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講話開學感言
求一篇《高中開學感言》字數500字左右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2009年的日歷已經翻——月———日,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好習慣,益終生》。
法國學者培根說過,“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該努力追求好習慣。
”是的,行為習慣就像我們身上的指南針,指引著我們的行動。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一個人取得的成績往往取決于性格上的偉大。
”而構成性格的,正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個好習慣。
好習慣養成得越多,個人的能力就越強。
養成好的習慣,就如同為夢想插上了翅膀,它將為人生的成功打下堅定的基石。
小時候的魯迅先生,就養成了不遲到的習慣,他要求自己抓緊時間,時刻叮囑自己凡事都要早做。
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輝煌的業績。
可見,行為習慣對一個人各方面的素質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在中國南方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家著名的企業公開招聘管理人才,在應聘者當中,有高學歷的人,也有口才非常出眾的公關人員,更有曾經從事過管理,工作的人。
但是,到了最后,負責招聘的企業老總卻選中了一位在走廊上隨手撿起一張廢紙的應聘者。
有人問企業老總:“為什么你要選那位不占任何優勢的應聘的人呢?”企業老總回答說,“一個有好習慣的員工,就是一座金礦;有這種人格魅力的人,一定可以為公司創造更多的財富。
”是的,當一個人養成了良好的習慣,他的人格魅力便會自然得到提升。
同學們,今日的習慣,決定明天的你們。
因此,在今天的學習生活中,同學們一定要養成一些好的習慣,比如:習慣于主動打掃衛生,形成熱愛勞動的習慣;習慣于說聲“謝謝”、“你好”、“對不起”,形成以禮待人的好習慣;習慣于每天堅持鍛煉,形成健美的體魄;同學交往中習慣于理解、寬容,便能化干戈為玉帛;習慣于去用心觀察,才能形成好的觀察能力;習慣于提前預習,課后復習,才能形成高效的學習方法…… 人們常說,“播下一個行動,便會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便會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便會收獲一種命運。
”我送給同學們幾句話——“積一千,累一萬,不如養成個好習慣”、“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扔一次垃圾,心靈就蒙上一層灰塵;撿一次垃圾,心靈就添上一塊凈土”、“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文明謙讓,讓出安全,讓出和諧”、“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同學們,希望你們從小將“好習慣,好人生”的種子埋下,用恒心去澆灌,去成就你們生命的精彩!
國旗下講話聆聽有感
國旗下講過聆聽有感,那要根據具體的講話內容來寫感想。
聽國旗下演講有感——做一個最好的你
有些校長在開學典禮上大都千篇一律地進行正統的說教,而且其版本雷同,首先是對師生又一次迎來新學年的道賀,特別是對踏進校園的新生表達友好的歡迎與接納;其次是對各個年級的學生提出各種要求,開列出一二三四條:第三是對教職工提出美好的希望。
這個版本在中小里幾乎是通用的,一個學生不知要聽多少遍不同校長的內容近乎相同的開學典禮致辭
而這些說教性的演講又會對學生產生多大的啟迪作用呢
其實,校長面對全體學生發言的機會并不是很多,但我們的校長大多并不珍惜這個機會。
對我們的學生該怎樣講話
我認為,在基礎教育階段,以寓情理于故事的方法是最容易為學生接受的。
這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高中校長到新學校后的第一次開學典禮上的發言。
他是這樣說的:一天,時間管理專家為一群商學院的學生講課,那堂課的演示讓學生們終生難忘。
“我們來做個小測驗。
”專家拿出一個1加侖的廣口瓶放在桌上。
隨后,他取出一堆拳頭大小的石塊,把它們一塊塊地放進瓶子里,直到石塊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去了。
他問:“瓶子滿了嗎
”所有學生都應道:“滿了。
”他反問:“真的
”說著,他從桌下取出一桶礫石,倒了一些進去,并敲擊玻璃壁使礫石填滿石塊的間隙。
“現在瓶子滿了嗎
”這一次學生有些明白了,“可能還沒有。
”一位同學應道。
“很好
”他伸手從桌下又拿出一桶沙子,把它慢慢地倒進玻璃瓶,沙子填滿了石塊和礫石的所有間隙。
他又一次問學生:“瓶子滿了嗎
”“沒滿
”同學們大聲說。
然后專家拿過一壺水倒進玻璃瓶直到水面與瓶口齊平。
他望著學生,“這個例子說明了什么
”一個學生舉手發言:“它告訴我們,無論你的時間多么緊湊,如果你真的再加把勁,你還可以干更多的事情
”“不。
”時間管理專家說,“那還不是它的寓意所在。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如果你不先把大石塊放進瓶子里,那么你就再也無法把它們放進去了。
那么,什么是你生命中的“大石塊”呢
與你心愛的人共處的時光
你的信仰,學識、夢想
或是和我一樣,傳道、授業、解惑
切切記得先去處理這些“大石塊”,否則你會終生悔恨。
”這位校長根據這則實例進行了改造,并準備了所有道具:廣口玻璃瓶、大石塊、礫石、沙子和水。
演示完畢,他面對高三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在你高三這個人生沖刺的階段,你認為你生命中的“大石塊”是什么
他面對高二學生提出了如下的問題——高二是相持的階段,你認為你生命中的“大石塊”又是什么
他面對高一新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高一是你生命旅程中的轉折點,你認為這個“大石塊”是什么
他面對所有的學生問道:你認為這個小測驗中“砂石”、“沙子”和“水”可以怎么理解
這些東西與那個“大石塊”是怎樣的關系
他在聽完學生的回答后做了這樣的闡發:我們的生命就像這個瓶子一樣,可以裝下很多東西,但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所裝的最重要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你的高中讀書生活,你的學業才是你是最值得裝和首先應該裝下的東西,如果不把這個先裝進去,你就喪失了裝載“大石塊”的機會,甚至會鑄成永遠的遺憾。
當然,我們裝下這個“大石塊”后,還可以去裝很多的東西,你可以去發展自已的愛好和特長,你可以去收獲你的友誼,你可以去干很多很多的事情,但前提必須是先裝下這個“大石塊”。
有句話說,在春天就應該干春天應該干的事情,如果我們硬要去做秋天做的事情,那么到了秋天,我們還可以再做什么呢
這個測驗還告訴我們,瓶子什么都可以裝,但不能裝我們這個年齡不應該裝的東西,否則我們就沒有機會裝只有這個年齡才可以裝的東西了。
對高三的學生而言,迎接高考的挑戰,這才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大石塊”,不要回避,不要退縮,勇敢地承擔你生命的最重,這是我們最正確的選擇。
對高二的學生而言,做一個有準備的人,迎接你人生的沖刺才是我們的“大石塊”。
機會是為有準備的人準備的,希望你不要錯失自已人生選擇的最佳機會。
對高一新生而言,打好高中繼續求學的基礎,順利走進高中的學習生活,這才是你生命中的“大石塊”。
因為你既然選擇了高中,你就認定自己一定會擔負起那塊更大的“石塊”。
選擇發言的內容與方式,這是校長首先應該考慮的,除了表達基本的意思這外,還要掌握幾條基本的原則:一是符合學生此時心理和感情需求,二是符合學生的理解水平,三是選擇的故事要有啟發性和針對性。
其實,不只是在開學典禮的場合,就是在一般情況下,校長要對學生講話,也要考慮這些因素,特別是要根據學生在某一個階段的思想特點和基本情況尋找好的故事性內容,作為闡發的材料。
從引用的材料看,可以是一個故事,一則寓言,一段名言,也可以是學生中發生的事,更可以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使要表達的思想更戲劇化更易于被學生接受。
總之,要根據內容來尋找適合的表達形式。
小學國旗下講話稿100字
老師們、同學們: 家好!今天我演題目是----國旗下的誓言 迎陽,披著霞光,鮮五星紅旗在高亢的國歌聲中冉冉升起,它飄揚著,飄在九百六十萬廣沃的土地上空,飄在所有的中國人心中,面對它,我們再抑制不住內心的崇敬,我們為它自豪. 每個黃皮膚黑頭發的中國人都有著炎黃的血脈;每個華夏子孫都把龍看作自己永恒的圖騰;每個中華兒女,無論身在何方,心中都有一件讓他永遠擱舍不下的東西,那就是讓他永遠為之自豪的祖國!此時此刻,一幅跨越時空、交織著歷史與現實的畫卷漸漸浮現…… 當世界籠罩于原始與愚昧的混沌中時,古老的東方燃起了文明的火種;當歐洲處于中世紀教會神權統治之下時,中國的四大發時迸出了科技的火花;當世人習慣于不知所蹤的七大奇跡時,他們仍要為東方古國的兵馬俑倍感驚嘆! 今天,我們再次站在國旗下,看著它冉冉升起.這鮮艷的國旗,不正是凝聚了億萬炎黃子孫對祖國的熱情和期望嗎?為了她,錢學森不顧美政府的阻撓,義無反顧的回來了;為了她,一位中國男孩三度與美國校長交涉要求懸掛中國的國旗;為了她,十六歲的桑蘭不幸頸椎骨折……然而他們沒有絲毫怨言,他們唯一的心愿就是讓祖國變得更富強、更加美好! 回首昨天,我們的祖國在曲折中走過了近半個世紀的光輝歷程;展望未來,我們的祖國正以讓世人矚目的姿態傲立于強國之林.五星紅旗飄吧!你飄盡滄桑,飄走歷史,飄出輝煌,讓我們虔誠的向你宣誓:為了中華崛起而讀書,為了祖國——母親而奮發圖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