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宋朝的優美句子
【第1句】: 形容宋朝的句子有哪些
漢樂府《江南》: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北朝民歌《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駱賓王《詠 鵝》: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李嶠《風》: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賀知章《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王之渙《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王之渙《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孟浩然《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王翰《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王昌齡《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
960年,后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宋州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 趙匡胤為避免晚唐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亂象,采取重文抑武方針,加強中央集權,并剝奪武將兵權。宋太宗繼位后統一全國,宋真宗與遼國締結澶淵之盟后逐漸步入治世。1125年金國大舉南侵,導致靖康之恥,北宋滅亡。康王趙構于南京應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紹興和議后與金國以秦嶺-淮河為界,1234年聯蒙滅金,1235年爆發宋元戰爭,1276年元朝攻占臨安,崖山海戰后,南宋滅亡。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 ,咸平三年(1000年)中國GDP總量為2【第65句】:5億美元,占世界經濟總量的【第22句】:7%,人均GDP為450美元,超過當時西歐的400美元。后世雖認為宋朝“積貧積弱” ,但宋朝民間的富庶與社會經濟的繁榮實遠超過盛唐。宋朝出現了宋明理學,儒學得到復興,科技發展迅速,政治開明,且沒有嚴重的宦官專權和軍閥割據,兵變、民亂次數與規模在中國歷史上也相對較少。北宋因推廣占城稻人口迅速增長,從太平興國五年(980年)的3710萬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萬。 陳寅恪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 ”西方與日本史學界中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的學者不在少數。
【第2句】: 宋代詞人描寫風景的美句
【第1句】:蘇幕遮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第2句】:一剪梅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第3句】: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第3句】: 贊頌宋朝的經典語句
這首詞中,贊美梅花卓爾不群的句子是: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這個句子的賞析:梅花生在世上,無意于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也不肯媚俗與招蜂引蝶,所以在時間上躲得遠遠的,既不與爭奇斗妍的百花爭奪春色,也不與菊花分享秋光,而是孤獨地在冰天雪地里開放。但是這樣仍擺脫不了百花的嫉妒,可能會被認為“自命清高”、“別有用心”甚至是“出洋相”。
正像梅花“無意苦爭春”一樣,對他物的侮辱、誤解也一概不予理睬,而是“一任群芳妒”,聽之任之: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第4句】: 宋代詞人描寫風景的美句
【第1句】:蘇幕遮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第2句】:一剪梅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第3句】: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第5句】: 描寫北宋社會繁榮的詩啊恩.描寫北宋社會繁榮的詩、親們幫幫忙~
《望海潮》: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詞從自然形勝和經濟繁華兩個角度真實地交錯描繪出杭州的美景和民眾的樂事.這都市風情畫,前所未有地展現出當時社會的太平氣象,而為文人士大夫所激賞.據說,金主就是因為看了這首詞,向往“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西湖景色,而動了南下入侵的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