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的句子佛教禪語
【第1句】: 20句佛教經典禪語名言,你能悟透多少
【第1句】:不要因為眾生的愚疑,而帶來了自己的煩惱。不要因為眾生的無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第2句】:人,只要擁有微笑,就能夠豁達樂觀地活著;人,只要時刻保持微笑,就能夠在漫漫人生道路上擁有一張永久的通行證。
【第3句】:不要常常覺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們痛苦的人還要多。
【第4句】:要了解一個人,只需要看他的出發點與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第5句】:面對強大的煩惱,很多人會覺得“我不行”。其實,人心是可塑的,你可以親自培養出煩惱和習氣,自然也能培養出正面的!克服和改掉習氣,勤修善法,正面的力量就會不斷增強,自然不會被負面的情緒和行為牽著走。你的人生,你可以做主。
【第6句】:幸福,不是收獲的多,而是抱怨的少。于人不苛求,遇事不抱怨。只有善于駕馭自己情緒和心態的人,才能獲得平靜,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第7句】:當你的錯誤顯露時,可不要發脾氣,別以為任性或吵鬧,可以隱藏或克服你的缺點。
【第8句】:你每天若看見眾生的過失和是非,你就要趕快去懺悔,這就是修行。
【第9句】:你有你的生命觀,我有我的生命觀,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認命。
【第10句】:內心充滿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語不正的人,不能算一個五官端正的人。人生的真理只藏在平淡無味之中。
【第11句】:一個念頭就是一個種子,我們的心就像一個花園,各種各樣的種子在里面播種,我想什么就會種什么,我種什么就會有什么,或者雜草叢生,或者是鮮花滿園。
【第12句】:多講點笑話,以幽默的態度處事,這樣子日子會好過一點。
【第13句】: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沒有救,認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
【第14句】:人生四季,寒暑交替,靜心體味生活的悲與喜,笑看起起落落。
【第15句】:學會把自己的心態放低放平,多看自己的缺點,多看別人的優點,讓傲慢的心變得謙虛恭敬,這樣您所處的環境自然就融洽了。
【第16句】:福報不夠的人,就會常常聽到是非;福報夠的人,從來就沒聽到過是非。
【第17句】:仇恨永遠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這是永恒的至理。
【第18句】: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
【第19句】:心是每一個人最公正的審判官,你騙得了別人,卻永遠騙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第20句】:當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恒的。當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第2句】: 佛學經典參悟生命、人生的句子
諸法無常,諸法無我.何其自信,本自清靜,何其自信,本自具足,何其自信.能生萬法,何其自信.本無生滅!夢里明明有六趣.覺后空空無大千!您自己可多聽靜空法師光碟,書籍,有很多.但如果要看,但一定不要看別人毀謗靜空發師的.佛法中,開悟明理者,定無見取見.邊見.更加絕無對立.再者.信為佛法學習中的基礎.所以,非禮勿看,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行者也,
一年多后 附錄:
佛說八大人覺經
為佛弟子,常于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第三覺知: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第五覺悟:愚癡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布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常念三衣,瓦缽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愿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盤岸。復還生死,度脫眾生。以前八事,開導一切,令諸眾生,覺生死苦,舍離五欲,修心圣道。若佛弟子,誦此八事,于念念中,滅無量罪,進趣菩提,速登正覺,永斷生死,常住快樂。(推薦每天做為早晚功課念誦)
【第3句】: 請大家來幾句很有哲理的禪語,佛語
【第1句】:尋佛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第2句】:覺者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第3句】:佛國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凈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凈。
心若無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第4句】:靜禪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第5句】:凡圣 佛曰: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
注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開的時間。【第6句】:澄境 佛曰:一切皆為虛幻。
【第7句】:梵凈 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 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第8句】:梵音 佛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第9句】:樂園 佛曰: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
【第10句】:凈土 佛曰:忘記并不等于從未存在,一切自在來源于選擇,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覺得擁有的更多。
【第11句】:禮佛 佛曰: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第12句】:心塵 佛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第13句】:四季 佛曰:緣來則去,緣聚則散,緣起則生,緣落則滅。
【第14句】:沙門 問佛:世間為何多苦惱? 佛曰:只因不識自我。【第15句】:過客 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麼多遺憾? 佛說∶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既遺憾, 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
【第16句】:過堂 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 佛說∶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多數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只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去擁有它的資格。【第17句】:春花秋月夏杜鵑,冬雪寂寂溢清寒。
【第18句】:靜心 佛曰:凈心守志,可會至道,譬如磨鏡,垢去明存,斷欲無求,當得宿命。 【第19句】:佛曰: 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第20句】:幻滅 佛曰:從忘我到無我,那就是禪心的顯現了。
【第21句】:佛曰: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即是錯。【第22句】:問佛:為何我的感情總是起起落落? 佛說: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漲落,浮浮沉沉方為太平。
【第23句】:晨鐘 佛曰:吾法念無念念。行無行行。
言無言言。修無修修。
會者近爾。迷者遠乎。
言語道斷。非物所拘。
差之毫厘。失之須臾。
【第24句】:夢幻泡影問佛:為何我的感情總是起起落落? 佛說: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漲落,浮浮沉沉方為太平。【第25句】:剎那 佛曰:剎那便是永恒。
【第26句】:古寺月色 參禪何須山水地,滅卻心頭火亦涼。【第27句】:神游 佛曰。
凈心守志。可會至道。
譬如磨鏡。垢去明存。
斷欲無求。當得宿命。
【第28句】:早課 佛曰: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第29句】:授業 佛曰:執著如淵,是漸入死亡的沿線 佛曰:執著如塵,是徒勞的無功而返 佛曰:執著如淚,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飛散 佛曰:不要再求五百年,入我空門,早已超脫涅磐 【第30句】:頓悟 禪者心也,心中有禪,坐亦禪,立亦禪,行亦禪、睡亦禪,時時處處莫非禪也。
禪也是頓生的,特定的時間,特定的空間,人頓悟,得禪意。 【第31句】:空中落葉飄零;眼前,秋風凝霜。
一位秀才問趙州禪師:“此情此景,如何感悟人生?” 趙州禪師淡淡地說:“不雨花猶落,無風絮自飛。” 【第32句】:歲月 有人問大龍智洪禪師:“什么是微妙的禪?” 智洪禪師回答:“風送水聲來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
【第33句】:輪回 自然界萬物最燦爛之日,為何就是委地之時? 【第34句】:天外 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怎麼辦? 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第35句】:妙諦 青青翠竹無非般若,郁郁黃花皆是妙諦。【第36句】:洗心 與山水親近,受自然洗禮,像梅水初放,似水滴輕賤 ;此情此境,以分不清那是山水那是人心,山水就是我,我就是山水 ;心底唇邊微笑中發出愿望: "愿將山色供生佛,修到梅花伴醉翁。
【第4句】: 請大家來幾句很有哲理的禪語,佛語
【第1句】:佛國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凈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凈。
心若無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第2句】:尋佛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第3句】:梵凈 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 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第4句】:覺者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第5句】:樂園 佛曰: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 【第6句】:靜禪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第7句】:心塵 佛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第8句】:凡圣 佛曰:笑著面對,不去埋怨。
悠然,隨心,隨性,隨緣。注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第9句】:梵音 佛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 【第10句】:澄境 佛曰:一切皆為虛幻。
【第11句】:禮佛 佛曰: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第12句】:凈土 佛曰:忘記并不等于從未存在,一切自在來源于選擇,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覺得擁有的更多。
【第13句】:沙門 問佛:世間為何多苦惱? 佛曰:只因不識自我。 【第14句】:四季 佛曰:緣來則去,緣聚則散,緣起則生,緣落則滅。
【第15句】:靜心 佛曰:凈心守志,可會至道,譬如磨鏡,垢去明存,斷欲無求,當得宿命。 【第16句】:佛曰: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即是錯。
【第17句】:過客 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麼多遺憾? 佛說∶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既遺憾, 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 【第18句】:佛曰: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第19句】:幻滅 佛曰:從忘我到無我,那就是禪心的顯現了。
【第20句】:問佛:為何我的感情總是起起落落? 佛說: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漲落,浮浮沉沉方為太平。
【第5句】: 求一些常用的佛教經典語句(禪語)
要禪語啊
那就要看慧律法師編撰的〈佛心禪話〉
截錄一小部分,給你看
【第1句】: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第2句】: 自觀自在,守本真心。
【第3句】: 所謂無上正等正覺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靜心是也。
【第4句】: 眾生由其不達一真法界,只認識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別執著之病。
【第5句】: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謂絕對沒有。
【第6句】: 眾生念念在虛妄之相上分別執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難知是假,任復念念不停,使虛妄相于心紛擾,故名曰妄念,言其虛妄之相隨念而起也。
【第7句】: 根身器界一切鏡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計較,徒增煩惱。
【第8句】: 一切處無心是凈;得凈之時不得作凈想,名無凈;得無凈時,亦不得作無凈想,是無無凈。(無凈無無凈,即是畢竟凈。)
【第9句】: 與外不染色聲等,與內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為證;得證之時不得作證想,名無證;得無證時,亦不得作無證想,是名無無證。(無證無無證,是名畢竟證。)
【第10句】: 若起精進心,是妄精進;若能心不妄,精進無有涯。
【第11句】: 一切處無心者,即修菩提、解脫、涅盤、寂滅、禪定乃至六度,皆見性處。
【第12句】: 不以有行,亦不以無行。
【第13句】: 諸行性相,悉皆無常。
【第14句】: 諸行是常,無有是處;汝但一切處無心,即無諸行,亦無無行。
【第15句】: 疾苦在身,宜善攝心,不為外境所搖,中心亦不起念。
【第16句】: 參須實參,見需實見,用須實用,證須實證,若纖毫不實即落虛也。
給你個鏈接,這個鏈接有慧律法師編著之《佛心禪話》1~7
共600多句,古來禪宗祖師的禪話,您可以慢慢看
【第6句】: 佛家經典禪語的體會,
樓主,經典6,7,8,9,10,都是很簡單的……你不明白,是因為你未曾體會過,無悟即無明
【7】人在非常悲傷的時候有時候是沒有眼淚的,有的時候人在徹底頓悟的時候也根本不用語言需要表達大笑不一定需要出聲,有時候可能是從心底發出的。【5】一朵花有的時候也是一個世界,如果你的悟性好也可以發現一片葉子也可以代表佛祖【3】很多的顏色在一個人的眼里有可能就是沒有顏色,就是空白有的時候,如果你的心存在,那么即使是空白你也可以發現很多顏色【9】菩提在很久以前并不是樹,而明鏡也不是代表著存在這樣一個東西;本來都是從來沒有的東西,何必非要說成全都是存在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