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貝寧感言詞
今天晚上中央1臺播放開學第一課觀后感言怎么寫
2022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
9月1日晚上8點,我和爸爸媽媽觀看了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的大型公益節(jié)目《開學第一課》,節(jié)目以“先輩的旗幟”為主題,圍繞“長征精神”,為我們講述紅軍長征路上的故事。
節(jié)目分為“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撓、堅持不懈”四節(jié)課,節(jié)目主持人撒貝寧、董卿、何炅將帶領同學們一起聆聽長征故事,學習長征精神,在展現(xiàn)長征精神的同時尋找長征與當下的結合點,給青少年以價值觀的啟迪和引導。
在第一個篇章《信念不移》中,撒貝寧以《三棵柳樹》的感人故事作為開場白,也為整節(jié)課的“致敬長征”主題定下基調。
第二個篇章《勇往直前》的主持人何炅,則邀請“獨臂將軍”賀炳炎之子,講述這位傳奇英雄的故事。
董卿接棒第三個篇章《百折不撓》,對話將軍的后人們,講述了許多紅軍百折不撓的故事。
第四篇章《堅持不懈》,撒貝寧將提出“新時代,我們應該怎樣傳承長征精神”的思考。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還邀請了多位經歷過長征的老紅軍,他們平均年齡都超過百歲。
在革命歲月,是他們用自己的雙腳踏出了長征路,用自己的意志譜寫了長征精神。
看完節(jié)目后,我打心眼里敬佩那些紅軍爺爺:我們走了半個小時就叫苦不迭,他們走了八年也沒有一個人喊累;我們穿著防曬衣喝著冰水,他們穿著磨破的軍裝嚼著草根。
所以,我們更要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盡我們最大的力量報效祖國!希望能幫到你,請采納正確答案,點擊
【采納答案】,謝謝 ^_^你的點贊或采納是我繼續(xù)幫助其他人的動力
《開講了》讀后感
《開講啦》觀后感 最近看了中央電視臺著名節(jié)目主持人撒貝寧主持的央視青年公開課《開講啦》兩期節(jié)目,感覺真的是青年培訓難得的精品。
特別適合當下的我們。
建議讀者有時間好好看看,相信一定會收獲“正能量”。
開講的嘉賓有鄧亞萍、郎郎、陳坤、王朝歌、李少紅等文體界名人,也有著名企業(yè)家王石、馮侖,還有教授葛劍雄,新聞發(fā)言人趙啟正,航天員楊利偉。
《開講啦》第一季主要講了人生經驗、理想、價值觀、主流、勵志,或者用最近流行的比較泛濫的說法叫“正能量”。
在主流價值取向上,《開講啦》與傳統(tǒng)的演講一脈相乘,向上、勵志,講真善美。
制片人吳曉斌說:“勵志永遠是人們愿意接受的,只不過以前可能 ‘勵’的方式不那么好,所以大多數(shù)人不接受,反過來給了非主流的東西一些存在的空間。
本次,節(jié)目在在表達主流價值方面有所創(chuàng)新,特別在語態(tài)方面的創(chuàng)新,會讓大家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 節(jié)目的最大的亮點就是直接互動,不再像以前的大規(guī)模集體接受感動和灌輸。
吳曉斌說:“觀眾傾聽是傾聽了,我希望他們不是一邊倒的角色,聽完演講后講太棒了,你說的太好了,我們太贊同了。
完全是請教式的那種。
希望年輕人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說這就是我的問題,而不是代表青年群體。
的時代,你能聽到太多的聲音,太多的觀點,怎么讓年輕人真正能夠認識到用自己的心智去判斷人生和未來,而不是在一種漸漸習慣的狀態(tài)當中,把自己的人生交給周圍的人,這非常重要。
” 企業(yè)家馮侖的演講題目是“理想豐滿”,他講二三十年前中國人能談的理想只是領袖的理想,國家的理想、而現(xiàn)在,理想是個人的,比如高校學生畢業(yè),會有這樣的場景,男生從宿舍掛下標語:三年變成“高、富、帥”,也會有女生不甘示弱:一定要做“白、富、美”。
這也是理想,你不能說這不是個理想。
”馮侖說,有理想,人會快樂,生命會簡單而不糾結。
著名的女導演,曾經和張藝謀共同執(zhí)導零八年奧運會開幕式的王潮歌說,“大家的幸福感特別特別差,每個人都奔著成功的目的去了,怎么可能每個人都是億萬富翁,怎么可能都是名人呢
我是誰,就是要告訴年輕人,要設定自己的人生目的,為什么非要把別人的日子和別人的生活當成自己的呢
成功是什么,成功是自己感到幸福,感到生而有意義,感到我沒有那么多的挫敗,感到我這個人不錯。
這叫成功。
”大導演又對成功做了新定義。
《開講啦》節(jié)目看后感覺很新穎,成功人士的演講不教條,語言時代感很強,引人入勝。
希望讀者有時間看看,我想對我們的培訓課堂會有幫助。
看完今天晚上的開學第一課的感言該怎么寫
愛因斯坦他的中學時光是在阿勞州立中學度過的。
良好的校風和負責任的教師。
讓他從老師口中的“笨學生”變成一個求學上進的好學生。
董明珠對自己狠一點觀后感
很多時候,企業(yè)缺的不是人才,而是培養(yǎng)人才的機制和平臺,熱恒公司不但注重企業(yè)產品品質和客戶使用效果,同時還非常注重企業(yè)員工的個人修養(yǎng)素質及學習能力,熱恒文化總給人不一樣的體驗。
看完董明珠演講的視頻后,我的內心深深的震撼,一個成功的人背后總會有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這個鐵血女人背后也有柔情的一面,付出才會有回報,要舍才有得,狠心對自己,成就大事業(yè)。
狠心對自己,董明珠對自己狠是從小就開始的,12歲學游泳差點淹死,繼續(xù)學;騎自行車出車禍并不退縮,越不會的越要學。
36歲剛剛入行當業(yè)務員,面對跟她沒有關系的債務,窮追不舍,極力維護公司利益,歷經40多天日夜心酸終于如愿以償,那時的她留下了心酸的淚水,她說追債實在是太難了
思維角度決定了人生高度,董明珠業(yè)務能力非常強,90年代末,旺季的時候每月能拿接近100多萬的提成,當時格力的總經理才幾萬塊一個月。
而此時的董明珠放棄了高收入,選擇回到公司當部長,她知道如果失去了平臺,你將什么都不是
2001年憑借出色的管理成為格力集團董事長。
狠心管理,極力讓大家形成“集體”觀念,董明珠首先選擇了用行為規(guī)范來約束大家。
女生不許首飾,不可以留長發(fā),上班時間不可以吃東西。
為了創(chuàng)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huán)境,董明珠毅然拒絕了親哥哥為代理商牽線,并對該代理商停止供貨直到其寫檢討書保證不再找她哥哥。
她說:“一個人擁有權力的時候,那個權力不是為個人而服務的”。
董明珠當上格力董事長后嚴抓干部作風,只要存在違規(guī)操作一律追究到底,商海浮沉,“管理不狠,團隊不穩(wěn)”否則又該拿什么應對瞬時萬變的市場。
對親人“狠”,為了創(chuàng)造公平的市場環(huán)境得罪親哥哥,為了培養(yǎng)孩子艱苦奮斗的精神,任由兒子走路回家而自己開車離開。
正是這樣的培養(yǎng)方式讓他的兒子變得自立自強自信,這是作為一名母親最大的欣慰與成功。
如今,格力空調家喻戶曉,機場的安檢人員家里空調也用格力,他把董明珠與格力空調聯(lián)系在一起,這是何等的榮譽,是金錢買不來的。
這讓她感覺到自己的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只有經歷過奮斗的、挑戰(zhàn)的日子,你才能在回味的時候,覺得你的人生有價值有意義。
有人說:這個女人掌握主動權,霸道強悍,有人說:這個女人走過的路連草都不長。
從一個不求大富大貴、只求生活無憂的平凡人走到今天,無可質疑,董明珠是人生贏家,值得尊敬。
最后與大家共勉: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的 “當她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