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游感言簡
南京游后的感想(800字)
如果您是小學生,看下面文章: 游南京科技館 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到了爸爸帶我去南京科技館游玩。
今天,我們乘著車來到了我夢寐以求的科技館。
爸爸買好了票,帶我們來到了科技館內。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巨大的橢圓形飛碟停泊在美麗的花神湖畔,這就是主體館。
主體館內,我們玩了許多游戲。
最讓我難忘的是:余震逃生和空間站。
我就先從余震逃生開始說吧。
我看到左方寫著大大的四個字:余震逃生。
我認為不就是余震嗎,沒什么可怕。
就二話不說直接進入了余震小屋中,我剛一進去就想:“我看這回是出不去了。
”因為這里面的房子是傾斜的,一進去就感到頭暈,好像就要倒下去了一樣。
還好墻壁上有扶手,我扶著扶手一步一步挨過去,好不容易走到了出口。
表弟又拉著我說要去再玩一次,我靠著墻連連擺手說我不去了。
這真是太刺激了。
接著來說說三樓的空間站,這比余震逃生還刺激,是坐火箭去太空旅行。
我坐上了火箭,火箭上還有說明人。
我剛一進去說明人,就給我們介紹火箭的分布,我聽的如癡如醉。
接下來就是我期待已久的太空旅行了,火箭發射時,我的心都快跳到我的嗓子眼上了。
到了太空中,說明人說火箭的雙翼已經離開了,我嚇得心撲通撲通地跳。
又當說明人說我們的燃料已經用盡,我嚇得都快哭出來了。
但看著飛船窗外那美麗的太空,我又有點感到心安理得了。
后來說明人說我們的旅程快結束了,我卻又感到有點依依不舍的感覺,想在太空上多看幾眼。
大家聽了我的講述是不是很想來親自體驗一下呀,我可以做你的導游哦。
如果您是初中生,看下面文章:五一節到了,爸爸媽媽帶我到南京科技館去參觀,遠遠看去,只見三個巨大的圓球”座落在草坪上。
進入科技館,我看到了“神州七號”的實物、科學小實驗等。
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神州七號”的實物,有大圓桶似的返回艙、有高而寬的降落傘、有翟志剛出艙時拿過的國旗,還有航天員們在太空拍攝的反映五彩繽紛浩瀚太空的照片等,除了神州七號的展品外,許多高科技產品也是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接。
有踩地鼠、虎口脫險、機器人演奏薩克斯、感受地震等精彩、驚險、益智的游戲。
其中,我最喜歡機器人演奏薩克斯。
一個體形高大的機器人,手中握著一個華麗的薩克斯,一本正經地吹著,那優美的旋律娓娓動聽,讓人著迷。
在它的前方有一個屏幕,上面有許多中國名曲,你想聽哪一首就聽哪一首,只要你輕輕一按按鈕就好了。
怎么樣?有趣、神奇吧! 那里還有令人難忘的“感受地震”。
我們走進特制的房屋里,待那里的工作人員一啟動開關,整座房屋便震動起來。
開始,我對那翻江倒海般的情景還有一些害怕,但馬上就適應了。
不過,這刺激的場景讓我切身感受到地震對人類的危害,特別讓我聯想到了四川大地震時人們驚慌失措逃生的樣子,想到多少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情景是多么的慘不忍睹呀
我還喜歡玩“虎口脫險”的游戲。
我們坐在模擬的自行車上,按上按鈕,游戲開始,我們飛快地蹬著自行車,左一躲右一拐,幾乎使出渾身解數,艱難地向前進。
可能會因為一不小心就會被“老虎”捉住,從而淘汰出局。
經過2分鐘的“飛蹬”我終于從虎口脫險了,累得是氣喘吁吁。
從這個游戲中,我懂得了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危險不僅要用毅力,還要用智慧。
在三樓,我還體驗了一下乘滑翔傘和開飛機的感覺,真是好極了,神州七號模擬發射的過程也令我大開眼界。
這次游覽南京科技館,讓我不禁暗自贊嘆:科學技術的發展真是突飛猛進呀!它激發了我愛科學、學科學的熱情,我想,今后我會常來這里的,因為每次來我都會有新的體驗+1已贊過
關于南京大屠殺感悟的作文 600字
不容忘卻的史實南京大屠殺指1937至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在南京保衛戰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淪陷后,日軍于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數月的大規模屠殺。
其中日軍戰爭罪行包括搶掠、強奸、對大量平民及戰俘進行屠殺等。
屠殺的規模、死傷人數等沒有世界共同認可的數字,但一般認為死亡人數超過30萬。
日本侵略者攻占南京,對無辜居民和已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進行了長達6個多星期的血腥大屠殺,昔日繁華的六朝古都頓時變成了人間地獄
讓我們翻開歷史,定格在那不堪回首的一頁上吧。
1937年“七?七事變”,全面抗戰爆發。
國民政府軍在凇滬會戰中失敗后,日軍占領上海,接著兵分三路進攻南京。
國民黨政府宣布遷都重慶,由唐生智部率5萬人留守保衛南京。
12月12日,日軍在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師團長谷壽夫的指揮下侵占雨花臺、紫金山、突入中華門。
唐生智以戰局難以挽回為由,為保存實力以圖再戰,下令放棄南京。
12月13日上午,日軍第
【第6句】:第4師團首先從中華門侵入城內,接著光華門、中山門、和平門也相繼被日軍攻入,并且占領了國民政府。
午后2時,日本海軍第11支隊溯江而上,抵達下關;下午4時,日軍國崎支隊沿長江北岸攻占浦口,南京淪陷了,南京城空前的劫難降臨了
12月15日,日軍將2000多手無寸鐵的中國人押至漢中門外,把他們捆綁后用機槍射殺,再用木柴、汽油焚燒。
當晚,又將1300人按每100人為一組射殺,并且在魚雷營屠殺9000余人,后又在下關寶塔橋一帶屠殺了3萬多人。
12月16日,日軍在中山碼頭前屠殺了5000余人,后將尸體推入江中。
12月17日,日軍又將3000余人押至煤炭港下游江邊集體射殺,在放生寺、慈幼庵將避難的400多人集體槍殺。
12月18日,日軍在下關草鞋峽集體屠殺57400人;在下關南通路北邊的麥地里槍殺300余人;在大方巷難民區槍殺4000余人,單是投入江中的尸體就有3萬5千多具。
12月20日,日軍在燕子磯江邊,集體屠殺5萬余人,在魚雷營屠殺3萬余人,在鳳臺鄉、花神廟屠殺7000余人……這一連串血淋淋的數字是多么的觸目驚心
就連當時駐南京的法西斯德國代表在向其政府的報告中寫道:“他們(日軍)是獸類的集團,屠殺、劫掠、縱火……甚至以殺人競賽的方式對南京城血洗,他們是一架正在開動的獸性機器。
”據戰后國際法庭認定,日軍侵入南京后,一個半月內,被集體屠殺的中國人達19萬以上,被零散屠殺的中國人超過15萬,總計30萬人以上。
焚毀全城三分之一的街道和建筑物,制造了震驚中外、慘絕人寰的世紀大慘案
然而,長期以來,日本國內的右翼勢力從未對他們的侵略行徑進行過認真的反思,肆意美化那場給全亞洲人民帶來災難的戰爭。
近年來,由于經濟的衰退,日本一些不安分的右翼勢力甚至企盼“重顯戰前雄風”來擺脫經濟困境。
日本文部省在審定中、小學歷史課本時,公然篡改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歷史,把當年日軍對南京人民的大屠殺說成是“由于中國軍隊的激烈抵抗”造成的。
事實上,松井石根在日軍進入南京前就命令其部隊“發揚日本武威,懾服中國。
”妄圖以恐怖的手段,使中國民眾畏懼、屈服,以實現其滅亡中國的罪惡目的。
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8年浴血奮戰,終于贏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1946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開始審判包括松井石根在內的日本甲級戰犯28人。
松井石根和谷壽夫先后被判處死刑,這是侵略者應得的下場,他們的罪行永遠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日本文部省妄圖為這樣的大屠殺翻案,中國人民和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一定決不容許
求一篇《關于南京大屠殺的感想》
1-----站在萬人坑前面對眼前累累的白骨,思緒在我的腦海里跳躍成奔騰的浪花:恐懼、仇恨、屈辱、憤怒、苦澀……從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從九一八到七七事變,從火燒圓明園到潘家峪慘案,其間有多少血和淚,多少恨與痛自知。
一排排的紅色蠟燭模糊視線,變成了血的顏色。
這是人類的歷史上所記載下的殘暴的一頁,是人性最陰暗的一面。
然而,處在當今這個和平的年代,戰爭的傷痛正在慢慢地等待平復。
但時間的流失并不意味著遺忘戰爭。
從某種意義上說,戰爭是歷史某一階段的立體反映,是留給后人的一種把握未來的智慧。
2————只有理解了當時的南京人在精神上被日本人屠殺了...”,其實,在那個被侵略的年代中國人又何止是只有南京人在精神上被日本人屠殺了
那么多投敵份子,漢奸不也是在精神上被屠殺了的么
對那30手無寸鐵的冤魂我們實在不應該指責什么,也沒任何資格去指責他們的不反抗..除了劊子手們外,還應該受到指責的是當時的蔣介石政權
正是因為他們的慌亂,無能和低落的抵抗意志而導致南京城下聚集了30余萬冤魂
71年過去了,我們仍然應該反思,為什么會發生南京大屠殺
為啥會有那么多的人被屠殺
是否除了小日本鬼子早有預謀的冷酷殘暴屠殺計劃外還有其他因素
我們深入民心的”忍””讓”道德觀有沒有問題
自古以來”與城池共存亡”的血性為啥會在南京消失了
3————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在中國的社會價值觀中,在對日事務上任何感情或情緒的表露,諸如愛憎分明、嫉惡如仇、不平則鳴、拍案而起、喜笑怒罵、吶喊怒吼、慷慨激昂、血氣方剛…都被等同于“感情用事”和“情緒化”,成了“非理性”的“偏激”和“盲動”,愛國者們在所謂“輿論精英”的誤導下都成了”糞青”必欲除之而后快
----這樣的”精英””專家學者”們是不是也在對中國人進行著另一種方式的”精神屠殺”呢
游南京中山陵感受,200字 謝謝~
紀念
參觀歷史博物館有感 300字
今天,我們小記者要去歷史博物館,不妨你也跟著我一起去吧
我們一走進博物館,一幅迷人的景象就呈現在我們的眼前:一塊紗布里面站著一個巨人——他就是銅立人像。
它形態各異,而且還有兩只長長的手臂,好像要抱你一樣。
可見,它具有濃濃的民俗文化啊
接下來,我看到一個文物好像在金雞獨立,結果,我上前一看原來是銅人首鳥身像啊。
它像奧運云一樣,一動不動地立在那里。
然后,我又看到了一顆巨大的牙齒,它會是誰的牙齒呢
原來,它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象的牙齒。
它巨大無比,呈土咖啡色。
突然,我的眼睛被一幅幅山水畫吸引住了,然后,我就不知不覺地來到“畫廊”,那里到處都是畫,有的刻在木頭上,還有的干脆把人的造型捏出來。
第一幅畫是在木頭上刻的,它的內容非常豐富,而且很精致。
可是,我感覺它非常像《清明上河圖》。
你看,民俗文化又特別,又相像。
然后,我們又去了三樓,那里有鄧小平爺爺所開過的車、用過的公文包等等。
在這里,我大開眼界,看到了改革開放初期1980年的電話,還看到以前竟然有兩個鏡頭的照相機,真是應有盡有
可是,一個大大的家伙擋住了我的視線,我心想,這家伙,這么大,還有一個自行車一樣的圓圈,真奇怪
原來,它是古代的電影設備啊
你看,古代的東西也很新奇哦
但是,時間過得飛快,我們該回去了。
我戀戀不舍地告別了歷史博物館,心思還在那有趣的博物館。
夏游南京的牛首山作文400字左右。
“春牛首,秋棲霞”。
五月初的一個周日,我們一家驅車來到位于南京城區西南十公里之外的江寧牛首山,游覽古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牛首煙嵐”。
駛進景區,我們就被郁郁蔥蔥的樹林包圍了。
道路兩旁,蒼翠的松柏、挺拔的綠竹、高大的銀杏、遍坡的紫藤,在我們的眼前交相輝映,清香四溢,令人賞心悅目。
那么它為什么叫牛首山呢
據說,是因為這座山雙峰突起,東西對峙,形似牛頭雙角,就像一只牛首,所以叫牛首山。
停好車輛,我們便沿著山路漫步上行,來到了位于牛首山峰最高處的廣場,仰首看到一座磚塔矗立在山頂。
沿著石階向上爬了一段臺階,就進入佛教圣地——弘覺禪寺。
寺院內建筑別落有致,一尊刻有“弘覺”禪師的雕像站立在寺塔前, 像是時刻守護著塔身的安全和威嚴。
相傳弘覺寺塔建于唐代,高達41米,七層八面,每面正中為拱形壺門,四隱四現,造形典雅,風格古樸,是江南地區最大的磚塔。
進入塔內,彎延的樓梯僅夠一人小心翼翼地通行。
我們就登上了塔頂,舉目遠眺,山下的風景一覽無余,漫山遍野桃李盛開,杜鵑爭艷,松竹掩映,滿山青翠,還有大小不一的湖泊點綴著, 猶如幾面銀鏡鑲嵌在翡翠之中,形成一幅自然山水墨畫,處處充滿生機,景色宜人,春風拂面,十分愜意。
在寺院內逗留了近半個小時分鐘,我們又通過一段長長的山路,來到了位于山南的鄭和文化園。
鄭和文化園是為了紀念明代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的功績而建造的,鄭和的陵墓就安葬在此。
鄭和紀念館建在文化園廣場的東側,屬于典型的明代建筑。
紀念館院落的中央矗立一尊鄭和雕塑,四周分別是四個展廳。
在第一展廳,介紹的是鄭和的生世,以及與南京的關系,還有他七下西洋的航線和所到國家的情況。
步入第二展廳,剛進去,就被寶船模型的氣勢給鎮住了, 宏偉而瑰麗,雅致而精巧,好似每一塊木板都充滿了活力,表現得淋漓盡致。
由此,我突然想象起航時的場面: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在蘇州港碼頭,鄭和船隊啟航時,全城百姓都來為他們送行,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祈盼他們成功歸來……當我回過神來,爸爸媽媽早已在紀念館門口等候,我趕快瀏覽完第三、第四展廳,急忙與他們匯合。
因時間原因,我們不得不匆匆地瞻仰了鄭和的陵墓。
隨后,我們沿途又游覽了南唐二陵、南宋岳飛抗金故壘、明代摩巖刻佛像等名勝古跡。
一路感受南京的悠久歷史,禁不住暗自贊嘆, 是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創造了舉世矚目的豐功偉績,留給后人如此豐富寶貴的文化遺產。
傳承和發揚先人的光榮傳統,我們有責任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