。重點是抓住事物間的相關點,如,“它尤其愛跟山哥哥鬧著玩:一會兒牽著手,并肩而行;一會兒橫鏟一腳,將山路攔腰截斷。”(《索溪峪的野》)“天空撒滿了快活地眨著眼的星星……”(《凡卡》)再如,“小河一路歡笑,一路歌……小樹招手,樂呵呵。”都是擬人句式。
擬人句的識別,主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當作人來寫,給它賦予了人的行為、表情、動作、思維等特征,只要所描寫的事物具有了人的這些特征,那么這個句子就是擬人句。
【第2句】: 比喻句和擬人句
【第1句】:比喻句是指用淺顯、具體、生動的事物來代替抽象、難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結構分為三部分: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詞(表示比喻關系的詞語)和喻體(打比方的事物)。
例如:老師就像溫暖的太陽。
本體是老師,喻詞是像,喻體是太陽。
【第2句】:擬人句就是把某件東西比喻成有人的動作,而不是像童話形式。所寫事物必須具有人的特點; 不能出現比喻詞;不能出現表示人物的詞語。
例如:小鳥在枝頭歡快地舞蹈。
這里是把“小鳥”這個動物賦予人的動作和特點,而且句子中沒有出現比喻詞。
【第3句】: 擬人句與比喻句的區別
一、擬人句就是把某件東西比喻成與人相同,不可和童話弄混,童話是想象(例:葉子妹妹說:“太陽公公……”這就不是一個擬人句 )。
根據想象將物當做人來敘述或描寫,使“物”具有人一樣的言行、神態、思想和感情。 當一句話出現比喻詞的時候,這句話就成了比喻句,不是擬人句了。
總之,擬人就是用寫人的詞句去寫物。這種手法又叫做“人格化”。
二、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淺顯、具體、生動的事物來代替抽象、難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結構分為三部分: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詞(表示比喻關系的詞語)和喻體(打比方的事物)。
其實比喻句就是把本體比喻成喻體組成的。就是把一個物體或人比喻成另一個物體。
這樣就叫比喻。所以,就把他們叫做了本體和喻體。
擴展資料擬人句例句 【第1句】:秋天邁著沉穩的腳步緩緩地向我們走來,又悄無聲息地走開。 【第2句】:秋天以翩躚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第3句】:秋天是美麗的,在曼妙的韻律中舞著她的裙擺。 【第4句】:花兒在秋風中笑彎了腰。
【第5句】:夜空中的星星眨著眼睛,似乎正在對著你微笑。 比喻句例句 【第1句】:那雪,就如白玉,鋪滿了大地,讓你感覺來到了天界。
【第2句】:原始森林就像是一個性格粗獷驃悍的山野大漢。 【第3句】:人潮卷來卷去,地壩變成了露天舞臺。
【第4句】:美麗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橋一樣高掛在雨后的天空。 【第5句】:蒲公英的朵朵黃花開得絢麗爛漫——小巧,嬌嫩,好像是一些雛雞,它們撲動著,歡笑著,顯得那么親切可愛。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比喻句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擬人句。
【第4句】: 擬人句與比喻句的區別
(一)目的不同:
【第1句】:擬人句,就是根據想象把物當做人來敘述或描寫,使“物”具有人一樣的語言、動作、神態(表情)、思想和感情(心理活動)。
【第2句】:比喻句是用簡單、具體、生動的事物來代替抽象、難懂的隱喻,使要描述的事物更加生動、具體。
(二)用法不同:
【第1句】:擬人句有三個特點:所寫事物必須具有人的特點;不能出現比喻詞;不能出現表示人物的詞語。擬人句的識別,主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當作人來寫,給它賦予了人的行為、表情、動作、思維等特征,看看有沒有人的喜怒哀樂?只要所描寫的事物具有了人的這些特征,那么這個句子就是擬人句。
a.把動物擬人化:
例句:油蛉在低唱,蟋蟀們在彈琴。
b.把植物擬人化:
例句:荷塘里的荷花都羞澀地打著朵。
c.把一般的事物擬人:
例句:它脫下破舊的外衣,又開始新的生活;它貪婪地吮吸著春天那清新、甜潤的露珠兒,慢慢地長出逗人喜愛的嫩枝綠葉。
【第2句】:比喻句的基本結構包括: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詞(表示比喻關系的詞語) 和喻體(打比方的事物)。而且本體和喻體之間要有相似點。
例句:平靜的湖面,猶如一面碩大的銀鏡。
擴展資料
(一)擬人句例句:
【第1句】:天氣真好,晴朗,一絲風也沒有,干冷干冷的。那是個沒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個村子——白房頂啦,煙囪里冒出來的一縷縷的煙啦,披著濃霜一身銀白的樹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見。天空撒滿了快活地眨著眼的星星,天河顯得很清楚,仿佛為了過節,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第2句】:不知在什么時候,雨,悄悄地停了。風,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變得非常幽靜。遠處,一只不知名的鳥兒開始啼囀起來,仿佛在傾吐著浴后的歡悅。
【第3句】:索溪像是一個從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會兒纏繞著山奔跑,一會兒撅著屁股,賭著氣又自個兒鬧去了。它尤其愛跟山路哥哥鬧著玩:一會兒手牽手,并肩同行;一會兒橫鏟一腳,將山路攔腰截斷。
(二)比喻句例句:
【第1句】:別人在海灘上撿到一塊貝殼,她卻要研究一下這貝殼是怎樣生,怎樣長,怎樣沖到海灘上來的。別人摸瓜她尋藤,別人摘葉她問根。是她提出了放射性這個詞。
【第2句】:期待的日子一轉眼就來了。元旦那天早上,天還未亮,有人一帶頭,其他人同時響應,像一陣閃電,爆發了洪亮的歌聲。
【第3句】:窗外是參天的楊柳。院子在溝里,山上全是樹,所以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談話就如坐在船上,四圍全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卷過濤聲,葉間閃著粼粼的波。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擬人句 搜狗百科-比喻句
【第5句】: 比喻句和擬人,句的句子有哪些
比喻:【第1句】:露似珍珠月似弓。
【第2句】:陽光下盛開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镜?句】:皎潔的明月高掛在淡藍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樣瀉下來,大地一片銀白色。
【第4句】:春風像個慈祥的母親,拂著你的臉頰,使你感到舒暢,心曠神怡。 【第5句】:云彩像一朵朵潔白的羽毛,輕輕的飄浮在空中。
【第6句】: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邊,穿著白衣服的仙女.【第7句】:春天是位魔法師,她融化了冰雪,讓小草破土而出。 【第8句】:小河清澈見底,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靜靜地躺在大地的懷抱里。
【第9句】:岸邊的華燈倒映在湖中,宛如顆顆寶石綴在湖面之上。 【第10句】:花越開越密,越開越盛,不久便掛滿了枝頭。
走近看,仿佛是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在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