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完結感言
浪淘沙(其八)劉禹錫賞析,要完整
浪淘沙 莫道讒言如浪深, 莫言遷客似 千淘萬漉雖辛苦, 吹盡寒沙金。
莫道讒言如浪深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注釋】 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也做詞牌名。
劉禹錫有《浪淘沙九首》,本篇是第八首。
遷客:指謫降外調的官。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比喻清白正直的人雖然一時被小人陷害,歷盡辛苦之后,他的價值還是會被發現的。
淘、漉:過濾。
【古詩今譯】 不要說流言蜚語如同兇惡的浪濤一樣令人恐懼,也不要說被貶謫的人好像泥沙一樣永遠頹廢沉迷。
淘金要經過千遍萬遍的過濾,要歷盡千辛萬苦,最終才能淘盡泥沙,得到閃閃發光的黃金。
【賞析】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不要說流言蜚語如同驚濤駭浪一樣深不可測,不可擺脫,也不要說被貶謫的人好像泥沙一樣永遠沉迷頹廢。
淘金還要經過千遍萬遍的過濾,歷盡千辛萬苦,不懈努力,總會淘盡泥沙,得到閃閃發光的黃金。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詩人在這兩句詩中以堅定語氣表明讒言“如浪深”,“遷客似沙沉”的現象未必是必然發生的。
或者說,即使讒言如“浪深”,遷客卻也未必就“沙沉”。
遭受不公正的遷謫逆境待遇也不都會如泥沙一樣沉入江底,也有努力奮爭搏擊不已的。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
”這兩句詩的字面意思看起來是在寫淘金的人要經過“千淘萬漉”,濾盡泥沙,最后才能得到到金子,寫的是淘金人的艱辛。
但是在這首詩中,詩人是在皆以表明自己的心志,盡管讒言誹謗,小人誣陷,以至于使那些清白正直的忠貞之士蒙受不白之冤,被罷官降職,逐出朝廷,貶謫他鄉,但是他們并不會因此而沉淪于現實的泥沙之中,也不會改變自己的初衷,歷經艱辛和磨難之后,終究還是要洗清冤屈,還以清白,就像淘金一樣,盡管“千淘萬漉”,歷盡辛苦,但是終究總會“吹進狂沙”,是金子遲早是要發光的。
我們把作品與劉禹錫的政治生涯聯系起來看,讒言明顯是指那些詆毀永貞黨人的讕言,以及對他百般挑剔的流言。
他在詩的前兩句已明明白白地表露了自己的堅強意志,接著又以沙里淘金這一具體事理聯系到正義之身,歷盡千辛萬苦終歸會經受住磨難而顯出英雄本色,為天下人認可。
這種正義必定戰勝邪惡的豪邁信念是劉禹錫一貫思想品格的真實反映。
作品通過具體的形象,概括詩人的深刻感受,也給了后人以哲理的啟示.
拓展訓練游戲《雷陣圖》規律。
一共從一到一百二十個數字。
512發生于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
【第4句】:1秒(協調世界時06時28分0
【第4句】:1秒),震中位于中國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西偏南38。
方向約11KM,水磨鎮北偏西
【第11句】:5。
約
【第7句】:5KM(北緯
【第31句】:0。
,東經10
【第3句】:4。
)四川省省會成都市西北偏西方向90千米處。
根據的數據,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級為Ms
【第8句】:0,矩震級達到了Mw
【第8句】:3,破壞地區超過10萬平方千米。
;可能達到11度,大部分磚石建筑及木屋連地基摧毀,橋梁毀壞,失去作用,鐵路軌道明顯彎曲。
根據的數據,矩震級達到了Mw
【第8句】:0(震中位置:北緯
【第30句】:989,東經10
【第3句】:329)。
臺灣省高雄市2010年3月4日早上約8點18分,(東經:1
【第20句】:7度, 北緯:
【第22句】:98度)在臺灣高雄縣、屏東縣交界發生
【第6句】:7級地震。
高雄甲仙發生里氏規模
【第6句】:4級地震,各地震度非常明顯。
各地震度分別為,臺南5級,嘉義5級,屏東4級,山地門5級,臺北市1級。
是否有造成損害,還需進一步了解。
大陸東南沿海省份福建、廣東、浙江同時均有震感。
幾乎全臺灣都感受到震度。
短短3個小時內,強震已經引發超過百次的余震,規模超過
【第3句】:5級以上的次數,更已多達14次。
據測算,此番地震相當于
【第1句】:5顆原子彈的能量,由于深度只有17公里,而且震央就在臺灣本島陸地上,所以各地震度感受上非常明顯。
臺灣氣象部門稱,這是高雄地區自公元1900年以來最大地震,且是罕見的潮洲斷層錯動造成。
(嘿嘿,我們是熟人....給我一次吧啊奧布啊啊啊啊)
柳宗元為什么被貶柳州
金剛石的幾種金剛石然元素類礦物的典型代表,成分是碳。
金剛石是自然硬的物質,硬度10,絕對硬度為石英的1000倍,剛玉的150倍。
承壓力最大,平均每平方毫米可承受10噸壓力。
抗磨性最強,但性脆,不耐摔打。
金剛石有較強的折光率,呈標準的金剛光澤,經白光照射,立即可被分散成明亮刺眼的單色光折射出來;金剛石有穩定的化學性質,耐強酸強堿腐蝕,熔點較高;金剛石,白天經曝光照射后,晚上能自動發光,歷來被稱為“夜明珠”。
鉆石的顏色鉆石的顏色對它質量的評價有極大的影響。
由于無色中帶“黃”是最常見的減等色素,故目前鑒別鉆石的顏色等級(簡稱色級)時,就以含黃色素的多少來分顏色等級(簡稱色級)時,就以含黃色素的多少來分顏色等級。
色級以百分區別。
100色亦稱“十足色”,就是純正的“凈水鉆”;95色以上都是僅有極微的黃色,在不與純正鉆石相比的情況下,外行人看不出黃色;90色-95色之間亦僅帶極微的黃色,略可感覺到色素存在;85色指有較明顯的淡黃色;80色指有明顯的淡黃色;75色指有顯著黃色。
75色以下的鉆石,一般就很少作裝飾物了。
有些特殊顏色的鉆石,如純正的艷紅,稱為“紅鉆”,艷紫色稱為“紫鉆”,深藍稱為“藍鉆”,鮮綠稱為“綠鉆”,蛋黃或深(金)黃稱為“金鉆”,烏黑稱為“黑鉆”等等,這些都是極難得的珍品。
兩類金剛石礦床
【第1句】:原生金剛石礦床:此類礦床都產在金鉑利巖中。
金鉑利巖是一種堿質超基性火山頸巖石,斑狀結構。
巖石的主要礦物成分鎂橄欖石、普通輝石、黑云母、鈦鐵礦、磷灰石、鎂鋁榴石、黑色鎂鈦鐵礦鉻透輝石,及部分后期熱液或自變質次生礦物,伴生斑晶主要為橄欖石、金云母、石榴石鈦鐵礦等。
金剛石以八面體積和菱形十二面體最常見。
【第2句】:砂礦金剛石礦床:是指含剛石的金鉑利巖經過風化剝蝕而成的殘(坡)積砂礦、沖積(河成)砂礦、海成砂礦、冰川漂礫砂礦等。
其中以河成沖積砂礦最為重要。
如非洲許多國家和我國的湖南、山東、江蘇、遼寧等現代河流水系和古河谷階地中都有重要的金剛石砂礦。
金剛石的重量分級和價格金剛石按每顆不同重量來分級。
一般把0.01-0.24克拉的鉆石,叫小鉆;把0.25-0.99克拉的鉆石,中中鉆;大于1克拉的鉆石叫大鉆。
大于100克拉的稱特大鉆石。
在國際市場上,不同重量的鉆石,每克拉的價格是不同的,鉆石愈大價格愈高。
一般的計算公式是: N(鉆石價格)=M\\\/2×(M+2)×K 式中M為鉆石重量(克拉);K為一克拉的市價基數。
但是,現在世界市場上鉆石的定價完全操縱在鉆石托拉斯手中,近年來,他們常用的公式是: N(鉆石價格)=M2×K 這樣,不同重量的鉆石,價格差距就大多了。
金剛石產地的變遷 在十八世紀四十年代以前,金剛石的產地主要是印度。
曾在這里采到不少世界著名的大特大金剛石。
如“莫臥大帝”重793克拉、“皮特”重410克拉等。
以后金剛石的產地開始轉移到巴西,這里也采到不少世界著名的特大金剛石。
如“瓦爾加斯總統”重7
【第26句】:6克位、“巴西黑鉆”重350克拉等。
到1867年,南非發現了更為豐富的金剛石和產金剛石的金伯利巖,采到了更多更好的特大金剛石。
如1893年采到的“高貴無比”重9
【第95句】:2克拉、1905年采到世界最大的“庫里南”重3106克拉,1934年采到的“瓊格爾”重726克拉等。
我國的五顆特大金剛石第一顆,鑲嵌在西藏日喀則扎什倫布寺內彌勒佛的眉宇間,重約390克拉,正面看足有核桃大。
第二顆,是1937年深秋山東郯城羅甸邦老人揀到的,重2
【第81句】:25克拉,,形似淡黃色小雛雞,故起名“金雞”。
1938年12月21日,被日本侵略軍搶走,至今下落不明。
第三顆,是1977年12月21日,山東臨沭縣常林村魏振芳姑娘在地里揀到的,取名“常林鉆石”,呈八面體和和菱形十二面體的聚形,透明,微淡黃色,重1
【第58句】:79克拉。
第四顆,是1981年8月15日山東郯城陳埠一位農民揀到的,取名“陳埠一號”,重1
【第24句】:27克拉。
第五顆,是1983年11月14日山東蒙陰金剛石礦一個姓張的臨時工在大塊礦石上發現的,重1
【第19句】:01克拉。
我國發現最早的金剛石戒指我國南京博物館人員在象山的西晉貴族墓群七號墓中,挖掘出一個金剛石戒指,推測為公元265-316年間的殉葬品,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為目前我國發現最早的金剛石戒指。
這顆金剛石,為八面體晶形,直徑一毫米以上。
戒指扁圓形,直徑為二點二厘米,平素無花紋,上有方形斗狀孔長、寬各四毫米。
現存于南京博物館中。
金剛石的晶體形態金剛石,等軸晶系,晶體形態常為八面體、菱形十二面體、立方體及“類球形”的凸八面體、凸十二面體、凸立方體和各種聚形,偶爾見到四面體。
“類球形”晶體的形成,一般被認為是晶體成長發育過程中,由于物理化學條件的不穩定,導致已晶出的個體外部,重新軟化,使其晶棱、隅角部位溶蝕所造成。
近年來在我國遼寧大連金剛石礦里,陸續發現七顆寶石級極為罕見的四面體金剛石,其中一顆有黃豆大小,重
【第1句】:44克拉,無色透明,晶體完整,填補了我國四面體金剛石的空白。
世界最大的金剛石——“庫利南” 它是1905年1月在南非的普列米爾金剛石礦采場上被發現的。
這塊寶石后來用礦主的名字取名為“庫利南”。
它是一個大晶體的解理塊,并非完整晶體。
顏色是帶純凈淡藍色的“水火色”,質地極佳。
重量為3106克拉,差不多有一個拳頭那么大。
此寶石后來由當時的南非當局獻給英王愛德華三世。
其后由荷蘭阿姆斯特丹的著名工匠加工,制得九顆大鉆石。
最大的叫作“非洲之星”,重5
【第30句】:2克拉,安在英王權杖正中。
“庫利南第二”重3
【第17句】:4克拉,鑲在王冠上。
這九顆大鉆石和其余96顆小鉆全為英皇室占有。
“萊索托布朗”特大金剛石 這個重60
【第1句】:25克拉的“萊索托布朗”特大金剛石,是一個名叫歐內斯廷的婦女1967年于非洲南部的萊索托發現的。
政府派三位專家保護她安全拍賣這顆特大金剛石,先是被比利時礦物收藏家尤金·塞拉菲尼以
【第21句】:636萬美元買去。
政府只給這個婦女
【第3句】:241萬美元;幾個月后尤金·塞拉菲尼又以買價的兩倍價轉手賣給了美國鉆石商哈里·溫斯頓。
1967年12月哈里·溫斯頓為慶賀買到這顆特大金剛石而舉行招待會,并特邀了發現這顆特大金剛石的歐內斯廷及她的丈夫到美國參加這個招待會。
1968年對這顆特大金剛石估價為100萬美元,然后加工成為一些精美的鉆石。
“光山”和“光海”金剛石 “光山”和“光海”金剛石,也是重400克拉左右、居世界第十位的特大金剛石。
“光山”和“光海”的原石,于17世紀初在印度南部下古生代地層風化的殘坡積砂礦中找到,為藍綠色。
據記載,最初被用作神像的眼珠,后來被磨石兩顆稀世珍寶的大寶石“光山”和“光海”,一起鑲嵌在印度王的寶座上。
再后,“光海”被輾轉盜賣,于1773年由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情夫奧爾格夫買來送給了沙皇,從此改名為“奧爾洛夫”,裝飾在沙皇的王笏上。
經按新式樣翻修重琢,由1
【第94句】:8克拉減到168克拉。
“光山”在印度被英國統治者劫走,后被分為大小兩顆鉆石,大的重106克拉,為英皇室所有,另一顆存放在“不列顛博物館”中。
“攝政王”特大金剛石 “攝政王”又名“皮特”,是世界第十位的特大金剛石,重400克拉,它是1701年印度的一名奴隸在礦區找到的。
他把自己的腿割破,將這顆金剛石藏在繃帶里,帶傷逃出礦區,托一名水手為其出售,卻被這個水手圖財傷害了。
水手把它賣給了當時的英國駐印度總督,后經工匠琢磨成一顆重1
【第36句】:6克拉的漂亮鉆石,轉賣給法國的攝政王,取名“攝政王”,現藏于法國國家博物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