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廳長離別感言
徐志摩《再別康橋》詩詞的完整意思
《再別康橋》賞析徐志摩是浙江海寧縣硤石鎮人,1897年出生,至1931年飛機出事,生活了35年,英年早逝。
原名徐章垿,為什么改名叫徐志摩呢
因為他小時侯特別可愛,清末時長著一個大腦袋,留著一個豬尾巴,所以他的父親就請了一個名叫志慧的和尚看相,說是將來必成大器。
所以1928年,他出國時改名徐志摩——志慧和尚摸過的。
一:彩虹似的夢的追尋與幻滅徐志摩家中富裕。
其父徐深如辦有醬廠,錢莊,綢莊,燈泡廠,在上海,杭州有投資,是滬杭鐵路的股東之一,硤石鎮商會會長,且徐志摩是家中獨子,深受長輩喜愛。
家庭對他有影響,他活潑好動,喜歡交友。
再者,他的婚姻對他也有影響。
1915年,他在北大讀預科(當時先讀3年預科,再讀5年本科)時,認識了張幼儀,她端莊,善自理,會理財。
有人把她比作《紅樓夢》中的王熙鳳,當然,王熙鳳的品質大大不如張幼儀。
不僅如此,張家更有錢,所以徐家很高興找到這個媳婦。
大家都知道,解放前的婚姻,一為政治,二為經濟。
而徐父是商人,自然很喜歡,更重要的是,張幼儀的大哥張家敖是中國銀行總裁,徐志摩知道而且認識張家敖。
以前讀書時,張家敖曾視察過徐志摩就讀的中學,知道徐志摩的語文好,作文寫得好,所以同意徐志摩與張幼儀的婚事。
二哥張學勵,是中國現代哲學史上有名的哲學家,民社黨主席。
張學勵介紹徐志摩認識了梁啟超,梁啟超深愛徐志摩這個弟子勸他出國深造。
于是1918年8月,徐志摩赴美留學,同行有汪精衛。
他先到克拉克大學學歷史,一年后取得學士學位。
1919年9月份,他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學政治經濟學,一年后獲碩士學位。
1920年7月份,徐志摩不想讀了,到英國劍橋大學找羅素(一位自然哲學家,被徐志摩稱為英國的梁啟超),但兩人失之交臂了。
因為羅素因反對英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遭解聘,而來中國教書,徐志摩卻赴英國找他,未果。
當然,后來兩人成為非常好的朋友,徐志摩的愛情觀深受羅素影響。
進不了劍橋,只有在倫敦大學讀政治經濟博士,認識了陳西瀅,張世昭,林長民(林徽因之父,北洋軍閥司總長)。
經林長民介紹認識劍橋大學教授迪根生,由此進入劍橋大學,當時叫康橋大學,這樣就與康橋發生了聯系。
一>確立志向: 彩虹似的夢。
因為徐志摩想在中國建立英國似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
他認為德國人太蠢,干事機械;法國人太陰,干事過分;南歐人太亂,頭腦混亂;美國人淺薄,文化歷史不長。
所以比較像樣的是英國。
他曾說過英國人是自由的,但不機械;時保守的,但不頑固。
所以他認為在英國實施民主政治的條件,遠在大喊大叫的美國人之上。
所以在他心目中就要樹立一個英國似的資產階級政治制度。
因此在他的一篇散文《吸煙與文化之辯》中,他說過:我眼是康橋叫我睜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振動的。
可見康橋對他的影響之大。
客觀上看,英國的民主是自由的,他非常羨慕,主管上看,他有個追求:愛、美、自由。
同時他最好的朋友胡適也說過徐志摩一生追求愛、美、自由,英國正好符合主客觀要求。
二>步入詩壇。
徐志摩當時留學是想當類似美國國務卿的政治家,后來棄政從文是受到英國19世紀浪漫主義詩人影響,也包括當時一些作家,作品的影響。
同時由于他喜歡結交上流人物,其中曼殊斐爾對他的影響最大。
一天晚上11點鐘,徐志摩去拜訪曼殊斐爾,雖然只有20分鐘,但連任談得十分投機。
曼殊斐爾的美給他極大的吸引力,對她的話言聽計從,徐志摩說過這20分鐘是不逝的20分鐘,可見給他的印象很深。
他曾說過她的美是完全的美,是純粹的美,是可感不可知的美,是不可分析的美,是自然界的杰作。
所以曼殊斐爾說:徐志摩,你將來最好去搞文學,最好不要搞政治。
這對徐志摩觸動很大,也是徐志摩開始走向文學創作的原因。
第二個原因是離婚與失戀的影響。
他在倫敦大學讀書時,認識了16歲的林徽因,在當時稱為中國第一才女,所以徐志摩去追求她,但他是結過婚的。
追求時當然遇到阻力,林徽因說:我是少女,你是有婦之夫,你得先離婚。
徐志摩聽后覺得很有希望,于是與1922年赴柏林找張幼儀離婚。
因為浪漫的他認為林徽因是愛、美、自由的化身,雖然張幼儀很好,但是沒有浪漫氣質。
他說:我要當中國第一個離婚男人。
通過很多朋友做張幼儀的工作,最后張幼儀同意了,之后兩人關系更好,一禮拜一封信。
離婚后他立刻回到了英國,卻發現林徽因已經到美國學建筑學。
可能林徽因的父親認為徐志摩當女婿不適合。
此刻,老婆沒了,戀人沒了。
兩腳踏空,心悲涼,用詩抒懷,《春》中寫到他看到別人在草叢中戀愛,自己很眼紅,感覺自己很孤獨。
所以開始步入詩壇。
三>迷戀自然。
劍橋大學很美,古典建筑群,藍天碧海,鳥語花香,田野里點綴著農舍,一條康河貫穿其中。
若分析《再別康橋》,必須讀《我所知道的康橋》,介紹了他每天的生活——劃船,看閑書。
這便是他的留學生活,但他不后悔,他說,他讀了三本書:自然書,人生書,社會書.康橋也在其生命中之深1922年回國后,他寫了第一首與康橋有關的詩《康橋再會吧
》,康橋是其生命的源泉,精神的依賴之鄉。
自然風光陶冶之下,造成了他清高,超脫的英國紳士風度.徐志摩一生出了4本詩集。
生前3本,可以概述一生。
1925年一本詩集《志摩的詩》,寫于徐志摩回國后,日子不好過。
林徽因與他的老師梁啟超的兒子梁思成訂婚,造成他心情很不好。
創作上也不順心。
徐志摩有些自傲,講座的開頭經常是:我是英國留學生,我們英國留學生......因為過于自傲,得罪了不少人,其中一位就是郭沫若。
郭沫若喜歡熱情,奔放,夸張的風格,他曾寫過一首詩感嘆他在日本九州醫科大學學習時的艱難生活,其中一句淚浪滔滔,而徐志摩不知道郭沫若的風格。
所以他批判郭沫若的詩不通。
他認為:只有長江,黃河水才會滔滔,而淚怎么會滔滔。
郭沫若很偉大,但他也是個凡人,對之當然不高興了。
同時徐志摩也得罪了魯迅,因為他經常到處發表文章,論述詩歌應講求音樂性。
魯迅回應寫文章批評徐志摩道:你總是到處啾啾的叫,總是到處跳。
。
之后,魯迅幽默的寫到:我寫了篇小文章刺激了徐志摩,就再也沒見他來投稿了。
當然,我講這些情況,只是說明徐志摩在創作上,個人生活上遇到了麻煩。
徐志摩一生出了4本詩集。
生前3本,可以概述一生。
1925年一本詩集《志摩的詩》,寫于徐志摩回國后,日子不好過。
林徽因與他的老師梁啟超的兒子梁思成訂婚,造成他心情很不好。
創作上也不順心。
徐志摩有些自傲,講座的開頭經常是:我是英國留學生,我們英國留學生......因為過于自傲,得罪了不少人,其中一位就是郭沫若。
郭沫若喜歡熱情,奔放,夸張的風格,他曾寫過一首詩感嘆他在日本九州醫科大學學習時的艱難生活,其中一句淚浪滔滔,而徐志摩不知道郭沫若的風格。
所以他批判郭沫若的詩不通。
他認為:只有長江,黃河水才會滔滔,而淚怎么會滔滔。
郭沫若很偉大,但他也是個凡人,對之當然不高興了。
同時徐志摩也得罪了魯迅,因為他經常到處發表文章,論述詩歌應講求音樂性。
魯迅回應寫文章批評徐志摩道:你總是到處啾啾的叫,總是到處跳。
。
之后,魯迅幽默的寫到:我寫了篇小文章刺激了徐志摩,就再也沒見他來投稿了。
當然,我講這些情況,只是說明徐志摩在創作上,個人生活上遇到了麻煩。
到了1924年泰戈爾訪華時,他情緒開始高漲。
他和林徽因做翻譯,寫了第一本詩集,反映了他早期執著的追求,代表作《我要樹一棵明星》表帶來他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當然這是資產階級詩人居高臨下的同情,但是有進步。
第二本詩集《斐冷翠的夜》(斐冷翠是意大利的佛羅倫撒),進入了創作第二階段。
1924年,他認識了陸小曼,又叫陸媚,精通英語,法語,北京有名的交際花,18歲時就被外交部看中。
她有自己的特點,與林徽因不同,她精通文學,會創作劇本,國畫畫得很棒,京劇,評劇都會,跳舞也很棒。
她的丈夫王賡,清華大學畢業,梁啟超的學生,美國留學生,先在普林斯頓讀大學,后又考入西點軍校少校級別。
陸小曼的父親看到了王賡的前途,把陸小曼嫁給了王賡。
王賡是個很有才能的人,為何說起他呢
他習慣于美國的生活習慣,星期一到星期六工作,只有周日休息。
徐志摩常常到他們家玩:逛公園,到舞場,到劇院。
徐志摩可不講哪一天,一有時間就跑他們家里去。
王賡沒注意,則說:小曼,志摩來了,你陪他去玩一下。
(大家知道,一個丈夫如果對自己美麗的妻子愛撫不夠,第三者容易插足)那么徐志摩成功地充當了第三者。
王賡是個很疏忽的人,他被調去哈爾濱當公安廳廳長,怕陸小曼吃不了苦,就把她留在了北京,這就給徐志摩提供了機會:一個是交際場上的名花,一個是詩壇熱情浪漫的詩人,兩人一見,場面可想而知。
所以當時鬧得滿城風雨。
這一段婚姻,這一段戀愛,很多人反對,徐志摩的父親反對,梁啟超反對。
在英國徐志摩和張幼儀離婚時梁啟超就反對,而這個時候他對這個得意弟子也批評,說:你不要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警告他,徐志摩就是不聽,他只知執著的追求。
到1925年,北京城鬧得沸沸揚揚,桃色新聞不脛而走,他浪漫的生活經歷超過了他的詩名,壓倒了他的詩名,所以他不得不避嫌,遠走歐洲。
所以1925年徐志摩第一次回到母校。
他是個聰明人,他走了不能把陸小曼留在那個地方。
他不放心,他臨走前告訴陸小曼:你給我天天記日記,像對我說話一樣,我在歐洲天天給你寫信。
(當然是情書)以此來鼓勵她。
他不僅用信,而且用詩來鼓勵她。
例如《砌造一座橋》。
他要砌造一座愛墻,比剛還要強的墻,來鼓勵陸小曼要記住那一個字——在上帝面前的誓言——愛字。
用詩用信來鼓勵她要頂住壓力,頂住社會輿論。
陸小曼的父母也反對,但王賡有風度,不會拿起手槍,只是勸陸小曼,但是這也沒有作用。
墜入愛河,九牛也難以拉回來。
在這種情況下,陸小曼雖然有詩有信,但最終還是頂不住了,她病了。
打了三封電報到歐洲:徐志摩,快回來,再不回來,我頂不住了。
徐志摩接到電報馬上趕回北京,陸小曼又活起來了。
這時就要商量結婚的事,不能再拖了。
可是這場婚姻徐志摩的父親不同意。
既然要結婚,他提出了幾個條件:第一,結婚后,到浙江來。
安分守己過日子。
他對這個兒媳并不滿意。
他喜歡張幼儀,不喜歡陸小曼,說張幼儀是賺錢的,陸小曼是花錢的。
第二個條件使徐志摩和陸小曼非常緊張,徐父說,必須由梁啟超做證婚人。
可梁啟超是反對的,怎么能作證婚人呢
所以不好做工作,徐志摩只好去找他的好朋友胡適(五四運動的先驅,北大的教授,留美學生),請胡適作工作,梁啟超才答應去證婚。
。
梁啟超是證婚人,胡適是介紹人,證婚人在婚禮上是要講話的,可徐志摩不知道他的老師要講什么話。
新婚那天,看見梁啟超上來講話,夫妻兩人汗流浹背,兩腿發抖。
可梁啟超是怎樣說他的弟子和陸小曼的呢
祝詞如下(先是針對徐志摩的):徐志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學問方面沒有成就;你這個人用情不專,意志離婚再娶,以后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然后對這一對新婚夫妻說:你們都是離過婚的人,總是要結婚的,都是用情不專,以后要意志悔悟,祝你們是最后一次的結婚(這個話很有威懾力,梁啟超太有名,所以徐志摩死后,陸小曼不敢再結婚了)。
1929年徐志摩和陸小曼結婚了,婚后回到了浙江,徐父專門為他們做了一幢房子,給他們住,但因北伐戰爭被抄家,他們都去了上海。
徐志摩回國后,1923年和陳浠瀅,胡適等組織了新月社,出現了新月詩派。
后來聞一多從美國留學回來也加入了新月社,1926年在上海徐志摩創造了晨刊副刊——《詩說》,成為新月詩派的主要陣地,,發表詩作及其他作品。
其中聞一多發表了一篇文章《詩的格律》,提倡三美,徐志摩是表示同意的,而且兩個人通過自己的詩歌進行創作。
進行實踐,進行三美理論的實踐。
結婚后,徐志摩和陸小曼的關系并沒有徐志摩想象的那樣好,因為陸小曼的身體不好,后來通過抽鴉片來止痛,最后上了癮,再加上她喜歡出入舞場,歌廳,劇場,所以一擲千金,徐志摩寫詩,稿費不夠,就只好到大學里兼課,經胡適介紹到北京教書,到處飛來飛去,按照自己的理想,愛,美,自由去改造,但他失望了。
在上海這種情勢下,不僅陸小曼陷得很深,如果他自己再呆下去,恐怕也會墮落,他一再勸陸小曼到北京去,他在北京大學和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書,把賺的全部錢都給了陸小曼(因為她花費太多了),還是供養不起。
所以陸小曼老是打電報催徐志摩:快回來,債臺高筑呀,快回來還帳......到了1931年,徐志摩正在北京教書,陸小曼又發電報說家里沒錢了,他只好趕回去。
其實他們都是愛著對方的。
陸小曼最反對徐志摩坐飛機,但徐志摩卻喜歡坐飛機,他覺得在天上飛來飛去,恨浪漫。
陸小曼擔心他的安全,可徐志摩這次仍不聽話,他從北京回來不坐火車,而是搭乘張學良的專機(張學良要到南京辦事)從北京出發到南京,然后坐火車趕回來。
一回家兩人吵架。
一個說:你為何不到北京去,害我兩處走,上海環境又不好。
陸小曼始終不聽,她覺得上海最對她交際花的胃口,認為上海比北京好,還說:徐志摩你又坐飛機,不讓你坐你又坐了回來。
因此徐志摩恨不痛快,拜訪了楊杏佛,拜訪了賽珍珠(為《中國人》寫)想再搭張學良的飛機回北京,但因張學良沒辦完事,所以沒搭成。
因為朋友多,他拿到了飛機的月票,坐了一郵政飛機,從上海飛到徐州。
這是他頭痛,想回,但因林徽因將在北京大學作報告,講中國古代古典建筑,他想去聽,而且約好了梁思成,林徽因在機場迎接他,所以要在徐州加油,堅持要走,結果到了濟南當家山,碰上了云霧,飛機撞在山上,機毀人亡。
他死后,很多有名人士都去了,例如梁啟超、胡適、郁達夫、沈從文,至于林徽因夫婦更不用說,在這里有幾個女人很失望,張幼儀離婚后沒結婚,等他回心轉意;林徽因在失事現場撿了一片碎片,掛在自己的房間,一直到她1954年去世,說明她心里還是愛著徐志摩;第三個是陸小曼,她知道徐志摩的死,她是有責任的,后來戒掉鴉片煙,整理徐志摩的著作,詩作等等;再就是賽珍珠暗暗喜歡徐志摩,但徐志摩無心顧及,告一段落,這個階段是與理想實現有關系。
第三部詩集《猛虎集》于1931年8月出版,他的詩表現出對理想的追求已開始絕望。
為什么
1927年的大革命失敗,有很多東西,徐志摩對很多都不滿。
資產階級思想是這樣,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他寫了一首詩——《生活》,表現了絕望,還有一首與《雪花的快樂》相對,名字叫《別擰我,疼
》。
矛盾曾批評他,認為它要算一首淺黃詩把肉麻當有趣,這說明他的空虛和頹廢,走向萎靡,以上是思想創造的介紹。
下面講《再別康橋》是怎樣抒情的,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二、柔美悠遠的意境,清新飄逸的風格《再別康橋》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抒發的是什么呢
三句話概括:是一種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后的感傷之情。
意是主觀思想感情;境是詩內描寫的客觀景物。
何謂意境
是人物的主觀思想情感和客觀景物完美的融合,且形成一副具有個性色彩的藝術畫面,既稱為有意境。
當然我們欣賞徐志摩的詩和欣賞別的詩一樣,需要調動對生活的積累,需要調動我們對知識的積累,然后我們一節節的講這首詩。
《再別康橋》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抒發的是什么呢
三句話概括:是一種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后的感傷之情。
意是主觀思想感情;境是詩內描寫的客觀景物。
何謂意境
是人物的主觀思想情感和客觀景物完美的融合,且形成一副具有個性色彩的藝術畫面,既稱為有意境。
當然我們欣賞徐志摩的詩和欣賞別的詩一樣,需要調動對生活的積累,需要調動我們對知識的積累,然后我們一節節的講這首詩。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這句詩若分析的話,可用幾句話來概括:舒緩的節奏,輕盈的動作,纏綿的情意,同時又懷著淡淡的哀愁。
還有,還加上一句,作別西天的云彩,西天的彩霞給我們一個印象,就是為后面的描寫布下了一筆絢麗的色彩,整個景色都是在夕陽映照下的景物。
所以用這句話來概括,為這個詩定下了一個基調。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心頭蕩漾,這句詩實寫的是康河的美,同時,柳樹在古詩里柳——留,留別有惜別的含義,它給詩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的牽掛用在我心頭蕩漾,把牽掛表現的非常形象。
當然他的手法是比擬的手法(擬人、擬物),與第三句話合在一起講,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橋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這一句詩突出了康河的明靜和自由自在的狀況,自由、美正是徐志摩所追求的。
同時表現一種愛心,那水草好像在歡迎著詩人的到來。
再次,我覺得它不是完全脫離中國詩歌的意境的,它和中國的古詩有相同的地方,就是物我合一。
第二句是化客為主,第三句是移主為客,做到兩相交融,物我難忘。
這兩句詩正好表現出徐志摩和康橋的密切關系。
這就是我們前面所講的三個方面:確定了理想,步入了詩壇,美妙的風光中,抒發自己的情感。
三者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通過具體的形象,來表達自己的感情。
而我們欣賞詩也是從形象入手,來逐漸接受詩人的心靈的。
第四節是轉折點,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躁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這句詩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實是景物的描寫,虛是象征手法的運用。
一潭水很清澈,霞光倒映下來,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一片紅光,是實寫。
但是,潭水上漂了很多的水藻,擋住了一部分霞光,零零碎碎的,有的紅,有的綠,好像柔水一般,非常形象。
這個揉寫的很好,同時也是自己夢想的破滅。
那么這個夢引起我們什么感覺呢
這使我想起了聞一多先生紀念它的長女夭折時寫的一首詩。
他用了一個比喻像夏天里的一個夢,像夢里的一聲鐘,大家知道夢時美好的,鐘時悠揚的,然而是短暫的,所以彩虹似的夢似美麗而短暫的。
1927年他的夢想破滅了,又與陸小曼不和,很消沉。
第五節,既然談到夢,那么這次再來康橋,再回母校,是不是來尋夢的呢
尋夢
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慢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處放歌。
這句詩是徐志摩對往昔生活的回憶、留戀,他在康橋生活的兩年,悠哉悠哉。
他那時有自己的理想,生活是充實的,對明天懷著希望。
所以,他用一船星輝來比喻那時的生活,帶有象征的意味。
最好的詩詩第三句詩。
過去的已經成為歷史,回到現實仍然是哀傷,所以悄悄是離別的笙蕭,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這句詩是情感的高潮,充分表現了徐志摩對康橋的情感,集中表現了離別的惆悵。
這句詩就需要聯系別的詩,包括古詩來理解。
悄悄是離別的笙蕭是暗喻的手法。
例如,蘇軾的《前赤壁賦》中描述了蕭聲是低沉的哀怨的,而笛聲是歡悅的,所以蕭來比喻悄悄來說明詩人的心境,因此,悄悄的動作帶有詩人的感情,接著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詩歌講究精練,為什么一再重復沉默悄悄輕輕
這不是浪費語言,而恰恰是他的重點。
其實沉默是人的最深的感情。
例如,柳永的《雨霖鈴》中的語句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再如蘇軾的詞《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他回憶他的妻子王弗死后的十年,回憶他們相見的時候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此處無聲勝有聲,還有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使用反襯手法,三月春光明媚,白花盛開,可惜好友欲離我而去。
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下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意在言外,旨在象內。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往往用在評價詩,意思詩不說愁,卻把愁表現得最為恰當,看著朋友走掉,長久孤立的站著,表現感情的深厚。
如王維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寫景即抒情。
所以唯見長江天際流能引起我們很多的遐想,又如利于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只要能讓我們產生聯想的詩就是好詩,這些都告訴我們欣賞詩要調動我們知識的積累,像形、相似的詩能在頭腦中產生,用此來理解新詩。
寫得好都是詩人生活經歷的提煉和升華,換句話,我們通過生活的橋梁可以達到詩人的心靈。
例如,剛離開父母的學子讀《再別康橋》是不是更有感覺
為什么沉默時感情最深呢
像生活中的例子,感情最深的表達時飛機、船都已走了,但送別的人佇立不動,若有所思。
結合句中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康橋尚且如此,詩人何以堪
實際反襯了詩人對康橋的感情非常深厚,因此,悄悄就帶著詩人的主觀感情了。
第七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我認為云彩有象征意味,代表彩虹似的夢,它倒映在水中,但并不帶走,因此再別康橋不是和他母校告別,而是和給他一生帶來最大變化的康橋文化的告別,是再別康橋理想。
以上才是深入理解了這首詩。
再粗略講一下,《再別康橋》這首詩充分體現了新舊詩派的三美,即繪畫美,建筑美,音樂美。
音樂美是徐志摩最強調的,其中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反復的,加強節奏感,且其中的詞是重疊的,例如悄悄、輕輕、沉默,再者每句詩換韻,因為感情是變化的,所以不是一韻到底的。
再是音尺,輕輕的我走了,三字尺,一字尺,二字尺,符合徐志摩活潑好動的性格,再是壓韻。
所謂建筑美,一、三句詩排在前面,二、四句詩低格排列,空一格錯落有致,建筑有變化;再者一三句短一點,二四句長一點,顯出視覺美,音樂是聽覺,繪畫是視覺,視覺美與聽覺美融通,讀起來才會感覺好。
再談到繪畫美即是詞美,如金柳柔波星輝軟泥青荇這些形象具有色彩,而且有動態感和柔美感。
這三者結合起來,徐志摩追求整體當中求變化,參差當中求異,顯示出新月似的特點和個性,所以我概括為:柔美幽怨的意境,清新飄逸的風格。
回答者:唐子畏 - 榜眼 十三級 3-26 18:13《再別康橋》是一首優美的抒情詩,宛如一曲優雅動聽的輕音樂。
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國訪問,舊地重游,勃發了詩興,將自己的生活體驗化作縷縷情思,融匯在所抒寫的康橋美麗的景色里,也馳騁在詩人的想象之中。
全詩以“輕輕的”“走”“來”“招手”“作別云彩”起筆,接著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細致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得真摯、濃郁、雋永。
這首詩表現出詩人高度的藝術技巧。
詩人將具體景物與想象糅合在一起構成詩的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巧妙地把氣氛、感情、景象融匯為意境,達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詩的結構形式嚴謹整齊,錯落有致。
全詩7節,每節4行,組成兩個平行臺階;
【第1句】:3行稍短,
【第2句】:4行稍長,每行6至8字不等,詩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詩與自由詩二者的形式糅合起來,使之成為一種新的詩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現代化的建筑美。
詩的語言清新秀麗,節奏輕柔委婉,和諧自然,伴隨著情感的起伏跳躍,猶如一曲悅耳徐緩的散板,輕盈婉轉,撥動著讀者的心弦。
詩人聞一多20年代曾提倡現代詩歌的“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建筑的美”,《再別康橋》一詩,可以說是“三美”具備,堪稱徐志摩詩作中的絕唱。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
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李言的李言秩事
離別曲有好幾個離別:首先杜明強越獄之后,喬裝去見鄭佳最后一面,意為離別。
之后羅飛即將被豹頭排擠出省城回龍州,要與講師分別,意為第二個離別其三,杜明強對豹頭發出死刑通知單,結果被鄭佳誤傷刺死,是為第三個離別第四,羅飛在表獎會上公然公布豹頭罪行,得罪了局長,廳長,可能以后不能在公安系統再繼續工作了,而講師也辭職了,這是第五個離別
08年抗雪災感人事跡
哭以身殉職的電力職工 1月26日下午1時,湖南省送變電建設公司的送電線路工羅海文、羅長明、周景華三位同志在望城縣橋驛鎮力田村沙坪變電站實施高壓電線除冰作業時,因鐵塔坍塌而壯烈犧牲。
1月28日湖南省政府正式追認為他們為革命烈士,共青團湖南省委追授他們為“湖南省五四青年獎章標兵”。
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 寶在湖南長沙看望他們的家屬時,動情地說:“今天面對你們,我無法用更多的語言來表示安慰,我給你們鞠個躬吧
”讀到這則報道,我不禁潸然淚下
那可是三個三十多歲的年輕的生命啊
今年元月,黔湘鄂贛皖蘇浙等省遭遇50年一遇的冰災。
持續多日的凍雨,長達半月的覆冰,平地積冰贏寸。
處在高山峻嶺風口的電桿鐵塔,既要受到幾近半尺的覆冰之壓,又要受到前后長達幾百米、數條結冰后重達十多噸的鋼芯鋁絞線和鋼絞線之拉,縱然是鋼筋鐵骨,也難以承載。
為了確保關系國計民生的電力輸送,只有盡快清除覆冰。
在這艱難危急的關頭,三位同志志愿參加公司組織的抗冰災保供電搶險隊,奔赴抗冰搶險的第一線。
在登上鐵塔除冰的過程中,由于羅海文所在的那基已不堪重負的鐵塔轟然坍塌,羅長明、周景華所在的鐵塔也隨之坍塌。
羅海文當場以身殉職,羅長明、周景華墜地重傷不治身亡。
他們以自己的行動,實踐了電力職工對社會的承諾
正如溫總理所說“三位烈士都是人民的好兒子
他們是為搶修電網而犧牲的,是為人民的利益犧牲的
湖南電網的戰友職工忘不了他們,湖南省全體人民忘不了他們,全國人民忘不了他們
”其實,全國的電力職工有何嘗會忘不了他們——他們不愧為中國人民的好兒子、不愧為湖南的好青年、不愧為電力企業的好職工。
羅海文、羅長明、周景華,你們一路走好。
你們放心,在你們倒下的地方,將屹立起更加堅實的鐵塔——那就是你們永久的豐碑
荊楚網消息 (楚天金報) □本報記者艾卿 通訊員文群 大慶 葉璇 昨日,洪山區珞南街尤李社區居委會主任余菊珍,像往常一樣來到社區居民胡和平爹爹家探望。
“胡爹爹,你想吃點什么呀
”“我想吃雞肉。
”原來,胡爹爹因胃出血,已經躺在病床上近一周了。
這些天來,余菊珍和幾名社區群干輪番照顧,讓胡爹爹深感欣慰。
余菊珍幫忙做了家務后,趕到市場買了紫燕雞和面包,送到了胡和平病床前。
入冬以來,洪山區珞南街對社區特困、空巢和孤寡老人進行摸排,發現35個社區中,有200多名特困老人需要照顧。
街道辦按照每人補助150元到300元的標準,發放了慰問金和物資,并為他們送上溫馨提示牌,寫上社區干部的電話號碼和姓名,老人一旦有需要,可以隨叫隨到。
與此同時,社區干部輪流上門給老人買米、買菜、做衛生,送錢、送藥、陪聊天。
1月12日晚,武漢落下了第一場雪。
卓刀泉社區主任朱光明在第二天清晨7時許,召集社區群干一邊清掃社區積雪,一邊到菜場買回油、肉、雞蛋、豆制品、青菜,送到3名空巢老人家中,并細心查看老人家中煤氣罐中是否有煤氣,取暖設施是否完好,還陪老人拉家常、幫著做衛生。
19日、23日,社區又分兩批買回魚、肉、米、蔬菜等物資,讓老人們足不出戶就能過寒冬。
編后:冰雪中的溫情,更能打動人心。
政府動起來了,群干們來了,熱心的市民也來了。
我們相信,天災無情,但我們有愛,就能抵御風寒。
荊楚網消息 (楚天金報) □本報記者海冰 通訊員莫難 張軍麗 實習生張婧 “你是個女同志,也是50多歲的人了,還這么盡心盡力為我們大家,真讓我們過意不去
”昨日,77歲的彭婆婆握住劉桂華的手,哽咽地說。
最近幾天,青山工人村街三聯社區沒見劉桂華的身影,大伙都以為她去培訓了。
直到上周六,有親戚去她家串門,才拆穿了她編織的“謊言”。
原來,近期江城大雪連天,持續嚴寒,而棚戶區工人村三聯社區有不少空巢、孤寡老人及殘障人士。
為避免居民出門走路摔跤,社區負責人劉桂華就帶領黨員及社區干部,起早摸黑清除積雪及路面冰凌。
一周前,劉桂華用鐵鍬鏟積雪時,因用力過猛,腳底打滑摔倒在地,導致腳踝骨折,疼得她直掉眼淚。
為不讓居民擔心,劉桂華要社區干部替自己保密,對居民們稱她外出培訓去了。
真相大白后,居民們紛紛自發到劉桂華家中看望她。
看到消瘦許多的劉桂華,不少居民眼眶都濕了。
劉桂華沒把自己的傷勢當回事,反倒叮囑老人們,“在家生爐子取暖,可要注意通風啊
”并交代其他社區干部,“還有哪家困難戶沒去慰問,要趕緊去
”“王婆婆家的房頂是油氈鋪的,積雪要勤掃啊
” 在劉桂華的帶動下,社區干部在雪天里馬不停蹄,牽掛著每戶人家的冷暖溫飽,向居民深入宣傳安全保暖過冬常識;“社區黨員義務采購隊”則更盡力盡力,為空巢、孤寡老人買菜、買米…… 荊楚網消息 (楚天金報) □見習記者梅丹 下了半個月的雪,天寒地凍,路上很少看到流浪者和乞討者,他們大多被救助站接走了。
他們在救助站穿得暖,吃得飽嗎
昨日,記者前往武漢救助站探訪。
因為沒有預約,接待人員有點意外。
但看過了記者的證件之后,一位工作人員帶著我們“參觀”了整個救助站。
記者先來到了一樓的活動室。
這里都是一些年紀比較大的人,有的正在津津有味地看電視,有的在聊天。
活動室里開著暖氣,很暖和。
隨后,記者來到了寢室,里面睡著四個人,其中一個來自湖南,錢被騙了,旁邊她的兩歲半的小孩正在玩耍。
記者又來到二樓小孩子的活動室,一群小孩子同樣在看電視。
記者摸了摸他們的手,是暖的,衣服也穿得多,而且干凈。
“你們吃得怎么樣
一日三餐是怎么安排的
”記者問其中一個十幾歲的小孩。
“早上是稀飯饅頭,中午兩個菜,一葷一素,晚上也是。
”“晚上睡覺冷不冷
”“不冷
” 記者看到每個房間里面都很衛生,床單被子都干干凈凈,整整齊齊,每一個床上都放著一個米老鼠娃娃,讓人感到很溫馨 荊楚網消息 (楚天金報) □本報記者張軍 大雪中,早餐車為居民們送來溫暖。
記者張軍 通訊員黃健攝 昨日凌晨4時05分,51歲的龔少萍就和52歲的老伴早早地起了床。
簡單梳洗后,4時25分,兩人出了家門。
樓外的雪還很大,地上的積雪更厚了。
他們在小區院子里找到自己的餐車,清理了車上的積雪,龔少萍在前拉,老伴在后面推,艱難地向小區外走去。
龔少萍是青山百家早餐工程公司的餐車經營戶。
他們住在青山125街坊,這里距離城管部門劃定的鋼都花園126小區北門室外1號餐車經營點,平時走只要10分鐘,由于連日來下雪,路難行,這段路程得要30分鐘。
早晨5時,他倆終于到達目的地。
公司的配送車5分鐘后到了,卸了貨,車輪卻陷進了雪窩,無法動彈。
龔少萍趕忙去借鐵鍬鏟雪。
她在這里賣了3年早餐,許多街坊都認識她了,鍬很快借來。
配送車開走了,龔少萍點起了煤氣灶,開始將早點分類,蒸的蒸、煮的煮,然后拿出準備好的毛毯,將加熱后的早點捂起來。
幫著忙了一會兒,龔的老伴回家燒開水。
龔少萍說,這樣可以節約點煤氣,天太冷了,煤氣要不停地燒,燒些開水幫助加溫,可讓客人買的早點更熱些。
可能聽到了街上的響動,附近網吧的一名年輕管理員跑出來說,“你們真準時,一晚上我又冷又餓”。
他買了3碗熱干面幾杯豆漿,龔少萍根據他的要求給一碗熱干面加了3袋辣椒面,在用塑料袋裝起來后,多打了兩道結。
早晨6時10分,龔少萍的早餐車迎來了武鋼上班族買早點的高峰,他們大多是要搭早班車上班的。
人們一撥一撥地到來,一撥撥地離開,盡管雪還在下,龔少萍已累得滿頭大汗了。
早晨7時30分,看著買早點的少了,龔少萍的老伴帶著一包早點離開了餐車。
龔少萍解釋說,他是給住89門的一位70多歲的老人送早點去的。
原來老人一直是自己來買3杯稀飯,看著這些天下雪,龔少萍就不讓老人出門了,他們天天給老人送早點,至今他們還不知道老人叫什么名字。
早晨8時30分,龔少萍賣完了所有早點,賣了40
【第8句】:5元,她說,她熱愛這份工作,看著每天人們從這吃到熱騰騰的早點,她就感覺很舒坦。
記者了解,下雪以來,青山百家早餐車原80輛早餐車,一度萎縮到27輛,從昨日開始增加到35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