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柳中最能表達作者情感的句子
【第1句】: 《詠柳》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這是一首詠物詩,通過贊美柳樹,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無限熱愛。
詠柳
唐代: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譯文
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
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那二月里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
注釋
碧玉:碧綠色的玉。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綠的柳葉。
妝:裝飾,打扮。
一樹:滿樹。一:滿,全。在中國古典詩詞和文章中,數量詞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確切的數量。下一句的“萬”,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絳(tāo):用絲編成的繩帶。這里指像絲帶一樣的柳條。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擴展資料:
賞析
楊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長披拂的枝條。一年一度,它長出了嫩綠的新葉,絲絲下垂,在春風吹拂中,有著一種迷人的意態。這是誰都能欣賞的。古典詩詞中,借用這種形象美來形容、比擬美人苗條的身段,婀娜的腰身,也是讀者所經常看到的。
這詩別出新意,翻轉過來。“碧玉妝成一樹高”,一開始,楊柳就化身為美人而出現:“萬條垂下綠絲絳”,這千條萬縷的垂絲,也隨之而變成了她的裙帶。上句的“高”字,襯托出美人婷婷裊裊的風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纖腰在風中款擺。詩中沒有“楊柳”和“腰支”字樣,然而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樹化身的美人,卻給寫活了。
《南史》說劉悛之為益州刺史,獻蜀柳數株,“條甚長,狀若絲縷。”齊武帝把這些楊柳種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賞不置,說它“風流可愛”。這里把柳條說成“綠絲絳”,可能是暗用這個關于楊柳的著名典故。但這是化用,看不出一點痕跡的。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詠柳
【第2句】: 【《詠柳》《涼州詞》《登鸛雀樓》《春曉》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如同碧玉妝扮著高高的柳樹,長長的柳條柔嫩輕盈,像千條萬條綠色的絲帶.低垂著,在春風中婆娑起舞.這一片片纖細柔美的柳葉,是誰精心剪裁出來的呢?這早春二月的風,溫暖和煦,恰似神奇靈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絲絲柳葉,裝點出錦繡大地. 涼州詞 唐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中心思想:這首詩描寫了邊塞涼州雄偉壯闊、荒涼寂寞的景象. 遠遠奔流而來的黃河,好像與白云連在一起; 玉門關孤零零地聳立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呢, 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這首詩寫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春曉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春日酣夢不知不覺到了早晨, 到處都是鳥兒明快的啼叫聲. 想起夜里的那陣陣風雨聲, 感嘆不知多少花兒零落在庭院. 這首詩是詩人隱居在鹿門山時所做,意境十分優美.詩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剛剛醒來時的一瞬間展開描寫和聯想,生動地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熱愛和憐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