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小孝心感言
求一篇“孝心感言”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幾千,它始終是衡量一個人品德高下的重要標準之一。
不孝被視為大逆不道,是家庭和社會都不能容忍的。
然而,社會文明發展到今天,孝敬之心反而在人們心目中淡漠了。
筆者所在的城市,每年見到一些老兵退伍時(說是老兵,其實大都不足30歲),拿到退伍費后,不是飯店聚餐,就是上街為自己購皮鞋、西裝,或不吝花錢給女友買可心的禮物,卻極少見人向至親至愛的父母表示愛心。
有報道說,如今一些高等學府的莘莘學子們,給父母寫信極為“簡練”,開門見山就是要錢,連一句問候語也沒有。
最“簡練”的信,只是“爸:錢。
兒。
”看到這樣的情景,讀著這樣的信,不能不說是件憾事,讓人心寒。
孝敬之心,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它與對黨和人民忠心并無矛盾。
很難想象,一個沒有孝敬之心的人會對黨和國家無限忠誠。
事實也是如此,古往今來,優秀的中華兒女都既有精誠報國之忠心,又有善待父母之孝心。
岳飛牢記母親訓誨,成為愛國抗金英雄;陳毅元帥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可他也是一個大孝子。
解放后他和夫人張茜回老家探母,親手給母親洗衣洗澡,表達多年來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的歉疚和遺憾。
許世友更是有名的孝子,但他也是出名的良將……在他們身上,忠心和孝心得到了完美的統一。
這里用得著一位名人的話:“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事,論事天下無孝子。
”
家長如何給孩子寫孝心事跡感言
前兩天看過兩篇文章,講的都是關于孝心的故事。
一則是: 一男孩小時候家境貧窮,看著常年辛苦勞作的父母,發誓將來一定要讓父母過上幸福的生活。
長大后經過他孜孜不倦的追求,終于擁有了百萬資產,把父母接到城里享受幸福的生活。
父母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那幸福自然是讓人羨慕不已。
全村的人都說此子孝順。
只是沒幾年,母親因過于肥胖兒患了心臟病,高血壓。
父親也因終年不再勞作換上了糖尿病。
這些富貴病致使他們的幸福生活打了折扣。
還有一則是:在外企工作的一女士,每天中午,都讓他60多歲的老父親給她送午飯,剛開始同事們都不理解她,笑她這么大了還讓老父親做飯送飯,實在是不孝。
不曾想她卻說:“自從母親去世后,父親總是一個人,孤孤單單的,中午自己一個人從來都不做菜,隨便吃點,整天一個人呆在家里。
自從我讓他給我做飯送飯,他每天特別勤快,早上到菜市場買菜,回家就忙著摘菜、洗菜、做菜,做好飯菜自己先吃一些,再給我送來。
這樣,他既鍛煉了身體,又讓他覺得每天有事可做,生活好像一下子充滿了陽光。
因為他覺得她的女兒需要他,他還有用。
” 看完這兩則故事,我不禁想起了我的父母,爸爸60歲時終于盼到他退休了,本想接父母來我家長住,以享天倫之樂。
不曾想:父親堅決不同意,更可氣的是他還承包了一些責任田,說是沒事的時候鍛煉鍛煉身體,還可以吃到自己親手種的綠色糧食和蔬菜。
任憑我們兄妹怎么勸也不聽。
每每回去,母親總是嘮叨,說我父親從來不讓她睡懶覺,總是每天早晨帶著她到田里去鍛煉。
有時候看到他們灰頭土臉的忙碌著,心里很不是滋味。
父親總是笑哈哈的說:“生活中有些事可做,才是幸福的。
”看到他們身體倒是硬朗,也只好作罷。
現在想來,終于明白了父母的想法了。
我現在唯能做的是常回家看看,多聽聽他們的嘮叨,他們就已經很滿足了。
祝天下的父母健康長壽。
我向父母獻孝心活動感悟
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給予的。
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把他們最真摯的愛,無私地奉獻給了我們。
母親用乳汁把我們喂養,父親用深情把我們沐浴。
在我們成長的路途中,每一步都包含著父母的心血和勞作。
寒冷時,父母給我們溫暖;困難時,父母給我們支持;生病時,父母給我們照顧。
父母對兒女的愛比天高,比海深,比地闊,因此說“父愛如山,母愛如海”父母的愛是無邊無際的,無論他們打我們、還是罵我們,都是對我們愛的表現啊
父母每天為我們掙錢、操心、擔心,無時無刻不在為我們操心,然而,在今天的現實生活中,家庭中的道德禮儀越來越被忽視,我們在尊重老人、孝敬父母方面不如前輩們做得好,有些同學在家里還以“小皇帝”、“小公主”自居,對父母的操勞和關心往往視而不見,無動于衷,稍有不如意就埋怨、指責父母,惹他們生氣;還有些同學認為,在社會上對別人是得講禮貌,在家里對自己人就不用講道德、重禮儀了。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撫育我們成長,給我們人世間最偉大無私的愛、無價的情,所以,我們應該回報以孝心。
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孝敬父母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現在做起,做一個體貼、關心、尊敬、熱愛父母的好學生。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應該做到:讓父母舒心;多幫忙,讓父母省心;勤奮學習,讓父母開心。
同學們,試著替父母當一天家,去體驗一下父母的辛勞
讓我們把愛變成一種習慣,一種快樂,真誠地去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吧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家長感言怎么寫謝謝
孝順老人——從小事做起
孝心無價感悟
例如:孝不分貴賤,并不是贈與父母錢財就是孝順,因為他缺少歡笑,缺少親切,缺少樂趣。
追逐名利,衣錦還鄉當然也不是真正的孝順。
而什么是孝呢
孝其實很簡單,它拒絕等待,等待只會讓它增添歲月的傷痕。
孝是隨時隨地的。
他也許是幾句貼心的話語;也許是身邊陪伴的身影;也許是從遠方寄來的信箋;甚至只是讓父母對你放心,生活安心。
孝并不是一個物件,它是一種珍貴而又美好的感情。
它充滿了兒女對父母的養育之恩和感恩之心。
孝特別簡單,無論是用什么方式,只要讓父母安心,幸福,溫暖或者是高興,其實都是孝。
等我長大了知道要孝順父母親的時候,父母也已經老了。
如果我們不懷以感恩之心去孝敬他們,等他們永遠的離我們而去,留給我們的不只只是思念,是譴責。
所以說“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
而為什么孝心無價呢
因為我們為父母做的每一件事情,不受形式的束縛,他們都會成為父母心中一生的財富,這種財富不能以金錢來衡量。
所以說孝心無價
孝敬父母不在明日,就在今天,讓我們從今天做起,孝敬我們的父母,與他們共度美好的每一天
孝敬長輩,從來都不是可以慢慢來的事。
畢淑敏這樣說,古人其實早就這樣說了。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說的就是為人子者未及盡孝的遺憾。
在母親的言傳和父親的身教下,我從小就是一個有禮貌、尊重長輩、孝敬父母的孩子。
每當看到有老人去世,子女們圍著靈堂痛哭的時候,我常想,當我的父母去世的時候,我是不是可以不哭,我要讓父母踏實安心地離去,而我也是了了父母和我自己的心愿,靜靜地送他們進入天堂。
后來,我才知道,這只是我一個美麗的夢想。
(]父親去世的時候,我和兩位姐姐捶胸頓足,撕心裂肺,痛哭得讓鄉鄰們都陷入了深深的哀傷之中。
親友們不解,都說我們姐弟三個一向孝順得很,也算對得起去世的父親的,人固有一死,不用這么難過。
對不對得起父親,對不對得起做子女的良心,我們都很明白。
在那一刻,我們所痛惜的是,我們姐弟三個,各有孝敬父親的愿望沒有實現。
父親一向愛熱鬧,我曾想帶他來步行街走一走,看一看這盛世繁華。
父親也是有這個心愿的。
他一直住在鄉下,身體比較虛弱,我于是想再過些時日,等他健朗一些,我空閑一些的時候再帶他來。
誰知道,這一拖,竟拖成我終身的遺憾。
大姐想給父親買一把躺椅,每次去街上,都會找一找有沒有賣的,曾見過一二次有,但因樣式、質量或是價格的原因沒有買下。
二姐看著父親病弱的身體,想給父親卜一個大卦,算一算我們怎樣做才能扶正祛邪,保父親長命安康。
但因為那段時間每天加班,又正趕上農忙,這個想法也就擱著了,直到父親去世,也沒有能為父親占上一卦。
因為拖擱,我們沒能盡孝,因為拖擱,我們遺憾終身
父親的過早離世讓我們深深震撼,孝要及早
我們把在父親身上的成功做法和未了心愿,都及時地傾注到了母親的身上。
母親省電舍不得看電視,我用一個配電箱騙母親,裝了那東西就省電了。
其實是讓姐姐交掉了電費。
買給母親20多元一斤的東西,我都會說成
【第5句】:6元一斤,兩斤半我會說成一斤八。
老年人要營養要補鈣,姐姐們長期供給鈣片補品,我保證每天一包高鈣低脂的牛奶。
給母親錢她舍不得花,我們都買成東西。
。
。
。
。
。
在我們姐弟三個的精心呵護下,81歲的母親很健朗,還能跳著糞擔澆菜地呢
春節期間,七十多歲的舅舅逢人便夸“泉華你們三姐妹把個老娘養得真當好
”母親的健朗和舅舅的夸獎,讓我和兩位姐姐感到無比的幸福。
但幸福的同時,我們總會常常想到父親,如果我們做得早些、做得好些,或許父親還健在著,或許我們可以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