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難教師慰問感言
去慰問貧困生感悟
今天上午,我和蘭心、印象東歌等人先在門口集合,然后我們帶上慰問品和慰問金,兵分兩路開車走訪了5戶貧困家庭。
我加入澄江公益已有一段時間了,可是參加走訪貧困家庭的活動還是第一次。
我和印象東歌、雪原父女倆共四人是第一小分隊的,我們負責走訪慰問三戶貧困家庭。
一戶貧困家庭的孩子只有11歲,他的父親因工傷死亡后,他的母親就離家出走不再管他了。
可憐的孩子只能跟著他的爺爺相依為命,可是他的爺爺年紀已大,他沒有能力再出外賺錢養家了。
澄江公益知道他們的情況后,就有熱心人出錢出物捐助他們。
我們幾人幫著送去了大米、油、豬肉和水果等慰問品,還有一千元慰問金,祖孫倆對我們澄江公益的捐助很是感謝。
我們還鼓勵孩子要好好學習,并告訴他們:“每個月澄江公益會給他們送上好心人捐助給他們的米和油等物的。
”另一戶貧困家庭的大媽一人在家,她看到我們送的慰問品和慰問金后也很是感激。
接著,她又紅著眼跟我們講述了他們家的情況。
她和他的老伴都是忠厚老實人,生了兩個兒子,現在她跟小兒子和孫子住在一起。
前幾年,拆遷分房時,由于她和老伴的疏忽讓他的小兒子鉆了空子。
他的小兒子把拆遷后分的兩套房子都記在了自己一人的名下,也就是房產證上就只有他一人的名字,他的父母沒份,他的哥哥也沒份。
老大媽的小兒子有賭博的惡習,他賭博欠下賭債后已經把一套房子賣了。
現在他正準備把第二套房子也賣掉還賭債,可是這套房子是他們家唯一的房子了,他的父母和兒子還要在這套房子里生活。
如果他把這套房子賣了,那么他們就真得是無家可歸了。
他不光喜歡賭博、好吃懶做不工作,還會在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隨意打人亂砸東西。
他的老婆被他打跑了,跟他離婚了。
有時候,他在打兒子時,他的媽媽去勸阻也會被他打。
周五晚上,他出門賭博前,還會拉上他的兒子一起走。
九歲的孩子被他不知道拉到哪里去了,經常一整夜都沒睡到覺,雙耳上的都有了,很是可憐啊
雖然大媽也勸阻過他不要帶小孩晚上出去,可是他根本就不聽,一意孤行地拉著孩子出門,他已經把兒子看成是自己私有的物品了,沒有給兒子送去關愛,給他帶去的只有傷害。
我們聽到這個情況很是為這個孩子擔憂,就怕他帶孩子出去干壞事害了孩子,印象東歌也說他會抽空找孩子談談了解情況的。
我們在臨走前都讓大媽放心,我們會想辦法幫她解決她說的情況的,讓她有困難就打電話跟我們澄江公益的人聯系。
得到他人的關心和幫助是一種幸福,關心幫助他人更是一種美德。
在我成長的歲月中,常常得到別人的關心和幫助,而今天,我也真真正正地學會了關心和幫助他人。
讓我們學會關愛,去關愛他人,會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使我們的生活充滿快樂,也會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感情更加深厚
老師帶禮品慰問困難學生家長該說些什么感謝的話
感謝學校對孩子的關心,感謝老師們對孩子的付出和幫助。
今后我一定努力工作,給孩子創造更好的學習條件,也會教育孩子在學校努力學習,不辜負學校和老師對他的期望。
以領導慰問員工為題寫一篇感想500字以上
進入7月以來,持續高溫,熱氣襲人,但公司廣大員工不畏困難,戰高溫、斗酷暑,依舊堅守崗位,為實現公司全年目標而奮力拼搏。
7月13日下午,受集團公司張洪恩董事長的委托,公司黨委書記馬路平帶領部分班子成員深入生產現場,看望、慰問奮戰在高溫一線的廣大員工,為他們送去了夏季防暑物品,為員工們帶來了絲絲“清涼”。
公司領導每到一處,都對員工表示慰問,向他們不畏高溫、堅守崗位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謝,并叮囑廣大員工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合理安排時間,注重勞逸結合。
同時要求后勤單位一定要把員工的疾苦放在心上,開展好高溫防護活動,積極應對高溫天氣給工作帶來的困難與不便,確保公司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像慰問貧困家庭心得體會
感覺如果可以,把領導慰問貧困戶時費得汽油錢給貧困戶,都能讓人家花好一陣子。
走訪慰問困難教職工活動方案
保安完小走訪慰問困難教職工活動方案為充分體現黨和政府對生活困難教職工的關懷和尊重,讓他們過一個快樂、祥和的節日,開展“送溫暖、辦實事、促發展”慰問活動,為做好這次慰問活動,我校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時間安排:2022年9月9日—2022年1月1日。
二、參加慰問活動的領導及工作部門整個慰問活動由我校領導負責,各處室負責人參加。
三、慰問的對象生活困難的黨員。
四、慰問的內容和形式高度重視走訪慰問工作,層層抓落實,明確責任到個人,通過動員和組織廣大黨員干部與生活困難黨員和群眾結對幫扶,積極整合各方資源,扎實開展以技術、資金、項目、生活為主要內容的“四幫扶”活動,在春節到來之前開展深入的走訪慰問活動,從解決困難黨員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把黨的溫暖送到需要幫助的每個人手里,團結黨和同志,和諧奮進,營造和諧黨群干群關系。
五、要求
【第1句】:各責任人對要走訪慰問的對象要具體掌握,明確職責任務和具體分工,確保慰問活動落到實處。
【第2句】:走訪慰問活動開展期間,各參與人之間要加強溝通協調,合理安排慰問活動,保證按照活動的時間安排做好各項慰問工作。
2022年9月8日保安完小家退休教師座談會方案為了使退休教師能更好的為學校發展獻計獻策,充實老教師的精神食糧,讓他們情系學校,感受到學校大家庭的溫暖,經學校研究決定,在10月下旬召開一次退休教師座談會,傾聽老教師的心聲。
特制定本方案。
一、
領導來我家慰問困難家庭,我怎樣和他們說
推薦《鐵軍》編導陸海寧一篇感想文章 這是央視3套“電視詩歌散文”欄目編導陸海寧的一篇感想文章,我讀了為之感動。
這部紀念建軍八十周年特別節目七集專題片的播后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鐵軍
──寫在七集電視散文系列《鐵軍》播出后 在鐵軍面前,我能說些什么呢
唯有謙恭、謙恭、再謙恭才是啊! 150個日日夜夜,近1000分鐘拍攝素材,62位采訪人員……匯成的是一部210分鐘的作品──《鐵軍》,一個半月的播出。
可是,不夠
這一切還不夠
在鐵軍部隊,僅僅用這些數字,是記錄不完他們的。
正如這部系列片的撰稿胡世宗老師所言,“這支部隊有太多的英雄模范事跡,你根本無法寫完。
” 是啊,210分鐘對于一支有著82年輝煌歷程的英雄部隊而言,顯然太微不足道了。
所以,我不止一次提醒自己:只有210分鐘
只有45天
只有14次播出
我要怎樣讓全國觀眾在這14次機會里認識鐵軍、了解鐵軍
我又要怎樣讓我摯愛的鐵軍在鏡頭里展現出他們最精彩、最動人、最美麗的一面
后期制作過程中,每一幀畫面、每一句對白、每一首歌曲、每一聲音效,都會牽動著我的每一根神經。
小心翼翼地看著一集集作品在指尖成形,在屏幕上閃現,從心底流淌出來的那份情感,猶如孕育一個新生命那般喜悅而欣慰。
但更多的時候,是在一片情不自禁的淚光中,隨著那首熟悉的主題歌《鐵軍魂》,留下點點滴滴對鐵軍感動的記憶。
作曲李唯老師的一句話讓我很有同感:“我不是被自己的作品打動,而是被戰士打動。
” 走在鐵軍的軍營里,會有一種感受,那就是:肅然起敬
坐在戰士身邊與他們交談,會有一種體會,那就是:純粹樸實
軍營是那么嚴整劃一,但軍營的主人們卻在這方寸間書寫著他們精彩的人生。
我喜歡讀他們的眼神,那眼神是那么澄澈,目光是那么銳利,即使在硝煙四起的戰場,他們也是那樣堅定不移;我喜歡看他們的笑容,那笑容是那么燦爛,即使略帶含蓄,也會透射出太陽的光芒;我喜歡聽他們的聲音,那聲音是那么響亮,即使喊破喉嚨,他們的胸膛里也會迸發出最豪邁的歌聲
還有,撩起軍衣,我輕輕觸碰他們的皮膚,啊,那是怎樣的皮膚
滲著汗漬、掛著鹽粒、刻著傷疤,黑紅得透亮。
“粗糙”已不足以形容這曬脫了一層又一層皮的年輕的軀體,但我卻從他們身上品出了汗水的味道、鹽粒的意義、傷疤的價值。
那時,我相信我的心情和他們肩膊上擔著的重任一樣沉
鐵軍的生活超出我想象的艱難而辛苦,但戰士們卻在這簡單而苦澀的生活里尋找著詩意、尋找著快樂。
采訪詩人康橋時,她告訴了我一個有關“太陽花”的故事。
起先,我以為她說的就是向日葵,但后來才明白那其實是一種無名的小花,向陽就能遍地盛開。
戰士們喜歡它,便給它取名叫“太陽花”。
掃地的時候,他們生怕碰壞花兒,每次都會輕輕地從旁邊掃過。
啊,太陽花
我的戰士兄弟們啊,你們的心不就是一棵棵太陽花嗎
在部隊駐訓地一間簡陋的營房里,墻上掛著的一把吉它吸引了我的目光。
它的主人叫廖鴻,是個皮膚黝黑、眉眼里透著誠樸的小伙子。
問他會不會彈,這個戰士先是非常靦腆地一笑,半晌才輕輕地說,“剛學沒幾天,彈不成曲,只是為了休息時給大伙解解悶,才這么‘撥拉’幾聲。
”但,就是這么幾個單一的音符彈奏出來的“樂曲”,卻是這方遠離喧囂城市的山野中最美妙、最悅耳的聲音了。
戰友們會隨著他的琴聲,用一種含蓄但卻飽滿的聲音哼唱,唱他們當兵的夢想,唱他們青春的人生,唱他們無愧的忠誠
采訪的時間是短暫的,但采訪的鐵軍人、鐵軍事卻帶給我永遠揮之不去的印象。
至今,我仍然是飽蘸著熱淚寫下他們的事跡。
那是一次拍攝途中,車駛出師部營院沒多久,路過一個喧鬧的街口,我突然發現同行的康保平干事眼神里流露出一絲焦慮。
我當時不解,順著他的視線回頭望去,只見熙來攘往的路邊,一個蒼老的身影徘徊著,踟躇不前。
“那是我媽媽,她不會過馬路。
”許久,康干事才慢慢吐出這句話。
“讓車靠邊停一下吧,你扶她過個街。
”但,他拒絕了我的建議,說“別耽誤了拍攝”。
車,最終還是沒有停下。
我再次轉過身去,漸行漸遠的身影越來越模糊,但那絲焦慮的眼神卻在腦海里愈加清晰。
后來,我又得知,老兩口從湖北老家到洛陽探親,他們最大的心愿就是盼著兒子能回家吃一口熱飯、喝一口熱湯,但幾個月過去了,近在身邊的兒子卻因工作繁忙,一直沒能如老人的愿。
這樣的事情在你我身邊隨時隨地都會發生。
不只是康干事,在我的采訪記錄里,還有張紅星、張新起、王建民,甚至是駐守在鐵軍部隊的軍區各級領導們,為了做好自身工作,遠離親人,遠離故土……這一幕幕現實中的場景,是那么的刻骨銘心,叫人難以忘卻。
每當我坐在他們身邊,望著他們的臉,握著他們的手,聽他們平靜地談起這些“瑣事”時,心里總會涌動起陣陣酸楚。
他們也曾經不止一次地告訴我:在部隊,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
面對這樣的釋然,我無言。
但我的內心依然有聲音在吶喊:這就是我們和平年代的軍人啊
因為這樣渺小的事跡,才讓我愈加感覺到你們的可愛,你們的偉大
我要說,你們是一群平凡的英雄,卻寫就了一段段不平凡的經歷
在鐵軍采訪的那些日子里,我看到我的同行們、報社的記者們忙碌的身影。
在與他們擦肩而過的那一個個瞬間,我由衷地為鐵軍感到高興,感到驕傲,感到自豪。
同時,我也為自己是一名電視工作者而感到欣慰,因為我可以用手中最美麗的鏡頭記錄他們,用最詩意的語言謳歌他們,用最動聽的歌聲禮贊他們
是的,他們無愧于這禮贊、這謳歌。
和平年代的軍人,他們的人生里承載了太多、太多鮮為世人所知的艱辛。
他們習慣了悄無聲息地做自己的事,盡自己的力;他們尊重自己的職業,捍衛自己的使命;他們意氣與天下相期,肝膽與天下相照,所以,他們時常把“奉獻”掛在嘴邊,把“值得”放在心間。
在那一張張被風吹日曬、雪打雨澆的臉龐上,我除了能看出滄桑歲月留下的斑駁印記外,讀不到絲毫怯懦、絲毫悔意、絲毫抱怨。
他們的肝腸煦若春風,他們的氣骨清如秋水,他們的人品精似美玉──徐洪剛挺身而出、舍生救人;曹聲文勇當先鋒、為國爭光;陳永龍鐵心向黨、死而無憾……細細想來,這還是一個個從烈火中煅來,從薄冰上履過的尚且年輕的生命啊
所以,司令豪情壯語親命“小老虎班”、政委語重心長叮囑“多用心、多思考”,師長揮淚送別老兵、師政委“三住帳篷”體驗生活……這一幕幕鮮活的場景,一個個真實的故事,又讓我從另一個角度讀懂了將軍與士兵的對話、上級與下級的共處,軍人用軍人的姿態和方式傳遞軍人的意志和情感。
正是因為有了這一爐鐵水,才能鍛造出這樣一支叫得響、打得贏的隊伍;正是因為有了這一腔鐵血,才能讓鐵男兒們悍然屹立于不敗之地。
走在鐵軍的軍營里,還會發現很多獨特的風景。
鐵軍不怕困難,自勵“鐵軍面前無困難,困難面前有鐵軍” ──98抗洪、99閱兵,洛河搶險……每一場硬仗他們打得都可以用“漂亮”來形容;鐵軍不缺榮譽,但他們勝不驕,常批評與自我批評──“鐵拳-2004”、“和平使命-2005”兩次重大涉外軍演越是成功,他們越有清醒的意識從下而上找“敗筆”;鐵軍不乏魅力,大學畢業生可以放棄優越的環境和優厚的待遇,棄庶從軍,腳踏實地甘當鐵軍兵。
在采訪大學生戰士陳晨旭時,他的臉上溢滿了自豪,不是因為他的計算機本科學歷,而是因為他成了鐵軍的一員
他說“大學畢業還能來當兵,這是我那些同學想到而沒有勇氣做的,但我來了。
”那一刻,這句話深深烙在了我的心上,一股敬意從內心的谷底油然升騰到巔峰。
但,更令我為之動容的是,他還與班長曹聲文以及其他戰士結成“幫對”,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是的,這是一個年輕人的團隊,這是一個高智慧的集體。
他們的血液里,一點一滴都滲透著革命先輩們的優良傳統,同時,他們又秉承了軍人那份與生俱來的使命感和責任心,所以,陳忠實老師言鐵軍是“民族的脊梁”、高洪波老師贊鐵軍有“紅色基因”、趙本夫老師嘆“撼山易撼鐵軍難”,不無道理。
踏進這支部隊,將軍落淚了,詩人落淚了,作家落淚了,歌手落淚了,唯有戰士,他們流汗、流血,不流淚
就因為他們是“鐵軍”,所以,他們時刻都處在4級以上戰備狀態,這意味著如果發生戰事或者有突發事件,他們能在3天之內,不經別的部隊補充,所有人員即刻到位備戰。
就因為他們是“鐵軍”,所以,40分鐘單兵強化訓練、5公里越野拉練、7小時武裝泅渡……都已習以為常。
就因為他們是“鐵軍”,在連續排列的燃燒著火焰的鋼圈上,一個個戰士騰空躍起,魚貫而過,緊接著撲倒在泥潭里,迅速爬起,再從行進著的坦克車底下爬過去,灼烈的火焰、泥濘的場地、滾動的履帶,戰士們仿佛視而不見,他們永遠保持著向前沖、再向前沖的定力和信念
這一幕幕是那么驚心動魄,然而,在這場景里不斷閃現的那一個個矯健敏捷的身姿,又會讓我情不自禁地淚眼模糊。
再看看這一組組數據:“和平使命-2005”演習前夕,要完成壘筑靶標任務,一個連60名戰士,一天搬運了5000多個沙袋,平均每人不少于83個;68臺車輛,544股鐵絲,規定一小時之內全部剪斷完成裝備卸載,可22名黨員只用了不到30分鐘……這一項項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鐵軍戰士們面前卻都變成了事實
“好察非明,能察能不察之謂明;必勝非勇,能勝能不勝之謂勇。
”這,我想是用來形容鐵軍最貼切不過的了。
去鐵軍的次數,屈指可算,但每回離開,卻總好像離開家一樣依依不舍,期待著下一次重逢;看鐵軍的節目,時間不長,但每集結束,又總好像品一杯香茗意猶未盡,渴望著下一回重來。
不敢想象《鐵軍》是否在鐵軍光輝的里程中添上一筆濃墨重彩,但鐵軍情結卻在我的人生道路上無限蔓延。
我愿意把自己那份特別的愛獻給鐵軍,因為他們真得很棒,他們的人生活得非常精彩
很懷念在鐵軍度過的那些日日夜夜,大家的快樂與憂傷、歡呼與沉默、笑顏與眼淚,都一筆一畫刻在心間啊。
多少次枕邊夢去心亦去,多少回醒后夢還心不還。
最后,我要特別感謝沈陽軍區胡世宗老師、北京軍區張百鳴老師、濟南軍區康橋老師、王學倫老師、李唯老師、劉國政老師、孫紅專老師、李建軍老師、王偉老師以及為此片給予我莫大幫助的所有老師們,是你們寬廣無私的愛,是你們濃烈熾熱的情,成就了《鐵軍》。
也可以說,在這個系列制作的前后過程中,沒有你們的鼎力支持和批評幫助,就不會有《鐵軍》今天的成果,我想此時此刻唯一能說的,只有──“感謝”
對上級工會慰問怎么感謝話
“我感謝黨和政府對我的關愛,感謝市區工會在我最苦難的時候,向我伸出援助之手,拉我們全家一把,幫我們度過難關。
我也會教育孩子不忘黨和政府及工會的恩情,竭盡所能回報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