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駐村第一書記駐村感言
黨組織第一書記駐村日記要怎么寫
干了什么,有什么感想,下一步有什么計劃。
貧困村第一書記在座談會上如何發言
【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射】
【第航母出海試航】
【國產大型水陸兩機水上首飛】
【北斗導航向全球組網邁出堅實一步】
【港珠澳大橋飛架三地】
【125個貧困縣通過驗收脫貧,1000萬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
【17種抗癌藥降價并納入醫保目錄】
【280多萬駐村干部、第一書記奮戰在脫貧一線】
【黨和國家機構改革】
【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啟動建設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
【1億多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的行動正在繼續】
【1300萬人在城鎮找到了工作】
【580萬套棚戶區住房開工】
【很多港澳臺居民拿到了居住證】
【香港進入了全國高鐵網】
【“南仁東星”】
【林俊德和張超】
【守島衛國32年的王繼才】
【為保護試驗平臺挺身而出、壯烈犧牲的黃群、宋月才、姜開斌】
【主場外交發出中國聲音】
【出訪五大洲
掃黑除惡心得體會300字左右
尊敬的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是黨中央站在全局和戰略高度作出的一項重要決策。
在這場斗爭中,作為一名教師,我認為首先要強化意識,提高認識。
我們要充分認清當前“掃黑除惡”斗爭形勢的嚴峻性和復雜性,自覺把思想和行為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
切實增強責任意識、憂患意識。
切實增強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切實增強“掃黑除惡”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把掃黑除惡的專項斗爭作為工作常態,使之成為維護校園一方平安的重要舉措。
第二、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結合實際采取針對性更強、操作性更有力的措施,把掃黑除惡斗爭融進教學當中。
讓學生了解涉及黑惡勢力的校園犯罪行為,遠離黑惡勢力。
教育學生不與社會閑散人員以及品行不端的人來往,遠離校園非法高利放貸、暴力討債的黑惡勢力行為。
杜絕校園霸凌行為,如參與拉幫結派,對同學進行人身傷害,或在網上對同學進行謾罵、威脅等。
如果遇到危害校園和自身安全的黑惡勢力和犯罪行為,應該第一時間向學校舉報或及時報警,并能在危機時刻保護好自己的人身安全。
第三、廣大教師要勇敢地維護學校和自身利益,自覺參加到與校園欺凌和黑惡勢力做斗爭的行動中來。
不妥協,不回避,積極維護學校和教師的形象,保護好學生的人身安全,營造和諧、平安的育人環境。
弘揚正能量,特別是要對學校涌現出來的助人為樂,勇于同不正之風做斗爭的事跡進行宣傳報道。
老師們,校園也不是一方凈土。
陜西米脂縣三中砍人事
村干部上任發言稿
村黨總支書記幫扶道真貧困村座談會發言稿 尊敬各位領導、來賓朋友們: 我名叫韓xx,來自xx鎮xx村,今天有幸代表全縣xx貧困村xx貧困村民在這里發言,我非常激動、非常高興、非常幸福,在此,我代表全體貧困村民向趙書記及xx集團全體員工表示衷心的感謝
謝謝你們對我們的愛護和幫助。
我們縣是國家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省發展困難縣,是全市唯一沒有“減貧摘帽”的縣,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對村一級來說,經濟十分落后、基礎十分薄弱、產業發展十分滯后、群眾增收十分困難,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任務重、難度大。
貧困村不摘帽、不脫貧,就沒有全縣的“減貧摘帽”,就沒有全縣的同步全面小康,急需要幫助、扶持。
有幸的是xx集團以其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結對幫扶我們,幫我們的發展樹理念、出點子,籌資金、爭項目,解民憂、促發展,我們深刻認識到貧困村的發展有了動力、有了信心。
結對幫扶是一種關懷、是扶貧的一種方式、是發展的一種助推器,無論是貧困村也好、貧困戶也好,要脫貧致富,最得靠自力更生、奮發圖強。
我們將借助xx集團的結對幫扶,以不甘落后、奮發有為的精神,強化措施,苦干實干,有信心、有能力實現脫貧致富目標。
一是進一步明晰思路。
牢固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理念,深入梳理、排查短板和群眾急盼的問題,集中投入,用活用好幫扶項目資金,致力改進小康水、小康電、小康路、小康訊等基礎設施,發揮幫扶資金的最大社會效應。
二是進一步改善民生。
著力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重心傾注到扶志、扶產業和防止返貧中去。
著于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整合投入、萬分節約,真正用在刀刃上,有所行動、動則有效。
著力于解決和改善特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尤其是邊緣化群眾、弱勢群體的基礎條件,印證人文關懷,彰顯制度優越性。
三是進一步取長補短。
我們將及時準確向您們匯報落實情況,真學深悟您們開闊的發展理念、善干的發展舉措和務實的工作作風,化為奮力思進、后發追趕的無窮動力。
通過結對幫扶這種橋梁紐帶關系,借梯登高、借智借力、高端謀劃、高位落實,為我們加快全面小康步伐提供不竭動力。
四是進一步拓寬路徑。
緊緊抓住貴集團幫扶機會,注重幫扶宣教社會效應,我們將積極引導社會團體、非公經濟組織、愛心人士學習您們不分地域、大愛無疆的高尚風格,弘揚崇德向善、扶危濟困的精神,將星星之火點燃、壯大,共助脫貧攻堅宏偉事業。
最后,讓我們懷著一顆真誠感恩的心,向貴集團道一聲“謝謝”
貧困戶突發急病,駐村工作隊及時送其就診為題寫一篇短文
關于扶貧工作,有以下認識和體會,供交流探討: 一、精準扶貧作為一項國策,出發點在于改善社會民生、共享改革開放成果,是正確的、科學的、符合中國當前實際的。
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取得的成果是豐碩的、令國人自豪和世人矚目的,這個堅決肯定。
二、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即便再成熟的國策,在實施的過程中,也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沒有一點問題,區別在于問題的大小、是局部還是全局、是個例還是普遍、后果是輕微還是嚴重等。
三、要做到精準扶貧的順利推進和完美收官,就要與時俱進,充分掌握實際情況,正視存在的局部、個性問題并及時解決,以免發展成大問題。
值得我們欣慰的是迄今精準扶貧沒有出現大問題。
不過,沒有大問題不代表沒有問題,有些暫時沒有形成較大影響的、在一定范圍內相對普遍的小問題值得適時關注和思考。
四、結合當前扶貧工作現狀和在扶貧一線工作的實際,我們認為以下問題值得關注: (一)扶貧工作的人力保障問題。
在扶貧攻堅戰中,全國各地的自然村是戰場,貧困村是主戰場,而戰斗的主力軍一般都集中到村級兩委、駐村第一書記和直接指揮戰斗的鄉級黨委政府包村干部,主力軍的整體素質直接決定著識別的精準度,一個不負責任的村支書、兩個有私心的村委班子、或者浮在面上的駐村第一書記、不善于思考和指揮的鄉級黨委政府包村干部,不僅扶貧工作效率低,還會引發一系列群眾問題。
相反,大家在工作中不難發現,一個威望值高的村支書、一個團結的村兩委班子、一個負責任的駐村第一書記,一個會指揮的鄉級黨委政府包村干部、會讓扶貧工作變得輕松而又扎實。
(二)貧困人數的調整問題。
致貧和脫貧無時不刻都在發生,因此貧困人數不是一成不變的,識別的過程也不是一勞永逸的。
動態調整或者錯誤糾正都是再精準的有效舉措,這方面堅持實事求是、允許主動自我批評并改正錯誤,才能確保扶貧更精準,才能使得數據采集和填表工作更輕松。
否則只會在初期不完全正確的識別基礎上走更多的彎路,最終埋單的是基層百姓和黨員干部。
(三)基層群眾的思想問題。
扶貧先扶志,好的觀念會感染人,壞的思想也會傳染人,“人窮志短、人不窮志不長”的情況還是有的。
裝窮、以窮為榮、好吃懶做的苗頭不遏制,容易發展成較大的、共性問題。
出現這種問題的根源有兩個方面,一是有些自然村長期以來在一定范圍、個別群體中存在的不良思想、戾氣;二是由于識別不精準,有失公平時引發的群眾思想波動,尤其是一些不符合貧困條件,但對生活現狀并不滿意的群眾。
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是我黨各項事業順利推進的有力保障,包括糾正一些錯誤的、消極的思想。
(四)扶貧工作的方法問題。
為了識別更精準,基層干部不得不一次又一次進村入戶,一次又一次請示遇到的個性甚至共性新問題,一次又一次的更新數據重新填表,其中工作復雜和辛苦足夠考驗黨員干部隊伍打硬戰、持久戰的毅力。
黨員干部能打仗、打勝仗,并不意味著所有的戰斗都要努力去打,這就牽扯到方法問題,不打或少打必要性不強的戰斗、不打或少打意義不大的戰斗,集中精力打攻堅戰、關鍵戰。
例如五保戶的重復性識別、例如歷史識別痕跡的再完善等,這些工作是有一定必要性的,但是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是否足夠大到動用主力軍的部分主要精力去解決值得商榷、尤其是個別鄉村,為了讓歷史痕跡更準確、迎接上級檢查時更認可,重新制定新的各種記錄。
五、上述問題是當前扶貧工作的熱點、難點、重點問題,也是網站、微信圈、論壇和干部群眾正在議論的問題,解決問題的建議: (一)允許地方改正識別不精準的錯誤。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有錯就改善莫大焉,中國的扶貧沒有多少歷史經驗可以參考,全國各地情況各異,多少有點摸著石頭過河的感覺,所以難免在扶貧過程中犯一些小的、局部的、后果不嚴重的錯誤。
在扶貧工作中,要堅持辯證的觀點處理錯誤。
對錯誤一竿子打死,會讓更多的人不敢犯錯、同時也會讓更多的人努力掩蓋已犯錯誤,因此懲罰犯錯和鼓勵糾錯要同時進行,地方政府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區別錯誤的類型,采取相對科學的舉措去糾正錯誤和處理犯錯的人,這個需要胸懷、魄力和方法。
(二)在思想教育方面要做點事情。
扶貧和扶志要同步進行,事實是有的自然村扶志工作并沒有像扶貧一樣受到重視并采取行動。
可以肯定的是每個鄉鎮都或多或少的有那么幾個“胸中無志”且扶不起的“阿斗”、甚至是“無賴”,對“阿斗和無賴”就要用對付“阿斗和無賴”的辦法,要知道對惡人的姑息就是對善良的傷害,鼓勵善良和打擊邪惡從來都是不分家的。
不過也要考慮到方法,這是人民內部的矛盾,具體方法可以參考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有關內容,即“用民主的方法去解決,用討論、批評、說服教育的方法去解決,而不能用強制的、壓服的方法去解決。
毛澤東把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這種民主方法,具體化為一個公式:團結-批評-團結”。
(三)強化村級戰斗堡壘作用。
基層組織建設是關鍵,脫貧攻堅的主力軍不在于數量,而在于質量。
“一條魚攪得滿鍋腥”的道理大家都清楚,因此要把個別素質低、責任心不強、戰斗力弱的“老弱病殘”從扶貧的主力軍中剔除出去,讓村兩委班子、駐村第一書記、鄉級黨委政府包村干部形成合力,如果再能發揮村黨員代表、威望值和公信力高的群眾代表的作用那就更好了。
扶貧工作即是一場攻堅戰,又是一場檢閱和提煉隊伍的戰斗,“老弱病殘”、“滿腹牢騷”、“思想叛變”在戰斗中必將先死去、逃跑或者被處理,讓扶貧戰斗和隊伍建設一直在路上。
(四)簡化工作程序以提升工作質量。
我們總是支持將好鋼用在刀刃上、精力集中到攻堅上,所以我們也不反對有些可以在地方政策層面解決、并能節省人力和物力的問題,盡量不要落實到具體的、村級扶貧工作中去解決。
例如分散養老的五保戶,政府可以直接兜底,具體工作中是不是可以適當簡化再識別的程序、減少一遍又一遍的登門入戶采集數據等,對特殊的、情況明朗的群體用特殊的、簡單有效的辦法,這個觀點僅供探討。
再例如歷史上已有的未必盡善盡美的識別痕跡,是不是還要努力再去把它做的更完善,事實是這樣的工作會占據一定的精力,但是對下一步的工作發揮的作用大小值得商議。
我們認為對歷史痕跡整理歸檔是正確的,再重新美化、抹去歷史錯誤就未必有必要了,歷史痕跡還是原汁原味的好,那樣可以用來做參考借鑒,避免在犯錯上重蹈覆轍,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還是需要具體負責落實的縣(鄉、村)級政府根據具體情況綜合考慮。
六、以上觀點是在對扶貧工作的淺薄認識上形成的,其內容并不特指某省、市、縣。
觀點僅代表一家之言,供交流參考。
希望此文能對全國、全省各地正如火如荼開展的扶貧工作提供哪怕一點點微不足道的參考和幫助。
獻給那些為脫貧攻堅工作殫精竭慮、鞠躬盡瘁甚至獻出寶貴生命的同志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