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詩詞中的句子表達效果
【第1句】: 在古詩詞鑒賞中可以從哪些角度賞析句子的表達效果
【第1句】:表達方式。表達方式一般有記敘、議論、說明、描寫、抒情等五種,古詩鑒賞通常涉及較多的是抒情(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描寫(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等,此外還有記敘(多用于敘事詩)和議論(多用于點明詩歌主旨)。
【第2句】:修辭方法:主要有比喻、比擬、雙關、對偶、夸張、借代、設問、反問、頂針(多出現在曲或詞中)等,其特點和用法跟現代文學作品中的修辭大致相同。
【第3句】:其他常用表現手法:烘托(襯托)、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或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諷今、虛實相生、動靜結合、對比、反襯(以動襯靜、以樂景襯哀情或以哀景襯樂情)、白描(語言簡潔,不加渲染烘托)、用典(化用前人詩文句子,引用神話故事,化用歷史故事)等。
以上分類有的有交叉現象,如第一類中“直接抒情”是第三類中“直抒胸臆”的另一種說法;第三類中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則都屬于第一類的“間接抒情”。鑒賞時如果題目中沒有規定明確的鑒賞類型或角度,我們只需根據其中一種類型或站在其中的一個角度表述即可。
二、以課文為依托,引入“源頭活水”
古詩的數量可謂恒河沙數,我們不可能有很多時間來對其“大面積”鑒賞,因此,精心選擇重要而又有代表性的詩歌進行重點賞析,應是我們高三古詩鑒賞備考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在選擇此類詩歌的時候,不應忽視教材中那些經典性的課文詩歌,它們應該成為我們的首選對象。
其實,古詩中一些重要的表達技巧類型在教材中幾乎都能看到,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最為常見,其他類型也并不鮮見,如李清照《聲聲慢》中的“直抒胸臆”(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杜甫《登岳陽樓》中的“對比”(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王維《山居秋暝》中的“以動襯靜”(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姜夔《揚州慢》中的“比擬”(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李煜《虞美人》中的“比喻”(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烘托”(上片寫大江,寫江山如畫,寫豪杰,寫亂石穿空,旨在為下片寫周瑜功業),劉禹錫《石頭城》的“借古諷今”等,不一而足。鑒賞時我們可把它們作為“樣板”詩歌加以細心體會,精心揣摩。
【第2句】: 詩歌賞析詩句的妙處和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1表達技巧,即藝術手法 ,也稱“表現手法”。
作家、藝術家在創作中所運用的各種具體的表現方法。在文學創作中,有敘述、描寫、虛構、烘托、渲染、夸張、諷刺、抒情、議論、對比等手法。
2這里要注意,表現手法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出題者可能說的是廣義的也可能說的是狹義的。廣義上的表現手法可以等于表達技巧 3表達技巧的范圍最廣, 表達技巧主要包括: ①表達方式(敘述、描寫、說明、抒情、議論等) 表達方式主要是為語言的表現服務,在表達敘述上達到作者所需要的效果 ②表現手法(托物言志 托物起興 寫景抒情 寓情于景 敘事抒情 直抒胸臆 順敘 倒敘 插敘 卒章顯志 象征 襯托 反襯 烘云托月想象 聯想 照應 樂景襯哀情 渲染 虛實結合 側面描寫 正面描寫 直接抒情 間接抒情等)。
表現手法主要通過相。
【第3句】: 詩詞鑒賞中修辭手法的作用請分別列舉比喻、擬人、夸張、對偶、設問
八種常見的修辭手法的作用 比喻:用在記敘、說明、描寫中,能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用在議論文中,能使抽象道理變得具體,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如:誠信如一枝玫瑰,百花叢中她最美,美得無瑕,美得高貴.送人一枝玫瑰,給世間一縷馨香.誠信,維系世間溫情的紐帶,有了你,人們不再感到冬日的嚴寒,有了你,人們時刻感到春天的溫暖.誠信,人類精神的締造者,有了你,世間少一些爾虞我詐,少一些世態炎涼.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飛鳴的利箭.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比擬:能使讀者對所表達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產生強烈的感情,引起共鳴.如:騰躍時,模樣像是歡樂;打旋時,模樣像是眩暈;傾斜時,模樣像是膽怯…((張歧《信念——看帆板表演》) 老人們真幽默,吃著西瓜與夏天告別,說是“啃秋”.人們終于迎來了新秋,迎來了這楚楚動人的新娘子.秋山,變得豐腴起來了;秋水,變得溫柔起來;秋風,變得涼爽起來了;秋云,變得淡遠起來.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體、生動的效果.如:你們是初升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革命加科學將使你們如虎添翼,把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學家點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夸張:可以引起豐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如: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對偶:形式上音節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具有音律美;內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如:四十年別井離鄉,雁沓魚沉;五百個月缺月圓,夢縈魂牽.排比:可增強語言的氣勢.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如:人生旅途中有多少攜手相伴的朋友,多少次肝膽相照,多少次投桃報李,又有多少美麗溫暖的回憶 漫漫長路,總有朝夕相處的親人,多少叮嚀,多少呵護,多少孝心,多少無私.設問:總的作用是引起讀者思考.用在標題上,能吸引讀者,啟發讀者思考,更好地體現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開頭或結尾處,除引起思考外,還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用在議論文中,能使論證深入,脈絡清晰.如:事物的正確答案只有一個嗎。
【第4句】: 古代詩歌鑒賞的表達效果有哪些針對詩歌
如何賞析詩歌(1)鑒賞口訣:一.看類型。
從詩歌內容的角度來看,古典詩歌的考查基本類型有以下幾類。①送別類。
②懷古類。③思鄉懷人類。
表達對家鄉或親人思念為主。④戰爭或邊塞類。
⑤閑適類。⑥借景抒情類。
⑦托物言志類。⑧愛情類。
⑨民生類。以上九種類弄,只要學生掌握住基本的閱讀水平,在認真閱讀原詩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類型。
二.定感情。意象找到之后,全詩感情自然顯現。
能夠表現詩歌感情-色彩的詞語有:愉悅、歡快、激憤、沉痛、悲憤、哀傷、悲涼、贊美、仰慕、惜別、依戀、豪邁、閑適、恬淡、迷戀、熱愛、憂愁、寂寞、傷感、孤獨、煩悶、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三.定主旨。
即確定詩歌所表現的思想內容,這是詩歌創作的核心,同時也是詩歌鑒賞的核心。詩歌的思想內容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憂國憂民、懷古傷今、反對戰爭、追求和平、蔑視權貴、憤世嫉俗、懷才不遇、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登高覽勝、惜春悲秋、憶友懷舊、思鄉念親、相知相親、別恨離愁等。
四.找意象(典故)。詩歌鑒賞的重點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正確把握詩歌所描寫的意象,即詩歌中所描寫的形象(人、物、景、事)。
而古代詩歌當中許多的意象都是有它們各自的喻意的。雖然這種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當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數情況之下卻是有其共通之處的五.找技巧。
一首詩歌寫的好壞,與它所采用的表達技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而表達技巧又要從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等三個方面去分析。六.品風格。
“風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經歷、藝術素養等造成的不同的創作特色。如李白之詩清新飄逸,杜甫之詩沉郁頓挫,陶淵明之詩沖淡平和,王維之詩詩中有畫,韓愈的詩深奧險怪,白居易的詩通俗鮮明。
再如,按詞論家說,蘇軾、辛棄疾之詞豪邁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詞婉約含蓄。詩歌鑒賞的最后,或者說到了細微之處,要讓學生體會出作者的語言風格及語言所要達到的表達效果。
而與相關的一些術語有:剛艦雄奇、悲壯、曠達、蒼涼、沉郁、飄逸、含蓄、纏綿、清新、明麗、秀麗、恬淡、凄美、明快等。語言表達效果:真摯感人、動人心魄、催人淚下、意境高遠、情景交融、耐人尋味、言有盡而意無窮。
以上六點看起來很分散,似把詩歌給拆開來讀了,但實際情況絕非如此。這正如我們常說的一句話,不過我把它稍做了一點修改:“師傅引對門,修行在個人。”
只有讓學生懂得了詩歌鑒賞的門道,才能使學生建立一種賞析的思路,進而在不斷的賞析中培養起一種屬于自己的賞析風格。二、詩歌內容、思想情感(一)、詩歌內容分類贈友送別詩、借景抒情詩、思婦閨情詩、托物言志詩、詠史懷古詩羈旅行役詩、邊塞征戰詩、即景抒懷詩、山水田園詩送別詩多是叮嚀對方,贊頌對方。
或訴依依別情或言別后的思念。詠古詩多是對古代人或事的憑吊。
或為緬懷先賢,追慕古人,或表達自己建功立業的愿望,或訴自己生不逢時的感慨,或感嘆昔盛今衰,借古諷今。戰爭詩要么表現保家衛國的豪情,要么表現舍身殺敵的壯烈,要么表現戰士凱旋的豪邁,要么表現對戰爭的厭惡,揭露戰爭帶給親人、家鄉、人民的苦難,控訴封建統治者發動戰爭的罪惡。
邊塞詩則為對邊塞軍旅生活的描寫,或表現邊塞苦寒的生活環境,或表現壯麗的邊塞風光。思鄉詩、閨怨詩及羈旅行役詩則重在表現對親人的思念,或表達婦女的柔情別緒、憂愁傷感。
或表現游子異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寫景抒情詩和詠物言志詩(包括山水田園詩,隱逸詩等),往往表現詩人自己與眾不同、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質,或者表達自己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傷感,或者表現其他或喜或悲或憂的復雜懷感,或者表現祖國山河的壯麗,表達對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
有的則借景(物)來表達自己遠大的志向和自己高尚的本質。(二)、詩詞中常見的思想情感1憂國傷時: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反映離亂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峰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白居易《賣炭翁》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如:杜甫《登樓》(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這是一首感時撫事的詩。
作者寫登樓望見無邊春色,想到萬方多難,浮云變幻,不免傷心感喟。進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極星座一樣,不可動搖,即使吐蕃入侵,也難改變人們的正統觀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諸葛亮輔佐朝廷的抱負,大有澄清天下的氣概。全詩即景抒情。
【第2句】:建功報國建功立業的渴望如:曹操《龜雖壽》(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年,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陸游《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保家衛國的決心如:王昌齡《從軍行》(。
【第5句】: 語文閱讀題中詞語,句子的表達效果,賞析有沒有應該怎么答
很高興能幫助你解答疑難,我認為賞析的一般模式如下↓【關于句子的表達效果】這句話運用了(修辭方法),體現了(表層),說明了(深層),使什么更怎么樣。
【關于詞語】選擇哪個詞好:這個詞的意思是xxx表現了xxx而那個詞意思是xxx表現了xxx,這個詞比那個詞跟能體現出xxx,所以這個詞更好。詞語表達效果:這個詞是什么(動詞之類的,不然就省略),它怎么樣,體現了什么,凸顯表達了什么。
我老師是這么教我的,一般大概也就是這樣的模式,你可以參考參考。【還有要盡可能的多想多寫,但是要注意不要寫偏離了原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