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書生涯的感言
教師職業生涯感悟隨筆
教師職業生涯感悟隨筆 教師生涯就像一個生動的故事,一個輝煌的夢想,一首抒情的歌。
小編收集了教師職業生涯感悟隨筆,歡迎閱讀。
教師職業生涯感悟隨筆
【一】 在這個忙碌的社會里,每個人都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現在,我的角色是一名站在三尺講臺傳道授業的老師。
我一直堅信著我能扮演好我現有的角色,并為之而努力。
還記得在新教師培訓會的時候,我深深的記住了一句話:“我們要做到有希望,不抱怨!”作為一個新老師,沒有太多的教學經驗,也沒有很好的管理模式,只有太多的東西要我去學習、研究,但值得慶幸的是我有著良好的心態和對工作滿滿的熱情與激情。
不知不覺中,教書的日子已過了一個月,雖然時間不是很長,但是在這短短的時間里,我做到了不抱怨,同時深深體驗到學生們給我的感受與感動,同事們給我的幫助與寶貴經驗。
這些所有的一切都值得我從一開始就用心的記錄下來,待到以后慢慢仔細體會、回味。
我寫不出多么華麗的篇章,只有簡單而樸實的語言來寫下我的隨筆感悟。
教師職業生涯感悟隨筆
【二】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習慣于固守在自己劃下的圓圈內,圖一個安全舒適的空間,站在這個心理的舒適區,自我滿足。
而《讓我們擁有從容智慧的教學生涯》一書則幫我打破了這個圓圈,引領我去發現圓圈之外更美的世界。
“教育要有一點浪漫的氣息,每天讀浪漫的小說,學生除了考試,應該還有一些浪漫的事。
”特級教師趙群筠老師在書中如是寫道。
“浪漫”一個多么美
《大師的教書生活》讀后感
[《大師的教書生活》讀后感]《大師的教書生活》讀后感By山妹兒發表于2011-4-26 16:38:00《大師的教書生活》讀后感自98年畢業走上教師崗位至今已有十多年,如今偶爾讀到了《大師的教書生活》,領略大師教書生涯中一路的絢麗風景,實屬幸事,《大師的教書生活》讀后感。
而當閱完全書之時,回首自己這十余年教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更是感慨良多,深有感悟。
一、學而不厭。
大師,無論是人文社會科學的大師,還是自熱科學的大師,對知識孜孜不倦的渴求,應該也必然是其成為大師的最基本因素,這一點毋庸置疑。
如果沒有學識的厚積,沒有真才實學,僅以幾張文憑欺世盜名,大師們也難以名重至今。
在這一點上,一生以做學問為本的錢穆先生以及佩弦以自急的朱自清等人所下的功夫自不消說。
即便是僅僅只有小學文憑的逃學大王沈從文先生也從未放棄過對知識的執著追求。
正如《沈從文集.散文卷》中所言我讀一本小書的同時又讀一本大書。
兒時的沈從文確實不像錢穆、顧頡剛等人小時候可以在小書面前坐得住,但他心里從未放下那本用湘西的自然人情寫成的大書,讀后感《《大師的教書生活》讀后感》。
二、鴻鵠之志。
這里所指的志并非陳勝希望出將入相的豪情壯志,也不是一般世人對升官發財、飛黃騰達的熱切期盼。
套用一句爛熟于世的話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大師們能成就此番大業的另一個重要因素便是自己能夠創出一片精神的伊甸園,從而使心靈得到完滿的歸宿。
這便是那個戰火紛飛年代,一代大師的崇高志向。
這也最終鑄就了亂世中的文化盛世。
如錢穆前去蘇州中學執教之前,僅為中小學教員的他,治學眼界已從京城最高學府及全國學術名流競相探討的話題出發,且結合自己的治學功底,形成了分量極重的主攻課題。
又如魯迅,在日本求學之際便棄醫從文,抱定了以文學療救國人精神愚昧與麻木的決心。
再如陳寅恪,這位全中國最博學的人更是以其一貫獨立的人格,拋開紛紛煩煩的人事,一心遨游于書山學海,顯示了中國文化之偉大和教書人的最高榮耀。
可見,正是大師們的一腔豪情和滿懷壯志一直激勵著他們自己無止境地西文化的巔峰攀登。
三、文化風氣盛行。
20世紀初正是風云變幻之際,國家亦是多事之秋,內有軍閥混戰外有列強欺辱。
然而正是這樣一個內外交困的環境,文化上卻是呈現出了名家輩出,學術繁榮的異常景象,堪稱文化盛世。
洋務運動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開始學習西方科學技術,中西文化發生激烈碰撞,新文化運動風潮四起,新舊文化勢力劍拔弩張,造就了20世紀初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化氛圍。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教育事業文化事業才得以蒸蒸日上。
錢穆才得以屢逢共學之人。
永遠的陳寅恪與永恒的清華園才得以結緣。
當然大師的造就也非如此簡單。
但作為一個守著三尺講臺十余年的凡夫俗子在領略了大師們一路走過的風景之后,在自行慚愧之余,更多的該是從中擷取大師的智慧之花,執著之志。
不奢求與大師一起名垂青史,但能學得其中點滴,以助自己在專業生活中越走越遠,不愧對講臺下莘莘學子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
〔《大師的教書生活》讀后感〕隨文贈言:
【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
從此走上了教書育人的生涯是不是病句子
[我的教師生涯觀后感]用一個晚上的時間來觀看這份期待已久的電影,是值得的,我的教師生涯觀后感。
之所以在之前就一直很期待,原因有二,一是在宜昌長陽拍攝,從媒體報道開機的那一天起,就有一種強烈想早點看到這部出自本土的電影,其二,倒不是因為影片強大資深的演員陣容和錄制隊伍,而是更熱衷于關注和欣賞故事主人公的那種精神和品格
很早就知道,該影片取材于當陽教師鄭琦同志一生的教育經歷,主人公陳玉的教師生涯就是鄭琦的真實寫照,我想表達的并不是影片本身的藝術性和可賞性有多高或者說多模強悍。
曾經記得幾年前在了解和學習鄭琦同志事跡的時候在材料中鄭琦有這樣一句話:我抱定了終生獻身于紅領巾事業的決心。
這句話在今天,在今天的各行各業里,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有多少人能立下這樣的誓言和決心,又有多少人能始終不渝的去實現這個諾言和真正的用一生去完成,我并不知道。
甚至是作為曾經做過教師的自己,也無法高聲的對自己以及自己的人生做出這樣的肯定和抉擇。
我想,這也正是我們很多人所不及的,這也正是我們的國家和社會所缺乏的一種行業之魂,我們這么繁榮昌盛的國家,人才濟濟,要是我們每一個人才都都擁有像鄭琦或者是影片中的陳玉一樣的抱負和決心,我們將很難想象,我們的國家,還能缺什么,我們的人民百姓還能缺什么。
我們多期待的小康社會和諧社會,還會任重而道遠嗎
幾十億人口的一個星球上,中國,舍我其誰呢
使命和責任,是那么的堅定與執著。
信念與理想,是那么的高尚與無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舍棄自己的前程和理想,卸下自己的一切愛與哀愁,去完成自己所追求的事業,去奉獻自己的青春熱血,為了一個個輟學的孩子,為了那一雙雙充滿渴求的眼睛,他所承受的卻是用一生來完成的千斤重擔。
人間大愛,莫過于斯
------------影片,卻深深的打動了我。
陳教員到貧困山區下鄉,降臨,本來城里有自己的親人期待他早早兒回去,沒想到命運讓他在山里干了生平。
在教師這個崗位上,他由1個舊日的英俊小伙變成了白發鬢鬢的老者。
雖然遠離親人,扎根在山里,但是1個教師的稱謂讓他執迷不悟。
陳教員對學生有著一種樸素的感情。
這種感情透自他的內心,每個學生都是他的孩子,并且每個學生永遠都是他的孩子。
當他的學生在期間排節目讀錯了字,當時勞教的他硬是走進排演現場給學生指了出來;當他了解到自己已經成家的學生家境貧寒,就將學生的孩子帶到自己家中,并送孩子到少年活動機構學習聲樂;當學生期待一身標致的表演服,他就帶領孩子勤工儉學,編出竹籃竹筐賣錢.他的事情如此普通,普通的讓人心生敬佩
陳教員對教育有著不竭的豪情。
在月亮灣這所山間的簡易小學他帶領孩子們一起排場歌曲;他給孩子們講述人體衛生的常識;他在退休之后還用自己的積蓄建起了青少年活動基地.有了他,就有了生機,孩子們就有了笑臉。
生平的坎坷,在他的教育豪情之中顯得如此淺薄。
豪情燃燒,陳教員燃燒了生平。
最感動的莫過于兩位白叟相會依偎在電視前,看自己的學生在演唱的鏡頭。
學生的歌聲在屋內飄蕩,醉了兩位白叟的心,他們滿臉的驚喜,不覺間竟老淚縱橫。
當初要不是陳教員的一再堅持,這個孩子哪有機會登上舞臺?教師有時候就是如此:不是最主要的演員更不是出名的導演,然而卻甘愿做學生最忠實的觀眾
對學生的關注決不會停留在任教的幾年,一日為師,終生關注。
陳教員的一生從1個側面表現了農村教師的艱苦。
物質條件差些也就罷了,不懂的題目是政治的因素讓人迷亂了雙眼,1個舉目無親的小教員就在這政治的波浪中顛簸,甚或沉浮。
當自己給學生買表演服的錢被騙,他向自己舊日的學生借錢,把自己的豬賣掉,愣是湊齊了錢,讓孩子們在六一那天穿上了鮮艷的表演服。
陳教員的孩子因為幾分的緣故沒有考上高中,妻子催促他找熟人辦辦,然而他沒有這樣辦,以至剛初級中學畢業的孩子只身一人到北京做工。
電影的末端很有韻味。
步履蹣跚的老陳在月亮灣的一處風景前給自己留影,咔喳一聲,白叟的身影沒有留下,只有一片郁郁蔥蔥的森林。
教員不正是如此嗎?生平的清苦,默默的離開,留下身后最美的風景.為了孩子的一切--觀后感是一部由兩位影帝影后、主演的平淡無奇的戲,沒有豪言壯語,也沒有驚天動地,卻深深吸引住了我的視線,觀后感。
這是由1個真實的故事改編的,主人翁陳玉由于出生的原因,降臨遠離家鄉,遠離初戀老婆,遠離師范學校的教員,降臨大山深處的教書,從而開始了他坎坷的教師生涯的故事。
電影情節感人至深,讓我再一次被鄉村教師的巨大所感動
陳玉全心思放在教學上,一心是想把學生教育為有文化有希望的人,可經常沒能得到學生和校長的認同。
校長把音樂課一周三節改成一周一節,他跟校長理論,校長說父母把孩子送到學校是想讓孩子學點實用的東西,寫點對聯,祭文等,就不消掏錢請旁人寫了,他卻相信音樂會攜帶孩子們走的更遠。
特殊時期,他的學生葉寶富因為要照顧腿傷的父親葉少國,輟學在家,他就到學生家為學生補課,當周敏提醒他少跟葉少國來往,因為葉少國是四清對象,還有歷史不懂的題目,他卻說1個農平易近有什么歷史不懂的題目。
人家都背,他卻教學生青春期生理常識,因為他想讓孩子認識自己,認識世界,最后學生都不敢來上課,他也被下放到農村--養豬。
結束,恢復當教員后,他自己家里并不寬裕,卻送學生小洋去參加聲樂培訓班,因為小洋家條件不好,他就幫旁人出錢教膏火,還把小洋接到自己家住,每天騎自行車接送孩子,即使在自己的孩子離家出走,自己又生病在床的環境下,還堅持接送小洋。
改革開放后,為了給孩子參加文藝表演定做統一的時裝,他帶學生親手工,編竹籃,結果錢被騙了,他不相信這個世界有人會騙孩子的錢,自己去北京去找那家工廠,結果被告知工廠倒閉了。
他沒有跟學校里說,自己墊付了時裝費,老婆把豬賣了才湊足了錢。
學校為了升學率,把副課讓給主課,每周模擬考試,他卻堅持教學生美術,讓學生欣賞優美的書法作品。
學生輟學做工,他卻到燈紅酒綠的世界,把稚氣未脫的學生接回自己家住,讓她繼續上學。
可敬的陳玉教員,他在孜孜不倦的教育工作中蒙受了一切,包括拋卻了海外的愛情,拋卻了音樂學院的理想,只是為了心中那一點想法:不能惋惜了孩子,不能對不起孩子
就這樣他一直不缺乏愛的心境與理想的追求,因為他熱愛他的學生,并忠誠著他的教育工作。
作為教師,每一天做的都是重復的事情,有些甚或可以說是芝麻小事。
但這每一件事不論多小都不能不做,且不能中斷。
因為這是每1個孩子的成長過程。
而教師是他們的領路人,是他們成長的見證人。
是以,我們會為孩子的進步而欣喜;為孩子的固執而煩惱;為孩子的退步而自責…電影的末端很有韻味。
步履蹣跚的陳玉教員在月亮灣的一處風景前給自己留影。
咔喳一聲,白叟的身影沒有留下,有的只是一片郁郁蔥蔥的森林。
教師不正是如此嗎?生平的清苦,默默的離開,留下身后最美的風景。
老一輩的教師是我學習的榜樣。
惟有熱愛自己的學生,熱愛教育事業,踏踏實實的做好每一件事,才不愧于教師這一光榮稱號。
如何做才能真正的為了孩子的一切,我想,我已從事電影事業片中找到答案。
一天,我偶然看了由梁家輝和秦海璐主演的電影《我的教師生涯》,電影講述的是1963年炎天,主人翁陳玉由于出生的原因,降臨遠離家鄉,遠離初戀老婆,遠離師范學校的教員,降臨大山深處的月亮灣小學教書,從而開始了他坎坷的教師生涯的故事。
電影情節感人至深,讓我再一次被鄉村教師的巨大所感動
主人翁陳玉是個治學嚴謹,不被世俗所同化的優秀教師。
在60年月的農村,正規師范畢業的教員并不多,但陳玉卻是其中之一。
他由于給學生教授生理衛生的常識,而引來非議。
實在,就是在現在的農村小學可以容或給學生講授和性有關的常識的教員也是鳳毛麟角啊
可以說電影中的陳玉應該是1個思想新銳的人物,所以他招到人們的非議。
在80年月,當陳玉已經是一位白發蒼蒼的白叟時,年輕人勸他副科讓主科,但陳玉卻說我按照教學大綱上課,有錯嗎。
在升學的壓力面前,能頂住壓力讓學生全面接管教育的教員并不多,更不要說是老年教師了。
正是由于他的這種執著,他的1個學生成了歌唱家。
主人翁陳玉還是1個體恤農平易近,熱愛學生的教員。
在學生們需要表演服,而家長經濟出現困難的時候,陳教員帶領孩子們自力更生,編竹筐,賣錢來買表演服。
他為了自己喜愛的音樂,喜愛的教育事業,想盡了辦法。
終于使得表演成功舉行。
當面臨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學生們輟學做工的時候,他四處尋找,甚或把孩子領到自己家里住。
這體現了陳玉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鄉村孩子的熱愛,體現了一名鄉村教師巨大的人格。
當陳玉退休之后,他回到了開始他教師生涯的月亮灣小學,用盡畢生的積蓄,辦了一家青少年活動中心。
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鄉村教育,獻給了農平易近的孩子。
看了電影我的心情許久不能平靜,1個人可以容或勇于普通,可以容或甘于生平普通,這本身就是一種巨大。
在主人翁身上我沒有看到轟轟烈烈,我看到的只有普通二字,但在這普通的后面確有一種大山一般的厚重。
在主人翁陳玉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優良的師德師風,可以看到學高為人師,身正為人范的崇高風致。
總之,這部電影拍得真實、樸素、感人,表現出了普通中的巨大,表現出了創作者對鄉村教育的關注;也使我受到了教育,受到了震撼。
我想成為陳玉那樣的教員
誰有一篇寫《我的教書夢》的文章
注:你要新教師感言
難道你是教師
可我是學生,只好到網上去給你下載幾篇。
自己看看吧
新教師感言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下午好
此時的我真的非常激動,因為我不再是一名學生,而是一位真正的老師了。
我非常榮幸能代表7位即將走上教育圣壇的新教師們在此說說我們的心理話。
時間過得太快了,彈指一揮間,四年的大學結束了,我們要跨上工作崗位了。
說實在的,我們根本沒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也沒有給自己的將來一個明確的定位。
當我們在實習時,看到教師工作之苦之累,遠出乎于我們的想象時,我們曾抱怨過,猶豫過,也曾痛苦地思索著:“難道真的一輩子都要當老師嗎
”正當不知怎么面對期望與現實間的差距時,正當徘徊在如何確定自己目標的混亂狀態中時,三天的新教師培訓給我們帶來了另一種思想,另一種理念,給我們帶來了信心與希望。
培訓中,每一位培訓教師都如同一本書,一本深厚的富含哲理讓人深思的書,細品了一本本書中的精華、哲理后,在深刻思索之后,我們有了莫大的收獲,因為我們不僅僅在理論上略知了如何教學,更重要的是,我們明白了如何在工作中成為有價值的人,如何在教育中體驗有意義而快樂的生活
原來,幸福是體驗積極的人生,遇到不盡人意的事物、環境時,首先是要改變自己的想法、行動,而不是用抱怨去浪費我們最珍貴的黃金年華;原來,當把自己的事當作教育的事做,當把自己的一言一行與教育融為一體時,雖然我們的身體會很忙碌,內心卻可以異常的輕盈、活潑;原來,當老師可以很快樂的
所以,我們決心積極地融入教育事業,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將來也能夠成為一本深厚的書,而決不做教書匠
堅定了這樣的信念后,一種責任感、緊迫感油然而生。
因為在實踐中我們有太多的未知:到底怎樣按新課標標準備好一堂課,怎樣提高一節課效率,怎樣輔導學生更有效,怎樣提高后進生成績,怎樣管理班級,怎樣處理班級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怎樣批評教育才是恰到好處,怎樣讓學生既尊敬又喜歡我們呢,等等,這些都必須靠我們勤奮虛心地向老教師學習。
希望各位老師將能以各種方式幫助我們,指導我們,讓我們少走點彎路,加速我們的成長。
我們一定會誠心、精心、耐心地向老教師學習,勤學多問,仔細研究教學教法,多參與班級管理,及時做好反思與總結,增強教育教學能力,管理能力。
今天會議的主題是“新老教師幫帶結對”,但我們知道這個“老”并不是指年齡,而是指教學經驗之豐富,處世之老道,人格之高尚。
我們渴望通過老教師的言傳身教,以老教師深厚的涵養,豐富的學識,精湛的教藝,給我們更加厚實的滋養。
我們能夠在老教師的指導下,盡快找到符合自身特色的教學思想和教學風格,并形成自己的人格魅力
我們作為學校的新鮮血液,希望在和老教師的合作中,能夠產生新的火花,在四季青中學這塊沃土上創造出更精彩的輝煌
最后,請允許我代表7位新教師向在以后工作中對我們進行悉心指導,耐心幫助的指導老師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謝謝
新教師代表: 2007年8月31日 新教師感言作為一名新教師,我不僅要向書本學習,而且要向周圍的許多同行學習。
對教師來說最為重要的是向學生學習,中國有句古話“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是的,學生給我們提供的不是一個崗位,而是一個學習的機會,我想這大概也就是教學相長的道理吧。
長期以來,不平等的師生關系造就了教師高高在上,學生惟命是從的局面,有多少教師能放下架子向學生學習呢
答案是幾乎沒有。
所以,要真正做到向學生學習,我認為我們新教師首先要擺平心態,重新審視師生關系,這樣教師和學生才能得到更大的發展 成為教師后,讓我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
人們都用這樣的字眼來形容教師:“教師是太陽底下最神圣的職業”、教師是“傳道、授業、解惑”的人、“教師應是真善美的化身”……可見,教師二字包含了許多崇高而尊貴的內涵。
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在這些光環的背后我們的老師們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
為了對得起這些稱號,為了祖國的未來,許許多多的教師都在默默地奉獻著。
作為一名剛剛上崗不久的新教師,我要向那些長年在教育戰線上辛勤工作的老教師學習,學習他們那種吃苦耐勞、甘心奉獻的精神,把自己的全部青春和才智都奉獻給教育事業。
在學校工作當中,我學到了許多優秀教師應具備的素質和思想境界。
在此我談一點自己的認識和感受。
首先,初為人師,既高興又不安,因為自己剛從校園中走出來,對于教學工作也只是紙上談兵,如果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多向老教師學習,不斷充實自己,本著對每一位學生負責的態度和嚴謹的工作作風,認認真真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節課,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學工作任務。
其次,樹立正確的教學質量觀,努力提高自己在課堂上的教學質量和效率。
課堂上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根據學科的特點,對于語文教學來說,要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把學生學習變“被動”為“主動”、變“強迫”為“自愿”。
語文教科書的內容新穎豐富,包羅了社會百態和人生哲理,在講課過程中要注意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可引起學生的新鮮和好奇,使學生獲得精神的滿足而產生學習的興趣。
特別是教學方式的多樣化,最能吸引學生的興趣。
要求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突出技能訓練。
上課努力保持一種輕松、自由的思維方式,對上課內容有一種有意與無意地都會吸引學生到課堂中來,并且有一種凝聚到課堂中的無形的力量,使學生把學習當成一種樂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愛學”。
最后,語文的教學目的不僅僅是學生記住了哪些字詞、會背誦多少首古詩,更重要的是語文的教學過程同樣也是德育的過程,要讓學生從這些優秀的文章中、從這些偉大的文學家身上學到做人的道理,人生的真諦。
我知道自己沒有教學經驗,我會多向老教師請教,盡快地成長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好以后的路。
相信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用自己的真誠和愛心去對待每一個學生。
我正處在教師生涯的起跑線上,猶如剛出生的太陽,光線不夠強烈,但給人以最大的希望,努力綻放出最奪目的光芒。
在今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將繼續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