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風之家長感言
中華好家風心得體會作文300字怎么寫
中華好家風心得體會作文“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在每個幸福的家庭里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風和家訓。
我家的家風和家訓可以概括為“孝、儉、勤”三個字,雖然簡單普通,但是讓我受益匪淺。
首先是孝,在我的眼里,父母都很孝順,每天,爸爸媽媽都要給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打個電話,問問他們在做什么,身體怎么樣,叮囑他們要注意鍛煉身體。
只要有時間,他們就會回家看看老人,陪著聊天、散步、購物。
爸爸媽媽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舉動,都在影響著我,我也十分關心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是他們的開心果。
其次是節儉,小時候,爺爺就常講:“節儉興家,浪費可恥。
”這個淺顯的道理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影響著我的言行:我的鉛筆總要用到抓不住為止;書包也是從一年級一直用到現在;至于穿的衣服大多是哥哥姐姐穿過的;過年的壓歲錢我從不亂花。
我養成了不攀比,不浪費的好習慣,這得益于我嚴格的家教。
“勤”就是勤奮。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勤奮的重要性不難理解,在我家勤不僅僅體現在學習上,也體現在生活中。
爸爸媽媽工作很努力,媽媽很少看電視,忙完家務,大多時候她總是看些有關教育類的書籍,她總說要與時俱進,不斷給自己充電。
爸爸愛鼓搗他的電腦,媽媽不會操作時,爸爸輕點鼠標,就把問題解決了;很多時候,爸爸的同事在下班后還會向爸爸請教電腦問題。
勤奮才能讓人上進,在爸爸媽媽的影響下,我也愛讀書,勤思考,學習成績一直很好。
養成了好習慣。
我們的國家是由千千萬萬個幸福家庭組成的,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
只有我們每個人認真遵守好自己的家風和家訓我們的祖國才能更加穩定、和諧、繁榮、強大
傳承優良家風,做合格家長的感悟是什么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吾家父母一貫以“孝、勤、正、善、儉”教導我和弟妹的成長。
父親喜歡讀古書,在我們還沒入學前,就經常講“香九齡,能溫席”、“孔融讓梨”、“包青天勤奮好學”、“輔佐劉邦的陳平忍辱負重苦讀”的故事給我們聽。
讓我們在故事中吸取成長的營養。
還教育我們男孩子有男孩樣,不能留長發,女孩子有女孩樣,不能染發,陰不陰,陽不陽,讓人見了,眼球不舒服。
為人正直,不做雞鳴狗盜之事,又講“做賊偷瓜起的故事”教育我們。
囑咐我們“心存善念,積德行善;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盡管當時不能完全聽懂這些話的真正含義,但覺得心地善良總不會有錯。
父親還對我們說:“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凡事節儉,要憶苦思甜,不能鋪張浪費。
在生活上不能跟人家比吃穿,衣服穿舊一點,沒關系,破了補好,洗凈就可以穿,更不能跟人家比穿名牌,讓虛榮心在心中悄然滋長。
‘慎言節飲食,知足勝不祥’”,艱苦樸素也是一種美德。
” 我們也耳濡目染著父母的舉止言行,在成長的歲月里,早已把這些優秀的家風在內心深處定格。
如今,自己也已為人父母,由于受到良好的家風熏陶,我就把這家風復制過來教育著自己的孩子。
每當帶著孩子和父母歡聚時,我總是給老人家按摩按摩,孩子也學著我,爭先恐后地給老人家揉揉肩,捏捏手臂,把老人家樂得笑哈哈。
()有好吃的,總是先呈給老人家吃。
若是在餐桌上,就是沒有外人在家吃飯,也要讓老人家坐主席,吃菜時,孩子不能到碗里夾菜,吃什么菜,我會用桌上的公共勺子幫孩子盛菜,如果老人家沒動口先吃,我和孩子是不會先動筷子的。
若老人家先喝點酒,我先幫孩子盛飯時,是從鍋旁邊下瓢,不能從鍋中間大刀闊斧地盛飯,這樣對長輩不尊,而且鍋內的飯涼得快,等老人家吃時,豈不是硬了,沒口味。
百事孝為先。
我做好了,也在我的孩子們身上起著潛移默化的折射。
去年臘月中旬,我和朋友在紹興一家供銷超市,發現一種正宗新疆大紅棗,超大超軟也無核,很適合老人家吃,就買了一些回來,準備帶回老家,兩邊的老人各送幾包,自家的孩子也嘗一點。
當我把棗分給孩子們吃時,睿馨只吃了一個,就贊不絕口地說:“這是我第一次吃到這么美味可口的好棗啊,而且又超大,大包里面又有獨立的單個包裝,要是拿回去送給爺爺奶奶(孩子習慣把外公外婆也叫爺爺奶奶)四人吃該多爽啊
媽咪,我的那份我不吃了,嘗了一下美味就足矣,我要留下來送人去。
”說完,真的把保鮮袋裝好了。
妹妹見狀,也迫不及待地讓她的姐姐給她一個保鮮袋,也要留著送人。
盡管這是一件小事,但滴水見太陽,我清清楚楚地察覺到了孩子們內心那顆金燦燦的孝心,我的臉上情不自禁地洋溢著欣慰的笑容,心中無不感慨,身教大于言傳啊
孩子們在良好的家風熏淘下,正在以日漸成熟的正能量茁壯成長。
相沿成習,“行之茍有恒,久久自芬芳”,孩子們的身上也慢慢展現出這些好家風的聚集。
要是各家各戶,都有好的家風,猶如”千門萬戶曈曈日”。
如果優秀的家風就像奧運會上的接力賽一樣傳遞下去,那么人間處處春意盎然,暖意融融,歡歌笑語,整個宇宙將會變得更加寧靜祥和和和諧
尋找和諧家風心得體會
,“明禮知恥?崇德向善?樹家風”主題活動,以總書記同全國婦聯新一屆領導班子集體談話精神為統領,以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以培養良好的家庭道德風尚為目標,面向婦女、兒童和家庭,廣泛開展體現時代精神、契合家庭需求、群眾喜聞樂見的“崇德向善樹家風”主題活動,引導婦女、兒童和家庭在參與中接受道德教育、提升文明程度,傳承和弘揚夫妻和睦、尊老愛幼、勤儉持家、鄰里和諧、友愛互助、積極向上的家庭美德和時代新風,以家庭道德文明建設的成效,促進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貢獻力量。
明確了五項主題活動:一是開展尋找“最美家庭”活動。
以群眾自薦、互相學習、彼此借鑒、共同分享為宗旨,最大限度地發動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吸引群眾,組織開展尋找“最美家庭”活動。
通過廣泛尋找、推選、宣傳在弘揚家庭美德、體現文明風尚、詮釋幸福內涵等方面事跡突出、精神感人的家庭典范,激發廣大群眾和家庭踐行中華民族家庭美德的內在自覺,爭做積極向上、文明高尚良好家風的建設者,爭做和諧文明家庭的創建者;二是開展“我的家風”征文活動。
開展以“傳家風 揚美德”為主題的“我的家風”征文活動,倡導廣大市民緊扣“家風、家訓、家教”等主題,講述“我的家風”,通過真誠、樸實的筆觸撰寫發生在自己家庭中的具體細微、短小精悍、精警感人的真實故事,以小窺大、見微知著,折射、反映、傳承優良的家風,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是是舉辦家庭教育大講堂活動。
舉辦以“優化家庭教育,培育良好家風”為主題的家庭教育骨干培訓班暨家庭教育大講堂,引導廣大家長和家庭教育工作者學習現代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學教育方法,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價值導向,通過自己的言教身傳,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未成年人學習生活的基本遵循,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四是開展家庭美德主題道德講堂活動。
在城鄉社區開展以“好家風伴我前行”為主題的道德講堂活動,以家庭美德教育為主要內容,采取“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事教身邊人”的方式,通過學習“最美家庭-梁芙蓉的故事”等普通群眾中的先進典型和優秀事跡,讓群眾接受道德熏陶、感受道德力量,使家庭成為傳播厚德善行理念的重要基石;五是開展五好文明家庭評選表彰活動。
堅持面向基層,層層組織發動,廣泛開展五好文明家庭評選表彰活動,選樹表彰一批“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夫妻和睦、孝老愛親,學習進取、科學教子,鄰里融洽、友愛互助,勤儉節約、熱心公益”的五好文明家庭戶,使活動成為普及家庭道德規范、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
家風感悟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文明狀況不僅是社會文明的縮影,而且可以影響和改變社會風氣,營造社會新。
所以,良好家風的構建與傳承不是小事私事,好的家風利家利民利國,相反則害己害人害社會。
良好的家風是優良品質在家庭中的積淀和傳承,是家庭留給每個成員的寶貴精神財富,古有仁智禮義信,今有勤孝謙和思,良好家風因背景各異,也各有千秋:或仁愛寬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鄰里友愛;或克勤克儉,常懷一粥一飯來之不易之念,靠勤奮興家聚業,講節約精打細算;或本分做人,不為富動,盡職敬事,誠信待人。
以上種種,在無形中影響著家人,讓子女終身受益,其價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良好家風的形成決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期的熏陶與積淀,應該加強教育,反復訓練,注重養成,成為每個成員的自覺意識和行為。
我認為良好家風的形成,要從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則要有意識的去培育養成。
要明白代代相傳的不僅是家財和地位,更應該有內涵和精神。
把老一輩留下的美好品德和作風接續下來、傳遞下去,是造福當代、惠及后人的大事,接力棒在手,我自有責任,讓良好家風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二則要在家庭中營造崇尚學習的氣氛。
古人講,“非學無以明志,非學無以廣才”,知書才能明禮,學習就能升華。
要讓家里多一分書香氣,茶余飯后,看看書,讀讀報,談天論事,讓家人從中得到更多的教化和啟迪。
三則長者要做好傳與帶。
都說家長是孩子的老師,這一點也不錯,耳濡目染影響著孩子世界觀的形成,你的穿戴、舉止、觀點、接人待物等,無不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上行下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樣的道德應當人人都明白。
四則要創造和諧文明的家庭環境。
居家里外,干凈、明亮、整潔、有序。
去朋友家串門,有的家庭還很注意家風家教文化,懸掛著激勵感人的家訓格言,如“敦行致遠,吃虧是福”、“家和萬事興”等等,讓人置身其中,產生良好的心理狀態,一種清新雅致的感受油然而生。
好家風就是一所好學校,其教育的方式就滲透在方方面面的密切接觸里,諄諄教誨,熱情鼓勵,嚴格要求,無不影響著家庭的每個成員,并且影響到鄰里和社會。
讓大家都來關注家庭文明建設,給社會留下一片和諧、一片溫馨。
家長演講 好家風好習慣,好習慣促成長
大家好
我是xxx同學的家長。
首先感 謝xx老師給予我這么好的一個機會,能讓我站在這里和大家共同探討孩子的成長教育,我感到十分榮幸。
(也很惶恐,惶恐的原因是因為底氣不足吧
)老師們落落大方的舉止、談吐不凡的氣質、生活樸實的作風、勤奮好學的精神,時刻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孩子,使他們既學會了讀書,又學會了做人(總是在實際生活中的小細節強調著孩子要有愛心、孝心。
比如
【第3句】:8節、感恩節老師都會教孩子回家對父母表孝心。
還有最近組織的義賣、為殘疾兒童募捐等等,xx老師這方面確實比別的老師更用心)。
讓他在這里養成了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在此,我代表與會的家長們對我們老師的辛勤教育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孩子的每一點進步,都和老師們的辛勤努力是分不開的。
沒有老師的嚴格要求,是不會取得好成績的。
對于孩子的教育問題我很慚愧,真的沒有什么經驗可談,有的經驗也是不太成功的。
那么在這里只是把自己一點不成熟的想法和做法說出來,目的在于與大家一起交流切磋,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吧。
下面我就孩子的成長教育談談自己的粗淺認識。
對于孩子,大人們總是想讓他們成為自己心目中的模樣。
注重教育的家庭,希望孩子每門功課滿分。
培養興趣的父母,巴不得孩子頭腦靈活,點子多多。
中規中矩的家里,盼著孩子知禮儀,識大體,不要唐突冒險。
等等這些吧,總之,孩子是父母的一個希望模式,硬要絲毫不差地吻合理想中的模具。
我當然也在這群父母中,希望孩子懂事,有愛心,會思考,能上進。
孩子學習自覺性不高,我覺的現在家長煩惱的是,孩子總是不能養成每天回家后自覺做作業的良好習慣,這一點幾乎是小學孩子身上所表現出來的一種“通病”。
就是說自覺性不高。
下面我就孩子的自覺性說說我的看法:我覺的自覺性是一種意志品質。
它指的是:不需別人督促,自己去努力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
我認為自覺性對孩子的成長和智力發展的作用很大。
孩子的自覺性表現在生活和學習的各個方面:比如按時完成作業、自覺復習功課、自己準備學習用具、收拾屋子、自己洗衣服甚至做飯等等。
但是,許多孩子都不能做到這些,他們總也玩不夠,既不喜歡學習,也不喜歡干活,讓家長感到非常頭疼。
我就先說我們孩子學習方面的自覺性:因為我上班地點比較遠,每天都是早出晚歸,孩子的學習平時基本沒有什么時間管。
孩子放學后就自己回家做作業,復習功課,等我到家后他的家庭作業基本上已經完成了。
(可能很多家長會認為這也沒什么呀,大家不都是這樣過得嗎
哪個不是天天早出晚歸的上班。
其實還是有些不一樣的,大家都是天天上班沒錯,可家里或許都是有家長或爺爺奶奶幫著的,而我們家是在沒有任何家長的,也沒人接送他,放學后他自己回家,餓了就隨便買點吃的先墊補墊補,或回家吃點水果餅干什么的。
要一直到我回家才能做飯,這中間還不知道要等幾點才能吃上。
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我基本上是
【第6句】:40左右到家,這是在不堵車的情況下,到家后再做飯什么的。
我沒到家的時間里,也沒有人告訴他該寫作業了,或該干別的什么了,一切都是他自己安排,按老師當天布置的,該讀的讀該寫的寫該做的做。
都是自己想著搞。
不依賴我們,也依賴不來,我回家就忙我的了,洗菜呀做飯那。
我覺得孩子這塊做得好
)我們再說說生活方面:現在的大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孩子的功課分數,是家長最關心、最敏感的話題。
學而優則獎,已成為許多家長鼓勵子女學習的常用手段,學習至上,成績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標。
于是,家長包辦代替了孩子的家務勞動,一是心疼孩子,不肯過早地把責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讓孩子干雜活,怕影響孩子的學習。
倘若孩子考了個好分數,家里便是陽光燦爛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長也沒有了笑容。
其實孩子不是天生懶惰的,勤勞類似于一個好習慣,勤勞習慣的培養要從小就開始,讓孩子知道自己該做的事情,父母不能代勞。
然而,現在許多家長包辦了孩子的一切,父母和孩子基本達成這樣的共識:孩子只負責學習,其他一切都由父母包辦。
如果孩子想幫大人干點什么,大人便會說:“把你的學習抓好。
學習好了比什么都強。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成為自己事情的局外人,因為所有的事情都有人為他料理,他根本不用動手,也無須動手。
對孩子照顧得越周到,孩子越沒有責任心,越不知道怎樣料理自己的事情。
有的孩子早晨,家長幾次催她起床,她還在撒嬌:“再睡一會兒再睡一會兒。
”在我們家,我很早就告訴他:“上學是你自己的事情。
”我每天早晨只告訴他現在是什么時間,其余的事情都是他自己安排。
說實話我其實也沒有時間等他慢慢搞,因為這時我可能喊他后就走了,事實證明他處理的很好,因為5年里他不但沒有遲到,而且每天到校時間都很早。
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家長不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給予孩子鍛煉的機會,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喪失了一些能力。
在這里我可以自豪的說:xx在3年級的暑假就已經會做西紅柿雞蛋湯了。
他不僅會做而且還做的色香味俱全,這說明只要家長放手,孩子就能給你驚喜。
【第2句】:要與孩子建立信任關系:孩子對母親有一種本能的信任,是與生俱來的。
母親的懷抱是溫暖的、安全的。
作為母親,一定要讓孩子的這種感覺更持久。
有了這種感覺,孩子的內心才會穩定,才會覺得有依靠。
我的方法和別的家長不同,我的方法是像孩子示弱:就是在孩子面前暴露一些不聰明的部分,暴露一點無能、弱點,不能老和孩子談上進、學習、上進、注意力集中、成績要提高等等。
要讓孩子知道你也有缺點的,你也很笨、很調皮也有不好的一面 。
這樣孩子就會認為你和他說了心里話,就是朋友了,和孩子之間的信任關系也基本建成了。
孩子其實很簡單
(我是怎么像孩子示弱的呢:好像是4年級計算面積問題的時候開始的。
想到孩子已經要慢慢進入高年級了,有些事情可以比以前要放開些,于是我就做了個實驗。
就是數學作業每天我只是檢查一下他的書寫問題,不管他對錯問題。
這樣孩子在連續幾天老師都給A-或B的情況下,就質問我怎么檢查的,錯了這么多都沒有查出來
我就裝迷糊說不知道,我認真檢查了啊
然后就告訴他:說我以前這求面積學的很不好,幾何老師很頭疼我,經常找我談話。
所有這塊我真幫不上忙了,你自己認真仔細的做題吧,不要指望媽媽了,上課也要更用心聽講才行啊
就這樣過了幾星期,老師考試了。
他考了100分
雖然以前也考過100分,但這次很興奮,據他說班里平時學習特好的學生都沒考好。
通過這件事我明白只要信任孩子,孩子就不會讓你失望
現在的孩子都喜歡玩電腦、PSP什么的。
這樣我和孩子也有一個約定,就是周五周六在作業完成的情況下是可以適當玩一下電腦的。
前面我講到我回家的時間是
【第6句】:40左右(這是不堵車的情況下),學校放學后孩子到家時間大約是
【第5句】:00左右,中間將近2個小時家里都沒有人,但孩子一直遵守我們的約定,很自覺,并沒有說這個時間家里沒有家長就偷偷上網玩電腦或游戲。
周五也是在孩子作業完成后玩2小時電腦,如有作文除外。
)
【第3句】:我還要講一下孩子為集體服務的意識:孩子當了幾年的勞動委員,說不辛苦還真是假的
他奶奶就說這個勞動委員有什么好當的,也沒個技術含量,天天比別人走的晚,還要打掃衛生
累死人的
其實這勞動委員還真不是那么好當的,現在孩子都是小皇帝,沒干過什么活,而這個班干部平時活挺多,還累
可說起來卻沒什么分量。
(連班里的常委會議都不能參加,他自己都說了,說穿了就是一個干活的干部)3年級的時候,那時孩子小也沒有方法,好多時候班里的值日勞動都是他自己完成的,這其中的辛苦也是不言而喻的。
這樣好像是到4年級的時候,他聽說自己連任的消息后,眼神立即黯淡下來,覺得做這個勞動委員就是白白為別人做貢獻,還耽誤自己寫作業的時間,干的沒勁了
開學后工作也沒有以前積極了,似乎就等老師撤職了。
我就做他工作,告訴他勞動委員是要你發揮團隊力量,不是要你一個默默的干,是要你領著大家一起愉快的干,你一個人的力量怎么能有大家的力量大呢
(他就說有時侯讓同學打掃衛生,可同學說有事要培優,也不能耽誤別人培優啊
瞧
多么善良的孩子呀
)接著又做他工作,告訴他小小男子漢要有吃苦耐勞的奉獻精神。
怕吃苦沒奉獻精神不好;又告訴他班里的每一項分工,干好了都能出成就,我們一直不是都提倡“勞動最光榮”嗎
而且當勞動委員,在培養自己的組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方面,一點不比其他崗位差,而在鍛煉自己動手能力和吃苦耐勞方面還特別有優勢。
我就看到過這樣的報道說:培養動手能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是一個人在學業和事業上取得成功的重要素質。
他也為這個勞動委員放棄了很多,比如休息時間呀,興趣愛好呀等等。
有一次學校要搞科技制作興趣班,孩子很喜歡也積極的報名了,要上課時才發現問題,因為興趣班的上課時間安排在每個星期二的放學后,可是放學后他要管清潔,這樣時間上就沖突了,請別的同學幫忙吧,別人也有事情。
最后他仔細考慮后告訴我:媽媽,我還是先把本職工作做好吧
沒辦法最后是忍痛放棄了興趣班。
就這樣孩子一直堅持到現在。
【第4句】:教育孩子均衡發展,要重視所有學科的基礎知識學習,不能偏科。
(以前聽文倩爸爸介紹說快考試時孩子在練唱歌,當時我聽了也是很有感觸的,因為家豪也是這樣的。
雖然對音樂有無限的向往,但是孩子總認為自己聲音不夠美,所有音樂課后練習比別的科目更多。
)
【第5句】:平時學習勞逸結合。
在孩子已經保質保量完成作業和課外學習任務以后,應該適當的給孩子留一些空閑時間培養他自己的興趣愛好,當然這其中也要家長積極地配合引導向有意義的健康的方向發展。
比如,我們家孩子平常空閑的時候喜歡下圍棋,我們發現后,就給他報了專門的少兒圍棋班。
在得到培訓班老師的指點后,孩子下棋的水平有很大提高,周圍的朋友親戚都夸他,孩子的積極性自然就高了。
這樣陶冶孩子情操的同時又讓孩子得到很好的放松,學習起來自然事半功倍。
孩子現在正長身體也應注意孩子的營養問題,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加強體育鍛煉。
【第6句】:平時要多與老師交流溝通。
要經常向班主任和任課老師了解孩子在校情況,并反饋給老師孩子在家的表現,以達到相互了解,共同配合教育的目的。
現在看著孩子一天天的變化,不斷的成長,作為家長,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我知道,他所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都離不開各位老師的諄諄教誨,離不開同學們的無私幫助,也離不開家長的辛勤付出。
我有理由相信,有我們的陪伴,有老師的科學指導,孩子們一定會健康地成長,他將會是我們的驕傲
在此,我再次向為了我們的孩子而付出辛勤勞動的老師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祝愿所有的老師和家長朋友們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家庭美滿
謝謝大家。
看了中華好家風一天文化大講堂后你有什么感想感悟和收獲等
看了百家講壇后,才知道什么叫中國文化,什么叫中國文化的魅力,才知道做為一個中國人該有多么幸福,據說百家講壇是由國家某些機關來策劃的,我想恐怕大概是中國政府藉此吸引團結中國人吧,藉此吸引海外的優秀學子,所謂“國將霸者士皆歸,邦將亡者賢先避。
”還有中國政府那些名牌大學對于出國的優秀學子從不妄加阻攔,“借腹生子”之術真佩服那些謀國之人,中國經濟建設目前好像需要那些有真才實學的學子回國了,憑什么吸引他們,憑豐厚的物質
呵呵,中國政府比起發達的西方歐美國家來,小巫見大巫。
而真正的有才學的人,有人情味(東方文化重感情,重家,重家和),愛學術,愛文化
中國政府在此之機拋此王牌
利劍
不但能吸引海外優秀學子,還能團結中國人,鼓舞中國人
我覺得中國政府這個“百家講壇”的雛形應該早在鄧小平同志那時期一定是那位深謀遠慮政治家早就準備好了的。
剛改革年代為什么不拋此王牌,時機不成熟,中國人需要學習國外,放長線刁大魚
后發先至
這就是中國文化的魅力,這就是中國的政治家
傳承好家風好家教自己有什么感悟
我覺得傳承好好家教,不僅是對家庭的重視,還是對社會的良好作風,值得大力發展
好家教好家風好家訓-家長怎么寫
從小就聽爸爸媽媽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每個家庭都有家風、家訓。
我覺得家風就是家里的規矩,是一家子的風氣。
一個孩子出去代表的是一個家庭不是她自己,孩子在外面的一言一行都說明這個孩子的家庭教養。
我們家的家風就是體現在“孝順”上,從小爸爸媽媽就教育我要孝敬老人,主動跟長輩打招呼,不能讓老人生氣。
我家的家風還體現在飯桌上,一家人吃飯都是等家人全部都到齊了,如果老人沒有動筷子我們小孩絕不能先吃的,在不知不覺中這已經形成了我們家的一個習慣,這個習慣會一直保持下去的。
我家的家訓就是“勇敢自信”,爸爸媽媽教育我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不要放棄,要自信,要勇敢的去面對,辦法總是比困難多。
爸爸媽媽教育我做一個陽光、積極向上的女孩子,不愛慕虛榮,不比吃穿;要多學習,多看書,做一個有文化、有教養、懂禮貌的孩子。
爸爸媽媽很孝敬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過年過節都要回去看望他們。
大人們都是孩子的榜樣,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我的爸爸媽媽給我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
我的家是溫暖和諧的家庭,我愛我的家,并且我家的良好的家風家訓會一直傳承下去。
家風家教讀后感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文明狀況不僅是社會文明的縮影,而且可以影響和改變社會風氣,營造社會新風尚。
所以,良好家風的構建與傳承不是小事私事,好的家風利家利民利國,相反則害己害人害社會。
良好的家風是優良品質在家庭中的積淀和傳承,是家庭留給每個成員的寶貴精神財富,古有仁智禮義信,今有勤孝謙和思,良好家風因背景各異,也各有千秋:或仁愛寬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鄰里友愛;或克勤克儉,常懷一粥一飯來之不易之念,靠勤奮興家聚業,講節約精打細算;或本分做人,不為富動,盡職敬事,誠信待人。
以上種種,在無形中影響著家人,讓子女終身受益,其價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良好家風的形成決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期的熏陶與積淀,應該加強教育,反復訓練,注重養成,成為每個成員的自覺意識和行為。
我認為良好家風的形成,要從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則要有意識的去培育養成。
要明白代代相傳的不僅是家財和地位,更應該有內涵和精神。
把老一輩留下的美好品德和作風接續下來、傳遞下去,是造福當代、惠及后人的大事,接力棒在手,我自有責任,讓良好家風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二則要在家庭中營造崇尚學習的氣氛。
古人講,“非學無以明志,非學無以廣才”,知書才能明禮,學習就能升華。
要讓家里多一分書香氣,茶余飯后,看看書,讀讀報,談天論事,讓家人從中得到更多的教化和啟迪。
三則長者要做好傳與帶。
都說家長是孩子的老師,這一點也不錯,耳濡目染影響著孩子世界觀的形成,你的穿戴、舉止、觀點、接人待物等,無不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上行下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樣的道德應當人人都明白。
四則要創造和諧文明的家庭環境。
居家里外,干凈、明亮、整潔、有序。
去朋友家串門,有的家庭還很注意家風家教文化,懸掛著激勵感人的家訓格言,如“敦行致遠,吃虧是福”、“家和萬事興”等等,讓人置身其中,產生良好的心理狀態,一種清新雅致的感受油然而生。
好家風就是一所好學校,其教育的方式就滲透在方方面面的密切接觸里,諄諄教誨,熱情鼓勵,嚴格要求,無不影響著家庭的每個成員,并且影響到鄰里和社會。
讓大家都來關注家庭文明建設,給社會留下一片和諧、一片溫馨。
中華好家風感想,感悟,收獲
中華名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講究品德教育、個人修養的名族,一種執著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寬容微笑都能融匯成美德贊頌曲上,一個個動人心弦的音符.千百年來的文明禮儀之風傳承至今,因此我國向來就有“文明古國”之稱.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必須有良好的禮儀文明.文明禮儀處處可見,這些利益就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們所忽略.其實,文明禮儀是從日生活中的小事表現出來的.下課時主動向老師問好;進老師辦公室前先敲門;坐公交車時主動給老人讓座;不亂扔垃圾……文明禮儀是自身的修養,它就如同一棵小樹,只要你注重它,從點點滴滴的事去表現它,它就會在你的心中扎根,成長.雖微不足道,但卻是我們每個人都不能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