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陵小棗節美好樂陵感言
根據材料擴寫句子。
樂陵金絲小棗節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及商家來到樂陵,“棗子熟了,我在樂陵等著你”這句
樂陵小棗,亦稱金絲小棗。
樂陵市地處黃河下游華北平原,是棗的原產地之一。
其栽培歷史,始于商周,興于魏晉,盛于明清,距今已有3000多年。
北魏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中記載:“青州有樂氏棗,豐肌細核,膏多肥美,為天下第一。
父老相傳云,樂毅破齊時,從燕赍來所種也”。
(當時樂陵屬青州郡)距今已有2200余年。
觀、東陵縣城東北有一株“老壽星”棗樹,傳說隋末農民起義軍羅成曾在此樹下拴馬歇息,清乾隆《樂陵縣志》記載:明萬歷十九年,樂陵知縣王登庸“教民樹藝,對民種棗,有過者課種棗,以贖愆,故邑多棗。
”清代的樂陵即被譽為“斗地打石糧,”“一年頂三秋”的風水寶地。
詩人吳泰龐詩中寫道:“六月荷花連水碧,千家小棗射紅云”。
十分形象地描述了當時樂陵棗樹栽培的盛況和金秋季節成熟的棗樹掛滿枝頭的豐收景象。
歷代地方官員均以此棗進貢皇帝,曾獲有“貢棗”之稱,又釋名“仙棗”,被譽為“百果之王”。
清代的乾隆皇帝,還給周、尹兩村之間的一株棗樹掛了“棗王”的牌匾。
近幾年來,樂陵市大力實施“棗樹富民”戰略,先后出臺了“人隨地走,地隨樹走,誰種誰有,50年不變”等一系列優惠政策,棗樹種植規模迅速擴大。
到目前,全市百萬畝耕地已全部實現棗糧間作化,棗樹總株數由過去的400萬株猛增到2500多萬株,年產干棗突破1億公斤,棗產業年總收入突破10億元。
樂陵棗的品種資源豐富,棗樹品種100多個,主要有金絲小棗、無核小棗、長紅棗、圓鈴棗、馬鈴棗、酸鈴棗、鈴棗、婆棗、梨棗、躺棗、磨盤棗、龍爪棗、冬棗等,其中金絲小棗占80%以上。
樂陵小棗的品種資源豐富為淘劣存優,近年來,新選育出金絲新1號、金絲新2號、金絲新3號,樂金1號、樂金2號、樂無核1號、樂無核2號,提高了產量和商品經濟價值。
在歷屆全省評比中,樂陵小棗、無核小棗均獲得金獎。
樂陵金絲小棗是那個季節成熟
小棗是一種很重要的營養品,聽人們說棗可以補身,吃棗還是一種美的享受,如果能吃上一次蒸的樂陵小棗,那也是極大光榮的事。
蒸的棗肉實味美,吃起來口感好。
將紅紅的小棗沖洗
樂陵小棗的史記
今年蟲害不嚴重,用藥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