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路讀后感言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觀后感 作文600字(要原創(chuàng)) 一路收獲一路歌 (就是成長的故事,也一定要原創(chuàng))
觀后感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千里迢迢來到了紅色搖籃,創(chuàng)建的紅色根據(jù)地——井岡山.早就聽說井岡山很美,但在印象中, 對井岡山感覺始終是黃洋界炮聲過后的戰(zhàn)場,是紅軍迂回行走的小路,是風展紅旗如畫的搖籃,是淳樸憨直的革命老區(qū).我也常自問:如果沒有毛澤東和他的紅軍, 井岡山,一個中段的幾座普通山峰,能否馳名天下 沒想到當我踏上這片神奇土地的時候,出現(xiàn)在我眼前的濃郁的傳統(tǒng)人文與的風光,如同一曲雄壯而又秀美的交響曲,深深地感染著我,親身感受到它的不 凡. 我們重點參觀了,系 統(tǒng),全面地記錄了中國工農(nóng)革命軍從1927年9月直至1930年期間的整個過程.我們在館內(nèi)一步一步走著,目睹著井岡山怎樣從一塊默默無聞的土地發(fā)展成為 中國革命歷史上最偉大的革命根據(jù)地.此刻,我們邁出的每一步,都是無數(shù)革命先烈用鮮血與生命鋪墊而成的.我的腳步因此變得沉重而緩慢了,不愿放過這博物館 里的每一個細節(jié).可以說,參觀后得到的東西遠比我想象的要多,既看到了革命斗爭的腥風血雨,又看到了根據(jù)地建設的欣欣向榮.兩年零四個月,在歷史長河里只 是短暫的瞬間,毛澤東在井岡山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所開辟的中國革命道路,卻續(xù)寫了跨世紀的輝煌;海拔不過千余米的井岡山,與 相比,并不算巍峨挺拔,但卻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不斷來探訪.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持一代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從勝利走向更大的勝利 現(xiàn)在我終于有了不虛此行之感,因為我終于明白了這種力量就是井岡山精神 .井岡山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記錄著英雄們當年改天換地的凌云胸懷,他們這支最初僅有幾千人的隊伍,20年后壯大成為數(shù)百萬人的大軍.眼前 肅穆的綠嶺青山,似乎就在表達著對這些井岡英雄的深深思念.青蔥的井岡山,紅色的根據(jù)地,每一株樹木都講述著一個故事,每一條小路都記錄著一段歷史. 此 次井岡山之行,讓我受益匪淺,留下了三點深刻印象,一是堅定信念的精神;二是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三是勇于勝利的勇氣.我要將此次井岡山之行所汲取到的精神 運用到今后的工作和學習當中,不斷地鞭策自己要勤于思考,勤于學習,要以更高昂的工作熱情,更認真工作態(tài)度,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取得長足進步,讓我們弘 揚井岡山,做的楷模.一路收獲一路歌 有天在 QQ 上和以前的一個學生聊天,他說,老師,我已經(jīng) 20 歲了。
當時心下一驚,掐指一 算,是呀,從 2000 年畢業(yè),到如今已經(jīng)是從業(yè) 11 年的“老”教師了。
回首人生中最美好的這段青 春年華,心中感慨頗多。
剛畢業(yè)的時候,我自己還是個大孩子。
任教的第一所學校,被大家稱作“桃花源”——前不著 村后不著店,旁邊是一片果園。
學校很小,學生多數(shù)來自農(nóng)村,條件當?shù)闷稹扒蹇唷倍帧獩]有 暖氣的冬天, 班級支起老式爐子, 在家中飯來張口的我們, 在嗆人的濃煙中學會生爐子。
一天下來, 煙熏火燎之中,臉上仿佛總有層厚厚的煤灰;在家里連花都沒澆過的我們,扛著工具在學校的一片 小菜園里刨地種菜,自給自足;沒有電腦,沒有背投,最高科技的教具是錄音機…… 雖然如此,但是回憶當初,印在腦海里的,不僅僅是條件的“苦” ,更有收獲的“樂” 。
教具少, 自己動手做——語文課上的拼音卡片、各種各樣的小動物頭飾,數(shù)學課上的鐘表、口算卡……老師 少,我們還要上音樂課,錄音機幫大忙,甚至還學會指法混亂地彈完一首曲子;活動課,一個人管 三個組,瓶畫、壁掛,甚至還和學生一起用酒精燈做彩色蠟燭……這樣五彩繽紛的經(jīng)歷,磨練了意 志,鍛煉了能力,讓平面的生活立體起來。
而這樣孜孜不倦的追求,來自于知足樂觀的。
說: “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
”是啊,只有把工作當作一種享受,把愛 注入到工作之中,才能體驗到自己的。
如果問起老師的對于自己的職業(yè)最大的理想是什么,我想很多老師會說: “讓學生喜歡我” 。
自 己做學生的時候,總是覺得真正懂得學生心意的老師太少。
褪去了學生的青澀,自己成了為人師表 者,就發(fā)自內(nèi)心地想讓學生喜歡自己,想真正的融入他們之中。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面對著的是和 我們截然不同的新一代少年,從年紀上,我們相差二十多年;從思想上,他們雖然還稍顯稚嫩,但 有時可能比我們還要超前;從對事物的認識上,他們遠比我們要單純。
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尊嚴和價 值,贊賞每一個學生的獨特和成績,放大每一個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是讓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的必經(jīng)之 路。
“生命因為付出了愛,而更為富足。
”這句話常常浮上心頭。
我曾經(jīng)教過這樣一個孩子,他從 小在父母的溺愛下長大, 在三年級的時候, 曾經(jīng)在一些大孩子的蠱惑下, 參與了偷盜自行車的行為。
當時剛聽說這件事時,我心里沒譜——萬一處理不好,很難保不再發(fā)生類似的事情。
后來,我發(fā)現(xiàn) 他在受到表揚后表現(xiàn)會更好,我便不經(jīng)意的在班級夸夸他,同學們也常常寫稿子到廣播站表揚他的 進步,就這樣,這個曾經(jīng)讓老師頭痛不已的“搗蛋鬼” ,逐漸地成了積極的“勞動小能手” 。
次年, 我改教一年級。
當時教的學生,已經(jīng)升上五年級。
可是每當看到他們時,總會感到一絲絲溫暖—— 當我的嗓子嘶啞的時候,會有同學輕聲問候;當?shù)湍昙壍墓ぷ餍枰獛兔r,會有大孩子主動走上前 來。
那天,當我領著小小的值日生,在班上打掃衛(wèi)生時,是那個曾經(jīng)的“搗蛋鬼” ,悄悄走進來, 幫著我掃地、擺桌子…… 一個微笑,一句鼓勵的話,一個小本子,一張獎狀,如果論其價值,真的是輕如鴻毛。
可是, 在一個后進生的心理,面帶微笑的鼓勵話語,寫滿表揚的評語和象征榮譽的獎狀,卻如同甘露般珍 貴,如珍肴般美味。
作為老師,我告訴自己,要做孩子們?nèi)松械南鹌げ粒寥ツ切╁e誤的、不快 的陰影,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價值,明白自己該珍惜什么,該堅持什么,該拒絕什么,該摒棄什么。
使他們學會選擇,能選擇,引領他們走上人生的光明大道。
孟子曾經(jīng)有言:“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 (《孟子?盡心上》),這話說的是要象及 時之雨對受教育者加以化育,使之能更好地成長。
人們通常把教育工作者比喻為 “園丁”,我知道, 必須要將這樣“潤物細無聲”的藝術融入教學,才能與學生共同成長。
只有付出了熱愛,必才能收 獲尊重。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一年又一年,我一路經(jīng)歷著風雨和磨練,一路收獲著感動和美 好——是領導,引領我在專業(yè)道路上不斷成長,認清方向;是同事,幫助我從青澀的“菜鳥”成長 為駕馭課堂、管理班級的多面手;是學生,教會我只有付出,才能收獲的真理;是家長,伴隨我逐 步走近家庭教育……是誰說過,生命就像一場馬拉松。
讓我們懷著對教育事業(yè)滿滿的愛意,在教育 這條漫漫長路上,且歌且行,且行且歌
有井岡山有感500字,快快快
參觀“井岡山”有感“井岡山”在中國大地上,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是一個充滿了紅色情懷的地方。
1927年,第一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失敗以后,毛澤東、朱德等同志先后率領秋收起義等部隊向井岡山進軍,在這里創(chuàng)造了農(nóng)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第一次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
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在這塊紅色土地上進行了建黨、建軍、建校等一系列偉大革命實踐活動,創(chuàng)立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揭開了中國革命史的新篇章,使井岡山享有“中國革命搖籃”的盛譽。
乘上列車開始了井岡山朝圣之旅。
經(jīng)過一夜的舟車勞頓,于2011年8月25日晨到達井岡山,匆匆吃過早飯,坐上汽車上井岡山。
一路上,導游滔滔不絕地講解著南昌起義的革命壯舉和毛主席在井岡山的傳奇故事。
第一個目的地--黃洋界,1928年,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二次圍剿,紅軍取得了革命史上的以少勝多的經(jīng)典勝利,使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進入鞏固時期。
今日雖已再聽不到隆隆的炮火聲,但是當年保衛(wèi)戰(zhàn)中的那尊神勇大炮依舊威風凜凜地矗立在懸崖邊上,還有毛主席所作的詞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個燙金大字鮮明如昨日。
下一站是大井毛澤東舊居,所見屋前毛澤東平時讀書、看報時坐過的大石頭以及屋后毛澤東常在樹下觀看紅軍練兵的兩棵常青樹。
1929年1月底,紅四軍主力三千多人向贛南進軍開辟新的革命根據(jù)地,留下紅五軍七百多人堅守井岡山。
后來終因敵眾我寡,井岡山失守。
2萬多敵人竄入大小五井,提出“石頭要過刀,茅草要過火,人要換種”的燒殺口號。
大井村的房屋幾乎全被焚毀。
井岡山人民按原貌修復大井毛澤東同志舊居時,將保存下來的殘墻鑲嵌在新墻中以作歷史的見證,并對屋后兩棵常青樹精心施肥培植,對毛澤東同志坐過的那塊石頭也加以保護,并將其命名為“讀書石”。
舊居旁約10米處一棟民房是朱德、陳毅居住地舊址。
經(jīng)過一夜的休整后,第二天又陸續(xù)參觀了觀龍?zhí)镀俨迹又覀儏⒂^了井岡山博物館。
這里記錄著我黨當年井岡山會師之后的光輝歷程,陳列著我黨當年的一些文件及革命先烈們使用過的物品,尤其是還有當年我們初中語文課《朱德的扁擔》中的那條扁擔。
當年井岡山的革命干部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七十多年過去了,但當年的優(yōu)良革命傳統(tǒng)、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好作風,作為我黨歷史上的一個光輝典范,不僅沒有被歲月的風塵所遮蔽,而且代代相傳,更顯得熠熠生輝。
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我們重溫了入黨誓詞。
作為一名普通的黨員,我們要牢記“人民群眾是我們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這一根本道理。
在艱苦的革命戰(zhàn)爭年代,我們黨扎根于人民群眾之中,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
滌蕩心靈的井岡山之旅,不僅讓我們?nèi)w黨員領略了井岡山如詩如畫的秀麗風光,更讓我們實地了解了當年革命斗爭的艱辛,堅定了我們對黨的信念,也使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井岡山精神”——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無私奉獻。
“井岡山”是珍貴的精神寶庫,也正是我們這一代人最缺少而急需補充的“營養(yǎng)”。
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精神,井岡山精神是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中華民族精神在革命斗爭中的錘煉和升華,是毛澤東、朱德等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在斗爭中培育的,是由無數(shù)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精神瑰寶,是中國革命精神的源頭。
井岡山精神使我們對什么是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幸福觀、苦樂觀有了新的認識,每一個人的靈魂都被井岡山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跡深深震撼。
井岡山之行無疑給自己上了一堂深刻的革命傳統(tǒng)教育課,井岡山精神激蕩在我們的心中,對黨的信仰更加堅定了。
這正是我們此次紅色之旅的意義所在,她留給我的是永遠的紅色記憶。
在井岡山感受最深
要說感觸最深的,首先便是井岡山精神,所謂井岡山精神,便是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的精神。
它是老一輩革命家的真實寫照,它詮釋了紅色革命最終勝利的原因,它為我們今后的發(fā)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它的精髓是實事求是,敢闖新路。
景陽岡的讀后感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武松谷縣的一家內(nèi)開懷暢飲后,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表現(xiàn)了武松豪放、倔強、勇武而又機智的英雄性格。
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們應該學習武松那種勇敢、機智、“棄,不放棄”的精神。
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要正確對待,只有這樣,將來才能闖出一番成就。
讀井岡翠竹有感作文50字
十月,桂花飄香.無論走到哪里,都被那淡淡的清香包圍著.而外,被小區(qū)草坪上那幾棵桂花樹的清香深深吸引了過去.那香味真是沁人心脾,令人陶醉. 遠遠的,那綠綠的葉子和小小的桂花繪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上前細瞧,青疊翠中.一個個小小的米黃色的花從枝間冒了出來,仿佛在綠色的繡花補上的一粒粒的金子.一朵朵,一簇簇,好似一個個害羞的小姑娘,在茂密的枝葉中若隱若現(xiàn),有時躲起來,有時露出小臉,對我們微笑.桂花雖小卻芳香,默默無聞卻惹人喜愛.啊
十月,桂花的天堂
急找井岡山旅游心得的文章
參觀井岡山學習心得體會 此次到革命老區(qū)井岡山參觀考察學習,雖然直到此時才奔向井岡,但心不知道已經(jīng)“魂飛夢繞”五百里井岡多少次了
在火車和汽車上連續(xù)顛簸了一整天后,我們終于來到了井岡山。
此時一路上的想象,一路上的描述全都變得不再重要,讓我驚詫的是這個“燎原星火”、這個“紅色圣地”給我的第一印象卻是滿眼的綠,千百種綠深淺交錯被云霧配合著形成了美妙的層巒迭嶂。
但你走近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這里的土壤又是紅色的。
不知這是否早就預示了這是一片紅色政權蓬勃發(fā)展的土地。
伴隨著一路的贊嘆和驚呼聲,沿登山公路盤旋而上,我們趕往慕名已久的黃洋界,尋訪革命前輩戰(zhàn)斗的遺跡。
贊嘆的是這氣象萬千,林海云海一處;驚呼的是這峭壁千仞,山路如此崎嶇。
難怪毛主席曾經(jīng)發(fā)出“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的感慨。
如今站在昔日地勢險要、防守森嚴的黃洋界哨口,再也看不見戰(zhàn)旗飄動,聽不見吶喊聲震天,但我身旁的炮臺和身后橫豎兩塊紀念碑,仿佛在默默地講述著幾十年前軍民齊心協(xié)力,以不足一個營擊潰敵軍兩個團的歷史佳話。
黃洋界上最受歡迎的恐怕就是那門具有傳奇色彩的迫擊炮了。
據(jù)介紹,當年它用僅有的一枚炮彈擊中了敵軍指揮部,讓敵人誤以為遇到紅軍主力而倉皇撤退。
于是,每個人都想在這里留影紀念,但由于時間關系,最后演變?yōu)橐慌暮嫌埃⑶颐看螖[好鏡頭以后都有人不斷擠進去,這是不是有點紅軍戰(zhàn)士當年爭先恐后打擊進犯敵人的勁頭
沿著山路目送黃洋界漸漸遠去,我們下山來到了井岡山紅軍造幣廠。
房屋是簡陋的,但當年發(fā)揮的作用是重要的,有點人民銀行前身的味道。
值得一提的是這里可以穿紅軍軍服留影,于是成就了一幅幅“珍貴”畫面:好多“革命”旅游同志身著戎裝,腰挎手槍,指點江山,目視遠方,革命勝利之喜悅溢于言表。
此外還有諸如首長閱兵、紅軍三女杰等多幅“珍貴”照片相繼問世。
隨著暮色漸漸來臨,我們回到了駐地。
迎接我們的是神往以久的紅米飯、南瓜湯。
也不知是同志們太累了,還是這紅軍飯?zhí)悖蔑L卷殘云來形容絕對是再恰當不過了。
晚上躺在床上,呼吸著井岡山清新、濕潤的空氣,感受著井岡山的恬靜,我相信同行的每個人在享受這份恬靜時都會同時想到她的來之不易。
“井岡山,兩件寶;歷史紅,山林好”。
英雄的業(yè)績與壯麗的山河交相輝映,構成井岡山得天獨厚的風光特色。
朱德委員長稱其為“天下第一山”。
迎著日出,我們駛向了井岡山的瑰寶——龍?zhí)丁?/p>
龍?zhí)兑蚱渲苓叺奈逄妒似俣劽忠蚱渲械奈妪埰俣妹?/p>
只見河水在峽谷中左突右沖,不斷向谷底跌落,形成了梯狀的五個氣勢磅礴的瀑布和深潭。
云開霧散,艷陽當空,一邊眺望著遠山,一邊體味著近水,我們真的有了種融入大自然的感覺。
正是出于這種感受,全體同志們十分努力地按動著相機快門,不斷將不同的美景與人物進行著排列組合,以美景襯托人物,力求山美水美人更美。
當天下午我們參觀了井岡山革命博物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系統(tǒng)、全面地記錄了中國工農(nóng)革命軍從1927年9月直至1930年期間的整個過程。
我們在館內(nèi)一步一步走著,目睹著井岡山怎樣從一塊默默無聞的土地發(fā)展成為中國革命歷史上最偉大的革命根據(jù)地。
我知道,我們腳下每邁出的一步,都是無數(shù)革命先烈用鮮血與生命鋪墊而成的。
我的腳步因此變得沉重而緩慢了,不愿放過這博物館里的每一個細節(jié)。
可以說,參觀后得到的東西比我想象的要多,既看到了革命斗爭的腥風血雨,又看到了根據(jù)地建設的欣欣向榮。
兩年零四個月,在歷史長河里只是短暫的瞬間,毛澤東在井岡山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所開辟的中國革命道路,卻續(xù)寫了跨世紀的輝煌;海拔不過千余米的井岡山,與三山五岳相比,并不算巍峨挺拔,但卻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不斷來探訪。
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持一代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從勝利走向更大的勝利
現(xiàn)在我終于有了不虛此行之感,因為我終于明白了這種力量就是“井岡山精神”。
帶著這種釋然的感覺,我們來到了井岡山之行的終點站——革命烈士陵園。
在這里,我們又一次體會了革命斗爭中壯烈犧牲的烈士們的光輝業(yè)績和無私奉獻精神。
來到井岡山,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們今天的生活是用先輩的鮮血換來的這句話的份量。
至此,這次紅色之旅可以說完滿結束了。
我們重溫了革命歷史,緬懷了死難先烈,但更重要的是我們領悟了一種精神——井岡山精神。
這種精神不但是革命勝利的根源,同樣也是實行改革開放、現(xiàn)代化建設取得成功的一個根源。
如果每個團員干部都能發(fā)揮一點井岡山精神,那么我們的工作一定會做得更好,真正成為黨的好幫手和后備力量
去完井岡山研學旅行作文
長的話自己刪點愛祖國,就要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祖國的河山,處處閃耀著革命的光芒,印記著紅色的史跡。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特別是學習活的知識,學習做人的好方法。
隨著空間的跨越,我們完成了時間的轉換,來到那火熱的年代。
通過這次時空大轉移的活動,我們了解的不僅是地理知識和歷史故事,更了解了中國的社會,中國人的靈魂、氣質和精神。
我們思考之后弄懂了:許多偉大的事件是在什么樣的條件下發(fā)生的,為什么會發(fā)生,他們有什么意義。
我們將更加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之路的信念。
我們將更加堅定為民族振興、為中國人民造福的決心。
我們將更加勇敢,更加頑強,更加堅韌不拔的前行。
我們感激前人,學習前人,也要無愧于前人。
我們也將做出我們這一代人的貢獻,為后人留下我們的腳印。
江西是革命的搖籃。
這個說法主要緣自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這是中國第一塊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在一片白色之中,它獨具紅色的耀眼標志,的確,這里是紅色的土壤。
這是1927年到1930年之間的革命斷代史——1930年之后,井岡山軍事根據(jù)地因袁文才、王佐被錯殺而喪失,后雖力圖恢復均未奏效。
建國之后,人們提到井岡山,多是景仰的口吻,正是井岡山這個搖籃,才有后來的延續(xù),于是有了種種類似我們這個團隊性質的探訪,執(zhí)政者總希望我們能夠在這片土地中尋找到當年的力量,這的確是一筆可貴的精神財富,在我國第一代領導人的心目中,這里具有非同尋常的典型意義,他們希望后人能夠明白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能夠體會當時的浪漫。
我們一行50余人正是帶著這樣的崇敬心情上山的。
導游小姐說,毛澤東第一次上山用了一個月的時間,那是1927年。
第二次上山時毛澤東已是國家最高領導人,那是1965年,坐汽車只用了一天。
我們的時代是21世紀,高速公路異常發(fā)達,正常情況下,從南昌到井岡山只需要6個小時。
當年,毛澤東在湖南的秋收起義慘遭失敗,5000人的隊伍僅存1000人,竟出現(xiàn)了槍多人少的局面。
行軍至羅霄山脈中段,聽聞此處井岡山的兩大地頭蛇袁文才和王佐的經(jīng)歷,決定用他的雄才大略去拉攏他們,送給他們急需的槍支。
這二人對毛澤東的個人魅力異常贊賞,接納了這支隊伍,讓他們休養(yǎng)生息。
那時國民黨不滿井岡山武裝,數(shù)次圍剿,傷員很多,于是有了我軍的一個醫(yī)院,小井紅軍醫(yī)院。
我們在醫(yī)院的藥鋪里,發(fā)現(xiàn)都是草藥,原來國民黨對此區(qū)實行經(jīng)濟封鎖,根本弄不到西藥,只好完全用中醫(yī)的方式來治療,真正是靠山吃山,據(jù)史書記載這片大山里采出的藥材不僅供給傷員用,一些居民也到這里來買藥。
傷員的草鋪挨著,條件艱苦,吃的食品是紅米飯、南瓜湯,這些東西在當時已是上等的飯菜了。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成功了,但時間僅有幾天,8月7日即被迫離開,于是朱德部隊遙遙來到井岡山,實現(xiàn)了偉大的匯合。
不管是贛南三整還是三灣改編,都不僅是歷史課本的符號,而且是現(xiàn)實中我黨我軍領導管理的一次良好經(jīng)驗積累。
至于后來的九月“洗黨”,由于三六九等的人物混進黨內(nèi),使黨的威信遭到質疑,他們毅然決定洗黨,純潔了隊伍,鍛造了作風,更是展現(xiàn)了高超的領導風范,對于黨員的管理起了很好的作用。
由于朱毛會師,隊伍壯大,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進入全盛時期。
也是在這段時間,毛澤東與賀子珍的浪漫愛情在八角樓盛開。
導游饒有興趣地講起了他們的愛情與婚姻,說賀子珍是當年永新一枝花,而且文武雙全,是耍雙搶的,甚至連他們之間的偶爾爭執(zhí)也描述得頗有興味。
革命時期的浪漫不僅指戎馬歲月中的愛情與婚姻,還有每個人心中存在的夢想,那便是土地——這實際上是一個古老的夢想,使耕者有其田。
打土豪,分田地,恐怕是支撐著這些窮苦士兵們英勇作戰(zhàn)的原動力,而更為遠大的目標則是建立自己的政權,改變幾代人的面貌,并使全中國的窮苦人民得到解放。
因此,在全盛時期興起了土地革命風暴,邊界工農(nóng)兵政府成立,后來還有造幣廠等等。
革命的殘酷,一方面在于險峻的生活和軍事環(huán)境。
為了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人們不得不互相廝殺搶奪,按照自己的倫理邏輯和思維習慣來區(qū)分是非、判斷成敗。
就說黃洋界戰(zhàn)役吧。
我軍設壕溝、用毒竹針來對付來勢洶洶的國民黨士兵,并通過很多巧妙的辦法擊退了敵人,獲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
后來國民黨痛恨到骨髓,發(fā)誓不放過井岡山一根草,要井岡山人換種。
我們登臨黃洋界,嘆云海之美,紛紛拍照,又感慨山勢之陡,即便站在防御工事面前,也無法想象當年戰(zhàn)爭之殘酷。
革命的殘酷,另一方面還在于人員的犧牲。
黃洋界保衛(wèi)戰(zhàn)役的指揮者,這些功臣,大多夭折于此后的戰(zhàn)斗中,還有在井岡山歷史博物館中見到的諸多面孔,均殞命于戰(zhàn)場,可見新中國的建立,有多少熱血兒女鋪路啊。
井岡山,天時地利人和,養(yǎng)育了革命隊伍。
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沒有接受瞿秋白的邀請進城,而是進山當起了“山大王”,歷史記載的“農(nóng)村包圍城市”、“槍桿子里出政權”等思想均在井岡山時期產(chǎn)生,這些思想含蘊于青山、淬火于實踐,指導著工農(nóng)紅軍的方向。
作為偉大思想的誕生地,井岡山擁有獨特的人文資源。
朱德的扁擔、井岡翠竹等課文從小就讓我們感動。
仁者愛山,智者愛水,我們在一個下午里參觀了五龍?zhí)叮趨⒂^五龍?zhí)镀俨紩r,我和幾個隊友一起徒步上下,得山水靈秀,心情豁然開朗。
心想那時紅軍的革命激情,也許與這種鍛煉有關。
走進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吧。
沒有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
南昌起義打響了中國人民武裝反抗國民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chǎn)黨獨立建立革命軍隊和領導革命戰(zhàn)爭的開始。
走進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吧。
井岡山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在全國開辟的第一個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它證明走農(nóng)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是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它告訴人們只要代表人民的利益,革命的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
井岡山紅色之旅結束了。
這些革命紀念地,承載著深厚的革命歷史,紀錄著光輝的革命事跡,弘揚著燦爛的革命精神。
歷史的紅色旅程結束了,未來的紅色旅程卻剛剛開始
未來的紅色旅程就是:高舉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斗。
歷史的紅色旅程是革命的先輩們開創(chuàng)的,未來的紅色旅程是要靠我們新一代來開創(chuàng)的。
我們就是要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立志做有思想、有道德、有知識、有體力的人,立志為人民做貢獻,為祖國做貢獻,為人類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