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畢業感言
人事到底是干什么工作的
人力資源
勤奮之前你會覺奮是一件很傷大腦的行為,就會不斷幻想如果不勤能獲得成績的該多好。
還會潛意識的舉出很多天天玩耍但是仍能取得很好成績的人,并以此成為自己同樣玩耍的借口。
(其實不是別人不努力,而是別人努力的時候自己沒有看見)。
等到自己終于有一天發現了自己該改變,該努力的時候,并真正努力地做好每一件事。
你會發現努力是一件可以那么有效地讓自己的生活充實的事情。
然后你會喜歡上努力讓人心里滿滿地充實感覺,也會更加珍惜自己努力后取得的成果。
勞逸結合與努力并不能成為矛盾,享受自己的生活,全力以赴的做好每一件事也很重要。
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這句話一點沒錯
參加兒子大學畢業典禮感言
兒子大學畢業了在一家外到了工作,按道理我們的任務完成了。
中國的父母還是覺得很多事情還要關心。
但我覺得今天是一個難得的紀念日,我們感謝校方的邀請(如果有邀請函,更令人欣慰)參加了這樣的畢業典禮,我們很幸運,我們會越來越重視這些社會禮儀,我們期待著一個儀式完善、秩序穩定的社會早日降臨。
母愛作文
征程(不好意思,有點長) 高三二 楊凌虓 和風吹起柳絮的思念,飄到世界上最遠的心靈,去點亮夢想邊緣的火種,讓海的波濤因你我的執著而沉醉。
這片天空下有一群孩子,他們懷揣夢想,即將踏上又一段嶄新的征程。
沒有退縮,沒有逃避,回首來時路,我們風雨兼程。
從六年前的滿臉稚氣一路走來,我們和“育才”這個孕育品德與智慧的名字一同成長,直至今日,或學有小成,或初識人生,亦或仍懵懵懂懂,至少我們已經在這里學會了關心他人,學會了肩負責任,學會了如何擁有一顆創新求實的心,學會了用怎樣的目光和胸懷去迎接挑戰,展現自我。
還記得那個因為非典而休息了兩周的五一么,返校后取消了期中考試卻增加了一天四次的體溫匯報,手拿溫度計的我們在課堂里重新審視生命的價值;還記得為了安全而大量鑿掉外層墻面,使得校園里林立著腳手架的那個炎炎夏日么,全校師生繼續在叮叮當當中學習生活,少有埋怨,更多的是對現有環境的由衷珍惜;還記得那個天空突然放晴冬日午后么,高三全體同學滿懷信心地站在一二·九的起跑線上,在這條注定漫長艱辛的路上我們相互鼓勵努力向前,班旗在終點久久揮動,記憶中定格下勝利的微笑;還記得一模二模時的倉促應戰,三模四模中的循序漸進,五模六模后的沉穩塌實么,時間和汗水讓我們在高三這段并不好走卻又充實而刻骨銘心的特殊時光中歷練,成長,成熟。
生命的波瀾讓相逢成為一種財富,六年的育才生活我們相識、相伴,軍訓、學農、運動會、廣播操比賽、觀摩班會、文藝匯演,歡喜也好,辛酸也罷,每一個清晰的場景都是一個明朗的永恒的日子,每一個凝聚的集體都有一個不滅的傳承的信念。
還有短短的幾天,我們將再次面臨生命中的抉擇。
不需要什么承諾,時間和事實會證明我們的默默付出。
離開這片溫馨的家園,攀登更高聳的山峰。
這只是人生即將邁出的一小步,也必將是最為堅實的一步,帶著老師、家長、同學們的希望、期盼和祝福,我們終將為自身搭建一個更廣闊的發展平臺,為育才園添上更濃重的絢彩,為回憶鑄就一個無憾的輝煌。
14天后,379天后,744天后,我們必將面對同樣抉擇。
高一高二的學弟學妹們,你們是幸福的,在家庭、學校、社會共同營造的優秀環境中,有更多的時間去充實,有更多的機遇去把握,有更精彩的生活去感悟去創造。
學會珍惜吧,珍惜不斷流逝的分分秒秒,珍惜可貴的純真友誼,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環境,珍惜陽光下的青春年華。
在這育才園中,我們最難以割舍,永遠不會忘記,并充滿感激的就是您。
沒有浮華的言語,不用絢麗的辭藻,永遠銘記的是您三尺講臺上的身影,張張卷紙上的勾畫,是我們生病時的悉心呵護,犯錯時的諄諄教導,進步時的會心微笑。
您給予我們的太多、太多,所以今天請讓我們以最熱烈的掌聲表達我們對您最由衷的感謝。
并且請允許我謹代表高三的全體同學對全校領導、老師尤其是與我們并肩奮戰在高三第一線上的老師們說一聲:您,辛苦了
多少個日日夜夜我們在這片親切的校園里吸收知識,學會做人。
行走于三點一線的簡單軌跡,抬頭數著眨眼的星星,講述著身邊只屬于我們的動人故事。
直到有一天,突然意識到分離將成為一種必然,且就在眼前。
我們要離開這片再熟悉不過的沃土,并將滿懷敬意的稱其為母校,此時我們才真切的感受到育才情結在我們心中的位置和重量。
沒有淚水,沒有徘徊,對身邊的朋友說一聲珍重,對時刻關注我們的老師說一聲珍重,對美麗的育才園說一聲珍重。
我們將收好行囊,伴著初升的朝陽,滿懷信心和夢想,踏上一段嶄新的征程。
怎樣的譚千秋
譚千秋老師的介紹 譚千秋,中共黨員,1957年8月出生。
湖南省衡陽市祁東縣步云橋鎮巖前村人。
1978年3月,以優異成績考入湖南大學政治專業學習,1982年1月畢業后,分配到四川綿竹東方汽輪機廠工作,先后在該廠職工大學和中學任教。
從教26年來,譚千秋不僅教學成績卓越,被評為特級教師,而且,在擔任中學教導主任以來,他致力于學校的教學改革和創新,為提高教學質量作出了積極貢獻,特別是他非常的愛學生,在校園里看到一塊小石頭都要撿起來,生怕學生們在玩耍時受傷,被同事們譽為“最疼愛學生的人。
”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強烈地震,波及綿竹。
在地震中,東汽中學一棟教學樓頃刻坍塌。
當時,譚千秋正在這棟教學樓的教室里上課。
危急時刻,他用雙臂將四名高二一班的學生緊緊地掩護在身下。
2008年5月13日晚上,當人們從廢墟中將他扒出來時,他的雙臂還張開的,趴在講臺上。
手臂上傷痕累累,后腦袋被樓板砸得凹了下去。
而四名學生在他的保護下成功獲救,而他就這樣獻出了自己51歲的生命。
[編輯本段]譚千秋老師的主要事跡 深夜的德陽市漢旺鎮,冷雨凄厲,悲聲四處,呼嘯而過的救護車最能給人帶來一絲慰藉,那意味著又有一個生命在奔向希望。
2008年5月13日23時50分,救護車的鳴笛聲響徹漢旺鎮——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的救援人員在德陽市東汽中學的坍塌教學樓里連續救出了4個學生。
“我侄女是高二一班的學生,要不是有他們老師在上面護著,這4個娃兒一個也活不了
”被救女生劉紅麗的舅舅說。
“那個老師呢
” “唉……他可是個大好人,大英雄噢
”說著,劉紅麗舅舅的眼圈紅了。
那是一位男老師,51歲了。
2008年5月13日一早,設在學校操場上的臨時停尸場上,從工作人員手中的遺體登記冊里查到了這位英雄教師的名字——譚千秋。
他的遺體是13日22時12分從廢墟中扒出來的。
“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活了
”一位救援人員描述著當時的場景。
譚老師的妻子張關蓉正在仔細地擦拭著丈夫的遺體:臉上的每一粒沙塵都被輕輕拭去;細細梳理蓬亂的頭發,梳成他生前習慣的發型。
譚老師的后腦被樓板砸得深陷下去…… 當張關蓉拉起譚千秋的手臂,要給他擦去血跡時,丈夫僵硬的手指再次觸痛了她脆弱的神經:“昨天抬過來的時候還是軟軟的,咋就變得這么硬啊
”張關蓉輕揉著丈夫的手臂,失聲慟哭…… 就是這雙曾傳播無數知識的手臂,在地震發生的一瞬間從死神手中奪回了四個年輕的生命,手臂上的傷痕清晰地記錄下了這一切
“那天早上他還跟平常一樣,6點就起來了,給我們的小女兒洗漱穿戴好,帶著她出去散步,然后早早地趕到學校上班了。
這一走就再也沒回。
女兒還在家里喊著爸爸啊
”張關蓉泣不成聲。
“譚老師是我們學校的教導主任,兼著高二和高三年級的政治課。
”陪著張關蓉守在譚老師遺體旁的同事夏開秀老師說,“在我們學校的老師里他是最心疼學生的一個,走在校園里的時候,遠遠地看到地上有一塊小石頭他都要走過去撿走,怕學生們玩耍的時候受傷。
” 操場上,學生家長按當地習俗為譚老師燃起了一串鞭炮…… [編輯本段]同學們的祝福 2008年5月16日晚,在地震中為保護學生犧牲的譚千秋老師的骨灰在其妻子張關蓉和其他家人的護送下抵達長沙,并將送回他老家祁東縣安葬。
在黃花機場,100多輛出租車自發為他送行。
湖南大學約1萬名學生手持蠟燭迎接他回到母校。
“我會牢記你那永恒的瞬間。
你那張開的雙臂,是一雙恪盡職守、充滿無私大愛的雙臂。
當大災到來時,那雙手臂不是急于尋求自身的安命,而是堅強不屈地擔負起保護學生的職責。
”2008年5月16日上午,湖南大學師生舉行追思會,悼念在四川地震中勇救四名學生的英雄教師、他們引以自豪的77級校友。
他是一個品格高尚的平凡人。
曾給譚千秋上過課的肖孚容老師向大家展示了他30年前的成績單、學籍表。
在長沙的14名同班同學深情地回憶起他在湖大求學的情景。
湖大教授柳禮泉說,千秋同學是一名極其普通的學生,他連寢室長都未做過,但是他的質樸、他的純真、他的憨厚,還有他的那種感恩情懷,讓我們絲毫不驚詫他那一刻的勇敢抉擇。
中南大學教授張功耀說,千秋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
但他這種安于平凡的精神恰恰就是真正的不平凡。
正是這樣的平凡,才真正體現了他一生不為名、不為利、不茍且、不阿諛的傲骨和正氣。
也正是這樣的人,才能在危難之際顯現出英雄本色。
“他以師者的本色展示了人民教師的職業操守,以自己的寶貴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
”湖大校黨委書記劉克利高度贊揚譚千秋的崇高精神。
湖南大學已經下發決定,在全校開展向譚千秋校友學習活動,并向其親屬捐贈慰問金12萬元。
同班校友也紛紛解囊,捐出了12萬元。
“如果,沒有這場地震,我想,在湖大校史里,你就是一個普通的校友,在世人眼里,或許你就是一個平凡的老師。
可是,你知道嗎
如果沒有這場地震,我寧愿你普通,我寧愿你平凡,我寧愿你好好地活著。
”湖大馬列主義學院的一名同學在湖大校園網上這樣表達大家的心聲:“我們會永遠記住你張開雙臂的姿勢。
流完這滴淚,我決定不再哭了。
因為,從這一秒開始,我要像你一樣,做一個勇敢的、恪盡職守的、大愛無聲的人
像你一樣,在危險面前絕不顫抖
” [編輯本段]學生的感受 那一天(2008年5月12日),他跟平常一樣,早早的起來,準時到學校,跟平時一樣,出現在講臺上,拿著粉筆在黑板上發起熟悉的聲音開始了跟平常一樣的生活,只是,當他發現課桌在搖晃的時候,大聲的要同學們趕快跑出去,不要拿任何東西跑出去,但是,那致命的幾秒中,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學生都能跑出去,在教學樓要坍塌的瞬間,他讓離他最近的四個同學,藏在桌子底下。
然后,臥在桌子上,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保護孩子們的性命,當救援人員找到他們時,四個孩子平安無事,只是,譚老師的后腦,因為被巨大的石塊砸中,整個已經凹下去而死去了…… 這是一個偉大的老師,一個真正的人民教師 。
每一次看到這段故事,總是要淚波滿面 。
四川地震讓億萬人揪心,也讓華夏兒女心手相連! 千秋老師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摘下我的翅膀,讓它助你飛翔”,詮釋了一個偉大教師的默默無聞貢獻的品格
[編輯本段]譚千秋老師的品格 地動山搖。
他弓著身子,張開雙臂緊緊地趴在課桌上,伴著雷鳴般的響聲,冰雹般的磚瓦、灰塵、樹木紛紛墜落到他的頭上、手上、背上,熱血頓時噴涌而出;他咬著牙,拼命地撐住課桌,如同一只護衛小雞的母雞,他的身下蜷伏著四個幸存的學生,而他張開守護翅膀的身軀定格為永恒。
2008年5月13日22時12分,當搜救人員從四川省德陽市漢旺鎮東汽中學教學樓坍塌的廢墟中搬走壓在他身上最后一塊水泥板時,所有搶險人員都被震撼、落淚。
他叫譚千秋,他用自己51歲的寶貴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被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譽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 村里有名的“大孝子” 1957年8月,譚千秋出生在祁東縣步云橋鎮巖前村。
他的父母老實善良,有5個兒女,他排行老大,由于家境貧寒,每頓飯都是以紅薯、豆子等雜糧為主,只有一點點米飯,他總是將米飯讓給弟弟妹妹吃,自己和父母吃紅薯。
譚千秋深信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他學習非常刻苦,村民都將他作為“勤學楷模”教育孩子。
為學好英語,他將英語單詞寫好貼在墻上,睡覺時就記,記不上就點亮燈看一下再記。
1975年夏,他高中畢業回家務農,但他沒有放松學習,白天跟大家一起出集體工,晚上學習到次日凌晨,困了就用毛巾沾點冷水敷在臉上。
兩年后,他成了一名代課教師。
1978年夏,譚千秋考上了湖南大學。
1982年大學畢業,主動報名到四川東方汽輪廠職工大學當了一名“支邊”教師。
譚千秋成家立業后,考慮到三個弟弟都在農村,他一人承擔起贍養父母的義務,還花錢為家里裝了電話,并竭盡全力幫助弟弟妹妹。
大弟弟譚繼秋在家種地收入甚微,便借了幾千元買了一臺三輪車跑運輸。
1993年夏季的一天,不慎車翻人傷,花去了幾千元醫藥費。
舊債未還,又添新債。
譚千秋聞訊后,立即給弟弟寄來2000元錢,還寫信安慰弟弟,只要人沒事就好,并要弟弟到他那去散散心。
車禍對譚繼秋身體影響很大,但為了生計,不得不到云南打工,譚繼秋便寫信鼓勵弟弟,還在信中夾寄了40元錢。
譚繼秋和二弟都沒房住,兩兄弟建了房,譚千秋給每位弟弟資助3000元。
2006年6月,父親不幸患上骨髓癌。
譚千秋立即回老家召開家庭會,他體諒弟弟都在農村,家境不好,便主動要求負擔父親的醫療費。
他怕弟弟和弟媳不同意,便找了個借口:“我在家時間少,平時你們照顧父母很辛苦,就給我一個盡孝的機會吧
”兄弟們拗不過他,只好同意,父親住院花去醫療費2萬多元,他一人承擔。
譚千秋工資不高,生活非常節儉,他衣著樸素,大熱天連冰棒和礦泉水也舍不得買,口干了他便到附近找井水解渴。
他幾年才回家一次,因車費太貴,來回一次要2000多元,他便將這些錢省下來支援家里,幫助別人。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譚千秋為人正直,富有愛心,很有正義感。
還在念小學,他就特別喜歡幫助別人,如果在放學時下雨,他一定會把雨傘讓給沒帶傘的同學,自己則淋著雨回家。
巖石村現任村支書譚永生與譚千秋是小學同班同學,關系很好。
一次,譚永生和另一個同學打架,他正好路過,譚永生叫他來幫架。
沒想到他跑過來,不但沒幫譚永生,反而將他們拉開:“都是同學,不好好相處,打什么架啊
”隨后,耐心地做兩人的工作,直到他們握手言和。
高中畢業后,村里許多村民不識字,他便向村干部建議,辦起了掃盲夜校。
他主動當起了教師,白天出工,晚上義務為村民上課,手把手地教村民寫字,學文化,他讓不少一字不識的村民能看懂報紙,懂得如何科學種田。
譚千秋多才多藝,會吹笛子,拉二胡,寫歌詞……為活躍村民的文化生活,他與幾個年輕人組成村文藝宣傳隊,晚上自編自演文藝節目,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表揚村里的好人好事,批評賭博、不尊老愛幼等社會不良現象,成為村民喜愛的一道“文化大餐”。
有一天晚上,他和譚永生參加村里的文藝表演,來不及吃晚飯,便帶上兩個紅薯:“來,快吃,我剛從家里吃過了。
”第二天,譚永生才從他弟弟那里得知,他當晚在家里根本沒吃晚飯。
譚千秋熱心社會公益事業,村里修路、建校,他都捐了款。
他對學生非常關心,哪怕是操場上有一顆小石子,他都要撿開,怕學生玩耍的時候摔倒。
哪位學生有困難,他就盡力相助;學生沒吃飯,他會將學生叫到自己家里做飯給學生吃;學生身體不舒服,他會掏錢帶學生去醫院看病,被同事們譽為“最疼愛學生的人”。
他經常教育弟弟妹妹要樂于助人,在他的熏陶下,弟弟妹妹總是去幫助別人,妹妹和妹夫曾一年供養了五個貧困孩子上學
他的人格魅力還深深地影響了下一代,他的大女兒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北京大學法學院,她說一定要用法律為眾多受害者討回公道。
譚千秋經常教育學生:“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社會責任感。
”1982年6月大學畢業后,學校準備讓他留校任教。
當學校領導征求他的意見時,他主動請纓:“我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學校也需要人才啊。
”領導反復做他的工作。
當他得知四川東方汽輪廠職工大學急需教師時,便立即申請到那里去,一個月后,他如愿以償地分配到該校工作,在那里一干就是27年。
1996年,一個朋友準備把譚千秋調回衡陽,待遇從優,被他婉言拒絕。
父母見他離家太遠太孤單,極力勸說他回來,他便耐心地對父母說:“湖南培養了我,四川養育了我,還是在四川多干幾年再說吧。
”后來,汕頭、韶關有關單位高薪聘他去工作,他還是選擇留在四川,為自己的學生獻出了生命。
[編輯本段]一個黑色的日子 清晨,天空中陽光燦爛。
下午2點多鐘,譚千秋在教室上課,他正講到高潮部分時,房子突然劇烈地抖動起來。
地震
譚千秋意識到情況不妙,立即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
快!”同學們迅速沖出教室,往操場上跑。
房子搖晃得越來越厲害了,并伴隨著刺耳的吱吱聲,外面陣陣塵埃騰空而起……還有四位同學已沒辦法沖出去了,譚千秋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自己弓著背,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蓋著四個學生。
轟轟轟——磚塊、水泥板重重地砸在他的身上,房子塌陷了…… 2008年5月13日22時12分,譚千秋終于被找到。
“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后腦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還活著
”第一個發現譚老師的救援人員眼含熱淚,他說,譚老師誓死護衛學生的形象,是他這一生永遠忘不掉的。
“地震時,眼看教室要倒,譚千秋老師飛身撲到了我們的身上。
”回憶當時的情景,獲救的學生神情仍然緊張。
同在一所學校任教的妻子張關蓉終于在次日清早見到了自己的丈夫。
她拉起丈夫的手臂,要給他擦去血跡時,丈夫僵硬的手指觸痛了她脆弱的神經,她輕揉著丈夫的手指,痛哭失聲……張關蓉仔細地擦拭著丈夫的遺體,蓬亂的頭發被細細地梳理成丈夫生前習慣的發型:“我的愛人,讓我給你細細擦去手上的污泥,就像你曾經溫柔地擦去我臉上的淚水。
我的愛人,你寬闊的臂膀給了我棲息的港灣,更給了大震中四個孩子生命的新岸。
男子漢也會累嗎,你怎么躺下就不再起來
讓我跪下來,依然和你保持最近的距離,讓我為你溫暖冰涼的手指……” 張關蓉和譚千秋曾相約相親相愛到地老天荒。
地震前一天,丈夫給小女兒買了兩雙鞋子、一條褲子,她還問丈夫為什么一下子買了這么多,誰知,這似乎就預示了陰陽永隔。
“他肯定舍不得我們一家。
”張關蓉說,將丈夫送到殯儀館火化時,鞭炮響了兩下就熄滅了,似乎丈夫還在眷顧著她們母女。
如今,一歲半的女兒還不能理解這一噩耗,她一直喊著要爸爸。
汶川大地震發生后,譚千秋不少在湖南的老同學都焦急地與他聯系。
當大家從媒體上得知他救人獻身的事跡后,既感到悲痛又為他自豪。
同班同學、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柳禮泉追憶說:“1978年,我們一道考進湖南大學。
他同我一樣來自農村,都是享受國家助學金完成學業的。
他經常對我說,沒有國家的助學金,我們這些農村的孩子哪能完成學業
畢業后,他主動要求去邊遠不發達的地區,一干就是27年,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 中南大學教授張功耀得知他舍己救人的消息后,徹夜難眠:“我與譚千秋那代大學生被稱為‘天之驕子’,單位搶著要。
可是,譚千秋卻選擇了‘支邊’,是那樣的瀟灑飄逸,又是那樣的恬靜從容,他只知道一年一年的柳綠,卻從來不奢望什么花紅。
” [編輯本段]大愛永恒 丈夫為救學生獻出了寶貴生命,張關蓉悲痛欲絕。
她說,她會堅強起來,丈夫走了,她就是家里的頂梁柱,她要代丈夫照顧好婆婆和孩子。
她希望丈夫的骨灰能安葬在四川,永遠陪著她…… 2008年5月17日,張關蓉懷抱1歲半的小女兒,帶著丈夫的遺物回到湖南,三湘大地對英雄的家屬給予了最尊貴、最崇高的禮遇。
省委書記張春賢深情地稱贊譚千秋是個偉大的英雄,偉大的人民教師,大義無畏,精神千秋;譚千秋的母校——湖南大學生約兩萬名學生手捧燭光,夾道相迎,湖南大學作出決定,在全校開展向譚千秋校友學習的活動,并向其親屬捐贈慰問金12萬元。
同班校友也紛紛解囊,捐出了12萬元;在黃花機場,100多輛出租車自發為他送行;祁東縣的家鄉父老跑了幾十公里路,到縣城迎接…… 湖大馬列主義學院的一名同學在湖大校園網上發表感言:“我們會永遠記住你張開雙臂的姿勢。
流完這滴淚,我決定不再哭了。
因為,從這一秒開始,我要像你一樣,做一個勇敢的、恪盡職守的、大愛無聲的人
像你一樣,在危險面前絕不顫抖。
” 譚千秋回家了
回到了他魂牽夢縈的故鄉祁東縣步云橋鎮,回到了他牽掛了多年的家中。
鄉親們列隊靜侯,場面莊嚴肅穆,花圈雪白,哀樂低回,鄉親們神情肅穆,淚流滿面,聲音哽咽,高舉著“大愛千秋浩氣長存”、“千秋永遠活在我們心中”、“英雄譚千秋永垂不朽”等白底黑字條幅,迎接他們的好兒子。
一些中學生拿著自己折的千紙鶴,站立在英雄回家必經的路旁,為英雄默默祈禱。
護送英雄遺物的車輛遠遠地駛來,鄉親們放起了鞭炮。
這段平時只需10分鐘的路程,整整走了半個小時。
71歲的老母親黃春秀,在17日得知兒子去世的消息后,一直悲傷大哭,讓人撕心裂肺。
在老人的心里,譚千秋是5個孩子中最聽話、最孝順的一個,每次寄錢回來,都要叮囑她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她感嘆兒子從小就善良,對于兒子為保護4名學生而獻身,老人顯得很寬慰,只是不斷地哭嘆:“他為什么走在我的前頭啊
” 82歲的譚先橋老人兩鬢斑白,神情凝重,眼角淚珠翻滾。
他是看著譚千秋長大的,在他眼里,流露出的是悲傷和自豪:“這后生從小待人謙和,特別愛學習,一直是村里孩子的榜樣。
” 祁東縣縣長曾祥月將5萬元慰問金交給了譚千秋妻子張關蓉的手中。
為了4個學生的生命,譚千秋義無反顧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他用自己的英雄壯舉,詮釋了什么是為人之師;他那在突發災難來臨時的瞬間造型,塑造了一座在人們心中永不倒塌的豐碑
那一刻,他張開雙臂護住4個學生——德陽市東汽中學遇難教師譚千秋的最后奉獻 新華網德陽市漢旺鎮(四川)2008年5月14日電(新華社記者孫聞、田雨)“那四個娃兒真的都活了嗎
昨天晚上就聽說有個老師救了4個娃兒,我哪知道就是你……”張關 蓉撲到丈夫的遺體上放聲慟哭。
深夜的德陽市漢旺鎮,冷雨凄厲,悲聲四處,呼嘯而過的救護車最能給人帶來一絲慰藉,那意味著又有一個生命在奔向希望。
2008年5月13日23時50分,救護車的鳴笛聲響徹漢旺鎮——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的救援人員在德陽市東汽中學的坍塌教學樓里連續救出了4個學生。
[編輯本段]網友祭文 剛剛看到這樣一段報道: 2008年5月13日23時50分,救護車的鳴笛聲響徹漢旺鎮——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的救援人員在德陽市東汽中學的坍塌教學樓里連續救出了4個學生。
“我侄女是高二的學生,要不是有他們老師在上面護著,這4個娃兒一個也活不了
”被救女生劉紅麗的舅舅對記者說。
13日一早,設在學校操場上的臨時停尸場上,記者從工作人員手中的遺體登記冊里查到了這位英雄教師的名字——譚千秋。
那是一位男老師,快50歲了。
他的遺體是13日22時12分從廢墟中扒出來的。
“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活了
”一位救援人員向記者描述著當時的場景。
我今天已經為四川痛哭了四次。
兩次是因為電視報道的災情而哭,一次是因為看到關于溫家寶總理的報道失聲痛哭,第四次是看到關于這位平凡的教師的報道。
一切的偉大,來自平凡。
沒有平凡的心,做不出偉大的事。
偉大之人的才能、精神不被眾人所知的時候,并不會心浮氣躁,埋怨生不逢時,懷才不遇,而是默默做著分內的事情。
一但出現變故,他們的人格精神定是如萬丈金光,從心底迸發而出,指引著他,去完成自己生命的涅盤。
我中午沒有睡著,下午在班上上課的時候還是心情沉重。
現在大腦已經空乏一片,想不出什么華麗的辭藻。
只能為這位教師寫這么幾個字: 杏壇一葉,百年遺愛。
千秋師表,浩氣長存。
向譚千秋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
杏壇一葉,百年遺愛。
千秋師表,浩氣長存。
請安息。
天使的翅膀 落葉隨風將要去何方
只留給天空美麗一場。
那飛舞的生命,像天使的翅膀,劃過我無邊的心上。
——題記 在災難過后,人們總會記起那些在大災面前舍己為人的靈魂閃耀著人類最高尚感情的光芒的英雄們。
而他,就是這些英雄中的一員。
山崩地裂的時候,站在講臺上的他并沒有第一時間跑出教室,而是近乎本能的將最靠近他的四個學生塞進講臺,樓房搖搖欲墜,他抬頭看看正在松動的天花板,又低頭看看破舊的講臺,毅然作出了一個決定,就在下一秒,只聽一聲巨響。
樓,塌了。
整個學校都成了一片廢墟,滿目瘡痍。
當人們找到他的時候,他已經停止了呼吸,但他最后的姿勢卻永恒地定格了下來——張開雙臂,緊緊地護住講臺,就像是天使張開他的翅膀,庇護著這個多災多難的人間。
學生,活了下來。
而老師,卻平靜地遠去。
他的學生們直到今天也不愿意相信事實,他們說:“老師并沒有離開我們,老師一直都在
” 是的,相信他還在這里,從不曾離去,您的愛像天使守護著這片大地。
老師,走好。
您雖然走了,可是您用生命給我們留下一道需要用一生去思考的難題——是什么,讓您毅然決然地做出了這樣的決定
如果您有一絲的猶豫。
如果您有一絲的顧盼。
如果您有一絲的優柔。
結果又將是怎么樣呢
我想,促使您連顧慮和優柔寡斷都來不及的原因,是愛。
是愛,讓您奮不顧身的用身體保護學生,是愛,讓您的靈魂在危難當頭折射出人類最偉大的光芒。
老師,走好
夢里面,熟悉的電影,真情在記憶里懷念您。
也許您并沒有離開我們,只是一個人去旅行,那種滿鮮花的遠地,一定有天使伴著你,某天某地我們會再相遇,就讓思念穿越一世紀…… [編輯本段]譚千秋的評價 紅網長沙訊(瀟湘晨報記者 李柯夫)“大愛無疆、勇于擔當,這就是現代湖南人的精神標志1昨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春賢在省民政廳聽取抗震救災工作匯報時,從湘籍老師譚千秋說起,高度贊揚了湖南人民的愛心和熱情。
張春賢深情地說,“譚千秋,精神千秋. 受汶川地震影響,四川省德陽市東汽中學教學樓坍塌。
在地震發生的一瞬間,學校教導主任譚千秋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著4個學生,4個學生都獲救了,譚千秋卻不幸遇難。
張春賢說,在重大災害面前,譚千秋老師能夠舍我而求其境界,其精神不死,他是個偉大的英雄,偉大的人民教師。
他叮囑說,省教育廳要主動與譚千秋的妻子聯系,代表我省表示致哀,對他的家人表示慰問,解決他家的實際困難,同時要主動聯系他在湖南的家人,對他的家人進行幫助。
他以師者的本色展示了人民教師的職業操守,以自己的寶貴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
他那張開的雙臂,是一雙恪盡職守、充滿無私大愛的雙臂。
當大災到來時,那雙手臂不是急于尋求自身的安命,而是堅強不屈地擔負起保護學生的職責。
我們都會牢記他那永恒的瞬間。
[編輯本段]譚千秋銅像 譚千秋銅像 譚千秋舍己救人的銅像、電影《最后一課》均根據汶川大地震中譚千秋的英雄事跡創作,銅像的設計者湖南大學設計學院劉浪教授無償設計,由金融專業89級校友吳敏文捐建;《最后一課》由湖南大學與今濤影視傳媒有限公司、湖南佳融投資有限公司聯合出品。
在揭幕儀式上,譚千秋的遺孀張關容在寄來的書面發言中說,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的特殊日子舉行特殊儀式,這是母校、校友和家鄉的人民對千秋的崇高褒獎。
[1] [編輯本段]最后的姿勢 譚千秋老師 這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的第6課,深深地記載了譚千秋老師的英雄事跡。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
一位同校老師說:“如果要快速逃離現場,論條件,老師離門口最近,最有可能離開。
但在學生生死 攸關的一刻,譚老師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學生。
” 在學生眼里,譚老師講課繪聲繪色,不僅妙語連珠,而且很有幽默感。
然而,同學們再也聽不見譚老師的聲音了,講臺上再也見不到那個充滿活力的身影了。
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