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西湖優美的句子
【第1句】: 摘抄 漫步西湖行蹤的幾處詞句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
錢塘湖春行 表現詩人行蹤的詩句( 孤山寺北賈亭西) 表現騎馬游西湖的詩句(淺草才能沒馬蹄)
寫春天迷人動感的四句詩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詩的二三兩聯運用了( 對偶 擬人)修辭手法.
詩中表現“早春”的詞語主要有(早鶯 淺草 新燕 )
【第2句】: 昔日深秋時節,漫步西湖的詩句
【第1句】:海水滿盈盈的,照在夕陽之下,浪濤像頑皮的小孩子似的跳躍不定,水面上一片金光。
【第2句】:湖是硬的,像一塊無瑕的翡翠閃爍著美麗的光澤。湖是活的,層層鱗浪隨風而起,伴著跳躍的陽光,伴著我的心,在追逐,再嬉戲。湖是靜的,宛如明鏡一般,清晰地映出藍的天,白的云,紅的花,綠的樹。
【第3句】:湖水在枯草叢里微微低語,遠處不時傳來一兩只小鴨的撲翅聲,使月夜的湖面更顯得孤寂和冷清。
【第4句】:數葉白帆,在這水天一色金光閃閃的海面上,就像幾片雪白的羽毛似的,輕悠悠地漂動著,漂暢長扳短殖的幫痊爆花動著。
【第5句】:湖上泛著一片青煙似的薄霧,遠望微山,只隱約辨出灰色的山影。
【第6句】:浪花是海上的奇景,可她更像一位舞蹈家,她能使人拋開煩惱,盡情地欣賞。
【第7句】:海水那么藍,使人感到翡翠的顏色太淺,藍寶石的顏色又太深,縱是名師高手,也難以描摹。
【第8句】:陽光照在波光細細的湖面上,像給水面鋪上了一層閃閃發光的碎銀,又像被揉皺了的綠緞。
【第9句】:屹立在岸邊的沙灘上,向遠處望去,只看見白茫茫的一片.海水和天空合為一體,都分不清是水還是天.正所謂:霧鎖山頭山鎖霧,天連水尾水連天.遠處的海水,在嬌艷的陽光照耀下,像片片魚鱗鋪在水面,又像頑皮的小孩不斷向岸邊跳躍
【第10句】:看著大海,我們的心胸似乎也變得開闊了.在這種境界里,使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海水漲潮了,海水中的波浪一個連著一個向岸邊涌來.有的升上來,像一座座滾滾動的小山;有的撞了海邊的礁石上,濺起好幾米高的浪花,發出“嘩。。嘩。?!钡拿烂盥曇?!
【第11句】:喜歡它安靜的樣子,咆哮的樣子…… 望眼過去那開闊無邊的大海,雄渾而蒼茫,把城市的狹窄、擁擠、嘈雜全都灰望道九霄云外。
【第12句】:難忘那清爽的潮濕的帶著談談的海腥味的海風,吹拂著人的頭發、面頰、身體的每一處的感覺。就像艷麗豐盈的女人一樣的誘人。
【第13句】:伸展眼睛,眺望去,不見白浪滔天,但見漁帆點點,那曬的古銅色的發光的皮膚,那敏銳的眼神,善良的笑貌,再拿出海值試的掌航本領的掌握之后的嫻熟撒網的動作,他們不會去欣賞者所謂的風景,或許是看慣了,而之一的是起航的方向、船下的巖焦和天氣的變化??茨瞧{與遠天銜接,猶如一塊緩緩隆起的藍色大陸,閃著遠古洪荒般的琉璃瓦的光澤,拓寬者茫茫無限的空間。
【第14句】:海,真的海,同北方高原那片蒼茫的土地一樣,凝聚著一種無法言說的神秘的生命力,給人一種超越自然的 深刻。
【第15句】:走進那渾沌的藍色高原,似乎能托過她冷峻的外表而聽到他深層里生命的喧囂,它不同于真正的高原大陸,在高原大陸上,一切生命都是坦露無疑的;而在這里,一切都被那層混沌不透明的海水包裹著,內在的生命的沖動只是偶爾變幻稱浪花翻騰一下有消失了;在這里,一切都是濕潤的、松軟的、細膩的和變化不定的……別人都無法真正的窺見他的內心,對他會產生一種渴望,向深入它、洞悉它復雜莫測的心理世界
【第3句】: 描寫西湖風景的好詞好句
迷人的西湖四季 杭州這個“人間天堂”里鑲嵌著一顆閃亮的明珠,那就是西湖。
西湖的四季是美的。春回大地,走在西湖百花齊放的白堤、蘇堤上眺望著湖面,只見湖面上波光粼粼,輕舟蕩漾,三潭映月如寶石般嵌在湖面。柳絲時而輕拂你的臉頰,時而在輕輕地掠過頭上、肩上,再配上輕微地搖櫓聲和遠處動聽地琴聲,那是多么讓人陶醉呀!
夏季,西湖的湖面上,荷葉、荷花挨挨擠擠。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潔白如玉的荷花,嫻靜、素潔,真是“出污泥而不染?!焙扇~托著那些晶瑩、如瑪瑙般的露珠,又守護著亭亭玉立的荷花和胖胖的花骨朵,就簡直是一幅用大畫家的畫卷也不上的美麗風景畫。
秋 季的西湖,是一派成熟的景色。岸邊十里飄香的桂花呀,真讓人留戀往返;湖面上,荷葉像害羞的小女孩,都低下了腦袋,躲藏了起來,她們在提醒和等著人們去采 那根下的蓮藕呢。這時候,人們劃著輕快的小船,哼著悠閑的小曲,輕輕地采下蓮藕。那一只只蓮藕呀,白白胖胖的,真象一個個一絲不掛的小胖娃娃,讓人愛不釋 手。你要是從筐子里隨便揀上一只,洗洗干凈咬上一口,脆生生的,那味兒一直能甜到你心里。
西湖的冬天也不例外。雖然花兒都謝了,但湖水還是清澈見底,盛開的梅花更是美麗無比;雪天,銀裝素裹,河堤邊的孩子們在歡快的玩耍,歡笑聲,雪飛聲,合在一起,變成了一首美妙的交響曲。
??!西湖!你真是一顆明亮、璀璨的明珠呀!
西湖美
有幸去杭州,正趕上東南的雨季,陰雨綿綿?!八鉃囦倬Ψ胶?,山色空蒙雨京奇”。這兩句詩提起了我的興致,黨決意去冒雨游西湖。
雨 天泛舟,我欣賞到了出奇的山色。雨中的山色,其美妙完全在若有若無之中。如果說它有,它隨著浮動著的輕紗一般的云影,明明已經化作蒸騰的霧氣;如果說它 無,它在云霧開合之間露出容顏,倍覺親切。中國畫里有一種技法叫米點山水,用飽墨揮灑大大小小的點子,或疏或密,或濃或淡,用來表現山色空蒙的景色。要傳 神地描繪眼前的這幅景致,非米點技法不可。
這時細雨霏霏,水天一色。船兒到了三潭印月,我們棄舟登岸。正是紅瘦綠肥的幕春時節,但是西湖 的花奔四時不斷。我們走過曲折的石橋,橋下的題蓮沉睡未醒。杜鵑正盛開,白的如棉如雪,紅的如火如茶,一叢叢點綴在綠樹翠竹之間。杜若花生長在水邊,很像 蘭花,但不像蘭花那樣嬌氣,繁茂,茁壯。醉人的香氣撲面而來,難分清是哪一種花的香氣,連那綠茸茸的細草,那碧瑩瑩的苦碑;似乎也散發也清香。三潭在湖的 中心,從這里舉目遠眺,南北兩峰已裹在云層里,看不清了,柳浪和花港隱沒在濃綠里,偶爾露出影子似的飛檐。南屏山下閃爍著點點金色,這是凈獲寺的琉璃瓦。 所有這一切都披上了細雨的網。雨絲時疏時密,景色因而瞬息變化,但見諸字,自然無法捕捉空靈的意境。
細細想來,若論水,西湖不及太湖,不 太洱海;若論山,雙峰不及雁蕩,更不及黃山。為什么西湖的名聲尤高,吸引著多的游人?是因為湖山掩映,相得益彰么?是因為明晴明晦,山的變化無窮么?后來 游岳廟,我才想通了這個問題。從建筑藝術上看,岳廟并無特色;從造形藝術上看,岳飛的塑像更是不倫不類。但是這里的游人四時不斷,很清楚,有誰到西湖不瞻 仰岳廟呢?如果僅有西湖山秀水美,而沒有白居易、蘇武、岳飛、于謙、張蒼水這些偉大詩人、文學家和民族英雄,沒有傳為佳話的白娘子和蘇小妹,那么可以設 想,游人的興味是不會這么濃厚的。
在這里,自然與人的創造融為一體,相得益彰,自然的美,倫理的美綜合為美的極致。西湖之美,就在此啊!
【第4句】: 形容西湖雨景的句子
描寫西湖的優美好句子
【第1句】:西湖水依然是舊時模樣,景未改,一雙人卻已不復當年。
【第2句】:草衣家住斷橋東,好句清如湖上風。近日西泠夸柳隱,桃花得氣美人中。——柳如是
【第3句】:西湖的詩情畫意,非蘇東坡的詩思不足以極其妙;蘇東坡的詩思,非遇西湖的詩情畫意不足以盡其才。一個城市,能得詩人發現其生活上復雜的地方性,并不容易;而詩人能在寥寥四行詩句中表現此地的精粹、氣象、美麗,也頗不簡單?!终Z堂《蘇東坡傳》
【第4句】:你來到西湖,從疊煙架翠的峨眉到軟紅十丈的人間,人間對你而言是非走一趟不可的嗎?但里湖、外湖、蘇堤、白堤,娘,竟沒有一處可堪容你?!獜垥燥L《一一風荷舉》
【第5句】:【藏劍】君子藏鋒舞重劍,山居問水為一人。梅影香,思斷潮,待風吹散一池荷花,再與你踏雪尋梅對月醉。西湖斷潮夢難斷,夕照雷峰訴情殤?!秳b情緣三》
【第6句】:“什么海誓山盟,什么甜言蜜語,在恐懼面前,統統都化作了云煙。他只想著我是妖精,我會吃人,可他又是否想過。..我其實是刻骨的愛他。..”她就打著那把只剩下傘骨的白蛇傘,凄美的站在雨中,并不像是要面對千萬年的孤獨,而是像站在當年煙雨飄渺的西湖斷橋畔,傲然執意的等著自己的愛人。"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她不肯解脫,也永遠不會讓自己解脫。命鎖只有那些古物,和他一樣擁有著漫長的歲月,沉淀著厚重的歷史,看著一代代的物是人非?!秵∩帷?
【第7句】:《聽說》聽說現在是荷花盛開的季節;聽說寶石山頂可以俯瞰斷橋殘雪;聽說龍井虎跑是文藝青年必走的路線;聽說杭州那十條愛情馬路正美的讓人流連忘返。那,你什么時候有時間?我們能否把那些聽說一起實現。趁荷花未敗,趁斷橋沒有人滿為患;趁我們還是青年,趁愛情還未走遠。如果沒有你的陪伴,荷花再美也掩蓋不了我的失落。如果只是我一個人,白娘子許仙的傳說反倒更添傷感。如果不是和你一起,我一定無法成為你口中那個純粹的文藝青年。如果你說愛情與你我無關,那誰告訴我,這個夏天,我能和誰一起漫步那最美的十條愛情路線。傷感,傷感,傷感。
【第8句】:我畫你的美麗,瘦盡西湖煙雨
【第9句】:寒風輕撫楓葉飛;細雨撩撥鶯啼聲。信步金黃幽徑處;恍如仙境逍遙游。西子湖畔柳搖曳;煙雨碧波輕泛舟。斷橋猶在傳佳話。雷鋒塔下長恨歌。此生不枉西湖游;流連忘返樂其中。來世愿為西子人;獨擁佳境醉夢中。
【第10句】:西湖邊上繁華樓,夜盡燈花使人愁,十二月中夜無眠,不是達人盡風流。(周末夜觀惠州西湖感悟)
【第11句】: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獜堘贰短这謮魬洝ず耐た囱?/p>
【第12句】:大江之南風景殊,杭州西湖天下無——劉基
【第13句】:群芳過后西湖好,狼藉殘紅。飛絮蒙蒙。垂柳闌干盡日風。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歐陽修《采桑子·群芳過后西湖好》
【第14句】:愿鐵騎三千取江南,拱手山河討你歡,與你西湖泛舟聽雨共眠,與你桃花流水策馬中原。
【第15句】:禪鐘佛語何把歸人勸,換得淚落西湖三月天。
【第16句】:憶把金罍酒。嘆別來、光陰荏苒,江湖宿留。世事不堪頻著眼,贏得兩眉長皺。但東望、故人翹首。木落山空天遠大,送飛鴻、北去傷懷久。天下事,公知否。錢塘風月西湖柳。渡江來、百年機會,從前未有。喚起東山丘壑夢,莫惜風霜老手。要整頓、封疆如舊。早晚樞庭開幕府,是英雄、盡為公奔走。看金印,大如斗。——戴復古
【第17句】:春來南國花如繡,雨過西湖水似油——盧摯
【第5句】: 描寫西湖美景的語段
西湖十景介紹 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時期,基本圍繞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
蘇堤春曉、曲苑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云、南屏晚鐘、三潭印月,西湖十景個擅其勝,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勝景精華,所以無論杭州本地人還是外地山水客都津津樂道,先游為快。 【第1句】:蘇堤春曉 蘇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棲霞嶺下,全長近三公里,她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構筑而成。
后人為了紀念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功績將她命名為蘇堤。長堤臥波,連接了南山北山,給西湖增添了一道嫵媚姆緹跋摺D纖問保盞檀合渙形?骱爸祝?殖浦?傲叛塘倍腥肭?,足见她自古就戔Q莧嗣竅舶??? 寒冬一過,蘇堤猶如一位翩翩而來的報春使者,楊柳夾岸,艷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鏡,映照倩影,無限柔情。
最動人心的,莫過于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時,輕風徐徐吹來,柳絲舒卷飄忽,置身堤上,勾魂銷魂。 蘇堤長堤延伸,六橋起伏,為游人提供了可以悠閑漫步而又觀瞻多變的游賞線。
走在堤、橋上,湖山勝景如畫圖般展開,萬種風情,任人領略。蘇堤上的六座拱橋,自南向北依名為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和跨虹。
橋頭所見,各領風騷:映波橋與花港公園又相鄰,垂楊帶跨雨,煙波搖漾;鎖瀾橋近看小瀛洲,遠望保叔塔,近實遠虛;望山橋上西望,丁家山嵐翠可挹,雙峰插云巍然入目;壓堤橋約居蘇堤南北的黃金分割位,舊時又是湖船東來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蘇堤春曉”景碑亭就在橋南;東浦橋有理由懷疑是“束浦橋的訛傳,這里是湖上觀日出佳點之一;跨虹橋看雨后長空彩虹飛架,湖山沐暉,如入仙境。交通情況:乘50【第7句】:50【第4句】:K【第4句】:游2路蘇堤站下。
【第2句】:曲苑風荷 曲院風荷,以夏日觀荷為主題,承蘇堤春曉而居西湖十景第二位。“曲院”原是南宋朝廷開設的釀酒作坊,位于今靈隱路洪春橋附近,瀕臨當時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養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風徐來,荷香與酒香四處飄逸,令人不飲亦醉。
南宋詩人王洧有詩贊道:“避暑人歸自冷泉,埠頭云錦晚涼天。愛渠香陣隨人遠,行過高橋方買船。”
后曲院逐漸衰蕪,湮廢。清康熙帝品題西湖十景后,在蘇堤跨虹橋畔建曲院風荷景碑亭。
遺留下來的,只不過是一處小小庭院院前湖面小小荷花一片而已。 曲院風荷最引人注目的仍是夏日賞荷。
公園內大小荷花池中栽培了上百個品種的荷花,其中特別迷人的要數風荷景區。這里以水面為主,分布著紅蓮、白蓮、重臺蓮、灑金蓮、并蒂蓮等等名種荷花,蓮葉田田,菡萏妖嬈。
水面上架設了造型各異的小橋,人從橋上過,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人兩相戀。交通情況:乘50【第7句】:5【第38句】:15路曲院風荷站下。
【第3句】: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景區位于白堤西端, 孤山南麓,瀕臨外西湖。其實,作為西湖十景之一, 南宋時平湖秋月并無固定景址,這從當時以及元,明兩朝文人賦詠此景的詩詞多從泛歸舟夜湖,舟中賞月的角度抒寫不難看出,如南宋孫銳詩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 棹歌何處泛舟”之句; 明洪瞻祖在詩中寫道:“秋舸人登絕浪皺,仙山樓閣鏡中塵。
“留傳千古的明萬歷年間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畫中,《平湖秋月》一圖也仍以游客在湖船中舉頭望月為畫面主體。 位于景區偏西處的湖天一碧樓,原是清末民初猶太富商,“冒險家”哈同的私人別墅“羅苑”中的遺物,后來成為中國現代新興木刻運動的搖籃棗--八藝社所在地。
如今,這里辟為西泠書畫院,為湖山勝景更添一份書卷氣。交通情況:27路、7路岳墳站下。
【第4句】:斷橋殘雪 斷橋,今位于白堤東端。在西湖古今諸多大小橋梁中,她的名氣最大。
據說,早在唐朝,斷橋就已建成,時人張祜《題杭州孤山寺》詩中就有“斷橋”一詞。明人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談》有一段評說西湖勝景的妙語:“西湖之勝,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
能真正領山水之絕者,塵世有幾人哉!”地處江南的杭州,每年雪期短促,大雪天更是罕見。
一旦銀妝素裹,便會營造出與常時,常景迥然不同的雪湖勝況。 今日斷橋,是一九二一年重建的拱形獨孔環洞石橋,長八點八米,寬八點六米,單孔凈跨六點一米,年前曾經大修,但古樸淡雅的風貌基本未變。
橋東堍有康熙御題景碑亭,亭側建水榭,題額“云水光中”,青瓦朱欄,飛檐翹角,與橋,亭構成西湖東北隅一幅古典風格的畫圖。 明畫家李流芳《西湖臥游圖題跋 --斷橋春望》稱 :“往時至湖上,從斷橋一望魂銷欲死。
還謂所知,湖之瀲滟熹微,大約如晨光之著樹,明月之入廬。蓋山水映發,他處即有澄波巨浸,不及也?!?/p>
由此觀之,斷橋觀瞻,可得湖山之神髓,豈獨殘雪!交通情況:K7斷橋殘雪站下。 【第5句】:柳浪聞鶯 今日柳浪聞鶯,經過近四十多年不斷的開發和建設,由當年帝王享受的御花園,演變為普通老百姓的大樂園。
她仍以青翠柳色和婉囀鶯鳴作為公園景觀基調,在沿湖長達千米的堤岸上和園路主干道路沿途載種垂柳及獅柳,醉柳,浣沙柳等特色柳樹。在園中部主景區辟聞鶯館,又在距聞鶯館不遠處置巨型網籠“百鳥天堂”,營造煙花三月,柳絲飄舞,鶯聲清麗的氛圍。
聞鶯館東面。
【第6句】: 西湖漫筆 好詞好句摘抄
雨中去訪靈隱,一下車,只覺得綠意撲眼而來。
道旁古木參天,蒼翠欲滴,似乎飄著的雨絲兒也都是綠的,飛來峰上層層疊疊的樹木,有的綠得發黑,深極了,濃極了;有的綠得發藍,淺極了,亮極了。峰下蜿蜒的小徑,布滿青苔,直綠到了石頭縫里。
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覺得遍體生涼,心曠神怡。亭旁溪水琮凈,說是溪水,其實表達不出那奔流的氣勢,平穩處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飛濺,如飛珠滾玉一般,在這一片綠色的影中顯得分外好看。
漫步蘇堤,兩邊都是湖水,遠水如煙,近水著了微雨,也泛起一層銀灰的顏色. 有的青苔,形狀也很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樹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來,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綠山水。 在花港觀魚,看到了又一種綠。
那是滿地的新荷,圓圓的綠葉,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婉轉靠在水面,只覺得一種蓬勃的生機,跳躍滿池。綠色,本來是生命的顏色,我最愛看初春的楊柳嫩枝,那樣鮮,那樣亮,柳枝兒一擺,似乎蹬著腳告訴你,春天來了。
荷葉,則要持重一些,初夏,則更成熟一些,但那透過活潑的綠色表現出來的茁壯的生命力,是一樣的。再加上葉面上的水珠兒滴溜溜滾著,簡直好像滿池荷葉都要裙袂飛揚,翩然起舞了。
星期天,游人泛舟湖上,真是滿湖的笑,滿湖的歌!西湖的度量,原也是容得了活潑熱鬧的。兩三人尋幽訪韻固然好,許多人暢談暢游也極佳。
【第7句】: 贊美西湖的句子快快快緊急~~~~~~
茅家埠頭芳草平,第四壓堤橋影橫。
橋外飛花似郎意,橋邊深水似儂情。 西湖竹枝詞,是西湖詩詞中一個獨特的品種,它們絕大多數借西湖景觀風物作比興,既贊美湖光山色,又歌詠人間愛情,很受人們的喜歡。
上面這一首,借蘇堤第四橋壓堤橋的風光起興,在眾多竹枝詞中,顯出不落常套的清新創意,而是將堤、橋風光,提升到了情緣的境界,使人們在可誦、可讀的同時,會情不自禁生出去看、去游的強烈愿望來。 古時候,去往西湖西岸的船只,尤其是大船,經過蘇堤時,一般走壓堤橋。
這是因為,那時候蘇堤六橋并不像現在人們見到的那樣,基本上是一個模樣和相同的體量大小。作為堤上南起第四橋的壓堤橋,不但橋洞相對來得高大,而且橋下的湖水也極深,又與通往茅家埠的一道河港距離最近,所以,從外西湖來的大小船只,多數取道壓堤橋進入里西湖,再穿過里六橋中的臥龍橋(在今郭莊南側,橋洞同樣相當高大),然后,沿河港,直抵湖西岸的茅家埠,人、貨一齊上岸,各奔前程。
偏偏選壓堤橋來作“多情女兒薄情郎”主題的比興之用,除了地理交通上的原因之外,還因為舊時這條水路上所行的客船,有一大批是專門載送客人前往靈隱、天竺燒香拜菩薩的香客船。這些香客船上的善男信女中,有不少,正是那些在神權、王權、族權之外,還要遭受夫權重壓而無法也無力掌握自身命運--比如說婚嫁之類的終身大事--的青年女子,她們常常去拜菩薩的一大動機,便是為了祈求菩薩賜給自己一位好丈夫,保佑自己能有一場好婚姻。
然而,菩薩靠得住的時候似乎并不多,于是,便有了上面那首竹枝詞;于是,壓堤橋,便很有幸或很不幸地成為西湖上一座“另類”的“情人橋”。 蘇堤上,滿堤是楊柳,所謂“六橋煙柳”正指此。
陽春三月,麗日和風,楊花應時而開,到處飛舞,詩仙李白曾在詩中稱之為"煙花三月",而更多的人卻因此花的"輕薄"、"怡蕩",而視之為那一類在感情生活上不忠實的人的象征,這才有了"水性楊花"一類的辭藻。 這層意思到了上面這首竹枝詞中,便成為"橋外飛花似郎意"一句。
顯然,此“郎”非“牛郎”之“郎”,也不是馮夢龍《賣油郎獨占花魁》中“賣油郎秦鐘”之“郎”。而是一名輕薄有如亂飛楊花的薄情“郎”。
與薄情郎相對的,是一位“儂情”深似壓堤橋邊西湖水的多情女子,如果只以這首竹枝詞為依據加以推測,這位多情女子,很可能是從前西湖上常見的以劃船為生的青年女船工,或者是幫助劃船的老船工的女兒,杭州話稱她們為“船娘”。 這位多情女子,在壓堤橋下經過得多了,自然而然會將那邊特殊的風景,和自己的遭遇聯系在一起。
當然,這位多情的西湖船娘的身世,僅憑這首竹枝詞是很難了解得更多的。不過,倘若您讀過了這首竹枝詞,又坐過了穿行在壓堤橋下的西湖船,并且還不止一回地來到蘇堤柳色濃蔭密布的壓堤橋上,流連、徘徊、沉思過幾陣子的話,那么,只要回味和回想一下那里的山水風光、那里的堤橋風情,你就不難在自己的心目中,勾勒出這位西湖船娘的身影來了。
可惜!沈從文先生未曾在西湖上生活過一段日子。否則,在他的生花妙筆之下,也會像塑造出《邊城》中老船工的外孫女翠翠那樣,為我們留下一位西子湖畔的船工的女兒或者西湖船娘的形象來的。
這個形象的原形,可以在這首西湖竹枝詞中找到些許影痕。 壓堤橋,在蘇堤六橋中還有兩個特別之處,一是它的位置,大約相當于蘇堤南、北的"黃金分割位";二是橋的南面,不但是清康熙御題"蘇堤春曉"景名的碑亭所在,更早的年代,這里還建有施水庵、雪江書堂等建筑,因而堤面相對寬廣得多。
南宋《咸淳臨安志》里說,這里橋下水極深,凡入靈、竺,舟行必取道于此,故橋旁設有石臺,籠燈以照夜船。至于從以前的文人在詩中有"重到桃花第四橋"的句子看,這里的桃花,顯然也堪與楊柳媲美。
西湖竹枝詞中用來比興情緣的景觀,比如雷峰塔和保俶塔,比如南高峰和北高峰,比如荷花深處睡鴛鴦,比如蕩漾湖波浮畫舫,何可勝數!壓堤橋,僅僅是其中別有意趣的一例而已。 這可謂是:朗朗上口竹枝詞,湖山處處惹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