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小孝星自我感言
家庭小孝星記錄怎么寫
就寫自己的寶寶為父母做了些什么有一些什么孝順的事情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求一篇“孝心感言”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幾千,它始終是衡量一個人品德高下的重要標準之一。
不孝被視為大逆不道,是家庭和社會都不能容忍的。
然而,社會文明發展到今天,孝敬之心反而在人們心目中淡漠了。
筆者所在的城市,每年見到一些老兵退伍時(說是老兵,其實大都不足30歲),拿到退伍費后,不是飯店聚餐,就是上街為自己購皮鞋、西裝,或不吝花錢給女友買可心的禮物,卻極少見人向至親至愛的父母表示愛心。
有報道說,如今一些高等學府的莘莘學子們,給父母寫信極為“簡練”,開門見山就是要錢,連一句問候語也沒有。
最“簡練”的信,只是“爸:錢。
兒。
”看到這樣的情景,讀著這樣的信,不能不說是件憾事,讓人心寒。
孝敬之心,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它與對黨和人民忠心并無矛盾。
很難想象,一個沒有孝敬之心的人會對黨和國家無限忠誠。
事實也是如此,古往今來,優秀的中華兒女都既有精誠報國之忠心,又有善待父母之孝心。
岳飛牢記母親訓誨,成為愛國抗金英雄;陳毅元帥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可他也是一個大孝子。
解放后他和夫人張茜回老家探母,親手給母親洗衣洗澡,表達多年來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的歉疚和遺憾。
許世友更是有名的孝子,但他也是出名的良將……在他們身上,忠心和孝心得到了完美的統一。
這里用得著一位名人的話:“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事,論事天下無孝子。
”
一年級孝星獲獎感言
愛的,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我是x年x班xx同學長,今天我很榮幸站在這里致“十佳孝星”獲獎感言。
古人云,“百行孝為先”,自古以來“孝”就是大家所推崇的。
“孝”是一個人“善”的起源,“孝”是一個人做人的根本,我們中華五千多年的歷史之所以繁榮昌盛,也正因為我們是一個重“孝”的名族。
當前,我們作為華夏兒女,當然應當擔當起建設我們偉大民族的重大責任,發揚我們民族偉大的精神,繼續傳承我們國家——“禮儀之邦”的精魂。
大到一個民族,小到一個家庭,我們都要從我們自身做起。
在家里,我們做家長的要為孩子做好榜樣,在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從小就得到“善”的根源,把“孝“教給孩子,讓他們做一個大寫的人,將來才能建設好我們偉大的民族!行動起來吧,各位家長們!行動起來吧,各位孩子們!做一個真正的”孝“的人!謝謝大家!
孝心感言100字左右
前兩天看過兩篇文章,講的都是關于孝心的故事。
一則是: 一男孩小時候家境貧窮,看著常年辛苦勞作的父母,發誓將來一定要讓父母過上幸福的生活。
長大后經過他孜孜不倦的追求,終于擁有了百萬資產,把父母接到城里享受幸福的生活。
父母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那幸福自然是讓人羨慕不已。
全村的人都說此子孝順。
只是沒幾年,母親因過于肥胖兒患了心臟病,高血壓。
父親也因終年不再勞作換上了糖尿病。
這些富貴病致使他們的幸福生活打了折扣。
還有一則是:在外企工作的一女士,每天中午,都讓他60多歲的老父親給她送午飯,剛開始同事們都不理解她,笑她這么大了還讓老父親做飯送飯,實在是不孝。
不曾想她卻說:“自從母親去世后,父親總是一個人,孤孤單單的,中午自己一個人從來都不做菜,隨便吃點,整天一個人呆在家里。
自從我讓他給我做飯送飯,他每天特別勤快,早上到菜市場買菜,回家就忙著摘菜、洗菜、做菜,做好飯菜自己先吃一些,再給我送來。
這樣,他既鍛煉了身體,又讓他覺得每天有事可做,生活好像一下子充滿了陽光。
因為他覺得她的女兒需要他,他還有用。
” 看完這兩則故事,我不禁想起了我的父母,爸爸60歲時終于盼到他退休了,本想接父母來我家長住,以享天倫之樂。
不曾想:父親堅決不同意,更可氣的是他還承包了一些責任田,說是沒事的時候鍛煉鍛煉身體,還可以吃到自己親手種的綠色糧食和蔬菜。
任憑我們兄妹怎么勸也不聽。
每每回去,母親總是嘮叨,說我父親從來不讓她睡懶覺,總是每天早晨帶著她到田里去鍛煉。
有時候看到他們灰頭土臉的忙碌著,心里很不是滋味。
父親總是笑哈哈的說:“生活中有些事可做,才是幸福的。
”看到他們身體倒是硬朗,也只好作罷。
現在想來,終于明白了父母的想法了。
我現在唯能做的是常回家看看,多聽聽他們的嘮叨,他們就已經很滿足了。
祝天下的父母健康長壽。
我向父母獻孝心活動感悟
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給予的。
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把他們最真摯的愛,無私地奉獻給了我們。
母親用乳汁把我們喂養,父親用深情把我們沐浴。
在我們成長的路途中,每一步都包含著父母的心血和勞作。
寒冷時,父母給我們溫暖;困難時,父母給我們支持;生病時,父母給我們照顧。
父母對兒女的愛比天高,比海深,比地闊,因此說“父愛如山,母愛如海”父母的愛是無邊無際的,無論他們打我們、還是罵我們,都是對我們愛的表現啊
父母每天為我們掙錢、操心、擔心,無時無刻不在為我們操心,然而,在今天的現實生活中,家庭中的道德禮儀越來越被忽視,我們在尊重老人、孝敬父母方面不如前輩們做得好,有些同學在家里還以“小皇帝”、“小公主”自居,對父母的操勞和關心往往視而不見,無動于衷,稍有不如意就埋怨、指責父母,惹他們生氣;還有些同學認為,在社會上對別人是得講禮貌,在家里對自己人就不用講道德、重禮儀了。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撫育我們成長,給我們人世間最偉大無私的愛、無價的情,所以,我們應該回報以孝心。
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孝敬父母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現在做起,做一個體貼、關心、尊敬、熱愛父母的好學生。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應該做到:讓父母舒心;多幫忙,讓父母省心;勤奮學習,讓父母開心。
同學們,試著替父母當一天家,去體驗一下父母的辛勞
讓我們把愛變成一種習慣,一種快樂,真誠地去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吧
家長如何給孩子寫孝心事跡感言
首先我要說的是:能夠獲得“五好家庭”榮譽稱號,我感到非常榮幸,同時也覺得很慚愧。
因為在我的周圍,有太多優秀的姐妹們,她們的家庭都非常完美,非常幸福。
現在讓我作為代表發言,我真的覺得有點為難,當著這么多領導,這么多女同胞的面,自己真的不知道說什么好。
但為了支持我們工會委員的工作,也只有硬著頭皮來說幾句了,說的不好,耽誤大家時間,還請諸位姐姐妹妹們諒解。
很多人羨慕我有一個幸福的家,夫妻和睦,孩子爭氣。
其實,每個幸福的家庭也都是需要用心來經營的。
我與丈夫從相識到結婚已經快30年了。
說實在的,30年風風雨雨,倆人能夠攜手一起走過來也是相當不容易的。
生活中也有過磕磕碰碰,坎坎坷坷。
作為一個女人,在家里所要承擔的責任和付出的辛勞遠比想象的要重、要多。
遇到困難,發生矛盾時,自己也曾苦惱過,痛苦過。
甚至也曾有過要逃出圍城的念頭。
但是,我們夫妻有一個共同的優點:那就是對工作、對父母、對子女、對家庭都有比較強的責任心。
因為這個責任心,我們自己在單位爭做優秀職工,在家庭做稱職一員,在社會做文明公民,追求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完美統一。
我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盡職盡責、任勞任怨、認認真真地作好每一件事,不求自己有多少功名利祿,只求能得到領導和同事的認可。
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文明和諧家庭,為和諧社會創建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已經過去的2007年,對于我的家庭來說,可以說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是一個多事之年。
年初,公公突然查出患惡性骨腫瘤,從發病到病逝,住了半年多時間的醫院。
其時正趕上兒子備戰高考,也是關鍵時期。
讓我覺得慶幸的是,在這段艱難的日子里,我們夫妻二人能夠同心協力,比較好地處理了家庭、工作與生活的關系,沒有因為家里的這些事而影響工作。
一向被認為身體很健康的父親突患絕癥,好比當頭一棒,丈夫難以接受這一事實,一時間情緒變得非常低落,性情也變的很憂郁。
我很理解他當時的心情,唯有盡心盡力地操持好家務,照顧好老人和孩子,用行動替他分憂。
在老人住院期間,我們請了兩位護理人員,日夜陪護在公公身邊,我們夫妻二人也利用休息時間輪流陪伴老人,說些開心的事,替他按摩腿腳,鼓勵他與病魔斗爭;同時也不忘每周讓兒子從緊張的學習時間中抽出一點時間去醫院探望爺爺,激勵孩子發奮努力備戰高考,用自己的行動為爺爺加油。
最后,兒子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他理想的大學,爺爺也以他頑強的毅力與癌癥抗爭,直到看到他的孫兒完成高考。
百善孝為先。
孝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從古至今我國流傳的“孝事”有很多,都成為千古美談。
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讓老年人安享幸福,頤養天年,不僅是中華孝道文化的傳承,家庭和睦的源泉,更是社會和諧的紐帶。
在我們這個家,孝敬父母是我們夫妻共同的愿望。
平時在家里,我們都主動盡可能多地承擔起孝敬父母、贍養老人的責任,因為丈夫是家里的獨子,公公婆婆沒有任何經濟來源,生活也全靠子女負擔,婚后幾十年來,我們對雙方的老人從來都是相敬如賓,從沒有因為家里的瑣事與老人紅個一次臉,絆個半句嘴。
作為媳婦,我對公公婆婆的好在親戚朋友中那是有口皆碑的。
我總想,老人辛苦一生,晚年理應享受生活,而我本人因為離家遠,因為工作忙,卻總是少有時間回家陪伴自己的父母,隨著年齡的增長,從內心里覺得自己虧欠父母太多,總想在他們的有生之年好好地盡點自己的孝心。
自從去年公公突然發病離開我們之后,我的內心觸動很深。
丈夫也看出的我的心思,主動提出要把我父母接到武漢我們身邊居住,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我們還承擔起照顧6歲小侄子的重任。
現在,家里的人多了,事多了,勢必會更辛苦,更勞累,可我感覺充實,感覺幸福。
同時因為老公的理解和支持,我心里也非常感動,自己付出了辛勞,卻收獲了家庭的和諧與幸福,看到老人身體健康,孩子快樂成長,我覺得自己的辛勞與付出是值得。
幾十年的共同生活,我深切地體會出和諧對一個家庭的重要,這種和諧不單單是三口之家的小家,還包含雙方的大家,就像一部電視劇里所說的:“你嫁給了他,也就等于嫁給了他的家庭,連同他的社會關系的總和。
”家庭生活需要夫妻雙方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尊重。
還包括對彼此的父母、兄弟姐妹,對雙方大家庭成員的包容和尊重。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
常言說:家和萬事興。
和為貴,諧為美。
我相信,只要每個家庭成員共同努力,千萬個幸福家庭組成的我們這個充滿友愛溫情的社會一定會更加和諧、進步。
關于“孝”的小故事和感悟
孝德感言 “百事孝為先”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可見“孝”的分量有多種。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濃,而親任,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入則孝》中有這么一段: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 家庭是我們成長的搖籃,我們的港灣和第一所學校,而父母,則是我們最親的人,也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
父母視我們為掌上明珠,無微不至地 關護我們,使我們盡享家庭的親情和溫暖。
在世上的許多愛中,至深至純的是母愛和父愛,是無私的,永恒的,無微不至,不求回報……如果母愛如水,應該是溫柔細膩的;那么父愛就應該如山,往往是深沉而嚴格的。
父母不僅給予了我們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們成長,教我們做人,他們不顧一切的呵護我們,我們應該回報他們,讓他們同樣得到我們的孝敬,我們的愛
孝敬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親情的珍貴
如果孝敬變為傳統,世界將會更美好,你會發現,自己很美,父母很美;你會知道,孝敬是滿足,付出是快樂,選擇孝敬父母,行動就是證明
采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