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員轉崗感言
大學輔導員一般干多少年后可以轉崗
每個學校的情況不一樣吧,我們學校不同崗位考核時間點也不一樣,提交申請,考核,12月下通告,1月1日正式實施、
專職輔導員為什么不能3年內轉崗
意思就如同勞動合同內規定了勞動期限三年內不得去別的學校 就是這個意思具體對你是否有利,要看你個人的意思了如果說三年內沒別的打算 那就沒問題
大學的行政人員有沒有可能轉崗成老師,大學只有輔導員可申請轉崗教師嗎
行政人員看有沒有資件,如果有,是轉崗到教師,但是還參加面試,以及試講但是,這個可能性相對比較小。
行政人員(administrative staff; administrators; administrator)。
行政人員是加有修飾詞“行政”的人員,屬于前偏后正的詞組,是指具有依法、章程負責或行使執行權、管理權和領導權的人員。
“行政”是指國家職能中,除了立法和司法以外的全部職能的總稱,通常指一定的社會組織 ,在其活動過程中所進行的各種組織、控制、協調、監督等活動的總稱。
教師轉崗為輔導員崗。
請問勞動合同的變更需要哪些步驟或流程需要,哪些相關手續與文書
首先,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條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故此,如果所在學校是民辦學校,則屬于民辦非企業單位,教師與學校之間的勞動關系受《勞動合同法》調整。
對于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與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人員建立的勞動關系,不適用新《勞動合同法》,公辦學校的老師是由國家財政負擔的工作人員,所以公辦學校里的老師與學校之間不適用新《勞動合同法》。
其次,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五條的規定:“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
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采用書面形式。
變更后的勞動合同文本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各執一份”。
故此,只要雙方協商一致就可以變更勞動合同的內容,包括從教師崗位變更為輔導員崗位。
高校輔導員轉崗還要重新認定教師資格證?
應該是不需要的,中小學教師資格實行5年一周期的定期注冊,每個注冊有效期內完成不少于國家規定的360個培訓學時或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等量學分。
chinatat
我為什么當輔導員——對應聘我校輔導員崗位的思考
我做輔導員評委已有三屆了,感慨很多,但又不知從何說起。
在高校新進人員招聘中,輔導員招聘有許多特有的問題亟待思考與解決。
昨天來面試的有16位成員。
他們都來自重點大學,有的、的、的、的、的、的,還有來自的。
其實報名時學校收到50多份簡歷,有相當一部分因英語沒有6級證或計算機2級證而失去面試資格。
面試者中的專業門類很多,有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學、心理學、歷史學、語言學、經濟學、政治學、農學、廣告學、聲樂與合唱指揮等。
這恐怕是高校人員招聘中輔導員崗位應聘的特有現象。
我常想:我校某學院招聘教師,一定對應聘者的專業有明確規定的。
比如金融學院招投資學方面的教師,不可能讓背景的博士來面試吧
看來,輔導員專業化首先要有相關的學科做支撐,打破輔導員工作無學的歷史,這種現象才可能消失。
從應聘者現場表現來看,總體上依然不大讓人滿意
就拿選手們必答題來看(談談大一新生入校后失落感的原因及解決辦法),選手們基本上停留在現象描述上,那種層層分析的沒有,更別說找到合理有效地對癥辦法。
其實,新生入學教育是個系統工程,有許多方面值得一說。
比如專業介紹,樹立正確的大學觀,訂立個人奮斗目標等等。
但是昨天我沒有聽到比較上檔次的回答。
在專家提問環節,面對評委的提問,選手們基本上只有招架之功,就事論事。
我在想,輔導員工作在他們心目中的印象就是打雜的,就是滅火隊員,時刻準備著處理突發事件。
當然,其中有個別學習思政專業的現場背誦24號令中對輔導員工作的定義,但是,對于具體怎么實施這個環節,就無法深入。
比如如何打造一支精干的學生會隊伍,選手們停留在開會、層層下放權力、寫計劃、策劃等這些表面環節,團隊意識培養、干部遴選、培訓、活動評估、活動中專業體現等方面他們無一提及。
還比如面對學生資助問題,如何評定學生貧困等級,選手回答就是建檔案庫、家庭調查等,實際上,我覺得,如果有學生把資助工作與良好學風營造、樹立艱苦奮斗的班風、校風、自立自強的精神結合起來的話,我一定給他高分。
可惜沒有看到這樣選手的出現。
我在讀研時,專家組議論現在的碩士生們無論在寫文章或口頭表述問題時,不知所云,他不停在說,聽者總抓不住他說的要點。
這種現象在昨天依然廣泛存在。
看來我們的碩士培養的確有問題。
讀書中一定要有批判式思維,在面試時一定要有個人的觀點,要有創新的東西。
對輔導員來說,這一點更是重要。
更讓人不能接受的是有那么一些選手我覺得根本就沒有意識到自己是來求職輔導員崗位的
其中問到一位選手:如果當選,你的職業規劃是什么
他回答:我先做兩年,如果能被行政部門看中就轉崗做行政,如果沒有被看中就盡快讀博士,再看后面發展,如果也不行,就繼續好好做輔導員工作。
我的天
或許這是他們中許多人真實的想法,只不過被這位老兄說出來了。
但他選擇錯了地點與時機
這就是典型的工作不安心份子,對這樣思想的人我們能指望建設專業化的輔導員隊伍
其實,這個問題倒反映出當前輔導員隊伍中的一大問題:大家對職業的理解
我在做08年、09年課題(關于我省輔導員隊伍建設方面)時走訪了很多高校,并發放了調查問卷,輔導員職業歸屬感很低,沒有什么穩定感,許多輔導員對未來發展很茫然。
我用一句話來形容:我要奮斗,可是我連拼命地方向都沒有
所以,在近幾年輔導員招聘中,就出現了我們相中的,他卻不想來。
很顯然目前在雙向是選擇的時代,許多人是多處求職的。
這就把一個根本性問題提出來了:我的職業規劃到底在哪里
我為什么當輔導員
多么希望下一次招聘時,有選手大聲說:“我要做全國一流的輔導員
”
大學輔導員一般帶學生幾年
我的建議是讀取教學崗,如果自己非要干輔導員,只能努力去機關行,再輔導員崗位升職,不好說。
尤其是自己們學校裙帶關系怎樣,想一些領導的子女或者其他親屬想進來,也就先當個輔導有晉升機會自己能爭取過他們么,如果自己選擇了輔導員,自己就得有這樣的心理準備,但行好事,莫問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