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自強模范受接見感言
關于“全國自強模范”洪志和
丁曉兵,男,漢族,1965年9月出生,1983年10月從安徽省合肥市入伍,1984年10月入黨,大學文化。
歷任戰士、排長、學員、連指導員、干事、營教導員、團政治處主任,現任武警駐江蘇某團政治委員, 上校警銜。
二等甲級傷殘。
1984年在在一次重大軍事行事中,榮立一等功,榮獲為他特設的第101枚“全國邊陲優秀兒女”金質獎章。
此后,因工作成績突出,他被國家人事部和中國殘聯授予“全國自強模范”稱號,被武警總部和江蘇省委、省政府評為“擁政愛民模范”,3次當選南京軍區和武警部隊黨代表會議代表,被武警總部樹為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標兵、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干部標兵,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他所帶過的單位也年年被評為先進集體。
丁曉兵,曾經感動過中國。
當年他榮立一等戰功,榮獲為他特設的第101枚“全國邊陲優秀兒女”金質獎章,以“中國兵”為題的長篇通訊在全國不少媒體刊發,他的英雄事跡強烈地震撼了“中國心”。
如今,20年過去了,時代發生了深刻變化,丁曉兵始終保持著共產黨人的英雄本色,續寫了更加輝煌的人生篇章,先后被國家人事部和中國殘聯授予“全國自強模范”稱號,被武警總部和江蘇首委、省政府評為“擁政愛民模范”,3次當選南京軍區和武警部隊黨代表會議代表,被武警總部樹為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標兵、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干部標兵,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幟。
第六次全國自強模范表彰大會在哪一年
還沒舉行。
2014年第二十四個全國助殘日到來前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5月16日上午在北京會見第五次全國自強模范暨助殘先進集體和個人表彰大會受表彰代表,并發表重要講話。
中國名人自立自強的實例
張海迪 1955年9月生于濟南,漢族,哲學碩士,中共黨員,山東省作家協會創作室一級作家,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張海迪五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癱。
她因此沒進過學校,童年起就開始以頑強的毅力自學知識,她先后自學了小學、中學和大學的專業課程。
張海迪十五歲時隨父母下放聊城莘縣一個貧窮的小村子,但她沒有懼怕艱苦的生活,而是以樂觀向上的精神奉獻自己的青春。
在那里她給村里小學的孩子們教書,并且克服種種困難學習醫學知識,熱心地為鄉親們針灸治病。
在莘縣期間她無償地為人們治病一萬多人次,受到人們的熱情贊譽。
1983年海迪開始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她以頑強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難,精益求精地進行創作,執著地為文學而戰,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長篇小說《輪椅上的夢》、《絕頂》。
散文集《鴻雁快快飛》、《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
翻譯作品《海邊診所》,《麗貝卡在新學校》、《小米勒旅行記》,《莫多克——一頭大象的真實故事》等。
她的作品在社會上在青少年中引起很強的反響,長篇小說《輪椅上的夢》已在日本,韓國出版。
1983年3月7日,團中央舉行命名表彰大會,授予張海迪“優秀共青團員”光榮稱號,并作出向她學習的決定。
1992年度中國作協莊重文文學獎; 1994年全國首屆奮發文明進步獎長篇小說一等獎; 1997年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 1998年獲山東省“精品工程獎”和“山東省十佳文藝工作者”稱號。
1998年全國第二屆奮發文明進步獎圖書獎和個人特別獎; 1999年全國第三屆優秀婦女讀物獎; 1999年全國第四屆外國文學作品優秀圖書獎; 2002年10月,長篇小說《絕頂》被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署列為向“十六大”獻禮重點圖書; 2002年12月《絕頂》獲全國第三屆奮發文明進步獎圖書獎。
2003年10月《絕頂》獲首屆中國出版集團圖書獎。
2003年12月《絕頂》獲第八屆中國青年優秀讀物獎。
2003年12月《絕頂》獲第二屆中國女性文學獎。
2003年12月《絕頂》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
1991年張海迪在做過癌癥手術后,繼續以不屈的精神與命運抗爭,她開始發奮學習哲學專業研究生課程。
經過不懈的努力她寫出了論文《文化哲學視野里的殘疾人問題》。
1993年,她在吉林大學哲學系通過了研究生課程考試,并通過了論文答辯。
被授予了哲學碩士學位。
張海迪以自身的勇氣證實著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說的:“像所有矢志奮斗的人一樣,我把艱苦的探尋本身當作真正的幸福。
”她以克服自身障礙的精神為殘疾人進入知識的海洋開拓著一條道路。
2006年3月3日,張海迪在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開幕式上。
張海迪多年來還做了大量的社會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講和歌聲鼓舞著無數青少年奮發向上。
她也經常去福利院,特教學校,殘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殘疾兒童,給他們送去禮物和溫暖。
近年來,她為下鄉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學,幫助貧困和殘疾兒童治病讀書,還為災區的孩子捐款,捐獻自己的稿酬六萬余元。
她還積極參加殘疾人事業的各項工作和活動,呼吁全社會都來支持殘疾人事業,關心幫助殘疾人,激勵他們自強自立,為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張海迪曾三次應邀出訪過日本,韓國,舉辦演講音樂會,她的自強不息的奮斗歷程也鼓舞著不同民族的人民。
1995年,她曾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成員參加了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
1997年她被日本NHK電視臺評為世界五大杰出殘疾人。
張海迪先后被授予各種榮譽稱號—— 1981年獲莘縣廣播局先進工作者; 1982年獲聊城地區“模范共青團員”稱號; 1982年獲聊城地區“三八紅旗手”稱號; 1982年共青團山東省委授予“模范共青團員”稱號; 1983年山東省政府授予“勞動模范”稱號; 1983年共青團中央授予“優秀共青團員”稱號; 1983年山東省婦聯授予“三八紅旗手”稱號。
1983年全國婦聯授予“三八紅旗手”稱號; 1989年中宣部授予“優秀青年思想工作者”稱號; 1990年山東團省委授予“十大杰出青年”稱號; 1991年中國殘聯授予“自強模范”稱號; 1992年濟南市政府記大功一次; 1993年全國婦聯授予“巾幗建功標兵”稱號,并再次授予“三八紅旗手”稱號。
1995年山東省委宣傳部授予“模范黨員文藝工作者”稱號; 1997年山東省委宣傳部授予“十佳文藝工作者”稱號; 1997年被日本NHK評為“世界五大杰出殘疾人”。
2000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2001年被新華社《環球》雜志評選為“環球二十位最具影響世紀女性”。
1983年5月,中共中央發出《向張海迪同志學習的決定》,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葉劍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先后為張海迪題詞,表彰她積極進取,無私奉獻的精神。
張海迪曾當選共青團第十一屆中央委員,并長期擔任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團委員,山東省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山東省青年聯合會副主席等職務。
海迪在本職崗位和社會工作中自強不息,以滿腔的熱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務社會,奉獻人民,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有很高的聲譽和威望,是一個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好典型。
她是中國一代青年的驕傲,也是中國殘疾人的杰出代表。
我國五大殘疾人作家
劉水 代表作《野馬河蒼生》張海迪 代表作《輪椅上的夢》史鐵生 代表作《我與地壇》還有楊嘉利、賴雨、郭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