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過世感言
哪些明星死了
文藝界(歌手,明星,導演,演員,作家……) 1993年06月30日,黃家駒,著名歌手; 1995年10月02日,洛桑,醉酒駕車,車禍; 1997年11月08日,林正英,香港藝人; 1997年11月12日,張雨生,著名歌手,車禍; 1999年02月28日,冰心,著名作家; 2000年01月30日,劉丹,演員,中扮演“香妃”,車禍; 2000年07月17日,趙麗蓉,著名表演藝術家,肺癌; 2001年09月22日,馬華,著名健美教練; 2002年07月31日,陳寶蓮,香港藝人; 2002年09月19日,高楓,著名歌手; 2002年10月18日,羅文,香港著名歌手; 2002年10月20日,李媛媛,宮頸癌; 2003年04月01日,張國榮,自殺身亡; 2003年06月12日,格利高里·派克,主演、影帝; 2003年12月09日,柯受良,飲酒過量導致哮喘病發作; 2003年12月13日,謝添,著名表演藝術家,原北京電影制片廠導演; 2003年12月30日,梅艷芳,香港著名歌手,演員; 2004年06月01日,常香玉,豫劇藝術家; 2004年05月13日,牛振華,演員,醉酒駕車,車禍; 2004年10月10日,克里斯托弗·里夫,超人扮演者; 2004年11月24日,黃沾,聽歌的人沒有不知道的; 2005年04月10日,陳逸飛,畫家; 2005年07月02日,古月,特型演員; 2005年08月18日,高秀敏,著名表演藝術家,心臟病; 2005年08月30日,傅彪,演員,肝?。弧 ?005年10月17日,巴金,著名作家; 2006年12月20日,馬季,心臟病,終年72歲; 2007年01月28日,許瑋倫,臺灣偶像明星,車禍,28歲; 2007年05月23日,陳曉旭,乳腺癌; 2007年06月23日,侯耀文,相聲表演藝術家,突發心臟病,終年59歲; 2007年06月30日,楊德昌,中國臺灣著名導演,結腸癌,享年59歲; 2007年07月02日,貝克佛蕾-西爾絲,世界十大女高音之一,肺癌,享年78歲; 2007年07月30日,文興宇,喜劇演員,癌癥,享年66歲; 2007年07月30日,英格瑪-伯格曼,著名導演,瑞典電影大師; 2007年07月31日,安東尼奧尼;意大利電影大師; 2007年07月31日,英格瑪·伯格曼,瑞典電影導演 2007年09月06日,帕瓦羅蒂,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享年71歲; 2007年10月07日,陳思思,香港電影演員、“長城三公主”之一; 2007年11月27日,葉凡,著名女歌星,終年37歲; 2008年01月03日,王群,功夫明星,心肌梗塞猝逝; 2008年02月19日,沈殿霞,香港藝人; 文藝界特別整理:90年后離開我們的相聲大師........... 李潤杰(寶字輩)1990 孫寶才(寶字輩)1991 王鳳山(寶字輩)1992 高鳳山(壽字輩)1993 侯寶林(寶字輩)1993 殷文碩(文字輩)1993 羅榮壽(寶字輩)1995 趙振鐸(文字輩)1996 常寶霖(寶字輩)2000 王世臣(寶字輩)2001 劉文亨(文字輩)2001 馬三立(壽字輩)2002 高英培(文字輩)2002 馮寶華(寶字輩)2004 郭全寶(文字輩)2004 牛振華(文字輩)2004 于寶林(寶字輩)2005 于世猷(文字輩)2005 馬季 (文字輩)2006 趙世忠(寶字輩)2007 侯耀文(文字輩)2007 文藝界特別整理:我個人喜歡的藝人,謹以悼念
1993年06月30日,黃家駒,著名歌手; 1995年10月02日,洛桑,醉酒駕車,車禍; 1997年11月08日,林正英,香港藝人; 1997年11月12日,張雨生,著名歌手,車禍; 2000年07月17日,趙麗蓉,著名表演藝術家,肺癌; 2003年04月01日,張國榮,自殺身亡; 2003年12月09日,柯受良,飲酒過量導致哮喘病發作; 2003年12月30日,梅艷芳,香港著名歌手,演員; 2004年06月01日,常香玉,豫劇藝術家; 2004年10月10日,克里斯托弗·里夫,超人扮演者; 2004年11月24日,黃沾,聽歌的人沒有不知道的; 2005年08月18日,高秀敏,著名表演藝術家,心臟??; 2005年08月30日,傅彪,演員,肝病; 2006年12月20日,馬季,心臟病,終年72歲; 2008年02月19日,沈殿霞,香港藝人; 政界,科學界,商界…… 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人民的好公仆; 1995年11月04日,拉賓,以色列總理; 1997年02月19日,鄧小平,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 1997年04月26日,彭真,原北京市市長; 2001年10月15日,張學良,著名愛國將領; 2003年10月24日,宋美齡,蔣介石夫人; 2004年04月14日,任長霞,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局長; 2004年06月05日,里根,美國前總統; 2004年08月14日,牛玉儒,人民的好公仆; 2004年11月11日,阿拉法特,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 2005年01月08日,宋任窮,開國上將; 2005年01月17日,趙紫陽,原中共中央總書記; 2005年01月21日,維多利亞,英國女王; 2005年03月21日,葛振林,狼牙山五壯士之一; 2005年04月02日,約翰·保羅,羅馬教皇; 2005年04月24日,費孝通,著名學者,享年95歲; 2005年09月06日,致順義,董存瑞戰友、戰斗英雄; 2005年10月26日,榮毅仁,紅色資本家、原國家副主席; 2005年12月23日,姚文元,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主犯; 2006年01月03日,東史郎,謝罪日軍老兵; 2006年02月13日,王選,科學家,漢字激光照排技術創始人; 2006年03月11日,米洛舍維奇,前南聯盟總統,心肌梗塞; 2006年04月20日,叢飛,中國,生前無私救助183個貧困兒童的,晚期胃癌致多臟器功能衰竭; 2006年09月14日,奧里亞娜·法拉奇,意大利著名女記者兼作家; 2006年10月13日,王光美,癌癥,享年85歲; 2006年10月28日,霍英東,享年84歲; 2006年11月16日,米爾頓·弗里德曼,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享年94歲。
2006年11月20日,洪學智,兩授上將軍銜第一人,享年94歲。
2006年12月27日,杰拉德·福特,美國前總統,享年93歲。
2007年04月23日,葉利欽,俄羅前總統; 2007年05月25日,孫元良,抗日名將; ?。?006年逝世的體育明星有:普斯卡斯,埃里克·納梅斯尼克,佩普,約翰·斯賓塞,安迪·卡爾德科,特勒·桑塔納,羅恩·格林伍德,約翰·里亞爾,彼得·奧斯古德,奇亞辛托·法赫蒂); 2009年 1月22日——梁羽生,武俠小說大師(85歲) (一代武俠小說大師梁羽生因病在悉尼去世,享年85歲。
梁羽生原名陳文統,1924年3月22日生于廣西蒙山一個書香門第,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其代表作有、、等。
) 對武俠小說略有耳聞的人大多知道這位大師級的人物, 當時梁羽生, 古龍,金庸三大高手并駕齊驅,各具特色, 開創新武俠小說先河, (說實話,就作品而言,臥龍生,蕭逸,溫瑞安這幾個人只能靠邊站), 從造詣上講梁還是前輩, 他的作品里深得舊武俠小說遺風, 雖小說內容有過正過邪之嫌, 情節構造不如金庸想象力豐富, 但其文學功底可以說是在武俠小說界首屈一指, 他的幾乎任何小說里都充滿了大量詩詞賦歌賦, 文字其其優美, 當年家里書箱里有一本<萍蹤俠影>,講張丹楓與云蕾的故事,描寫生動細膩, 本人看的如癡如醉, 如今已不復當年之心情,只能去回想最后那些了.... 飄萍倦侶,算茫茫人海,友朋知否? 劍匣詩囊長作伴,踏破晚風朝露,長嘯穿云,高歌散霧,孤雁來還去!盟鷗社燕,雪泥鴻爪無據。
3月14日一一李鈺,演員(33歲) ?。?月14日22時48分,女演員李鈺(原名李郁)因患淋巴癌醫治無效,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終年33歲。
李鈺出生于1976年12月20日,因在瓊瑤劇中出演方瑜一角而成名) 對這位演員唯一的印象就是<情深深雨蒙蒙>那部瓊瑤戲,總的說來感覺這位演員非常聰明,長相可以,可是目光有些銳利,與男人對視, 男的會心一凜的來,開個玩笑, 33歲,大好年華,可惜了。
3月16日——林耀基,音樂教育家(72歲) 大師,絕對的大師,小提琴教育家中的教父級人物, 1954年至1960年在中央音樂學院隨馬思聰學習小提琴。
1960年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后赴蘇聯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深造,師從小提琴家楊柯列維奇(yankelevich),專攻小提琴演奏與教學法。
柯列維奇曾預言,林耀基將會為中國的小提琴教育事業做出巨大貢獻。
林耀基在40年的執教生涯中博采眾長,實踐總結出一套深入淺出的教學方法。
與其同事多年的央音教授梁大南在感嘆林老師“高尚品德”的同時,對其特殊的教學法也贊嘆有加:“他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激情,挖掘其潛能,給予準確定位。
特別是他能把自己所總結的教學方法變成打油詩一樣通俗易懂,就算外行聽了也感興趣。
”林耀基經常讓學生體會“弦外”之音,形象地與他們一起想象音樂中的畫面情境,讓弓子“滑翔”,督促有小動作的學生去掉音樂中的“多余脂肪”。
中國音樂界把林耀基稱作“采礦大師”,小提琴界獲國際大獎的中國學生,90%是他調教出來的。
有人說,林耀基是“冠軍教授”。
而這位冠軍教授卻時常給學生拎包、提琴。
其大弟子薛偉感言,“老師一直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關愛我,生活上照顧得無微不至,完全不像以往的傳統師生關系。
” 當時去世時我真的不知道, 魚兒的小提琴論壇我很久沒有光顧了,慚愧一下。
4月6日——阿桑,臺灣歌手(34歲) ?。?月6日,歌手阿桑因為去年十月罹患乳癌末期,病逝于臺灣新店慈濟醫院,享年34歲。
本名黃嬿璘的阿桑,曾經待過藝工隊,也短暫唱過PUB,因演唱電視劇片尾曲而走紅。
) 其實最近幾年我不太聽新的流行歌曲,因為感覺越來越沒有內涵,絕大多數歌曲和八九十年代的歌曲根本不能比,旋律似曾相識,歌詞平庸造作。
第一次聽她的歌還是走在大街小巷里,再加上老婆偶爾給我啟蒙下,一度懷疑下她嘴巴里的阿桑和江美琪是否為同一個人。
真正注意到她是聽到那首挺陽春白雪的,歌詞旋律非常有意境,再加上她特有的沙啞嗓音,一下子記住了這個名字,另外她翻唱的也不錯,以及那首比較經典的,沒聽過的朋友,去聽聽吧 4月12日——閆懷禮,著名演員(73歲) (4月12日上午,《西游記》中沙僧扮演者閆懷禮因肺部感染在北京去世。
享年73歲。
) 《西游記》中的沙僧扮演者,兒時的記憶是不會忘的,最遺憾的是他沒有等到“二師兄”的臨別一眼。
。
。
4月13日——朱敏,朱德元帥唯一的女兒、原北京師范大學俄語系教授(83歲) 5月8日——藤澤秀行 日本名譽圍棋棋圣(83歲) “我不認為圍棋是這么狹隘的東西,只有中國棋手達到足夠與日本棋手抗衡的時候,日本圍棋的強大才更有意義
”——當有人看見藤澤秀行先生不遺余力幫助中國棋手成長時,很為不解,藤澤如是說。
對中國圍棋事業幫助最大的人不是吳清源,而是藤澤秀行,善良,正直,不羈,好酒,好賭,熱情,幽默,三次患癌癥,三十幾年來相繼被查出胃癌、淋巴瘤、前列腺癌,巨大的病痛都被藤澤先生一一克服。
這是一個真實生動的人物,他曾經多次自費帶團(秀行兵團)來華交流,無論是當時的中國的聶衛平,馬曉春,常昊等數代高手無不受到秀行的指導(韓國的曹熏炫就更不用說了),是廣受中國棋界尊重的老人。
其本人紋坪上的故事也很有傳奇色彩,慣于嘗鮮是最有趣的經歷,他先后獲得了首相杯、日本棋院第一位決定戰、名人戰、天元戰、棋圣戰等比賽的第一屆冠軍,棋圣戰更是六連霸(當時已近六十歲),幾乎把當時的青年才俊一網打盡 1991年,他在日本第39期王座戰五番棋決戰中,3比1挑戰羽根泰正王座成功,創66歲奪冠紀錄;次年他接受其時如日中天的小林光一棋圣·名人挑戰,在先失一局的情況下,仍然豪氣滿懷地宣稱:“輸了第一局后,我對戰勝他更有信心了
”結果,藤澤秀行3比2技壓小林光一,首次衛冕王座成功,同時再創最高齡奪冠紀錄。
至今,該紀錄還由他保持著。
5月9日一一李文華,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82歲) 相聲界的一位老前輩了,擅長捧艮,他們那個年代說的茶館式加長袍相聲,是需要細細品位的,懷念他和姜昆的那段《想入非非》 5月23日——盧武鉉,韓國前總統(62歲) 5月26日——丁聰,漫畫大師(93歲) 5月31日——米莉維娜·迪恩,“泰坦尼克”號最后一名幸存者(97歲) 6月3日一一石堅,香港演員(96歲) 前幾天某個臺還在放83射雕,現在一算,原來這位老人演裘千仞時已經70歲了,真不容易啊,另ps一句,82版天龍八部中的蕭峰的爹蕭遠山是他演的。
不過老前輩和狄龍,姜大衛一樣,想必都是六七十年代風云一時的人物,景仰之。
。
。
6月5日——羅京,央視主持人(48歲) ?。ㄖヒ魡T羅京因淋巴癌于2009年6月5日病逝) 自從有記憶開始,我就習慣了新聞聯播中的他和邢質彬,莊重,沉穩,大氣就是他的風格,我小時候甚至在想這人生活中啥樣的,前階段看到他唱《千里之外》的樣子,感覺很有意思,沒想到,已經走了,他的去世帶走了一個時代的記憶,有人在他去世時把陳先生的wife搬出來做對比,實在是。
。
。
6月25日——邁克爾·杰克遜,美國歌星(50歲) 其實用美國歌星這個字眼來描述是遠遠不夠的,看這段: 譽為流行音樂之王,是繼之后西方流行樂壇最具影響力的音樂家,其成就已超越貓王,是出色的音樂全才,在作詞,作曲,場景制作,編曲,演唱,舞蹈,樂器演奏方面都有著卓越的成就。
邁克爾與貓王、兩組歌手并列為流行樂史上最偉大的不朽象征,他開創了現代MV,他把流行音樂推向了巔峰,有權威樂評說:如果沒有邁克爾·杰克遜,世界至少將遲50年才有現代MV,流行樂壇將退后至少20年,他融合了黑人節奏藍調與白人搖滾的獨特的MJ樂風,時而高亢激憤、時而柔美靈動的聲音,空前絕后的高水準音樂錄影,規模宏大的演唱會無不在世界各地引起極大轟動. 據2006年底統計,其正版專輯全球銷量已超過
【第7句】:5億,被載入“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
他是音樂史上第一位在美國以外賣出上億張唱片的藝術家。
他魔幻般的舞步更是讓無數的明星效仿。
2006年,吉尼斯世界紀錄頒發了一個最新認證:世界歷史上最成功的藝術家
他一個人支持了世界上39個慈善救助基金會,保持著2006年的吉尼斯世界個人慈善紀錄,是全世界以個人名義捐助慈善事業最多的人。
有人說邁克爾杰克遜是一個神奇的怪物,渾身上下充滿了一股神秘的力量,在音樂響起時他的節奏能帶動全世界的脈搏。
至今全世界仍有數以億計歌迷。
他去世第二天,各大報紙媒體廣為報道,我曾經到他的貼吧里去看,帖子之多,更新之快讓人瞠目結舌,因為更新的速度是以秒計的,也就是說每秒就有一個跟帖(或者主題帖子),我因為小時候看過一個很有趣的MV(他引誘一國之皇后)就發了個主題帖子問了下歌名,三分鐘后我的帖子幾乎找不到了。
截止到現在,貼吧已經有150多萬條帖子,可見其影響力之大。
7月11日——季羨林,著名學者、國學大師(98歲)
古龍哪部小說好看
由新詩入門,初中時曾在《聯合報》發表新詩(1952)。
古龍作品集(44張)第一篇拿稿費的小說:短篇文藝《從北國到南國》(1955)。
生平撰寫武俠小說六十余部。
第一部:《蒼穹神劍》(1959-1960)。
入選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的著作:《楚留香系列》知名度、流傳度最廣的小說:《楚留香系列》篇幅最大的武俠小說:《絕代雙驕》和《武林外史》被最多讀者肯定的“古龍第一書”:《多情劍客無情劍》。
先有劇本后有小說、取消章回體的奇書:《蕭十一郎》。
依事件而非時序排列的得意之作:《歡樂英雄》。
金庸邀稿、有接班意味的作品:《陸小鳳傳奇》系列。
唯一以近代都市為背景者:《絕不低頭》。
最痛苦的創作經歷:1974年《天涯·明月·刀》被《中國時報》腰斬。
最后發表的武俠小說:《大武俠時代》系列(1985)。
[1][3]散文集《不是集》《誰來跟我干杯
》《誰來跟我干杯
》[1][3]早期作品《從北國到南國》1955年創作第一篇是短篇文藝小說,非武俠小說,1955年11月發表于臺灣\\\/晨光雜志第三卷第九期。
《蒼穹神劍》1959年動筆,1960年第一出版,武俠處女作。
《劍毒梅香》1960年清華出版,只寫4集14章,其后由上官鼎代筆,《七嘴八舌話古龍──大學同窗訪問錄》說上官鼎越寫越差,古龍接手續完。
續集《長干行》上官鼎又撰,高庸稱3集后由其代筆。
《殘金缺玉》1960年香港南洋日報連載,1961年春第一出版,第一部在報紙上連載的作品。
《劍氣書香》(古龍+墨余生)1960年真善美出版。
1960年真善美本《湘妃劍》第1集引薦本書,有“繼《蒼穹神劍》、《劍毒梅香》、《殘金缺玉》”之語,以此定各部作品先后。
古龍只寫3集,墨余生續至8集,又撰續集《劍氣嚴霜》。
《月異星邪》1960年第一出版,以下至《湘妃劍》,創作先后待考。
《游俠錄》1960年海光出版。
《失魂引》1960年10-12月明祥出版。
《劍客行》1962年或1963年明祥出版,今據諸葛青云〈賣瓜者言〉更正為1961年,1964年明祥《無情碧劍》同書異名。
《孤星傳》1960年10月-1963年1月,真善美出版,單行本之間常相隔半年,1973年11月-1974年10月香港武俠春秋連載,改名《歷劫江湖》,1974年2月南琪本改名《風云男兒》。
《湘妃劍》1960年10月-1963年7月真善美出版,1960年10月-1961年2月香港上海日報連載10-26集,備注:篇幅與《孤星傳》相去不遠,出版間隙之現象應類似,1974年南琪本改名《金劍殘骨令》。
《彩環曲》1961年10月-1962年9月自立晚報連載,1962年明祥出版,又名《傲劍狂龍》。
《護花鈴》1962年10月春秋出版,又名《諸神島》。
《劍玄錄》1963年清華出版,此作為溫玉作品,借古龍之名出版。
《飄香劍雨》1963年-1965年1月華源出版,據古龍〈轉變與成型〉,同《神君別傳》置于《情人箭》前,而與《劍客行》、《湘妃劍》、《孤星傳》分開,故應問世于1963年。
另外《飄香劍雨·續》為偽作。
《神君別傳》1963年華源出版,《劍毒梅香》別傳,先前僅少數人持有,2009年風云時代出版之《劍毒梅香》為附篇刊載。
《情人箭》1963年4月-1964年8月真善美出版,1976年11月修訂本《怒劍》由漢麟出版,幾無更改。
1979年5月-1981年2月大華晚報連載《怒劍》。
[1][3]中期作品《大旗英雄傳》1963年5月-12月公論報連載194集,1963年9月-1965年10月真善美出版,1976年11月修訂本《鐵血大旗》由漢麟出版,1978年4月-1979年10月中華日報連載《鐵血大旗》。
作為古龍一部跨時代巨作,標志著古龍作品開始邁向成熟,成為進入第二階段作品的標志和分水嶺。
《浣花洗劍錄》1964年-1966年5月真善美出版,1964年6月民族晚報連載,1976年11月修訂本《浣花洗劍》由漢麟出版,幾無更改。
《龍吟曲》(古龍+蕭逸)1964年4月真善美出版,備注:古龍、蕭逸合著,共10集,古龍負責單數集。
《名劍風流》胡正群說1961年動筆,斷續書寫五、六年,其后由春秋出版。
《臺灣武俠小說發展史》說1965年出版,郭璉謙說1966年,缺結尾,1967年喬奇補上。
胡正群說一萬多字(自39章起),《臺灣武俠小說發展史》說三萬字。
《武林外史》1966年春香港華僑日報開始連載,1967年4月春秋出版,奠定古龍小說的“浪子”基調,嘗試引入人性探討的“古式武俠”風格。
《絕代雙驕》1966年5月公論報開始連載79集,1966年9月-1969年2月春秋出版。
倪匡自言為香港明報歷史與武俠邀稿且曾代筆,時間似在1967年,據龔鵬程〈人在江湖──探訪古龍的世界〉,古龍自言書寫四年半,疑記憶有誤。
1971年4月邵氏拍成電影《玉面俠》為首部躍登大屏幕的古龍作品,1976年-1978年香港武俠春秋274-339期連載修訂版。
《楚留香傳奇》先在香港武俠世界連載,1967年1月真善美出版前言落款,原名《鐵血傳奇》,包括《血海飄香》《大沙漠》《畫眉鳥》,設定上與《大旗英雄傳》有關,然自成一格,非后傳。
1971年11月-1972年6月香港武俠春秋連載,改名《風流盜帥》,1977年真善美本、桂冠本改名《楚留香傳奇》。
《多情劍客無情劍》1968年香港武俠世界連載之,郭璉謙稱1968年8月春秋出版,續集《鐵膽大俠魂》起訖時間待考。
1969年5月春秋將兩部合并出版,即今《多情劍客無情劍》,1974年張宗榮拍成華視43集臺語連續劇《英雄榜》,為最早改編為電視劇的古龍作品,1970年3月-1971年2月香港武俠春秋5-45期。
連載《鐵膽大俠魂》,附前言。
上海學林本改名《風云第一刀》。
《蝙蝠傳奇》可能先在香港武俠世界連載,1968年或1969年11月春秋合并出版《俠名留香》,1977年華新\\\/桂冠本改名《楚留香傳奇續集》,楚留香系列4-5,包括《鬼戀俠情》(即《借尸還魂》),1970年-1971年香港武俠春秋29-47期連載《蝙蝠傳奇》不含《鬼戀俠情》,可知兩者已分開。
《蕭十一郎》1969年12月-1970年6月,香港武俠春秋創刊號至28期連載,1970年7月-9月春秋出版,1969年先寫成劇本后寫成小說,1971年電影版由徐增宏導演,邵氏出品,1978年導演楚原重拍,同為邵氏出品。
《歡樂英雄》1971年2月-1972年2月,香港武俠春秋46-97期連載,1971年12月春秋出版,首度不按時序而按事件性質安排故事。
《大人物》1971年3月-11月,香港武俠春秋50-82期連載,1971年10月春秋出版。
《桃花傳奇》1971年5月-1972年1月武藝1-21期連載,1972春秋出版,即《俠名留香》23-27集,楚留香系列之六。
收入1978年1月漢麟本《楚留香傳奇續集》。
《流星·蝴蝶·劍》1971年8月春秋出版,1976年3月香港邵氏拍成電影,開創古龍原著、楚原導演的輝煌時代。
《邊城浪子》1972年2月香港武俠春秋98期開始連載,后記落款于1972年9月20日,1973年10月南琪出版,最初名為《風云第一刀》為《多情劍客無情劍》后傳,出版時改名《邊城浪子》。
《陸小鳳傳奇》1972年9月金庸為旗下明報邀稿,應于年底或1973年初開始發表。
郭璉謙說迄于1975年,1973年5月-1977年,南琪分集出版,名為《大游俠》,共117章,書末預告續集隱形的人》,1973年5月明報武俠與歷史640期,有《鳳凰東南飛》,(即《繡花大盜》),1973年11月第670期《銀鉤賭坊》標為“陸小鳳傳奇之四”(-1974年3月未完)。
1975年6月香港武俠春秋246期目錄已見《幽靈山莊》《繡花大盜》仍名《鳳凰東南飛》,《銀鉤賭坊》分為《冰國奇譚》和《銀鉤賭坊》,1977年春秋出版,分《陸小鳳傳奇》、《繡花大盜》、《決戰前后》、《銀鉤賭坊》、《幽靈山莊》五部。
《九月鷹飛》1973年南琪出版,《邊城浪子》三部曲之二。
《火并蕭十一郎》1973年香港武俠春秋連載至186期,1973年10月南琪出版,名為《火拼》,《蕭十一郎》續集。
《七殺手》1973年6月香港武俠春秋169期連載完畢,1973年南琪出版,1974年2月收入南琪《武林七靈》列于《長生劍》和《孔雀翎》之后,1979年1月-4月武俠春秋二度連載,標為“七種武器之七”,1990年代風云時代修改結尾而與青龍會連結,列為“七種武器之七”。
《絕不低頭》1973年、1978年漢麟出版,唯一的一部現代黑幫槍戰小說,一度曾被誤認為是于東樓的《槍手·手槍》,但古龍僅為《槍手·手槍》作序。
《長生劍》1974年2月南琪《武林七靈》之一,《七種武器》1-5,各部故事獨立而相關,1974年2月南琪《武林七靈》可能為最早版本《孔雀翎》、《七殺手》,1975年6月香港武俠春秋246期目錄“七種武器故事”列出《長生劍》、《孔雀翎》、《碧玉刀》和《多情環》,1978年8月-9月漢麟出版《長生劍》至《霸王槍》。
《孔雀翎》1974年2月南琪《武林七靈》之二。
《碧玉刀、多情環》1974年10月南琪出版,附《霸王槍》、《血鸚鵡》和《吸血蛾》。
《霸王槍》1974年10月-1975年3月南琪出版。
《血鸚鵡》1974年10月南琪出版,附于《多情環》,《驚魂六記》之一(后五記皆黃鷹作品)連載中途棄筆,自第五章中段由黃鷹代筆。
《劍·花·煙雨江南》1974年或1975年南琪出版,正確書名應是《劍·花·煙雨江南》,其他寫法錯誤。
《天涯·明月·刀》1974年4月-6月中國時報連載1-45集,腰斬。
1974年6月-1975年1月香港武俠春秋208-231期連載1974年南琪開始出版,《邊城浪子》三部曲之三,葉洪生說今本為1978年萬盛刪節本,而南琪本:“傅紅雪在全書進行到三分之一時突然失蹤,且留下半闋東坡詞〈水調歌頭〉,即不告而別。
”然武俠春秋亦止于〈水調歌頭〉處,名為第三部“明月”且僅有一章“明月何處有”,推測古龍當時已自刪,或105章為南琪妄增,因此本書有武俠春秋本、南琪本和后起的萬盛本三種版本。
1976年7月邵氏拍成電影。
《拳頭》1975年1月-6月香港武俠春秋,229-245期連載。
1975年南琪出版,《霸王槍》衍生作品,無青龍會背景,首發時曾注“又名《狼山》”,或稱《憤怒的小馬》。
1975年-1976年2月二度連載時,其后又被古龍剔除。
《三少爺的劍》1975年6月-1976年3月香港武俠春秋246-273期連載原名《江湖人》,1977年8月桂冠出版時改名《三少爺的劍》,風云出版“江湖人系列”另有《劍·花·煙雨江南》、《大地飛鷹》、《白玉老虎》和《英雄無淚》等,似為拼湊。
《白玉老虎》1976年南琪出版,《白玉雕龍》似為續集,但為偽作。
《圓月彎刀》(古龍+司馬紫煙)1976年6月-1978年5月香港武俠春秋282-348期斷續連載原名《刀神》,1978年漢麟出版改名《圓月彎刀》,《三少爺的劍》后傳,11集后由司馬紫煙代筆。
《碧血洗銀槍》1976年9月-1977年2月中國時報連載,1976年南琪出版或1979年3月桂冠出版,因古龍電影造成轟動,中時主動求稿,《天涯·明月·刀》腰斬之恥辱。
《大地飛鷹》1976年10月-1977年11月聯合報連載,1977年南琪出版,1975年10月向華鴻公司蔡揚名提起電影構想,早于小說。
1977年9月香港邵氏與華鴻爭拍,當時小說連載未畢。
《七星龍王》1978年3月香港武俠小說周刊創刊號開始連載,1978年5月-9月民生報連載,1978年春秋出版,部分由薛興國代筆,然其喜感及部分橋段非古龍不能作皇佳、皇鼎本妄增情節,前者標“古龍原著,李涼續貂”。
《離別鉤》1978年6月-9月聯合報連載,1978年8月-11月香港武俠春秋359-365期連載,1978年10月春秋出版,備注:列為《七種武器》之六,取代《拳頭》。
《鳳舞九天》\\\/《隱形的人》1978年9月-1979年6月民生報連載《鳳舞九天》,郭璉謙說1978年春秋出版《鳳舞九天》為陸小鳳系列之六,薛興國代筆大部分;另一版本為香港武功本《隱形的人》,據林保淳、讓你飛考據,自〈仗義救人〉一章以后有四十頁迥異,且故事未完武功本“陸小鳳”有8冊,第
【第6句】:7冊分別為《隱形的人》和薛興國代筆版,同時收錄兩版本。
《新月傳奇》1978年漢麟出版,楚留香系列之七。
《英雄無淚》1978年10月-1979年4月聯合報連載,1979年萬盛出版,有邵氏改編的電影版本,但此書宿命論比較強,此書與《離別鉤》有點聯系。
[1]后期作品《午夜蘭花》以電影《玉扳指》故事而續寫的楚留香故事。
《臺灣武俠小說發展史》、郭璉謙均稱1979年漢麟出版1982年9月-1983年3月中國時報連載,有“七二、三、廿三,杯中有酒,府有名人,名人有頭。
”的篇尾感言,換算為公元即1983年3月23日,備注:楚留香系列之八,《楚留香新傳》之一,據古龍〈楚留香和他的朋友們〉及林無愁之訪稿似首發于1982年中國時報,然據古凌《古龍的短刀》,1982年-1983年并無新作,合理的解釋是藉當時港劇《楚留香》聲勢,以新作之姿哄抬舊作。
《飛刀又見飛刀》1981年2月-5月聯合報連載,1981年萬盛出版小李飛刀系列之末。
古龍、丁情、陳曉林表示1980年吟松閣事件后重傷未愈,古龍口述,丁情執筆。
《劍神一笑》1981年5月萬盛出版陸小鳳系之七,據古凌《古龍的短刀》,可能口述同年由寶龍公司拍成《陸小鳳之劍神一笑》,古龍編劇。
《風鈴中的刀聲》1981年10月-1982年5月聯合報連載1-199集。
1981年萬盛出版,備注:結尾由于東樓代筆。
《大武俠時代》(短刀集\\\/獵鷹·賭局)1984年3月-8月聯合報連載《短刀集》,1985年11月萬盛出版時名為《賭局》,香港玉郎出版時名為《賭局、狼牙、追殺》,《短刀集》部分包括〈賭局〉、〈狼牙〉、〈追殺〉、〈海神〉四個短篇。
1985年4月-8月時報周刊連載,1985年8月萬盛出版時名為《獵鷹》,同年12月香港玉郎出版時名為《紫煙、群狐》〈銀雕〉則與〈海神〉合刊,編為《銀雕、海神》,狹義的《大武俠時代》包括〈獵鷹〉、〈群狐〉、〈銀雕〉、〈白羽〉(未完成)等短篇。
《菊花的刺》(真實作者為楚烈)1985年9月萬盛出版,因其時偽作橫行,本書也一時被列為偽作,楚烈宣稱遺稿七萬字而補成本書,經薛興國證實古龍確實寫了本書開頭。
《財神與短刀》19
【第85句】:0
【第7句】:26-0
【第8句】:23大追擊6-8期連載序幕及1-3部,疑序幕及第1部夾雜部分代筆,因病重、過世而斷稿,大追擊10-22期由風中白(蕭瑟)續寫4-16部。
[1][3]
爸爸去世了,好難過
同學,我和你有相似的經歷,與親人是非常痛苦的,我曾經想過和你差不多的東西,我甚至抱著尸體哭了半晌,但是,我們要學會堅強,親人離別的痛,只是暫時的,人,注定有一死,如果你相信鬼神之說,那么你就會冥冥感覺到,你爸爸離你不遠,加油吧,與其這樣頹然下去,不如活出精彩,讓你爸爸安息
金庸去世?
昨晚,一則來自的消息稱金庸于當晚去世,消息立即引起全國金庸迷的關注。
本報致電書記處書記、新聞發言人先生求證。
表示,并沒有獲得這一消息。
經證實,該消息為虛假消息,金庸先生并沒有去世。
昨晚8時,一則“金庸因中合并胼胝體積水于今日19點07分在香港尖沙咀醫院去世”的消息在網上流傳。
晚8時30分許,鳳凰衛視記者在其個人上稱金庸去世是假消息。
稱,日剛出席某大學榮譽博士頒授儀式,另外香港也沒有“醫院”。
去年9月,金庸被聘為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
金庸去世的消息讓新聞發言人感到震驚,經過與香港方面確認后,陳崎嶸確定金庸去世的傳聞為假消息。
其后,金庸好友潘耀明也表示此為謠傳,他前幾天還見過金庸,身體尚好,而金庸創辦的亦明確表示這是謠傳。
其實,金庸去世的消息,早在今年6月曾被傳過一次,后謠言不攻自破。
半年不到,此番“烏龍”再此降臨到金庸先生身上。
許多網友對此謠言深表反感,不明白造謠者開這樣的玩笑究竟何為,指責該謠言的發布者沒有道德。
金庸去世了嗎 金庸到底死沒死
金庸先生還沒有去世,而且很努力的繼續他的寫作。
只是他一再修改他的武俠小說,每改一遍,均被批評新不如舊,越改越糟,失去過去的光芒,像碧血劍第三版里的袁承志被改的像張無忌了,所以有人慨嘆金庸「去世」了!
古龍小說有哪些
個人作品由新詩入門,初中時曾在《聯合報》發表新詩(1952)。
第一篇拿稿費的小說:短篇文藝《從北國到南國》(1955)。
生平撰寫武俠小說六十余部。
第一部:《蒼穹神劍》(1959-1960)。
入選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的著作:《楚留香系列》知名度、流傳度最廣的小說:《楚留香系列》篇幅最大的武俠小說:《絕代雙驕》和《武林外史》被最多讀者肯定的“古龍第一書”:《多情劍客無情劍》。
先有劇本后有小說、取消章回體的奇書:《蕭十一郎》。
依事件而非時序排列的得意之作:《歡樂英雄》。
金庸邀稿、有接班意味的作品:《陸小鳳傳奇》系列。
唯一以近代都市為背景者:《絕不低頭》。
最痛苦的創作經歷:1974年《天涯·明月·刀》被《中國時報》腰斬。
最后發表的武俠小說:《大武俠時代》系列(1985)。
散文集《不是集》《誰來跟我干杯
》《誰來跟我干杯
》早期作品《從北國到南國》1955年創作第一篇是短篇文藝小說,非武俠小說,1955年11月發表于臺灣\\\/晨光雜志第三卷第九期。
《蒼穹神劍》1959年動筆,1960年第一出版,武俠處女作。
《劍毒梅香》1960年清華出版,只寫4集14章,其后由上官鼎代筆,《七嘴八舌話古龍──大學同窗訪問錄》說上官鼎越寫越差,古龍接手續完。
續集《長干行》上官鼎又撰,高庸稱3集后由其代筆。
《殘金缺玉》1960年香港南洋日報連載,1961年春第一出版,第一部在報紙上連載的作品。
《劍氣書香》(古龍+墨余生)1960年真善美出版。
1960年真善美本《湘妃劍》第1集引薦本書,有“繼《蒼穹神劍》、《劍毒梅香》、《殘金缺玉》”之語,以此定各部作品先后。
古龍只寫3集,墨余生續至8集,又撰續集《劍氣嚴霜》。
《月異星邪》1960年第一出版,以下至《湘妃劍》,創作先后待考。
《游俠錄》1960年海光出版。
《失魂引》1960年10-12月明祥出版。
《劍客行》1962年或1963年明祥出版,今據諸葛青云〈賣瓜者言〉更正為1961年,1964年明祥《無情碧劍》同書異名。
《孤星傳》1960年10月-1963年1月,真善美出版,單行本之間常相隔半年,1973年11月-1974年10月香港武俠春秋連載,改名《歷劫江湖》,1974年2月南琪本改名《風云男兒》。
《湘妃劍》1960年10月-1963年7月真善美出版,1960年10月-1961年2月香港上海日報連載10-26集,備注:篇幅與《孤星傳》相去不遠,出版間隙之現象應類似,1974年南琪本改名《金劍殘骨令》。
《彩環曲》1961年10月-1962年9月自立晚報連載,1962年明祥出版,又名《傲劍狂龍》。
《護花鈴》1962年10月春秋出版,又名《諸神島》。
《劍玄錄》1963年清華出版,此作為溫玉作品,借古龍之名出版。
《飄香劍雨》1963年-1965年1月華源出版,據古龍〈轉變與成型〉,同《神君別傳》置于《情人箭》前,而與《劍客行》、《湘妃劍》、《孤星傳》分開,故應問世于1963年。
另外《飄香劍雨·續》為偽作。
《神君別傳》1963年華源出版,《劍毒梅香》別傳,先前僅少數人持有,2009年風云時代出版之《劍毒梅香》為附篇刊載。
《情人箭》1963年4月-1964年8月真善美出版,1976年11月修訂本《怒劍》由漢麟出版,幾無更改。
1979年5月-1981年2月大華晚報連載《怒劍》。
中期作品《大旗英雄傳》1963年5月-12月公論報連載194集,1963年9月-1965年10月真善美出版,1976年11月修訂本《鐵血大旗》由漢麟出版,1978年4月-1979年10月中華日報連載《鐵血大旗》。
作為古龍一部跨時代巨作,標志著古龍作品開始邁向成熟,成為進入第二階段作品的標志和分水嶺。
《浣花洗劍錄》1964年-1966年5月真善美出版,1964年6月民族晚報連載,1976年11月修訂本《浣花洗劍》由漢麟出版,幾無更改。
《龍吟曲》(古龍+蕭逸)1964年4月真善美出版,備注:古龍、蕭逸合著,共10集,古龍負責單數集。
《名劍風流》胡正群說1961年動筆,斷續書寫五、六年,其后由春秋出版。
《臺灣武俠小說發展史》說1965年出版,郭璉謙說1966年,缺結尾,1967年喬奇補上。
胡正群說一萬多字(自39章起),《臺灣武俠小說發展史》說三萬字。
《武林外史》1966年春香港華僑日報開始連載,1967年4月春秋出版,奠定古龍小說的“浪子”基調,嘗試引入人性探討的“古式武俠”風格。
《絕代雙驕》1966年5月公論報開始連載79集,1966年9月-1969年2月春秋出版。
倪匡自言為香港明報歷史與武俠邀稿且曾代筆,時間似在1967年,據龔鵬程〈人在江湖──探訪古龍的世界〉,古龍自言書寫四年半,疑記憶有誤。
1971年4月邵氏拍成電影《玉面俠》為首部躍登大屏幕的古龍作品,1976年-1978年香港武俠春秋274-339期連載修訂版。
《楚留香傳奇》先在香港武俠世界連載,1967年1月真善美出版前言落款,原名《鐵血傳奇》,包括《血海飄香》《大沙漠》《畫眉鳥》,設定上與《大旗英雄傳》有關,然自成一格,非后傳。
1971年11月-1972年6月香港武俠春秋連載,改名《風流盜帥》,1977年真善美本、桂冠本改名《楚留香傳奇》。
《多情劍客無情劍》1968年香港武俠世界連載之,郭璉謙稱1968年8月春秋出版,續集《鐵膽大俠魂》起訖時間待考。
1969年5月春秋將兩部合并出版,即今《多情劍客無情劍》,1974年張宗榮拍成華視43集臺語連續劇《英雄榜》,為最早改編為電視劇的古龍作品,1970年3月-1971年2月香港武俠春秋5-45期。
連載《鐵膽大俠魂》,附前言。
上海學林本改名《風云第一刀》。
《蝙蝠傳奇》可能先在香港武俠世界連載,1968年或1969年11月春秋合并出版《俠名留香》,1977年華新\\\/桂冠本改名《楚留香傳奇續集》,楚留香系列4-5,包括《鬼戀俠情》(即《借尸還魂》),1970年-1971年香港武俠春秋29-47期連載《蝙蝠傳奇》不含《鬼戀俠情》,可知兩者已分開。
《蕭十一郎》1969年12月-1970年6月,香港武俠春秋創刊號至28期連載,1970年7月-9月春秋出版,1969年先寫成劇本后寫成小說,1971年電影版由徐增宏導演,邵氏出品,1978年導演楚原重拍,同為邵氏出品。
《歡樂英雄》1971年2月-1972年2月,香港武俠春秋46-97期連載,1971年12月春秋出版,首度不按時序而按事件性質安排故事。
《大人物》1971年3月-11月,香港武俠春秋50-82期連載,1971年10月春秋出版。
《桃花傳奇》1971年5月-1972年1月武藝1-21期連載,1972春秋出版,即《俠名留香》23-27集,楚留香系列之六。
收入1978年1月漢麟本《楚留香傳奇續集》。
《流星·蝴蝶·劍》1971年8月春秋出版,1976年3月香港邵氏拍成電影,開創古龍原著、楚原導演的輝煌時代。
《邊城浪子》1972年2月香港武俠春秋98期開始連載,后記落款于1972年9月20日,1973年10月南琪出版,最初名為《風云第一刀》為《多情劍客無情劍》后傳,出版時改名《邊城浪子》。
《陸小鳳傳奇》1972年9月金庸為旗下明報邀稿,應于年底或1973年初開始發表。
郭璉謙說迄于1975年,1973年5月-1977年,南琪分集出版,名為《大游俠》,共117章,書末預告續集隱形的人》,1973年5月明報武俠與歷史640期,有《鳳凰東南飛》,(即《繡花大盜》),1973年11月第670期《銀鉤賭坊》標為“陸小鳳傳奇之四”(-1974年3月未完)。
1975年6月香港武俠春秋246期目錄已見《幽靈山莊》《繡花大盜》仍名《鳳凰東南飛》,《銀鉤賭坊》分為《冰國奇譚》和《銀鉤賭坊》,1977年春秋出版,分《陸小鳳傳奇》、《繡花大盜》、《決戰前后》、《銀鉤賭坊》、《幽靈山莊》五部。
《九月鷹飛》1973年南琪出版,《邊城浪子》三部曲之二。
《火并蕭十一郎》1973年香港武俠春秋連載至186期,1973年10月南琪出版,名為《火拼》,《蕭十一郎》續集。
《七殺手》1973年6月香港武俠春秋169期連載完畢,1973年南琪出版,1974年2月收入南琪《武林七靈》列于《長生劍》和《孔雀翎》之后,1979年1月-4月武俠春秋二度連載,標為“七種武器之七”,1990年代風云時代修改結尾而與青龍會連結,列為“七種武器之七”。
《絕不低頭》1973年、1978年漢麟出版,唯一的一部現代黑幫槍戰小說,一度曾被誤認為是于東樓的《槍手·手槍》,但古龍僅為《槍手·手槍》作序。
《長生劍》1974年2月南琪《武林七靈》之一,《七種武器》1-5,各部故事獨立而相關,1974年2月南琪《武林七靈》可能為最早版本《孔雀翎》、《七殺手》,1975年6月香港武俠春秋246期目錄“七種武器故事”列出《長生劍》、《孔雀翎》、《碧玉刀》和《多情環》,1978年8月-9月漢麟出版《長生劍》至《霸王槍》。
《孔雀翎》1974年2月南琪《武林七靈》之二。
《碧玉刀、多情環》1974年10月南琪出版,附《霸王槍》、《血鸚鵡》和《吸血蛾》。
《霸王槍》1974年10月-1975年3月南琪出版。
《血鸚鵡》1974年10月南琪出版,附于《多情環》,《驚魂六記》之一(后五記皆黃鷹作品)連載中途棄筆,自第五章中段由黃鷹代筆。
《劍·花·煙雨江南》1974年或1975年南琪出版,正確書名應是《劍·花·煙雨江南》,其他寫法錯誤。
《天涯·明月·刀》1974年4月-6月中國時報連載1-45集,腰斬。
1974年6月-1975年1月香港武俠春秋208-231期連載1974年南琪開始出版,《邊城浪子》三部曲之三,葉洪生說今本為1978年萬盛刪節本,而南琪本:“傅紅雪在全書進行到三分之一時突然失蹤,且留下半闋東坡詞〈水調歌頭〉,即不告而別。
”然武俠春秋亦止于〈水調歌頭〉處,名為第三部“明月”且僅有一章“明月何處有”,推測古龍當時已自刪,或105章為南琪妄增,因此本書有武俠春秋本、南琪本和后起的萬盛本三種版本。
1976年7月邵氏拍成電影。
《拳頭》1975年1月-6月香港武俠春秋,229-245期連載。
1975年南琪出版,《霸王槍》衍生作品,無青龍會背景,首發時曾注“又名《狼山》”,或稱《憤怒的小馬》。
1975年-1976年2月二度連載時,其后又被古龍剔除。
《三少爺的劍》1975年6月-1976年3月香港武俠春秋246-273期連載原名《江湖人》,1977年8月桂冠出版時改名《三少爺的劍》,風云出版“江湖人系列”另有《劍·花·煙雨江南》、《大地飛鷹》、《白玉老虎》和《英雄無淚》等,似為拼湊。
《白玉老虎》1976年南琪出版,《白玉雕龍》似為續集,但為偽作。
《圓月彎刀》(古龍+司馬紫煙)1976年6月-1978年5月香港武俠春秋282-348期斷續連載原名《刀神》,1978年漢麟出版改名《圓月彎刀》,《三少爺的劍》后傳,11集后由司馬紫煙代筆。
《碧血洗銀槍》1976年9月-1977年2月中國時報連載,1976年南琪出版或1979年3月桂冠出版,因古龍電影造成轟動,中時主動求稿,《天涯·明月·刀》腰斬之恥辱。
《大地飛鷹》1976年10月-1977年11月聯合報連載,1977年南琪出版,1975年10月向華鴻公司蔡揚名提起電影構想,早于小說。
1977年9月香港邵氏與華鴻爭拍,當時小說連載未畢。
《七星龍王》1978年3月香港武俠小說周刊創刊號開始連載,1978年5月-9月民生報連載,1978年春秋出版,部分由薛興國代筆,然其喜感及部分橋段非古龍不能作皇佳、皇鼎本妄增情節,前者標“古龍原著,李涼續貂”。
《離別鉤》1978年6月-9月聯合報連載,1978年8月-11月香港武俠春秋359-365期連載,1978年10月春秋出版,備注:列為《七種武器》之六,取代《拳頭》。
《鳳舞九天》\\\/《隱形的人》1978年9月-1979年6月民生報連載《鳳舞九天》,郭璉謙說1978年春秋出版《鳳舞九天》為陸小鳳系列之六,薛興國代筆大部分;另一版本為香港武功本《隱形的人》,據林保淳、讓你飛考據,自〈仗義救人〉一章以后有四十頁迥異,且故事未完武功本“陸小鳳”有8冊,第
【第6句】:7冊分別為《隱形的人》和薛興國代筆版,同時收錄兩版本。
《新月傳奇》1978年漢麟出版,楚留香系列之七。
《英雄無淚》1978年10月-1979年4月聯合報連載,1979年萬盛出版,有邵氏改編的電影版本,但此書宿命論比較強,此書與《離別鉤》有點聯系。
后期作品《午夜蘭花》以電影《玉扳指》故事而續寫的楚留香故事。
《臺灣武俠小說發展史》、郭璉謙均稱1979年漢麟出版1982年9月-1983年3月中國時報連載,有“七二、三、廿三,杯中有酒,府有名人,名人有頭。
”的篇尾感言,換算為公元即1983年3月23日,備注:楚留香系列之八,《楚留香新傳》之一,據古龍〈楚留香和他的朋友們〉及林無愁之訪稿似首發于1982年中國時報,然據古凌《古龍的短刀》,1982年-1983年并無新作,合理的解釋是藉當時港劇《楚留香》聲勢,以新作之姿哄抬舊作。
《飛刀又見飛刀》1981年2月-5月聯合報連載,1981年萬盛出版小李飛刀系列之末。
古龍、丁情、陳曉林表示1980年吟松閣事件后重傷未愈,古龍口述,丁情執筆。
《劍神一笑》1981年5月萬盛出版陸小鳳系之七,據古凌《古龍的短刀》,可能口述同年由寶龍公司拍成《陸小鳳之劍神一笑》,古龍編劇。
《風鈴中的刀聲》1981年10月-1982年5月聯合報連載1-199集。
1981年萬盛出版,備注:結尾由于東樓代筆。
《大武俠時代》(短刀集\\\/獵鷹·賭局)1984年3月-8月聯合報連載《短刀集》,1985年11月萬盛出版時名為《賭局》,香港玉郎出版時名為《賭局、狼牙、追殺》,《短刀集》部分包括〈賭局〉、〈狼牙〉、〈追殺〉、〈海神〉四個短篇。
1985年4月-8月時報周刊連載,1985年8月萬盛出版時名為《獵鷹》,同年12月香港玉郎出版時名為《紫煙、群狐》〈銀雕〉則與〈海神〉合刊,編為《銀雕、海神》,狹義的《大武俠時代》包括〈獵鷹〉、〈群狐〉、〈銀雕〉、〈白羽〉(未完成)等短篇。
《菊花的刺》(真實作者為楚烈)1985年9月萬盛出版,因其時偽作橫行,本書也一時被列為偽作,楚烈宣稱遺稿七萬字而補成本書,經薛興國證實古龍確實寫了本書開頭。
《財神與短刀》19
【第85句】:0
【第7句】:26-0
【第8句】:23大追擊6-8期連載序幕及1-3部,疑序幕及第1部夾雜部分代筆,因病重、過世而斷稿,大追擊10-22期由風中白(蕭瑟)續寫4-16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