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活動感言體會
自己參加“清明節”活動的感受寫10句話有
參加清明祭掃活動有感 在清明節之際,為紀念這個有著深遠意義的日子,緬懷革命烈士,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我所在的省人防指揮信息保障中心黨支部在黔靈山公園先烈紀念碑舉行了祭掃活動。
作為剛進入人民防空部門工作的我,與同事們一起懷著對先烈的崇敬之情踏上紀念碑的臺階、緬懷他們為解放貴州事業而捐軀的偉大精神,使我深受激勵,也讓我們在和平年代生活下的人們倍感幸福,沒有他們的偉大精神和不屈的意志就沒有新中國的今天,是他們用灑熱血、拋頭顱為我們新中國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回想少年時代,每逢清明節學校都會組織我們來這里緬懷先烈,那時候我們就為先烈們的事跡所感染,立志好好學習為我們現代化建設出一份綿薄之力。
如今我已到而立之年,在此來到這里又有另一番的感悟,讓我體會到了精神永存的道理,雖然時代已變遷,但烈士對我的鼓舞之情讓我一直不能平靜,每當踏上這片土地就讓我感受到一種莊嚴、肅穆之情。
現今,我站在這里更多的是想著對國家、社會、家庭、子女的一種奉獻精神,和平年代生活可能會讓很多人忘卻了某些東西,但是我們不能過分安逸,要時時警醒自己。
今日的快樂生活來之不易,我們的享受的同時也需要付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這也是我們的新時代青年們的時代任務。
這次祭掃活動非常有意義,讓我體會到了不同的烈士精神,和平年代沒有這樣的戰場讓我們去戰斗,但是我們的戰斗才剛剛開始,我們應該時刻保持一份拼搏、奮斗的精神,讓這種精神一直延續下去,而不是安于現狀的享受。
同時也要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希望他們多聽聽過去的故事,讓他們知道我們祖國今日的繁榮離不開過去人們的努力,也讓他們知道我們中國人的精神不屈的意志和精神。
這種精神將伴隨著我們一代一代的流傳下去,這些光輝將永遠閃耀在我們的心中。
清明節的感言50字
清明在即,心情就難以平靜了。
或許這清明節是個有靈性的日子,讓人們有復雜的心緒,或讓你在抑郁中沉默,或讓你在暢然中釋懷。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晚唐杜牧的一首絕律,道盡千思萬緒。
雨浥輕塵,空野一新,本是一樣景致,卻能生出別樣感喟。
或是失意過客,剪不斷離亂愁緒,頹萎凄迷,于郊野清寂之地,借酒一醉,茫然不知歸宿;或是曠達之人,禁不住煙雨迷蒙的浸潤,縱放心懷,于杏花掩映中,醉舞春風,渾然不知歸路。
無情落雨流辛淚,有志凌風蕩樂魂。
清明節活動感受30字
清明節活動感受30字清明節為烈士掃墓讓我明白幸福來之不易,學習知識繼承發揚先烈們不屈不撓精神。
希望幫到你 望采納 謝謝 加油
繼承先烈遺志共筑中國夢作文. 400字
“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后清明。
”踏著追尋“中國夢”的步伐,又迎一年清明時。
在春意盎然的清明時節,紅花崗區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教育為宗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根本,以“我們的節日·清明”為主題,以感恩清明、綠色清明、人文清明為主線,通過開展“繼承先烈志·圓我中國夢”、“網上祭英烈·追尋中國夢”、“傳承民俗風·歌頌中國夢”等一系列活動,引導全區人民全面唱響建成小康社會,奮力實現“中國夢”時代主旋律。
感恩清明——憶先烈·承遺志“清明春草綠,明志慰英靈。
”淅瀝的春雨如泣如訴,恰如對英烈的思念。
4月3日,在遵義市紅花崗區紅軍烈士陵園,由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貴州省文明辦主辦,中共遵義市委宣傳部、遵義市文明辦、中共紅花崗區委宣傳部、紅花崗區文明辦承辦的“我們的節日·清明——繼承先烈志·圓我中國夢”活動隆重舉行。
清明時分的紅軍烈士陵園氣氛莊嚴肅穆,陵園四周有序擺滿社會各界敬獻的花圈、花籃。
前來參加此次祭奠活動的有黨政機關領導干部、志愿者代表、群眾代表、學生代表……,大家表情嚴肅認真。
一段革命舞蹈《殘陽如血》拉開祭奠活動帷幕,祭紅儀式程序緊湊,秩序井然,莊嚴肅穆,大家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凝神佇立在烈士紀念碑前默哀致敬,深切緬懷為革命事業和民族解放事業而英勇獻身的革命先烈。
祭紅儀式過后,唱紅、頌紅文藝表演也相繼拉開序幕,表演緊緊圍繞“繼承先烈志·圓我中國夢”主題,令在場人員熱血沸騰,情緒高漲。
稚嫩童聲獻辭《紅軍山上的豐碑》感心動耳、蕩氣回腸;情景劇《烈士墓前》情深意長、令人動容;中華傳統經典傳唱《尚讀》悠揚婉轉、沁人心脾;成人宣誓儀式慷慨激昂、催人奮進。
“前進,前進,向前進,排山倒海不可阻擋;前進,前進,向前進,走向復興創造輝煌。
”當陵園上空響起齊唱《走向復興》的歌聲時,整個英烈祭奠活動掀起高潮。
此時,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剛毅與堅強,心中激蕩著熾熱的愛國之情,更加堅定信心,負重圖強,憧憬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用祭紅、唱紅、頌紅的方式緬懷革命先烈,追憶先烈的豐功偉績,充分展示了紅花崗兒女對革命先烈的崇敬、追思和緬懷,以及繼承革命傳統,以紅軍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為激勵,推動紅花崗區“全力追趕,力爭超越,努力實現兩個率先”目標的堅定決心。
綠色清明——寄追思·彰文明據統計,我國每年在清明節期間用于祭祀焚燒的紙張就達千噸以上,“白色浪費”觸目驚心,造成的環境污染更是背離傳統文化、褻瀆先人、毒化社會風氣,與現代社會文明背道而馳。
思親莫讓煙塵擾,鮮花一束慰英靈。
紅花崗區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多彩貴州·文明紅花崗”行動開展,積極倡導廣大市民登錄中央文明網、央視網、中國未成年人網、校外教育網、未來網、中國家庭教育網等網站“網上祭英烈”鏈接,在網上敬獻鮮花祭拜,撰寫感言體會,表達對先烈的感恩和敬仰,進一步樹立文明祭祀新理念、新風尚,過一個節儉環保、綠色低碳的清明節。
在學校,利用計算機網絡課、班會課、活動課等時間,以“網上祭英烈·追尋中國夢”為主題,組織廣大青少年登陸中央文明網“網上祭英烈”專題頁面,以網上祭奠、網上獻花、網上留言等形式,祭奠先烈,緬懷仁者,感恩志士,追思民族氣節,增強愛黨愛國意識,激發愛黨愛國情感。
通過“網上祭英烈”活動,引導和號召廣大青少年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立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努力學習、成長成材。
在社區,通過遠程教育平臺,組織社區黨員和普通居民參與以“網上祭英烈·追尋中國夢”為主題的網上祭奠活動。
隨著清明將至,連日來,居民絡繹不絕,社區還特意安排網絡技術人員對居民進行解疑、協助和指導。
在網絡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居民通過網上的一鞠躬、獻一束花、發表一篇感言,表達了自己對已故親人和革命先烈的緬懷之情和崇敬之意。
在社會,宣傳、文化、團委等部門積極發動和組織廣大網民、志愿者進行網上祭奠,發表祭奠感言等,用文明、環保新型祭奠方式表達對先人的懷念之情。
“網上祭英烈”活動既有創意,又富深意,貼近時代,貼近網民,盡管是虛擬的空間,但是人們能將真情流露出來,傳遞出去,就可以達到自我精神的激勵與安慰,引得社會各界以及廣大網民、志愿者踴躍參與。
截至目前,全區已有20多萬人次參加了“網上祭英烈·追尋中國夢”活動,獻花、留言達30多萬條,目前活動仍在如火如荼進行中。
人文清明——傳文化·揚精神清明節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
思念墻、追思卡、經典誦讀、放飛心愿風箏、民俗文化表演和民間藝術展示……我們欣喜地看到,清明節的傳統文化,正通過這種貼近生活、貼近時代、貼近群眾的方式在紅花崗區廣泛傳承和創新。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又是一年清明節,天沉沉,雨蒙蒙,飄落發絲間晶瑩的水珠”……清明前夕,紅花崗區各中小學、幼兒園以“傳承民俗風·歌頌中國夢”為主題,開展了“清明經典集中誦讀”活動。
古典詩詞的委婉意蘊、現代詩歌的磅礴大氣,真切表達廣大青少年對先輩的緬懷和追思之情,進一步感悟節日的文化內涵,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
城區各大市民廣場競相上演各種清明民俗活動,市民通過放風箏,將自己對已故親人和革命先烈的哀思書寫到風箏的翼面上,放飛風箏,放飛思念,抒發情感;賞析清明節詩文祭文,引導市民群眾慎終懷遠、緬懷先輩的高尚情結;插柳戴柳,以此祈盼家人健康、平安吉祥。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
清明節同樣是親近自然、感物惜春的時刻。
廣大市民群眾紛紛在清明時節走出家門,賞心悅目于花開滿枝、絢爛翻騰之間,流連忘返在花團錦簇、生趣活潑之中,盡情領略尋春、訪春、踏青、游園的無限樂趣。
這些活動不拘一格、層次多樣,使清明成為一個更充實、更鮮明的綜合體,賦予了清明節更多的人文情懷,揉入了普通市民群眾對故人、對先烈的種種情思。
據不完全統計,清明節期間有近10萬市民參與到了各種民俗活動。
清明節是中國民眾共享的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
弘揚清明文化,傳承民族精神,可以增加民眾的文化認同意識,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財富。
讀銘記歷史緬懷先烈有感800字
清明節為了緬懷革命先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繼承先烈遺志,發揚革命傳統,踏著烈士的足跡前進。
媽媽和我一起來到烈士陵園為烈士掃墓,并給他們獻上了鮮花,在墓前為烈士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