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放假的感言
過年感言
新年的鐘聲已經敲響,擁抱新年的第一縷陽光。
掠去的那一絲絲被牽動的小心思,不攻自破戲言煙消云散,陽光如期升起,夜晚星光閃爍,星球氣象萬千,一切的一切,生活仍然日復一日繼續著。
窗外已是冰雪凜冽數九寒天,一個人端起茶杯,小呷一口,澀甜盈頰,心脾頓爽。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仿佛是等待著靈魂瞬間的蛻變,在緩緩的伸展中,一點點地緩慢釋放自身的精華,坦然地走向超然。
隨之,思緒猶如那飄渺的茶霧,似淺唱,如私語,裊裊地鉆進了心靈的深處。
人生如茶,濃淡由己,甜澀自知。
剎那間,感覺這杯子里面泡開的茶葉,宛如簡約的人生,由初始淡淡的幽香,到苦澀甘甜,再至平和清淡,心如直水,自然流淌。
春節后上班第一天感受
在關注生態文明的今天,溫習古人關于春節的禮儀,能讓我們更深刻地感知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也讓我們對春節的感受變得豐富一些。
過年啦
過年,在中國人心中的分量很重,含義卻越來越單薄,現在,過年甚至就簡單成了對春運的不滿、對春晚的嘮叨,簡單成了一頓年夜飯和幾掛煙花爆竹。
現在,過年多被看作一種民俗,其實在古代,過年不僅是一種民俗,更是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是一年中最神圣、最莊嚴的日子,當然也是人們最歡樂的日子。
農耕傳統,注定了中國人非常重視天、地、雨水,而這一切都要仰仗時序。
春節是一年時序變化之始,從周朝開始,關于春節就形成了一門復雜的學問。
由于這份歷史記憶的缺失,我們已不大理解春節的真正含義了,從中感受到的神圣和歡樂,自然也比古人少了很多。
天人合一,是傳統中國人的最高價值觀,也是春節的靈魂所在。
若沒有這個理念,我們就很難理解春節民俗中的很多行為。
古人相信,只有在自然神的引領和關照下,人類才能獲得有保障、有秩序的生活,所以一年之始,祭祀天地諸神、表達對天地的敬畏,便成為國家最重要的政治活動。
《禮記》記載,在立春前三天,天子便開始齋戒,立春之日,天子要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和大夫,到東郊舉行迎春典禮,禮畢回朝,天子再對各級官員進行賞賜。
在古代,由于人們的生活資源均來自山林河湖,所以正月,各地政府還要祭祀山林河湖。
這是國家禮儀。
到了民間,也有很多做法來表達對自然的敬畏,到宗祠祭祖就是民間過年的一個重要內容。
除此之外,臘月廿三祭灶王爺,除夕夜設天地桌接神,供奉天地諸神,都是春節的重要禮儀。
總之,無論國家還是民間,敬奉天地諸神和祖先的禮儀都是春節的重要內容。
這些禮儀表達了對天地和先祖的遵從與敬畏,也使人們在春節中體會到了一種神圣感。
古人在正月還有很多禁忌,這些在《禮記》中也有記載。
我們的先祖明白,對自然界的保護,其實是對人類自身的保護。
比如正月禁止砍伐樹木,不可搗毀鳥巢,不可殺害幼蟲以及未出生或剛出生的動物與幼鳥,等等。
這些禁忌,體現的是古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存意識。
可惜,這大多已經被我們遺忘了。
從古人過春節的禮儀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春節的靈魂,在團圓喜慶的含義之外,還有對天地自然的敬畏,對先祖的緬懷。
在關注生態文明的今天,溫習古人關于春節的禮儀,能讓我們更深刻地感知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也讓我們對春節的感受變得豐富一些。
過年完準備上班的感言
羊年嘛,春節期間到處“喜氣洋洋”。
現在準備上班啦,肯定要“揚眉吐氣”,要有“龍馬精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