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共閱讀感言
陪孩子閱讀的感想怎么寫
潤 物 細無 聲 ——陪孩子讀書有感女兒今年十歲,讀五年級了。
不知不覺中,陪孩子讀書也有幾年了。
從帶拼音的《幼兒畫報》到后來的《動物世界》、《安徒生童話》、《三字經》,再到后來的《愛的教育》、《完美女孩》、《音樂老師和音樂神童》等等,一路走來,這些書籍都讓我們受益匪淺,并從中感到了讀書、讀好書的快樂和幸福。
女兒喜歡讀書,于是家里堆滿了各類圖書。
如何選擇書籍成了家長必須要注意的問題。
我們一方面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她看自己喜歡的,適合她這個年齡的。
比如她愛看童話故事,我一直都沒有干涉她,我覺得看童話故事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教育。
童話無論講述的是人與人之間,還是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故事,都是由一根主線串聯著,那就是贊頌真善美,痛斥假惡丑。
這些故事可以幫助她從另一方面認識生活、了解社會,有利于從小樹立正確人生觀、道德觀。
作為家長,我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理解這一點,并順應她的要求,滿足她的需要,希望她通過喜歡的這些童話故事,在快樂的閱讀中健康成長。
另一方面,做好引導工作,讓她學會讀好書,讀有質量的書。
比如有一本書叫《感恩父愛》,我覺得應該讓孩子讀,因為她爸爸由于工作原因,平時比較忙,和孩子相處的時間相對沒有我這個當媽媽的長,而且女兒天生就比較粘媽媽一點,也對媽媽了解多一些。
為了讓孩子正確地了解和理解爸爸,體會父愛,我給她推薦了這本書。
讀書,能凈化心靈,是一大幸事;陪孩子讀書,能培養親情,是一件快樂的事。
在品讀過程中,她不但能學到許多知識,還能從中明白許多道理。
潛移默化中真善美、假惡丑,在孩子的心中已經有了一桿秤,形成了評判的標準。
和孩子一起看書,能夠加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交流,走進他的內心世界,增進對他的了解,在共同閱讀的同時,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馨。
每天睡覺前與孩子一起看書,一起閱讀是我們一天中最快樂、幸福的時刻。
和孩子共讀一本書,互相交流看書后的想法,享受著閱讀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其實,我總覺得,孩子讀書不在乎記住多少知識,關鍵是把閱讀養成為一種習慣,讓她在潛移默化中認識和發現真理,懂得人生的道理,學會感恩。
重要的不是智商的培養,因為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應該說智商都不錯。
通過這幾年的閱讀,我感觸更深的是如何教育和培養孩子的情商比智商更為重要。
不能盲目的認為只有聰明的、智商高的人將來才會有出息,更不能簡單的認同智商高的人,情商就一定會高。
二者完全不能等同,同樣需要我們后天的教育和開啟。
在傳授給孩子知識的同時,培養他們擁有健全的健康的人格,這些心智方面的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因為擁有這些他們會受益一生。
但如何培養,卻沒有統一的“教學模式”,與其空洞地說教,不如和他一起愉快閱讀,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從小故事中明白大道理。
同時,在閱讀的過程中,家長還應該放下架子,“蹲”下來,和孩子一起“聊書”。
不要高高在上,以長者自居。
家長與孩子的關系是平等的,營造一個平等的環境,并認真傾聽孩子的想法和意見,讓孩子感覺受到尊重,讓書中的營養慢慢地滋潤著孩子的心靈,使她健康茁壯地成長。
通過和孩子一起閱讀,我驚奇的發現,其實,孩子們的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大人認可和學習的地方,不要忽視他們從只言片語中閃現的智慧光芒和成長歲月中不斷累積的情商。
只要我們用心發現,他們就像星星般閃耀,顆顆都放射出它特有的光芒,也像花兒朵朵,只要得到足夠的時間、關愛與耐心,他們就一定會綻放。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實,有許多時候我覺得我們的孩子在有些方面是我們的老師。
比如有一次,我和她爸爸發生了不愉快,不幸的是恰巧被她知道了,沒想到她悄悄地找到她爸爸說:“爸爸,夫妻之間應該寬容,你是男子漢應該讓著媽媽,你要大方的主動和媽媽說話,不然的話我就要給你打× ”,他爸爸感到很驚訝
小小的她怎么會說這些
怎么會用“夫妻”二字,于是便問她:“你說這些,是不是有人教你這么說的,是爺爺
奶奶
還是媽媽
是不是他們讓你來當說客的”,她急忙說“不是的,不是的,是我看了書,書上告訴我的。
我覺得書上說得對,人與人之間就應該友善相處,相互之間應該寬容,不管是同學之間,還是夫妻之間,都應這樣。
你看我和露莎姐姐就是這樣,我們倆從未吵過架。
有時是她讓我,有時是我讓她。
比如有一次,一個冬天的晚上,我們倆一起在一個腳盆里燙腳,因為她剛被媽媽批評了,心里不太高興,所以總是把滾燙的熱水從我這邊倒進水盆里,我怕燙著,就把腳提起來,心情不好的她大聲地嚷道‘不要把腳提起來嘛,你越提我就越往你這邊倒
’,我當時心里還是有一點不舒服的,不要我把腳提起來
你也怕燙呀,不然為什么總從我這邊倒呢
你不總這樣做,我也不會把腳提起來呀
但是,我心想,我們倆是好朋友,她心情不好,我就不惹她,不和她吵,她說她的,我不開腔,她還繼續這樣做的話,我就趕快洗了算了,大不了今晚不燙腳好了,沒什么的,我要珍惜
成績再墊底,也不要放棄自己的孩子,家長閱讀感言怎么寫
我始終認為,作為一名家長,對于自己的孩子,應該是隨其興趣而自然地發展。
不能夠因為社會上的某種狹隘的共識,而要求孩子來與這些意識一致。
正如我們成年人一樣,等在紅綠燈旁,只要是發現有一個人違反了規章,不顧紅燈的節律,只要是兩邊沒有了車輛通行,便會強行通過,致使了其他人也學著快速過往了一樣。
這樣的從眾心理我們都會懂得是錯誤的,可偏偏繼續照做。
反映了我們人類很多事并不健康。
所以,你的孩子成績差一點,即使是墊底了,也毫無關系,該怎樣還是怎樣。
作為家長只要是認真地做到使孩子安全地成長就行。
親子閱讀共讀感想孩子的話怎么寫
閱讀成長,讓我學到更多知識,讓我體會到書本收力,,新聞記者是精神糧食,不斷的新聞記者才能充實自己,閱讀是一件收益很多,快樂的事情,我愛閱讀。
爸爸媽媽和我一起閱讀時,我們可以討論可以說說自己看的書的內容
求一篇親子閱讀后孩子的感受
“與其把財富留給孩子,不如把孩子打造成財富”現在的父母在物質上給孩子太多,在精神上給孩子的卻又太少。
要知道給她金錢讓她揮霍、留下遺產讓她繼承,都不能足以讓孩子一生幸福。
望女成鳳沒有錯,但如果沒有做人的基礎,這只鳳是的。
因此把孩子培養成財富,首先父母的人生觀要擺正。
家長對孩子的要求要選最合適的。
培養孩子有健康的人格,真誠對待父母、老師、同學、朋友,具有樂觀的心態,才能擁有一個幸福的人生。
其次在生活中要與她成為知心朋友,賞識她、給她自信。
每一個孩子都像一個未被開發的寶藏,而如何挖掘,需要每個父母用心去探索。
“你真棒”、“你真厲害”、“謝謝你”等夸贊、感謝辭是我生活當中經常用到的,這令我與女兒之間的溝通可以說是很通暢的。
為此,我們成為了的朋友。
當然,有了“放大亮點,及時鼓勵”等正面激勵也少不了負面的正確引導。
社會是個大染缸,紛繁復雜。
孩子則如一張白紙,稍不小心就會沾染上不良思想和習性。
比如當孩子向我訴說她的困惑,如ххх處事不公平,ххх行為不可思議等等,我就會告訴她社會本來如此,良莠(yǒu)不齊,不能忍耐就要學會寬容。
現在,經歷的人、事都是她生命中的匆匆過客,要放眼未來。
我經常把告訴她,目的就是讓她多認識這個社會,以便今后更好地適應這個社會。
教育是一個春風化雨的過程,要耐心、細心、有智慧。
教孩子學會寬容、關愛、尊重、感恩、禁止、換位思考、多角度看問題、哪里跌倒哪里爬起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思想教育。
但小學最重要的還是要正確引導孩子熱愛學習。
學習是孩子人生的起點、今后人生的基石。
我盡自己所能挖掘孩子的智力潛能、培養孩子勤奮努力、如何提高。
每天我5:50叫她起床,洗漱完畢就早讀半小時。
放學回家,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她都要做課外拓展練習,我會耐心地陪她,跟她競賽,請她當我小老師,激發她的學習熱情。
經常書寫令她手疲勞、發酸,我便采取動腦、動口的方式,只要思路分析正確、解出正確答案,我就認可她的學習。
這樣,同樣的時間卻多做了習題,效率不就提高了
而且一舉多得,不僅培養了她的心算能力(數學),還培養了她的反應能力。
每次,我在“幫”孩子學習的同時,也感謝她令我學到不少我未知的知識,她也會擁有成就感,更好的促進孩子學習。
這其實也就是——媽媽“弱”一點,孩子會更“強”的理念。
當然,我不會一味地抓學習,我是該放手時就放手。
如經常提醒她休息一下、做做眼操、聽聽音樂、上上網,陪她、休閑等等。
她的同學周末或假期不是輔導這就是惡補那,我遵從孩子的意愿和興趣,從不強求。
只要是她喜歡的,我認為也健康有益,必然支持。
把孩子培養成為綜合素質高的人才其實就是把孩子打造成了財富。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相信從小在孩子的心中種下美好的種子,長大后必能收獲成功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