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藝術教育機構三周年感言
介紹一下巴金
巴金(190
【第4句】:
【第11句】:25 - 200
【第5句】:
【第10句】:17)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筆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
祖籍浙江嘉興,生于四川成都一個官宦家庭。
自幼在家延師讀書。
五四運動中接受民主主義和無政府主義思潮。
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語專門學校(四川大學前身之一)攻讀英語,參加進步刊物《半月》的工作,參與組織“均社”,進行反封建的宣傳活動。
1922年在《時事新報·文學旬刊》發表《被虐者的哭聲》等新詩。
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東南大學附中讀書,1925年夏畢業后,經常發表論文和譯文,宣傳無政府主義。
1927年赴法國,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說《滅亡》,1929年在《小說月報》發表后引起強烈反響。
1928年冬回國,居上海,數年之間,著作頗多。
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陽》、《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愛情三部曲”《霧》、《雨》、《電》。
1931年在《時報》上連載著名的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之一《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1934年在北京任《文學季刊》編委。
同年秋天東渡日本。
次年回國,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出版“文學叢刊”、“文化生活叢刊”、“文學小叢刊”。
1936年與靳以創辦《文季月刊》,同年與魯迅等人先后聯名發表《中國文藝工作者宣言》和《文藝界同人為團結御侮與言論自由宣言》。
抗日戰爭期間輾轉于上海、廣州、桂林、重慶,曾任《吶喊》周刊(后改名《烽火》)發行人、主編,擔任歷屆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的理事。
1938年和1940年分別出版了長篇小說《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
1940年至1945年寫作了“抗戰三部曲”《火》。
抗戰后期創作了中篇小說《憩園》和《第四病室》。
1946年完成長篇小說《寒夜》。
短篇小說以《神》、《鬼》為著名。
抗戰勝利后主要從事翻譯、編輯和出版工作。
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國文代會,當選文聯常委。
1950年擔任上海市文聯副主席。
曾兩次赴朝鮮前線訪問,輯有《生活在英雄們中間》、《保衛和平的人們》兩本散文通訊集。
1960年當選中國文聯副主席和中國作協副主席。
“文革”中,遭到了殘酷的迫害。
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報》連載散文《隨想錄》。
由他倡議,1985年建立了中國現代文學館。
他的著作被譯為多種文字。
1982年至1985年相繼獲得意大利但丁國際榮譽獎、法國榮譽勛章和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美國文學藝術研究院譽院士稱號。
任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全國文聯副主席。
一九四四年(民國三十三年) 四十歲 〔桂林——貴陽——重慶〕 春 在桂林遇美國歸來的林語堂。
靳以由福建回重慶途經桂林時在巴金處住數天。
四月 《火》第三部第三章以《田惠世》為題發表。
五月 月初,與肖珊從桂林出發至貴陽。
8日在貴陽郊外的“花溪小憩”結婚。
中旬,送肖珊到四川旅行。
開始創作中篇小說《憩園》。
下旬,住進貴陽中央醫院三等病室,作矯正鼻中隔等手術,共住院十幾天。
據這段時間對醫院生活的觀察和感受,后來創作了中篇小說《第六病室》。
六月 上旬出院。
住中國旅行社招待所,十多天后住郊外花溪對外營業招待所。
離開貴陽到達重慶,住民國路文化生活出版社編輯部,與馮雪峰鄰近,經常來往。
本月 譯作《處女地》(屠格涅夫著)出版。
七月 《憩園》結稿。
八月 獲知王魯彥去世,作《寫給彥兄》。
夏 何其芳自延安來渝,偕巴金至曾家巖“周公館”拜訪周恩來同志。
十月 《憩園》由重慶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初冬 開始創作《寒夜》,不久輟止。
十二月 月底,出席重慶文藝界座談會,周恩來參加并講話。
一九四五年(民國三十四年) 四十一歲 〔重慶——上海——重慶〕 一月 18日獲知友人繆崇群于14日去世,急至北培墓前吊唁,4月作《紀念一個善良的友人》。
二月 和老舍、茅盾等三百人在重慶《新華日報》聯名發表《文化界時局進言》。
五月 4日,出席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在曹家巷文化會堂舉行的抗協成立七周年暨第一屆文藝節紀念會,郭沫若、胡風、老舍、邵力子、王平陵等百余人到會。
本月 開始創作《第四病室》。
譯作《散文詩》(屠格涅夫著)出版。
六月 24日,郭沫若、老舍、葉圣陶、洪深、陳白塵、巴金等二十四人發起的沈雁冰五十壽辰慶祝會在重慶西南實業大廈舉行。
29日,柳州克復。
七月 27日,桂林克復。
本月 《火》第三部出版。
八月 15日,日本宣布投降。
打電報到上海與三哥堯林聯系。
28日,毛澤東到重慶,初次見到毛澤東。
抗戰勝利初期,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組織“附逆文化人調查委員會”,委員會由老舍、夏衍、巴金等18人組成,任務是負責調查背叛祖國,投靠日偽的漢奸文人的罪行。
十月 10日,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改名為中華全國文藝界協會(簡稱“文協”)。
21日,文協在重慶張家花園會所舉行會員聯歡晚會,和郭沫若、胡風、葉圣陶、馮雪峰等人出席。
周恩來應邀參加,宣講毛澤東關于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方針,介紹延安的文藝活動情況。
初冬 重新開始創作《寒夜》,寫一部分。
十一月 1日,由重慶到上海,開始籌備恢復文化生活出版社。
肖珊因懷孕留在重慶。
在上海和生病的三哥堯林與索非同住霞飛路霞飛坊五十九號三樓。
十二月 8日,和郭沫若、茅盾等十八人聯名致電昆明各校師生,悼念因國民黨特務和軍隊襲擊搗毀學校而遇害的師生。
三哥堯林病故,親自安排入殮、安葬。
三天后回重慶。
16日,長女李小林(小名國煩)生于重慶。
17日,上海文藝界聚會,成立文協上海分會,巴金雖未出席,仍被選為分會理事。
本月 建國前的最后一個短篇小說集《小人小事》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一九四六年(民國三十五年) 四十二歲 〔重慶——上海〕 一月 20日,和茅盾等21人聯名發表“陪都文藝界致政治協商會議各委員書”,信中呼吁廢止文化政策,確立民主的文化建設政策。
本月 中篇小說《第四病室》由良友復興圖書公司出版。
四月 10日,散文集《旅途雜記》出版。
月底,肖珊和女兒返上海。
本月 和張瀾、沈鈞儒、郭沫若等聯名發表《致美國國會爭取和平委員會書》。
五月 5日,出席全國文協在張家花園召開的慶祝文藝節大會。
11日,出席文聯社發起的文藝座談會。
21日,離開重慶到上海。
六月 和馬敘倫等上海各界人士上書蔣介石、馬歇爾及各黨派,呼吁永久和平。
這期間負責文化生活出版社全部社務,并開始編輯《文學叢刊》第八、九、十集。
七月 16日,與茅盾、葉圣陶等二百六十人聯名發表《中國文化界反內戰、爭自由宣言》。
八月 《寒夜》開始在“文協”上海分會的刊物《文藝復興》上連載,在這之前曾在《環球 》畫報上刊載一些章節。
十二月 31日,長篇小說《寒夜》結稿。
這是建國前創作的最后一部小說。
一九四七年(民國三十六年) 四十三歲 〔上海——臺灣——上海〕 三月 《寒夜》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六月 為亡友魯彥編輯《魯彥短篇小說集》,并作《后記》。
七月 19日,和郭沫若、茅盾、葉圣陶、胡風等十三人致電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控訴國民黨特務暗殺李公樸、聞一多的罪行。
下旬,到臺灣旅行,住臺北黎烈文家。
八月 從臺北到基隆,乘船回上海。
本月 散文集《懷念》出版。
九月 編輯自選集《巴金文集》,次年由春風書店出版。
十一月 參加編輯“文協”主辦的《中國作家》雜志。
一九四八年(民國三十七年) 四十四歲 〔上海〕 三月 譯作《快樂王子集》(英國王爾德著)出版。
四月 開始翻譯妃格念爾的回憶錄。
五月 31日寫信給法國學者明興禮,談及自己所接受的西歐政治思想和文學的影響。
六月 譯作《笑》(奈米洛夫等著)出版。
七月 為亡友繆崇群編輯出版散文集《碑下隨筆》,并作《后記》。
八月 改訂1938年出版的《西班牙的黎明》,易名為《西班牙的曙光》,于次年1月出版。
九月 譯完妃格念爾的回憶錄中的第二卷《獄中二十年》,次年2月出版。
繼續翻譯第一卷,但未能出版。
本月 散文集《靜夜的悲劇》出版。
一九四九年(民國三十八年) 四十五歲 〔上海——北京——上海——北京——上海〕 三月 開始譯魯多夫·洛克爾的《六人》,10月出版。
四月 上旬參加馬宗融公葬儀式。
五月 25日,上海解放。
下午與黃裳到文化生活出版社察看,然后走到南京路上看解放軍入城。
夏 文化生活出版社協商增加董監事人數,提名巴金、朱洗、吳朗西、畢修勺、章靳以為常務董事,朱洗為董事長,康嗣群為總經理,巴金為總編輯。
六月 從上海到北平。
七月 2日,參加在北平舉行的第一次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
寫《我是來學習的》。
19日大會閉幕,當選為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全國委員會委員。
23日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成立,當選為該會全國委員會委員。
八月 月初回上海。
九月 1日起將文化生活出版社社務交康嗣群。
本月 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代表,中旬前往北京參加第一屆全體會議。
十月 1日在天安門參加開國大典。
十一月 譯完屠格涅夫的中篇小說《蒲寧與巴布林》,12月出版。
十二月 譯完高爾基的《回憶契訶夫》,次年1月出版。
1950年 四十六歲 〔上海——北京——蘇聯、波蘭——北京——上海〕 一月 4日,出席在上海錦江飯店召開的討論柳青《種谷記》的座談會。
二月 譯完高爾基的《回憶托爾斯泰》,4月出版。
三月 辭去文化生活出版社常務董事職。
四月 24日,辭去文化生活出版社董事職。
五月 譯完高爾基的《回憶布羅克》,7月出版。
七月 24日,在上海解放劇場參加上海首屆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
大會歷時六天,29日閉幕,當選為上海文聯副主席。
28日,兒子小棠生。
八月 25日辭去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職務。
本月 譯完巴甫羅夫斯基的《回憶屠格涅夫》,同月出版。
九月 譯高爾基短篇小說四篇,連同舊譯稿一篇,新編為《草原集》,11月出版。
十月 30日參加以郭沫若為團長的第二屆保衛世界和平大會代表團,前往波蘭、蘇聯訪問。
臨行前,代表團受到周恩來總理接見。
本月 譯完迦爾洵的短篇小說集《紅花》。
11月出版。
十一月 9日到達莫斯科,13日到達華沙,16日第二屆保衛世界和平大會開幕,22日閉幕。
這斯間訪問了奧斯威辛和克拉科城。
29日參加中國勞動人民代表團,從華沙到莫斯科,先后訪問了莫斯科、列寧格勒和西伯利亞等地。
十二月 18日離開蘇聯的奧特波爾回國,21日返抵北京。
24日出席北京各界慶祝中朝人民抗美援朝勝利,歡迎和大代表團返國大會,朱德、宋慶齡、李濟琛、沈鈞儒等出席。
本月 返回上海 一九五一年 四十七歲 〔上海——山東、江蘇——上海〕 二月 編選散文集《華沙城的節日棗波蘭雜記》,3月出版。
編譯《納粹殺人工廠棗奧斯威辛》。
將1938年出版的《西班牙的血》和《西班牙的苦難》二書合編改名為《西班牙的血》。
均于3月出版。
三月 中華全國世界語協會成立,當選為理事。
本月 譯完迦爾洵的《一件意外的事》,6月出版。
六月 散文集《慰問信及其他》結集,7月出版。
七月 《巴金選集》由開明書店出版。
25日參加北方老根據地訪問團華東分團,任副團長。
同行的還有靳以、方令孺等。
在一個多月里,訪問了濟南、沂南、鎮江、揚州、鹽城、興化等城鎮,八月底結束。
十一月 譯完迦爾洵的《癩蝦蟆和玫瑰花》,次年1月出版。
一九五二年 四十八歲 〔上海——北京——朝鮮——北京——上海〕 一月 譯完屠格涅夫的《木木》,5月出版。
二月 在北京籌備全國文聯組織的“朝鮮戰地訪問團”,任團長。
該團有文學、藝術工作者十八人。
自10日起開始進行入朝前學習。
三月 7日啟程離京,15日到達安東,16日過鴨綠江,20日到達朝鮮前線,22日會見彭德懷司令員。
25日寫完《我們會見了彭德懷司令員》。
28日彭德懷看過文章后復信巴金,提出修改意見。
31日到達平壤。
四月 1日和其他二十位作家聯名發表控訴書,向全世界人民揭露美帝使用細菌武器的罪行。
4日受到金日成接見,并參加朝鮮文學藝術總同盟舉行的座談會,然后去開城前線。
十月 1日在開城附近和志愿軍一同過國慶節。
本月 從朝鮮回國。
一九五三年 四十九歲 〔上海——北京——朝鮮——北京——上海〕 一月 1日參加華東話劇工作者新年聯歡。
二月 關于朝鮮的第一本散文集《生活在英雄們中間》出版。
三月 24日,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常務委員會在北京召開第六次擴大會議,通過茅盾、周揚、柯仲平、老舍、巴金等二十一人為全國文協代表大會籌備委員會委員。
三月——七月 《新生》、《海的夢》、《霧·雨·電》、《家》、《憩園》、《旅途隨筆》、《還魂草》以及《父與子》(新譯本)陸續重新修訂出版。
上半年 在上海寫《英雄的故事》集中的短篇小說,9月出版。
八月 再度入朝訪問。
15日,在沙里院市參加黃海道五萬四千人的群眾大會,紀念朝鮮解放八周年。
九月 2日,在開城。
23日到10月6日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
因在朝鮮未能出席,寫了《衷心的祝賀》一文。
十月 1日,在開城前線前沿陣地和志愿軍一起慶祝國慶。
9日,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二屆全國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被選為全國文聯委員。
同月,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改組為中國作家協會,被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第二屆理事會理事、副主席。
這期間,在朝鮮寫成《保衛和平的人們》集中的散文、特寫。
十一月 6日?日,華東作家協會在上海成立,巴金未能出席大會,當選為理事。
十二月 離開朝鮮回國。
26日,由巴金等十五人組成華東作協創作委員會,組織委員學習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總任務等。
一九五四年 五十歲 〔上海——北京——莫斯科——北京——華沙——北京——上海〕 一月 14日在北京參加中國文聯第二屆全國委員會主席團第二次擴大會議,討論1954年工作計劃。
六月 譯著《家庭的戲劇》(赫爾岑著)修改本出版。
七月 13日到達莫斯科,應邀參加契訶夫逝世五十周年紀念活動。
14日參加契訶夫紀念館的開幕典禮,法國小說家勃賴德爾、羅馬尼亞詩人別紐克同車前去。
與蘇聯作家費定第一次見面。
15日上午到“新圣母修道院”公墓為契訶夫掃墓;晚,在工會大廈出席“契訶夫逝世五十周年紀念大會”,作《向安東·契訶夫學習》的發言。
16日晚在莫斯科文化藝術劇院看《萬尼亞舅舅》。
17日下午,在高爾基公園露天劇院參加“紀念契訶夫逝世五十周年”晚會。
18日在瓦赫坦坷夫劇院看《海鷗》。
21日起前往雅爾塔、羅士托夫城、大岡羅格、斯大林格勒等地訪問參觀。
八月 4日,離開莫斯科回國。
九月 4日,當選為第一屆人大代表(四川代表)。
15日至29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參加大會。
本月 編選《巴金短篇小說選集》并寫《自序》,次年3月出版。
編選《巴金散文選》并寫《前記》,次年5月出版。
散文集《保衛和平的人們》出版。
一九五五年 五十一歲 〔上海——北京——新德里——北京——上海——南京——上海〕 二月 《春》、《秋》由人民文學出版社重版。
三月 11日,在全國各人民團體負責人的聯席會議上被推選為出席亞洲作家會議的中國代表團副團長,郭沫若任團長。
四月 前往印度新德里參加亞洲作家會議。
5日,出席印度文化界舉行的歡迎會,在會上致詞。
6日大會開幕,10日閉幕。
本月 經昆明回國。
五月 隨筆集《談契訶夫》出版。
25日,在北京參加中國文聯主席團、作協主席團召開的聯席擴大會議,討論反胡風問題。
同月寫書評《談別有用心的〈洼地上的戰役〉》。
六——七月 在北京參加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
會議期間和李 人交談創作問題多次。
八月 1日,參加全國文聯、作協主席團舉行的聯席會議,在會上介紹上海文藝界反胡風的情況。
十月 9日,與孔羅蓀、唐?等歡迎法國作家薩特和德·波伏瓦來上海訪問,并在寓所接待。
十一月 6日,參加上海市慶祝蘇聯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三十八周年大會,為主席團成員。
參加在南京舉行的授軍銜、授勛章的典禮。
十二月 2日出席上海紀念《草葉集》出版一百周年和《堂·吉訶德》出版三百五十周年座談會,并在會上作了《永遠屬于人民的兩部巨著》的報告。
18日?4日,出席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
一九五六年 五十二歲 〔上海-北京-柏林-上海-成都-上海-新德里-北京〕 一月 5日,偕周立波從北京啟程前往柏林參加第四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作家大會。
9日抵達柏林,10日——14日開會,16日閉幕,當晚參加文化部部長貝歇爾舉行的宴會。
本月回國。
二月 本月7日至3月6日,在北京參加中國作協二次理事會(擴大)會議。
會議期間與茅盾、老舍、 曹禺受毛澤東主席接見。
周揚在會議報告中指出:“作家茅盾、老舍、巴金、曹禺、趙樹理都是當代語言藝術的大師”。
五月 1日,參加上海市人民慶祝“五一”。
國際勞動節大會,為大會主席團成員。
16日至20日參加作協上海分會二次會員大會,在會上作《在建設社會主義的旗幟下勝利前進》的報告。
本月,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身份在上海市視察工作。
六月 15日——30日,在北京參加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為大會主席團成員。
七月 寫《“鳴”起來吧》、《“獨立思考”》等雜文,均署名余一。
八月 編成散文集《大歡樂的日子》,次年3月出版。
十月 14日,參加魯迅新墓遷葬儀式,和金仲華一起把復制的“民族魂”旗幟獻蓋在靈柩上。
十一月 與文化界人士一道在龍華機場迎接中日友協理事長內山完造。
十二月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到成都視察。
這是解放后第一次回故鄉。
10日,出席四川省文學創作會議并作有關創作的報告。
在成都,見到青年時的朋友吳先憂,并到正通順街的老家觀看。
下旬,去印度新德里參加亞洲作家會議。
23日開幕,28日閉幕。
一九五七年 五十三歲 〔上海——北京——上海——北京——莫斯科、列寧格勒、基輔——上海〕 三月 在北京參加作協創作規劃會議。
與趙丹、方紀等受毛澤東主席的接見。
毛澤東主席說,知識分子的大多數是愛國的,是愿意為社會主義服務的。
又說,馬克思、恩格斯當時寫文章都是以理服人,現在有些人寫文章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以勢壓人。
這些話給他留下深刻印象。
四月 27日,會見《文匯報》記者,批評上海有關部門不重視話劇。
五月 16日,參加上海市委召開的第二次作家座談會,在會上發言,對文藝界出版工作提出意見。
本月 開始編《巴金文集》。
六月26日——七月26日 在北京參加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
返滬前一天與馮雪峰長談一次。
七月 1日,大型刊物《收獲》創刊,巴金、靳以任主編。
八月16日——九月3日,參加上海市二屆人大二次會議。
大會以反右為中心。
會上與周而復、柯靈、靳以、郭紹虞等人作聯合發言,批判孫大雨等。
九月16日——17日,在北京參加作協黨組擴大會議最后一次會議,會上與靳以聯合發言,批判馮雪峰、丁玲、艾青。
十一月 3日,參加去蘇聯慶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活動的中國勞動人民代表團,受周總理接見。
4日啟程赴莫斯科,7日參加慶祝觀禮。
12日到列寧格勒訪問。
15日返莫斯科。
20日到基輔。
28日回國。
十二月 7日,在上海作協舉行的全體會員大會上,傳達周恩來總理對下鄉、下廠的作家所作的報告。
29日下午,在上海作協舉行的大會上,代表主席團宣布第一批深入生活的作家名字,并致賀詞。
一九五八年 五十四歲 〔上海——北京——蘇聯——上海——成都——上海〕 一月 主持作協上海分會舉行的會議并作報告,介紹1957年上海分會創作概況。
二月 1日出席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為主席團成員。
26日下午,主持上海作協召開的創作座談會。
這期間還同三十多位作家一道訪問上海機床廠。
三月 《巴金文集》第一卷、第二卷出版。
13日,寫《法斯特的悲劇》,發表于《文藝報》第11期,引起指責和批評。
5月19日給《文藝報》編輯部寫們,表示接受批評。
20日,參加上海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社會主義自我改造促進大會,為主席團成員。
四月 《巴金文集》第三卷出版。
五月 《巴金文集》第四卷出版。
八月 5日去醫院看望因公燒傷的邱財康同志,8日修改完成報告文學《一場挽救生命的戰斗》。
本月 《巴金文集》第五卷出版。
十月 4日到蘇聯塔什干參加亞非作家會議。
會議7日在納沃伊劇場開幕,12日閉幕。
住郊外杜爾明別墅。
14日搬進城里住塔什干旅館。
15日乘飛機去撒馬爾汗訪問,并參加烏茲別克作家代表大會。
16日到費爾剛納,安集匹等地訪問。
18日回塔什干。
19日乘飛機到莫斯科,下旬回國。
17日,友人鄭振鐸因飛機失事遇難。
返上海后撰文悼念。
本月開始,《中國青年》、《文學知識》、《讀書》等雜志開展對巴金建國前作品的批判和討論。
本月 《巴金文集》第六卷出版。
十一月 在成都觀看四川省革命殘廢軍人教養院課余演出隊的演出。
十二月 月底返回上海。
一九五九年 五十五歲 〔上海——新安江——北京——上海〕 三月 月底,到上海郊區公社參觀。
四月 編完散文集《新聲集》,9月出版。
五月 編完散文集《友誼集》,9月出版。
六月 去浙江新安江水庫工地訪問四天,肖珊同行。
《巴金文集》第七卷、第八卷出版。
25日,在北京與周揚等參加首都詩人座談會。
八月 在上海。
去郊區公社參觀。
九月 與肖珊合譯的《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說集》出版。
十月 《巴金文集》第十卷出版。
十一月 7日靳以逝世,巴金為治喪委員會成員。
同日參加上海各界人民慶祝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四十二周年大會。
10日,參加公祭靳以大會,致悼詞。
1960年 五十六歲 〔上海-昆明-個舊-上海-杭州-上海-北京-北戴河-上海-成都〕 二月 13日,出席上海市慶祝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訂十周年酒會。
14日晚出席蘇聯駐上海領事館舉行的慶祝會。
17日擔任上海市紀念“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五十周年籌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是日,到機場迎接蘇中友好協會代表團,當晚參加會見代表團的活動。
25日,參加作協上海分會會員大會,致開幕詞。
三月 中旬,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身份到昆明及錫城個舊視察訪問。
四月 散文集《贊歌集》出版。
五——六月 去杭州,住金湖賓館。
此行主要準備在第三次文代會上的發言稿。
七月 下旬赴北京,參加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會,在會上作題為《文學要路在時代的前頭》的發言。
當選為全國文聯副主席。
八月 13日,第三次文代會閉幕。
同期參加全國作協第三次理事會(擴大)會議,繼續當選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會后曾游北戴河。
本月 返回上海。
十月 從上海到成都,由成都市市長李宗林安排在學道街省委招待所住了四個月。
這期間修改《寒夜》等小說。
在成都見到少年時期教自己學英語的香表哥(濮季云),不久濮因患肺結核病逝。
一九六一年 五十七歲 〔成都-上海-東京-杭州-黃山-上海-廣州、海南島-上海〕 二月 從成都回上海。
三月 任參加在東京召開的亞非作家會議常設委員會緊急會議的中國作家代表團團長。
18日啟程,24日到達東京。
27日大會開幕,30日閉幕。
在日本約一個月時間,訪問了東京、京都、鐮倉、箱根等地。
結識了中島健藏、青野吉季、木下順二等作家。
回國前一天,在告別酒會上見到《骷髏的跳舞》的作者秋田雨雀。
四月 中旬回國。
六月 到杭州,住花港招待所,寫訪日的散文。
七月 20日創作短篇小說《團圓》。
這篇小說1963年由毛峰、武兆堤改編為電影《英雄兒女》。
八月,到黃山。
在這里編成短篇小說集《李大海》,12月出版。
九月 返回上海。
25日參加上海各界紀念魯迅誕生八十周年大會,作《魯迅仍然和我們在一起》的講話。
十月 《巴金文集》第十、十一卷出版。
十一月 《巴金文集》第十二卷出版。
十二月 《巴金文集》第十三卷出版。
年底 去廣州和海南島海口市,游海瑞墓。
一九六二年 五十八歲 〔上海——東京——上海〕 年初 香港一出版社擬出《巴金選集》,復信表示同意,同時表示不要版稅或稿費。
偕肖珊及孩子到廣州過春節。
五月 8日,上海第二次文代會召開,致開幕詞《更高地舉起毛澤東文藝思想的紅旗》。
幾天后,在會上作《作家的勇氣和責任心》的講話。
七月 月底,率領中國代表團赴東京出席第八屆禁止氫彈、原子彈世界大會,會期為兩個星期。
八月 11日,參加在東京舉行的告別會,15日回到北京。
本月 《巴金文集》第十四卷出版。
至此,匯集建國前文學創作的十四卷文集出齊。
十二月 24日,李 人逝世。
25日致唁電,26日列名于治喪委員會。
一九六三年 五十九歲 〔上海——北京——越南——上海——東京——上海〕 四月 去北京參加全國文聯第三次擴大會議。
六月 10日,和李束為到越南訪問,為期五個星期。
本月 訪日散文集《傾吐不盡的感情》出版。
七月 月初,從海防到達下龍灣,
以《我們班的小能人》的400字的小學生作文。
急用
白皙的皮膚,小小的眼睛,鼻梁上架著一副眼鏡,一張能說會道的嘴——他就是我們班的小侃家張皓辰,有幾件事讓我佩服的他五體投地。
那一次,我們在學習第8課《神奇的克隆》時,開了一場辯論會,組成了“克隆對人類有好處”、“克隆對人類有害處”兩方。
支持反方得多,而支持正方的只有三四個人。
張皓辰支持正方,我心中大叫不好,因為有他的那一方必定會贏。
他與所佳瑞搭檔,沒幾句話就把反方辯個措手不及。
我十分不服氣,站起來說了克隆的壞處,不料,我剛說完,張皓辰一句話就把我辯駁的無話可說,使我啞口無言。
每一次老師布置查資料的作業的時候,他的資料總是很完善。
那一次,我們正在學習第14課《秦兵馬俑》。
快下課時,他在班上拿出了u盤,里面拷有他制作的秦兵馬俑的幻燈片。
同學們的眼光立刻被他吸引了,他將程序輸入,又走上講臺,先清了清嗓子,然后頭頭是道的講了起來,幻燈片整個版面做得十分整潔,加上他的講說,同學們都很佩服。
在接下來的幾節課中,有的同學也做了起來,況且一個比一個做得好。
他在每一次這樣的作業中都會做,我也曾被他這種精神感動過。
聽了我的介紹,大家應該都很佩服他吧,我只是介紹了一小部分,他的優點還等著大家去發現呢。
這就是我們班的小侃家,一個執著的男孩,一個讓我敬佩的同學。
請告訴巴金出身年月,個人簡歷及作品內容
(要快)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堯棠,字芾甘,中國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
現代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
同時也被譽為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是20世紀中國杰出的文學大師、中國當代文壇的巨匠。
妻子蕭珊。
“巴金”這一筆名源自他一位在留學法國時認識的一位巴姓的同學巴恩波(一說是無政府主義創始人巴枯寧),以及這位同學自殺身亡時巴金所翻譯的克魯泡特金著作。
他把這二人的名字各取一字,成為了他的筆名。
小行星8315正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巴金生于四川成都一個官宦家庭。
自幼在家延師讀書。
五四運動中接受民主主義和無政府主義思潮。
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語專門學校(四川大學前身之一)攻讀英語,參加進步刊物《半月》的工作,參與組織“均社”,進行反封建的宣傳活動。
1922年在《時事新報·文學旬刊》發表《被虐者的哭聲》等新詩。
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東南大學附中讀書,1925年夏畢業后,經常發表論文和譯文,宣傳無政府主義。
1927年赴法國,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說《滅亡》,1929年在《小說月報》發表后引起強烈反響。
1928年冬回國,居上海,數年之間,著作頗多。
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陽》、《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愛情三部曲”《霧》、《雨》、《電》。
1931年在《時報》上連載著名的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之一《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1934年在北京任《文學季刊》編委。
同年秋天東渡日本。
次年回國,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出版“文學叢刊”、“文化生活叢刊”、“文學小叢刊”。
1936年與靳以創辦《文季月刊》,同年與魯迅等人先后聯名發表《中國文藝工作者宣言》和《文藝界同人為團結御侮與言論自由宣言》。
抗日戰爭期間輾轉于上海、廣州、桂林、重慶,曾任《吶喊》周刊(后改名《烽火》)發行人、主編,擔任歷屆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的理事。
1938年和1940年分別出版了長篇小說《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
1940年至1945年寫作了“抗戰三部曲”《火》。
抗戰后期創作了中篇小說《憩園》和《第四病室》。
1946年完成長篇小說《寒夜》。
短篇小說以《神》、《鬼》為著名。
抗戰勝利后主要從事翻譯、編輯和出版工作。
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國文代會,當選文聯常委。
1950年擔任上海市文聯副主席。
曾兩次赴朝鮮前線訪問,輯有《生活在英雄們中間》、《保衛和平的人們》兩本散文通訊集。
1960年當選中國文聯副主席和中國作協副主席。
“文革”中,遭到了殘酷的迫害。
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報》連載散文《隨想錄》。
由他倡議,1985年建立了中國現代文學館。
他的著作被譯為多種文字。
1982年至1985年相繼獲得意大利但丁國際榮譽獎、法國榮譽勛章和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美國文學藝術研究院譽院士稱號。
任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全國文聯副主席。
著作書目《滅亡》(中篇小說)1929,開明《無政府主義與實際問題》(理論)與克剛等合著,1927,上海民鐘社《從資本主義到安那其主義》(理論)1930,上海自由書店《死去的太陽》(中篇小說)1931,開明《復仇》(短篇小說集)1931,新中國《霧》(“愛情的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說)1931,新中國《海的夢》(中篇小說)1932,新中國《春天里的秋天》(中篇小說)1932,開明《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雜記》,1932,新中國《光明》(短篇小說集)1932,新中國《雨》(“愛情的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說)1933,良友《砂丁》(中篇小說)1933,開明《電椅》(短篇小說集)1933,新中國《抹布》(短篇小說集)1933,北平星云堂書店《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長篇小說,又名《激流》)1933,開明《萌芽》(中篇小說,又名《雪》)1933,現代《新生》(中篇小說)1933,開明《旅途隨筆》(散文集)1934,生活《將軍》(短篇小說集)1934,生活《巴金自傳》(傳記)1934,中華《電》(“愛情的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說)1935,良友(《霧》、《雨》、《電》合訂為《愛情三部曲》1936,良友)《點滴》(散文集)1935,開明《神·鬼·人》(短篇小說集)1935,文生《巴金短篇小說集》(1-3卷)1936-1942,開明《生之懺悔》(散文集)1936,商務《沉落》(短篇小說集,又名《淪落》)1936,商務《憶》(回憶錄)1936,文生《發的故事》(短篇小說集)1936,文生《長生塔》(童話集)1937,文生《雷》(短篇小說集)1937,文生《短簡》(散文集)1937,良友《控訴》(散文集)1937,重慶烽火社《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長篇小說)1938,開明《夢與醉》(散文集)1938,開明《感想》(散文集)1939,重慶烽火社《黑土》(散文集)1939.文生《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長篇小說)194O,開明《利娜》(中篇小說)1940,文生《火》(共三部,第二部又名《馮文淑》,第三部又名《田惠世》,長篇小說)1940—1945,開明《星》(英漢對照,中篇小說)1941,香港齒輪編輯社《無題》(散文集)1941,文生《龍·虎·狗》(散文集)1941,文生《還魂草》(短篇小說集)1942,文生《廢園外》(散文集)1942,重慶烽火社《小人小事》(短篇小說集)1943,文生《憩園》(中篇小說)1944,文生《第四病室》(中篇小說)1946,良友《旅途雜記》(散文集)1946,上海萬葉書店《寒夜》(長篇小說)1947,晨光《懷念》(散文集)1947,開明《靜夜的悲劇》(散文集)1948,文生《納粹殺人工廠—奧斯威辛》(散文集)1951,平明《華沙城的節日—波蘭雜記》(散文集)1951,平明《巴金選集》(短篇小說、散文等合集)1951,開明《慰問信及其他》(散文集)1951,平明《生活在英雄們中間》(散文通訊合集)1953,人文《英雄的故事》(短篇小說、散文合集)1953,平明《保衛和平的人們》(散文、通訊合集)1954,中青《巴金短篇小說選集》1955,人文《巴金散文集》1955,人文《談契河夫》(理論)1955,平明《大歡樂的日子》(散文集)1957,作家《堅強的戰士》(散文集)1957,少兒《明珠和玉姬》(兒童短篇小說集)1957,少兒《—場挽救生命的戰斗》(報告文學)1958,中青《巴金文集》(1—14卷)1958—1962,人文《巴金選集》(短篇小說、散文合集)1959,人文《新聲集》(散文、短篇小說合集)1959,人文《友誼集》(散文集)1959,作家《豬與雞》(短篇小說)1959,作家《贊歌集》(散文集)1960,上海文藝《李大海》(短篇小說集)1961,作家《傾吐不盡的感情》(散文集)1963,百花《賢良橋畔》(散文集)1964,作家《大寨行》(散文)1965,山西人民《巴金近作》(第
【第1句】:2集,散文集)1978—1980,四川人民《海的夢》(中短篇小說合集)1979,人文《煙火集》(散文集)1979,人文《隨想錄》(散文集)1979,香港三聯《巴金中短篇小說選》(上下冊)1980,四川人民《巴金選集》(上下卷)1980,人文《探索集》(《隨想錄》第1集,散文集)1981,香港三聯《巴金選集》(散文、短篇小說合集)1981.香港昭明出版社《創作回憶錄》1981,香港三聯《探索與回憶》(《巴金近作》第3集,散1文集)1982,四川人民《巴金選集》(1-10卷,小說、散文等合集)1982,四川人民《創作回憶錄》(散文集)1982,人文《序跋集》(散文集)1982,花城《巴金散文選》(上下冊)1982,浙江人民《憶念集》(散文集)1982,寧夏人民《真話集》(《隨想錄》第3集,散文集)1982,香港三聯《巴金論創作》(理論)1983,上海文藝《巴金散文選》1983,文聯《文學回憶錄》與老舍等合著 1983,四川人民《病中集》(《隨想錄》第4集,散文集)1984,香港三聯《童年的回憶。
(回憶錄)1984,四川少兒《愿化泥土》(散文集)1984,百花《控訴集》(散文集)1985,海峽文藝《心里話》(《巴金近作》第4集,散文集)1986,四川文藝《十年一夢》(散文集)1986,人民日報出版社《巴金六十年文選》(散文集)1986,上海文藝《巴金全集》(1—6卷)1986—1988,人文(未出齊)《無題集》(《隨想錄》第5集,散文集)1986,香港三聯《巴金》(短篇小說、散文合集)1986,香港三聯《當代雜文選粹·巴金之卷》1986,湖南文藝《尋找理想的少年朋友》(書信集)1987,少兒《雪泥集》(書信集)1987,三聯《巴金書簡.新編》1987,四川文藝
學校要寫一個“五好少年”的作文,介紹自己的優秀事跡,要1000字左右,請問怎么寫啊
她叫郭瑋佳,今年十歲,是江蘇省泰興市襟江分校四(2)中隊的中隊長。
她是一個快樂的女孩,見到人都會甜甜地一笑,她把自己的那份快樂和自信帶給每一個人。
當你走近她,你會被她的純真所吸引,你會被她的愛心所感動,你會被她取得的累累果實所折服……有一種情懷叫愛國。
自從她背上小書包,跨入了襟江小學的大門,幼小的心靈就萌生了一種神圣的想法:寒窗再苦決不怕,學好知識報國家。
從此,她經常問媽媽:中國經濟在世界排名第幾
中國四大發明是哪些
神舟飛船什么時候飛上天……奧運會上,當國旗升起、國歌奏響,她歡呼雀躍、熱淚盈眶,為祖國爭光,也是她的夢想。
有一種精神叫拼搏。
別人都說她聰明,其實正如愛迪生所說“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她身上體現著蓬勃向上、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
課上,她一雙眼睛總是緊緊跟隨著老師,遇到不懂的問題就記下來。
當老師提問時,她思維敏捷,她的回答總能以獨到的見解而博得老師贊賞、同學的掌聲;課后,她勤學苦練、踏實勤奮、一絲不茍,對自己嚴格要求,碰到問題刨根問底,不解決不肯罷手。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為了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她每天徜徉在書的海洋,童話故事、中外名著、科學小品文……都愛不釋手,同學們都稱她“小書蟲”。
她也因此被評為校“閱讀之星”。
她常常利用課余時間背誦唐詩宋詞,二年級就通過了校古詩文特級考核。
從書籍和古典詩文中她吸收了豐富的知識,吸取了奮進的力量,開闊了自己的視野,豐富了自己的閱歷。
由于她廣泛閱讀,勤于練筆,她的作文很棒,經常被老師當作范文朗讀,并曾多次在校園網、校報、《今日泰興》和《揚子晚報》上發表。
平時里,她為了學好奧數,起早貪黑,堅持不懈,刻苦鉆研,經過努力,在校奧數比賽中多次獲得第一名;她還自學《新概念英語》,雖然才學了不到一年,書中的六十多篇課文卻已背得滾瓜爛熟。
在學好文化課的同時,為了使自己各方面的素質都得到提高,她堅持小提琴技能的練習。
她的琴技達到了較高的水平,經常在班隊活動和校級活動中表演,并且順利通過了5級的考核;她也喜歡畫畫,擔任班級黑板報主編,為了出好一期板報,她絞盡腦汁,查閱資料,精心設計版面,分配美工及抄寫任務,任勞任怨。
在她組織下所出的黑板報在校比賽中多次獲獎。
她個人所出的手抄報在校評選中還獲得了一等獎。
她是一名出色的主持人,主持的校《歡樂總動員》晚會得到了同學、家長們的一致好評。
她也是一名優秀的小演員,所參加的“六一”節目、詩歌朗誦都在校評比中多次獲得一等獎。
她還是一名小記者,積極參加形式多樣的社會活動,使自己的實踐能力得到了提高。
為了增強體質,她積極參加各項體育活動,還成了泰師羽毛球隊的骨干力量呢!有一種素質叫文明。
她以自己的行動踐行“文明”二字。
無論是在校園,還是在公共場所,發現亂扔的果皮紙屑,她都會撿到垃圾筒內。
“對不起”、“沒關系”、“謝謝”是她的口頭禪。
看到長輩,她總會微笑著打招呼。
在她所居住的小區中常看到她擦洗樓梯扶手,攙扶老人上下樓梯的情景。
小區里的人常感嘆道:“這個孩子真懂事啊,要是我家有這樣的孩子多好啊!” 有一種愛叫奉獻。
四川汶川地震,她心系災區人民,把自己儲蓄罐里的一分一角都拿出來放到學校門口的捐款箱內,并且把準備買新衣服的三百元錢也捐了出去。
在地震一周年之際,泰州市委宣傳部、扶貧辦、郵政局組織了“寄一份包裹,送一份關愛”活動,為了使災區的小朋友在“六一”得到一份禮物,擁有一份關愛,她捐出了一年來自己積攢的硬幣——500元。
自己嫌小的衣服、鞋子,不再需要的玩具,看過的書籍,她整理好,每年在年底前打包送給農村貧困的孩子。
她還和農村一個同齡的女孩結成了幫扶對子,除給她送學習用品外,還經常在雙休日、寒暑假邀請對方來泰興作客,和她一起學習,一起逛公園,形同一對親姐妹。
有一種心靈叫善美。
俗話說: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
她一直是老師的好幫手,同學的好伙伴,她不僅積極完成老師交給的工作,而且主動幫助老師管理班級。
每當同學們心情不好的時候,她都樂做開心果,使同學豁然開朗,再現笑顏;當同桌為當不上“五星隊員”而流淚時,她會真誠地鼓勵同桌繼續努力。
朋友都愛和她聊天,因為她幽默風趣,能使朋友開懷大笑。
每當同學們有不懂的問題,都會主動來問她,她也會不厭其煩地講解。
晚上回家后,常有同學打電話向她問這問那,媽媽開玩笑說家里的電話是“110”。
功夫不負有心人。
在襟江小學的四年學習生活中,她取得了累累果實。
她的繪畫作品在“全國少年兒童環境美術書法攝影”比賽中獲得了金獎;在首屆“金色童年杯”全國少兒美術書法攝影大賽中獲得美術類銀獎等。
她在泰興電視臺舉行的“陽光寶貝”大賽中獲得優秀獎。
在省首屆“小新星”英語朗誦比賽中榮獲一等獎。
每學期都她被光榮地評為“三好學生”、“五星隊員”。
今年“六一”節,她光榮地當選為“校十佳少先隊員”。
在泰州市宣傳部、文明辦、教育局等組織的“美德少年”評選中榮獲“泰州市十佳美德少年”光榮稱號!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這就是她——郭瑋佳,一個活潑開朗、自信樂觀、質樸善良的女孩激勵自己不斷前行,追尋“十佳”征途中的座右銘!把名字換了..
怎樣做好一個校慶主持人
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
"為你的堅持喝彩
★主持的好處:
【第1句】:鍛煉應變能力
【第2句】:突破自我
【第3句】:鍛煉控場能力
【第4句】:增強自信
【第5句】:自我行銷
【第6句】:提升演講力
【第7句】:拓展人際
【第8句】:組織能力
【第9句】:增強知名度
【第10句】:豐富知識 ★主持的目的:
【第1句】:突出活動的正式與隆重
【第2句】:規范活動現場秩序
【第3句】:塑造活動內容
【第4句】:塑造活動價值
【第5句】:帶動氣氛
【第6句】:讓下位上場者更輕松、更受歡迎★大課主持的流程:
【第1句】:上臺前的準備
【第2句】:上臺
【第3句】:站位
【第4句】:問候
【第5句】:自我介紹
【第6句】:代表主辦單位表示歡迎
【第7句】:互動、氣氛調動(破冰)
【第8句】:紀律說明
【第9句】:講師的塑造
【第10句】:再次塑造氣氛
【第11句】:請出講師●優秀主持人的七大信念:
【第1句】:主持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第2句】:是我影響聽眾而不是聽眾影響我
【第3句】:做到我能做到的,而不是聽眾要求做到的(不可能所有人都滿意)
【第4句】:只要我對聽眾是發自內心友好的,他們對我也是友好的
【第5句】:站在臺上就是讓聽眾聽我的,而不是我聽他們的
【第6句】:聽眾都是可以被影響的,只要我決定
【第7句】:站在臺上我就是無可替代的**我是最受歡迎的主持人**●頂尖主持人十大要素:
【第1句】:形象(發型、臉、服飾、鞋子、首飾)
【第2句】:氣勢
【第3句】:親和力
【第4句】:控場破冰(如果在前三十秒控不住場將永遠失控)?氣勢?開場就讓聽眾參予?主動要求回應?互動游戲?帶動舉手?笑話?問合適的問題?前三十秒引起聽眾興趣?預先框式
【第5句】:肢體語言50%
【第6句】:氣氛調動
【第7句】:語言流暢度
【第8句】:講師塑造
【第9句】:流程完整
【第10句】:時間的撐控一、充分的準備
【第1句】:熟悉流程
【第2句】:內容、紙稿、腹稿
【第3句】:
國慶閱兵過程
橢圓形的臉蛋,嫩白的皮膚,不粗不細的眉毛下長著一雙透著生氣又炯炯有神的眼睛,這就是我身邊的小能人——畫畫高手韓婷。
說起我身邊的小能人,那真是一個接著一個。
小鋼琴家范有遠、體育健將吳凱、二胡能手吳鉑、知識大王黃易成……可最令我佩服的還是畫畫高手韓婷。
她那超凡的畫技,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真不知道她的爸爸媽媽怎么會生出一個這么富有畫畫天分的女兒
說真的,我們班的同學恐怕沒有一個不服她的。
她參賽獲得的獎狀可多了
你不信,我大略地報給你聽:陶藝作品獲得全國中小學生比賽三等獎,繪畫作品分別獲得全國二等獎、三等獎和優秀獎…… 我們班級的每期黑板報都是由韓婷負責,所以每期的黑板報都能圖文并茂。
這可少不了她的功勞。
你瞧,她臉上看上去心不在焉,其實可認真哩
她這里一勾,那里一畫,不大一會功夫,一個栩栩如生的孩子就“誕生”了,同學們看了都贊不絕口,有的同學甚至用夸張的詞句來描繪了:“韓婷將來一定會成為舉世聞名的大畫家
”“韓婷是我們班的才女
”畫完了幾個孩子后,她就問我:“哪里不好
”我看了好久才回答:“好像這兒有點斜。
”她聽完我的話,立即拿起黑板擦,把那個我說畫得有點斜的孩子擦掉了。
我看了,真是為她感到可惜,可她嘴里還自言自語說:“好像還可以多樣化一點。
”畫完了人物,她拿起綠粉筆添了幾筆,眼前展現出了生機勃勃的景象。
畫了幾天的黑板報,那令人期待的良好效果就呈現在我們眼前。
瞧
這只兔子越看越惹人喜愛,還有那邊的……總之,只用幾個優美的詞句是不能把我眼里所見到的美描繪出來的。
每當在美術課上,韓婷又可以自由發揮了。
你看,她照美術書上畫的那兩只熊,我說得夸張些,簡直是天衣無縫。
你別以為,她畫得好就畫得慢。
其實呀,韓婷用她那兩只纖細的手,畫得又快又好,說起來你還真不信。
那是一個星期五的美術課上,同學們還正在認真地畫畫,只有幾個平時畫不認真又貪快的同學上去批。
這時,韓婷站了起來,她吹了吹紙上的橡皮屑,這時我才看清楚她畫的那幅畫是多么復雜,那么美麗。
我心里不由地升起了一股敬佩之情。
俗話說得好:天才出于勤奮。
我相信她一定為此付出了不少心血和汗水。
這就是我們班的畫畫高手韓婷,我衷心地祝福韓婷的畫技上進上進再上進。
小畫家張源遠 胖乎乎的臉蛋,嫩白的皮膚,不粗不細的眉毛下長著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這就是我身邊的小能人——畫畫高手張源遠。
說起我身邊的小能人,那真是一個接著一個。
小鋼琴家李欣洋、體育健將尚澳、孫玉碩、二胡能手李曉琪、知識大王張嘉林……可最令我佩服的還是畫畫高手張源遠。
她那超凡的畫技,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說真的,我們班的同學恐怕沒有一個不服她的。
我們班級的每期黑板報都是由張源遠負責,所以每期的黑板報都能圖文并茂。
這可少不了她的功勞。
你瞧,她臉上看上去心不在焉,其實可認真哩
她這里一勾,那里一畫,不大一會功夫,一個栩栩如生的孩子就“誕生”了,同學們看了都打心眼里佩服她。
畫完了幾個孩子后,她就問我:“哪里不好
”我看了好久才回答:“好像這兒有點斜。
”她聽完我的話,立即拿起黑板擦,把那個我說畫得有點斜的孩子擦掉了。
我看了,真是為她感到可惜,可她嘴里還自言自語說:“好像還可以多樣化一點。
”畫完了人物,她拿起綠、藍、黃粉筆添了幾筆,眼前展現出了生機勃勃的景象。
畫了幾天的黑板報,那令人期待的良好效果就呈現在我們眼前。
每當在美術課上,張源遠又可以自由發揮了。
你別以為,她畫得好就畫得慢。
其實呀,張源遠用她那兩只胖乎乎的手,畫得又快又好,看了她的畫之后,我心里不由得升起了了一股敬佩之情。
俗話說得好:天才出于勤奮。
我相信她一定為此付出了不少心血和汗水。
這就是我們班的畫畫高手張源遠,我衷心地祝福韓婷的畫技上進上進再上進
贊同0| 評論 我有一名同學,長的很可愛,尤其是發嗲的時侯,平時有點小孩子氣,嫩白的皮膚,橢圓形的臉蛋。
她就是我們班的畫畫高手吳雯潔。
我們班每期的黑板報都是由吳雯潔畫圖案的。
上美術課的時候,吳雯潔的畫總會被拿出來展示。
吳雯潔的畫簡直是栩栩如生,漂亮,整潔,讓人看著很舒服。
我想她畫得這么漂亮一定是下了苦功夫。
俗話說得好;天才出于勤奮。
我相信她為此一定下了苦功夫。
這就是我們班的畫畫高手吳雯潔。
我衷心祝福她的畫技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