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系畢業感言古文
對歷史學習的感悟700字
從上小學起,我們就開始接觸并學習文言文。
由于年代久遠,對于白居易的所謂“老婆婆都能讀懂”的詩文,我們讀來都難免有些晦澀難懂。
但一路學來,收獲和意義還是不自覺地顯現了出來。
從牙牙學語我們就開始背誦<三字經>,讀“人之初,性本善”,聽爸爸媽媽講“犬救幼女”“黃香溫席”的故事。
讀《文徵明習字》,深深為他“日以十本為率,書遂大進”的學習精神而感動。
進入高中,我們學習了越來越多的文言文名篇。
我越來越感受到,作為中華兒女,作為想進步的青年,學習文言文是多么的必要。
讀《增廣賢文》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我們清楚地懂得了要孝敬父母。
讀《后漢書》天下皆知取之為取,而莫知與之為取。
我知道了給予別人也是一種收獲。
讀《公孫龍子》見侮而不斗,辱也。
它教會了我們當正義遭到侮辱、欺凌卻不挺身而出,是一種恥辱的表現。
讀《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讀《莊子》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讀《左傳》,讀《中庸》,讀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通過學習文言文,我直接了解了歷史以及古人的思想。
很多中國人不可不知的知識都來自于文言文。
三山五岳,三皇五帝……。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面對古人的思想觀念,我們必須實事求是地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來理解,但是它帶給我們的借鑒作用是絕不可否認的。
古為今用,繼承發展。
中醫是起源于形成于中國的具有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等特點的醫學。
它無疑很好地繼承了我國傳統文化。
即使在文革期間,中醫仍作為“古為今用”的醫學實例得到黨和國家政策上的支持而得以發展。
現代,中醫在中國仍然是治療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文言文一直是中醫考試的必考科目。
中醫產生于原始社會,春秋戰國中醫理論已經基本形成。
僅對于醫學方面,文言文中就包含著怎樣豐富的智慧啊!中華民族是個歷史悠久的民族。
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都凝結在了文字典籍之中。
文言文中有無限豐富的凝結著古人智慧的材料。
當然,學習這些經典文章將對我們修養內涵將產生積極的作用和影響。
身為中華兒女,弘揚祖國的傳統文化,是我們不可推卸的義務和責任。
身為中學生,在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又可以增加我們談吐的魅力,開拓視野,豐富知識.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文言文獲獎感想怎么寫
文言文語言精練,很多字義與現今有所不同,另有不少生僻字,這就需要一個不斷積累、悉心鉆研的學習過程。
但學習后收獲也大,有助于我們了解古代文學、文化發展,社會、思想的進步,借鑒汲取優秀作品中的精髓所在。
明朝歷史感悟
也不知道好不好,不好望諒解~
【第1句】:學會看注釋。
【第2句】:要會翻譯,字字落實。
翻譯一定要通順,不通順潤色。
【第3句】:讀懂意思,理解作者的用意。
【第4句】:記住常用字詞的意思或隱身意。
寫學了文言文后的感受
我個人覺得,知識是象政者一個人的涵養和素質。
對與歷史,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古人云,以史為鑒。
對于個人來講,不認為是為了學而學。
只是懂的多,個人的感悟不一樣。
是更好的生存和理解這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