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優美的句子描寫山亭夏日
【第1句】: 誰能把《村居》、《山亭夏日》、《山行》、《南秦雪》這四首古詩用
《村居》:農歷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楊柳披著長長的綠枝條,隨風擺動,好像在輕輕地撫摸著堤岸。在水澤和草木間蒸發的水氣,煙霧般地凝聚著。楊柳似乎為這濃麗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們放學以后,一路上沒什么耽擱,回家挺早,趕忙趁著東風勁吹的時機,把風箏放上藍天。
《山亭夏日》:綠葉茂盛,樹蔭下顯得格外清涼,白晝比其它季節要長,樓臺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池水里。 微風輕輕拂動色澤瑩澈的珠簾, 而滿架的薔薇散發出一股清香,整個庭院彌漫著沁人心脾的香氣。
《山行》: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頂,在白云飄浮的地方有幾戶人家。停下來欣賞這楓林的景色,那火紅的楓葉比江南二月的花還要紅。
《南秦雪》:帝都到清明時間寒意才盡,而駱谷到了春深時節卻未見春意;剛看見峻嶺上云似華蓋,就發現巖石下白雪如塵。如筍石般的山峰好像上千矗立的玉石,松蘿班的樹林也披上了萬多銀花。在這個不見飛鳥不聞猿啼的時節,年輕的御史走在了去南秦的路上。
【選自百度翻譯及百度知道】
【第2句】: 古詩《山亭夏日》
高駢的《山亭夏日》: 綠柳濃陰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這是一首描寫夏日風光的七言絕句。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細玩味“陰濃”二字,不獨狀樹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時正是夏日午時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樹陰”才能“濃”。這“濃”除有樹陰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淺之“深”意在內,即樹陰密而且深。
《紅樓夢》里描寫大觀園夏日中午景象,謂“烈日當空,樹陰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給人以“夏日長”的感覺。
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說“日長睡起無情思”,就是寫的這種情趣。因此,“夏日長”是和“綠樹陰濃”含蓄地聯在一起的,決非泛泛之筆。
第二句“樓臺倒影入池塘”寫詩人看到池塘內的樓臺倒影。“入”字用得極好:夏日午時,晴空驕陽,一片寂靜,池水清澈見底,映在塘中的樓臺倒影,當屬十分清晰。
這個“入”字就正好寫出了此時樓臺倒影的真實情景。 第三句“水精簾動微風起”是詩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
此句可分兩層意思來說。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瑩透澈;微風吹來,水光瀲滟,碧波粼粼。
詩人用“水精簾動”來比喻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個水面猶如一掛水晶做成的簾子,被風吹得泛起微波,在蕩漾著的水波下則是隨之晃動的樓臺倒影,多美啊!其二,觀賞景致的詩人先看見的是池水波動,然后才感覺到起風了。夏日的微風是不會讓人一下子感覺出來的,此時看到水波才會覺著,所以說“水精簾動微風起”。
如果先寫“微風起”,而后再寫“水精簾動”,那就味同嚼蠟了。 正當詩人陶醉于這夏日美景的時候,忽然飄來一陣花香,香氣沁人心脾,詩人精神為之一振。
詩的最后一句“滿架薔薇一院香”,又為那幽靜的景致,增添了鮮艷的色彩,充滿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詩洋溢著夏日特有的生氣。“一院香”,又與上句“微風起”暗合。
詩寫夏日風光,純乎用近似繪畫的手法:綠樹陰濃,樓臺倒影,池塘水波,滿架薔薇,構成了一幅色彩鮮麗、情調清和的圖畫。這一切都是由詩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繪下來的。
山亭和詩人雖然沒有在詩中出現,然而我們在欣賞這首詩時,卻仿佛看到了那個山亭和那位悠閑自在的詩人。
【第3句】: 描寫夏天太陽的詩句
詩中夏 【第1句】: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白居易:《觀刈麥)) 【第2句】: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李商隱:(晚晴)) 【第3句】: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 【第4句】: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杜甫:《夏夜嘆》) 【第5句】:農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復古:《大熱》) 【第6句】: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李昂:《夏日聯句》) 【第7句】:殘云收夏暑,新雨帶秋嵐.(岑參:《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 【第8句】: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范成大:《喜晴》) 【第9句】: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第10句】: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陽陰正可人.(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大堤曲 今日菖蒲花 -李賀 頻頻在星光下,簾影前 看到你蹙眉,猶帶著 唇邊一點微笑: 「總夢見是在天之涯 寬厚的胸和肩胂,多汗的…… 感覺你耳后草原如海水 熟悉而淡漠的氣味」 頭發稍稍長了些,微巷 如昔日菖蒲的花蕊 雙眉依然是細小溫柔 隨時因為快樂而縐蹙 眼睛搖蕩如招喚的燈火 所有想象和追尋 都在其中燃燒,焚盡 心中最后一滴幻與真 「在海角,遙遠最遙遠的 地方,春雨曾經傾斜過 喬木的新葉,和床頭鐘」 在人群當中,頻頻 以衣裳的顏色和體裁暗示 相約在木蘭酒坊 在垂楊碼頭,在桃子之后 蓮蓬以下,被單的中間 夕陽飛照大堤和彩緞 歸鳥結隊掠過你的眼 夏天已經過完了,夏天 隱入骨格碰撞的山巒 汗水匯注滾滾的河川 「然后體會分離,整個秋天 悉數屬于你,我也在港上 默默思念著,屬于你」 然后不知道為甚么 就將所有的諾言遺忘 醒來在陌生人的鏡前 蹙眉微笑,四肢有些衰弱 「恁地惟悴只因夢中人」 1981 楊牧 八月的憂愁 黃水塘里游著白鴨, 高粱梗油青的剛高過頭, 這跳動的心怎樣安插, 田里一窄條路,八月里這憂愁? 天是昨夜雨洗過的,山崗 照著太陽又留一片影; 羊跟著放羊的轉進村莊, 一大棵樹蔭下罩著井,又像是心! 從沒有人說過八月什么話, 夏天過去了,也不到秋天. 但我望著田壟,土墻上的瓜, 仍不明白生活同夢怎樣的連牽. 林徽因 香蓮碧水動風涼夏日長 解讀: 香蓮碧水動風涼,水動風涼夏日長; 長日夏涼風動水,涼風動水碧蓮香. 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 ——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杜甫《夏夜嘆》 綠陰生晝靜,孤花表春余. ——韋應物《游開元精舍》 殘暑蟬催盡,新秋雁帶來 ——白居易《宴散》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盛一院香. ——高駢《山亭夏日》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精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高駢《山亭夏日》) 攜扙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 ——(秦觀《納涼》)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樹陰中野徑斜.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籜龍己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陸游《幽居初夏》) 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竹深樹宻蟲鳴處,時有微涼只是風. ——(楊萬里《夏夜追涼》) 安東尼奧·馬查多〔西班牙〕 安東尼奧·馬查多(Antonio Machado, 1875-1939),二十世紀西班牙大詩人,早年在西班牙自由教育學院學習,在馬德里獲得了博士學位,曾在巴黎大學深造,他還在巴黎聽過亨利·柏格森的哲學講座,并且在以后的日子里深受其影響.后來在索利亞長期擔任中學法文教師.離開索里亞后,他先后在巴伊薩、塞戈維亞等地任教,并在塞戈維亞創辦了“人民大學”.1927年當選為西班牙皇家語言科學院院士.共和國時期,他在馬德里卡爾德隆學院和塞萬提斯學院任教,西班牙內戰結束后,獨裁者佛朗哥奪取了政權,他不得不流亡法國,后來病逝于科利烏爾.馬查多的詩作主題為:土地、風光和祖國,早期作品有現代主義色彩,后來從單純的表現內心轉向關注外界事物的直覺型的“永恒詩歌”.他以優美的筆調描繪西班牙自然風光,又關注社會政治生活.他是西班牙著名文學流派“九八年一代”的主將,關心西班牙的命運.他的后期作品大多顯示出深邃的存在主義觀點和詩人的孤獨.馬查多的詩作語言新鮮樸素,近似易于朗誦的西班牙民歌;內涵深邃、描寫細膩,但不事雕琢. 廣場和明亮的桔子樹 廣場和明亮的桔子樹 掛著渾圓而快樂的果實. 年青學生的喧鬧 一陣陣混亂地傳出學校-- 他們那清新的嗓音的快樂 充斥了廣場的蔭蔽部分的空氣. 死城角落里的 兒童般的歡樂! 我們曾經是某種我們依然看見 穿行這些古老街道的東西! ● 鐘敲響十二次.那是一把鐵鍬 鐘敲響十二次.那是一把鐵鍬 鏟動土地十二次. .“輪到我了!”我叫喊.沉寂 回答我:別害怕. 你永不會看見最后一滴墜落 它如今在滴漏式水鐘里顫抖著. 你將依然在這里的 海灘上睡眠很多時辰, 而你在一個清晰的早晨將會發現 你的小船系在另一條海岸上. ● 那長袍輕輕掠過疲竭的 那長袍輕輕掠過疲竭的 土地的微弱聲音! 來自古代之鐘的 那么多的悲傷! 奄奄一息的煤 在西方冒煙. 雪一般的羅馬幽靈 四處走動點燃星星. “打開陽臺門吧.這是 讓幽靈進入的時候. 這個下午在打著盹 而鐘聲在沉睡.” ● 我的靈魂在熟睡嗎? 我的靈魂在熟睡嗎? 這些在夜里勞作的蜂箱 。
【第4句】: 古詩《山亭夏日》
高駢的《山亭夏日》:
綠柳濃陰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這是一首描寫夏日風光的七言絕句。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細玩味“陰濃”二字,不獨狀樹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時正是夏日午時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樹陰”才能“濃”。這“濃”除有樹陰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淺之“深”意在內,即樹陰密而且深。《紅樓夢》里描寫大觀園夏日中午景象,謂“烈日當空,樹陰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給人以“夏日長”的感覺。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說“日長睡起無情思”,就是寫的這種情趣。因此,“夏日長”是和“綠樹陰濃”含蓄地聯在一起的,決非泛泛之筆。
第二句“樓臺倒影入池塘”寫詩人看到池塘內的樓臺倒影。“入”字用得極好:夏日午時,晴空驕陽,一片寂靜,池水清澈見底,映在塘中的樓臺倒影,當屬十分清晰。這個“入”字就正好寫出了此時樓臺倒影的真實情景。
第三句“水精簾動微風起”是詩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兩層意思來說。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瑩透澈;微風吹來,水光瀲滟,碧波粼粼。詩人用“水精簾動”來比喻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個水面猶如一掛水晶做成的簾子,被風吹得泛起微波,在蕩漾著的水波下則是隨之晃動的樓臺倒影,多美啊!其二,觀賞景致的詩人先看見的是池水波動,然后才感覺到起風了。夏日的微風是不會讓人一下子感覺出來的,此時看到水波才會覺著,所以說“水精簾動微風起”。如果先寫“微風起”,而后再寫“水精簾動”,那就味同嚼蠟了。
正當詩人陶醉于這夏日美景的時候,忽然飄來一陣花香,香氣沁人心脾,詩人精神為之一振。詩的最后一句“滿架薔薇一院香”,又為那幽靜的景致,增添了鮮艷的色彩,充滿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詩洋溢著夏日特有的生氣。“一院香”,又與上句“微風起”暗合。
詩寫夏日風光,純乎用近似繪畫的手法:綠樹陰濃,樓臺倒影,池塘水波,滿架薔薇,構成了一幅色彩鮮麗、情調清和的圖畫。這一切都是由詩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繪下來的。山亭和詩人雖然沒有在詩中出現,然而我們在欣賞這首詩時,卻仿佛看到了那個山亭和那位悠閑自在的詩人。
【第5句】: 山亭夏日小詩描寫夏季什么地點的景色
[譯文]
夏季天長了,綠樹枝葉茂盛,樹陰非常濃密;池塘中水平如鏡,映照著樓臺的倒影。微微的山風吹來,水晶簾輕輕飄動;滿架的薔薇正在盛開,整個院子里充滿了花香。
賞析:這首詩在炎夏讀來倍感清涼安詳。 在山間幽靜的庭院里,入眼都是綠樹濃陰, 樓臺在水池中留下倒影,微風拂過, 水晶一樣的簾子輕輕晃動,薔薇的香氣也在隨之蕩漾開來,充盈在庭院的每一個角落。詩人捕捉了微風之后的簾動、花香這些不易覺察的細節,傳神的描繪了夏日山亭的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