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小學生親子閱讀感言
小學生展示親子閱讀成果是什么意思
【第1句】:親子“親子教育”,是二十世紀末期開始國、日本和我國等地興起的一種新育模式。
在這里,“子”是指孩子,“親”就是指孩子以外的家庭內部成員,主要指孩子的雙親。
【第2句】:親子教育不同于我們通常理解的以家長為中心的“家庭教育”和以兒童為中心的“兒童教育”,其核心內容是父母與其子女相互尊重、共同教育、一起成長。
,“親”與“子”兩者都應該受到教育,而母親在教育中的地位尤其重要。
【第3句】:親子閱讀,是親子教育中社會修養、知識教育、能力素質、與情感性格四個方面中的一個方面,不是傳統的園所教育讓孩子以接受知識為主。
在“親子閱讀”活動中,除孩子學到知識,提高能力,陶冶情操與“親”加深情感交流外,家長也參與讀書,這樣做,能對孩子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起了一個很好的示范作用,與此同時,家長通過閱讀,要明白“先當好家庭教育的學生,后做好家庭教育的家長”的重要性。
【第4句】:小學生展示親子閱讀成果,“親子”在閱讀活動中取得的成績展示。
因為是小學生,根據年級不同,應該分年級展示:一二年級可以展示親子閱讀卡的設計與制作作品;三四年級可以展示親子讀書手抄(工)報作品;五六年級親子讀書故事征文作品 ;書香家庭等。
“親”可以展示讀書體會、讀書感言。
小學三年級親子活動感謝老師的感語
在這次的活動中,我們看到我們孩子可愛的一面。
她們在活動中表現出的自尊心、表現欲和對勝利的渴望。
她們希望自己能有好的表現給老師和父母們看,她們希望得到表揚和禮物。
她們希望站到人前成為大家注目的人。
這些既孩子們的可愛,也滿足了我們家長的“虛榮心”和“自豪感”,希望我們家長能把這些變成一種動力,輔助孩子一起努力、一起成長。
孩子們都是純潔的、一覽無余的“白布”,我們要想在這些白布上畫出讓我們自己滿意、讓別人夸贊的畫來,是要靠我們這些家長的努力。
我真心希望學校能夠多多給我們家長一些機會到孩子們的成長中去,發現孩子的優點和不足,把不足變成動力,和學校的各位老師一起把我們的孩子培養成人。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插柳之恩,終身難忘。
感謝各位老師對孩子們的精心培養和教育。
我想對您們說:“您們辛苦了,謝謝您們”。
三年級孩子怎么寫讀后感400字
讀后感是讀書筆記的一種,是小學生作文訓練的一項重要內容。
從文體名稱上不難看出,這類作文重在“感”上。
“感”,就是感想,心得,體會。
“讀后感”即是讀某本書或某篇文章的過程中或讀完以后的感想。
《寫寫自己的感想》這篇習作就是在學習了《王獻之練字》這篇課文后,請學生寫寫自己受到了什么啟示,有些什么感想,并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寫一篇讀后感。
寫讀后感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是第一次,從寫作方法到寫作形式都有一定難度。
怎樣指導學生寫好讀后感,關鍵在于指導學生讀透材料,選準切入點,同時把握好“讀”與“感”之間的關系,尤其是結合實際,寫出真情實“感”。
怎樣讀透材料呢?一般說,像《王獻之練字》這樣的記敘文,就要指導學生抓住人物最突出的品質,最有價值的語言、行動或事件來領會課文的深刻意義。
如:王羲之指著園里的18口大水缸說:“你不是問秘訣嗎
秘訣就在這些大水缸里面。
你把這18口大水缸里面的水寫完就知道了。
”在這里王羲之沒有直接對兒子說,字要寫得好全靠勤學苦練,而是用具體的做法告訴兒子:秘訣只有兩個字:苦練。
王羲之在用事實向兒子說明,書法絕沒有捷徑好走,只有腳踏實地,不懈努力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又如:“從此,獻之學著父親的樣兒,每天早早起來寫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堅持不懈地勤學苦練。
后來,他也成了大書法家。
”這是故事的結果,同時也是本文對我們的啟示: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勤學苦練,是一切成功者的不二法門。
不管是《王獻之練字》這篇文章還是其他文章,學生們的感受可能都是多方面的,但一篇讀后感只能容納一個感受點,不能面面俱到,泛泛而談,我們就要指導學生一定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礎上,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自己寫來又覺得順暢的一個感受點作為讀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成文。
其他感受點無論多么好,都要忍痛割愛。
明智之舉是抓住一點,不及其余,并圍繞一個感點,聯系實際,談深談透。
對于初次學習寫讀后感的同學來說,如何行文,如何安排結構是一個教學難點,教師可先出示一篇成形的讀后感范文(課件出示范文),引導學生自由讀文后,提出問題,如:這篇讀后感有幾個自然段
每一段都寫了什么內容
通過分析范文,使學生明確讀后感的體例:讀后感通常可簡單歸納為四段。
第一自然段,就象一個帽子或引子一樣,先交待清楚讀了什么書或什么文章,有什么樣的收獲,有什么感想。
這一部分一般來說要簡明扼要、開門見出,不要繞圈子。
只要概括地說出感受就可以了。
如寫《王獻之練字》這課的讀后感時就可以寫:我前幾天學了《王獻之練字》這篇文章,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寫好字的秘訣就是勤學苦練、堅持不懈。
第二自然段,是分析原文談感想,就是概括地介紹課文主要內容或具體敘述文章中令自己感動的地方,抒發自己的感想體會。
在這里可以適當引用原文語句,但千萬不可過多,以概括敘述為主。
不少同學為了湊字數,大段大段引用原文,簡直成了“讀后抄”了。
不要忘記,寫讀后感要在“感”字上下工夫,扣住感受點,回到原作中,就事論事。
目的是交待自己感受點得來的思想過程,即:對原作相關內容進行議論。
談談自己對此的看法、感悟,對它作出自己的評價。
老師可通過提問來幫助學生理清思路。
比如:《王獻之練字》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你覺得王獻之哪些地方值得你學習
第三自然段,聯系實際,要有感而發 。
在這一段的寫作中,老師可引導學生想:你從王獻之練字這件事中得到了什么啟發
比如:考慮如何解決自己在學習上、思想上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使學生緊緊圍繞感受點,通過生活的實例,找出與感受點相通之處,以及從中受到了哪些啟發。
但要注意忌說空話、大話、套話。
第四部分:用一兩句話評價文章,進一步表達自己的主要感想或收獲。
與第一自然段形成呼應。
最后,我再給各位老師提幾點建議:可以盡量給學生多提供一些名人名言、諺語、成語或名人成功的經歷,這樣會使學生的文章內容更豐富,并且更有說服力。
三毛流浪記的讀書心得怎么寫小學三年級
給的一封信 的兒子,你好,從你哇哇落地,到你學會走路,上幼兒園,上小學,轉,你現在都上三年級了,時間過的真快,我們已經相處了九年,在這九年里見證了你的每個第一次,第一次開口說話,第一次喊媽媽,第一次學會拿勺子吃飯,第一次識字,第一次背英語單詞,等等…… 你很懂事,從小都不需要為你擔驚受怕,你很聽話,叮囑你的話,你都會牢牢記住,不讓你去河邊玩,無論是誰帶你去,你都不會去,回家還要告訴媽媽:媽媽,今天大伯喊我去河邊玩,我沒有去我就會抱著你,然后摸著你的頭對你說:兒子最乖,兒子最聽話你就會特別開心。
帶著你去超市也不用害怕你會亂要東西,就算是特別想要的玩具,只要媽媽勸你不要買,你就會乖乖放到貨架上,也不會不開心,這一點真的讓媽媽感到驕傲。
所以媽媽每次帶你去超市,都會問你想要些什么,只要是覺得有利用價值,對你身體健康無壞處的玩具、零食,我都會滿足你。
雖然你剛開始上小學時候學習不怎么好,但是媽媽都不會責怪你,給你鼓勵,只要你盡力就好,相信你一定會進步,終于在二年級畢業的暑假里,看到你愛學習了,老師每天布置的作業你都會認真的完成,然后拿給我檢查,真的好開心。
又在三年級上半學期期中考試中拿了進步獎,你不知道媽媽有多么的開心,當我站在頒獎臺上,看著其他同學家長投來羨慕的目光,這一刻媽媽心中有多么自豪,多么為你驕傲,寶貝,媽媽并不需要你每次考試都去爭搶第一,但是每次都想看到兒子在進步,只要有進步,媽媽就為你高興。
想要對你說的話有太多太多,最后媽媽希望你在學校一定要聽老師的話,做題不要再那么馬虎,不要忘記我們的約定哦,期末考試看你的了,加油
兒子最棒
愛你的媽媽 20
【第22句】:
【第10句】: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