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策新聞獎獲獎感言
普利策新聞獎為什么那么著名
【第1句】:新聞業發展的水平。
美國是當之無愧的媒體王國,電視、報紙、網絡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媒體隨口就能說出一堆。
【第2句】:評獎的標準和獲獎作品的質量看是政治標準,還是真正的新聞的標準。
試著拿中國的新聞獲獎作品和普利策獎新聞作品對比著讀試試看就知道兩者的區別了。
呵呵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新聞與正義:14項普利策新聞獎獲獎作品全譯本3讀后感
東華的吧= ̄ω ̄=
新聞遺產以及普利策新聞獎獲獎作品特點分析舉例
普利策
普利策新聞獎為什么那么著名
普利策新聞獎,是美國一種多項的新聞、文化獎金,被視為美國新聞界最高獎項,由匈牙利裔美國著名報紙編輯和出版家約瑟夫·普利策出資創立,自1917年以來每年頒發一次。
歷年普利策新聞獎的得主都是誰
1979年 第一屆 菲利普·約翰遜 Philip Johnson 美國 1980年第二屆 路易斯·巴拉甘 Luis Barragán 墨西 1981年 第三屆詹姆斯·斯特林 James Stirling 英國 1982年 第四屆凱文·洛奇 Kevin Roche 美國 1983年 第五屆貝聿銘 Ieoh Ming Pei 美國 1984年 第六屆理查德·邁耶 Richard Meier 美國 1985年 第七屆漢斯·霍萊因 Hans Hollein 奧地利 1986年 第八屆哥特佛萊德·波姆 Gottfried B?hm 德國 1987年 第九屆丹下健三 Kenzo Tange 日本 1988年 第十屆戈登·邦沙夫特 Gordon Bunshaft 美國 和奧斯卡·尼邁耶 Oscar Niemeyer 巴西 1989年 第十一屆弗蘭克·蓋里 Frank O. Gehry 美國 1990年 第十二屆阿爾多·羅西 Aldo Rossi 意大利 1991年 第十三屆羅伯特·文丘里 Robert Venturi 美國 1992年 第十四屆阿爾瓦羅·西扎 Alvaro Siza 葡萄牙 1993年 第十五屆槇文彥 Fumihiko Maki 日本 1994年 第十六屆克里斯蒂昂·德·鮑贊巴克 Christian de Portzamparc 法國 1995年 第十七屆安藤忠雄 Tadao Ando 日本 1996年 第十八屆拉斐爾·莫尼歐 Rafael Moneo 西班牙 1997年 第十九屆斯維爾·費恩 Sverre Fehn 挪威 1998年 第二十屆倫佐·皮亞諾 Renzo Piano 意大利 1999年 第二十一屆諾曼·福斯特爵士 Sir Norman Foster 英國 2000年 第二十二屆雷姆·庫哈斯 Rem Koolhaas 荷蘭 2001年 第二十三屆杰奎斯·赫佐格 Jacques Herzog 和皮埃爾·德·梅隆 Pierre de Meuron 瑞士 2002年 第二十四屆格倫·穆科特 Glenn Murcutt 澳大利亞 2003年 第二十五屆約翰·伍重 Jrn Utzon 丹麥 2004年 第二十六屆扎哈·哈迪德 Zaha Hadid 英國 2005年 第二十七屆湯姆·梅恩 Thom Mayne 美國 2006年 第二十八屆保羅·曼德斯·達羅查 Paulo Mendes da Rocha 巴西 2008年 第三十屆 讓·努維爾 Jean Nouvel 法國 2009年 第三十一屆 彼得·祖姆托 Peter Zumthor 瑞士 2010年 第三十二屆 SANAA小組 妹島和世+西澤立衛 日本
普利策歷屆新聞獎獲獎作品
目前沒有中國人獲得普利策獎。
普利策獎也稱為普利策新聞獎。
1917年根據美國報業巨頭約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的遺愿設立,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已經發展成為美國新聞界的一項最高榮譽獎,現在,不斷完善的評選制度已使普利策獎成為全球性的一個獎項。
約翰·肯尼迪(John Kennedy,1917年5月29日-1963年11月22日)是唯一獲得這個獎項的美國總統。
獲獎條件:普利策獎分為兩類,新聞界和創作界。
普利策獎也是一個鼓勵美國的獎。
新聞界的獲獎者可以是任何國籍,但是獲獎條目必需在美國周報(或日報)中發表的。
創作界獲得者必須是美國公民,唯一例外的是歷史獎。
只要是關于美國歷史的書都可獲獎,作者不必是美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