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對自己好的感言
對孩子在校學習和活動表現的感言
,你高中畢業了,無論成績是好是壞,總之都已經告一段落了,以后的你會數次的人生選擇,而高考只是其中一個,未來的路上我對你來說可能就沒有那么重要了,這將預示著,你長大了,成人了,應該有點自己的想法與主見了,孩子,加油,人生路還長,我不希望你一切都順利,但希望你能認真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努力面對生活,在以后遇到更加優秀的自己。
家長怎么寫孩子在自己上班的感言
方法一:愛玩是的天性許他玩 人們常說“玩物喪志”,愛玩人眼里似乎不是好事,但在孩子的世界里“玩”卻是件天經地義的事情。
在玩耍的過程中,孩子的思考、合作、語言等多種能力都能夠得到鍛煉。
而且,玩是孩子最初了解世界的方式。
所以,媽媽要順從孩子的天性,允許他玩耍。
經典事例 事例1: 每天早飯后媽媽都會帶兩歲半的羽箏到小區的花園去散步、玩耍。
遇到小區的其他孩子時,媽媽就會向她介紹說:“羽箏,這個小姐姐叫梅梅,快叫姐姐。
”“這個小哥哥叫小松。
”在媽媽的介紹下,羽箏漸漸認識了許多小朋友。
不但如此,媽媽還鼓勵羽箏和其他孩子一起玩。
認識了這么多的小朋友,羽箏總會玩得很開心。
事例2: “媽媽,媽媽,撞球……”每天吃過晚飯,都是媽媽和3歲的虎虎玩耍的時候。
“撞球”是媽媽為虎虎發明的小游戲,就是站在固定的位置上將球丟向對面的可樂瓶,看誰能把可樂瓶撞到,類似于打保齡球。
每當玩起這個游戲,虎虎都十分認真,全神貫注地瞄準對面的可樂瓶,使勁把球丟出去。
每撞倒可樂瓶一次,虎虎都興奮地拍起小手歡呼:“噢
倒了,倒了
”媽媽也總是不失時機地夸獎虎虎說:“寶貝兒真厲害
再來一次
” 事例3: 棉棉4歲了,為了讓她學到更多的知識,媽媽把她轉到了一家雙語幼兒園。
這所幼兒園的課程安排比較多,為了棉棉能專心學習,老師還特地拜托老師對她要嚴加管教,防止棉棉貪玩。
不久后,棉棉不開心地和媽媽說:“媽媽,我不喜歡這所幼兒園。
”“為什么呢
”媽媽問。
棉棉說:“老師總是愛提問我,而且上課也多,玩得不開心。
”媽媽說:“看來老師比較重視你啊
”棉棉不高興地說:“哼
我一點也不喜歡她,還是原來幼兒園的老師好。
” 教育感悟 孩子是不是越早學習文化知識越好
貪玩的孩子長大后就沒有出息嗎
事實證明,很多小時候非常聰明的“神童”,在長大后也漸漸成為了普通人;而許多小時候貪玩淘氣的孩子,長大后也會有所作為。
由此可見,孩子的人生是否成功與他學習文化知識的年齡并無太大關系,而且不僅僅是文化知識才值得學習,從孩子初生以來,他牙牙學語、學習行走,每一步的成長都是他不斷學習的結果。
孩子之所以愛玩,是因為他喜歡用看、聽、說、觸摸等多種方式去了解自己周圍的一切,不習慣于僅僅把注意力放在書本知識的學習上。
在玩的過程中,孩子擁有了豐富的想象力和獨特的創造力,他喜歡隨手在紙上亂畫、亂寫,寫只有自己才看得懂的文字。
在游戲中,他鍛煉了思考,懂得了規則,還感到很快樂。
可以說,玩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是一種奇妙的學習方式,他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的同時,也會快樂地去了解這個世界。
媽媽妙招
【第1句】:鼓勵孩子多和小朋友玩。
很多孩子在剛入幼兒園時,看到很多小朋友反而會不適應,大哭起來,這是因為與其他小朋友交往少的緣故。
媽媽平時要多帶孩子到小區內玩耍,并鼓勵他和小區內的孩子交朋友,注重培養他與人交往的能力。
如事例1中羽箏的媽媽,不但帶孩子出去玩,還主動為孩子介紹其他小朋友。
當孩子喜歡和同齡人一起玩耍后,再送他去幼兒園,他就能盡快適應新環境,并能和其他孩子玩到一起。
【第2句】:經常帶孩子到戶外玩耍。
和煦的陽光、綠色的草地,在晴朗美麗的天氣里媽媽要多帶孩子出去走走,讓他呼吸室外新鮮的空氣。
例如,事例1中羽箏的媽媽,就會常帶她到小區的花園內散步。
陽光的照射有助于提高孩子的體質,增加他的抵抗力。
戶外的空間較大,孩子的心情也會比較舒暢,在戶外跑跑跳跳,做做運動,可以鍛煉他的身體,讓他變得更健壯。
【第3句】:媽媽要多陪孩子一起玩耍。
事例2中的媽媽每天都會留出一段親子互動的時間,就是陪虎虎玩撞球。
和孩子一起玩耍能讓他充分感受到媽媽對自己的愛,因此孩子和媽媽之間的感情會變得更為親密。
值得注意的是,媽媽在和孩子一起玩耍時,要放下成人的架子。
要記得自己是和孩子一起玩,而不是指導孩子如何玩,這樣才會讓孩子獲得更大的樂趣。
例如,媽媽可以和他一起趴在地板上玩拼圖,一起在床上打滾,一起蹲下觀察小螞蟻搬家……這時,媽媽不要把自己當做成人,而是要學著從孩子的角度去感受他的快樂,媽媽自己也會感到很快樂。
【第4句】:不過早地強迫孩子去學習知識。
事例3中的媽媽為了讓棉棉盡早掌握知識,不但給她轉了幼兒園,還請老師對她嚴加管教。
由于失去了玩耍的樂趣,孩子不但不會樂于學習知識,還越來越不喜歡幼兒園和老師。
過早地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壓力,不僅不能起到早期智力開發的作用,還往往會導致孩子失去對學習的興趣。
所以,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玩耍才應該是他生活的主題,而不是學習,所以媽媽不要過早地強迫孩子去學習知識 方法二:引導孩子喜歡幼兒園老師 孩子越小對老師的選擇性就越強,只有他喜歡自己的老師時,才會愿意接受老師的教育,這就是所謂的“親其師信其道”。
如果孩子不喜歡老師,就會對老師的課感到厭倦,甚至產生抵觸情緒。
所以,孩子在幼兒園能否快樂地學習知識、是否玩得開心,與他是否喜歡老師緊密相關。
媽媽要引導孩子去喜歡老師,幫他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
經典事例 事例1: 4歲的朋朋活潑好動,在家里一刻也不肯閑著。
他一會兒爬到沙發上使勁踩,一會兒又拿小番茄瞄準電視使勁投,常把家里折騰得亂七八糟,媽媽怎么說他也不肯聽。
媽媽生氣了就說:“你再不聽話,就把你交給老師,讓老師把你關起來。
”朋朋立即不敢淘氣了。
媽媽發現這一招很管用,于是就經常用老師來嚇唬朋朋:“不吃飯就讓老師打你屁股
”“你不乖,我就告訴老師讓她批評你。
” 漸漸地,朋朋越來越不喜歡去幼兒園,而且一見到老師就緊張,不像以前那樣活潑了。
事例2: 純純剛入園的時候,媽媽常問她:“老師喜歡誰呀
”純純總會揚起小腦袋不假思索地說:“我
”但最近,媽媽發現純純的情緒有一些變化。
這天,媽媽問:“純純,你喜歡老師嗎
”“不喜歡
”純純說。
看來女兒和老師鬧別扭了,媽媽沒有急于問女兒為什么不喜歡老師,而是說:“純純,記不記得你第一次在幼兒園尿褲子,是老師給你換上干凈的褲子,還把你尿濕的褲子洗干凈了
”“嗯,記得。
”純純說。
媽媽說:“老師其實很愛你的,可是小孩子就像剛剛開始成長的小樹,有時會長歪了,需要有人扶一扶。
老師若是批評你,就像是在把小樹扶正,為的是讓你健康成長。
你說老師好不好
” “哦,是這樣啊。
原來老師批評我也是為我好啊
”純純說。
“是啊
那你喜不喜歡老師
”“喜歡
” 事例3: 有一天真真的媽媽有事沒能及時去幼兒園接她,看著小朋友都陸續回家了,自己的媽媽卻還不來,4歲的真真開始著急了。
老師看出真真著急了,就牽著她的手說:“真真,老師給你講個故事吧,聽完故事媽媽也許就來了。
”然后,老師就給真真講起了童話故事,講完故事媽媽還沒來,老師又陪她玩起了蹺蹺板。
天快黑時媽媽才來到幼兒園,真真撲到媽媽懷里說:“媽媽,老師給我講故事了。
”媽媽說:“寶貝兒,媽媽來晚了。
老師陪你等這么久,還給你講故事,你是不是應該謝謝老師啊
”真真跑過去抱抱老師說:“老師真好,謝謝老師。
” 教育感悟 孩子在入園以前,媽媽在他的心里很具有權威性,但入園后情況就發生了變化,老師在孩子心里具有不可動搖的地位。
媽媽常聽孩子說:“老師讓我這樣做。
”“我們老師說……”老師的話在孩子看來就像尚方寶劍。
當孩子受到老師的好評和鼓勵時,就會非常高興,而一旦受到老師的批評,孩子就會十分難過。
如果孩子不能從感情上去接受自己的老師、喜歡老師,可想而知他在幼兒園會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態。
所以,讓孩子喜歡自己的老師非常重要。
要知道,一個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直到其大學畢業,其中大概有20年的時間會和老師有密切的接觸,可以說,老師伴隨著孩子成長,從孩子幼小時教他去喜歡自己的老師、并尊敬老師,對他今后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媽媽妙招
【第1句】:不要用老師威脅孩子聽話。
讓孩子喜歡老師,就要讓他感覺到老師非常平易近人,而且十分親切。
即使孩子不乖的時候,也不可以像事例1中的媽媽一樣,用“你再不聽話,就把你交給老師,讓老師把你關起來”、“你不乖就告訴老師,讓老師批評你”等諸如此類的話來威脅孩子。
這會在無形中增添了孩子對老師的懼怕心理,并有可能導致他不喜歡去幼兒園。
【第2句】:讓孩子記住老師對自己的愛。
當孩子做錯事受到老師的批評時,年幼的他難免因為不理解而對老師產生敵對情緒。
所以,媽媽要經常提醒孩子老師曾經如何關心和愛護他,這樣孩子即使受到批評也會記得老師是愛自己的。
如事例2中的媽媽,在孩子對老師不滿時,幫孩子回憶老師對自己的幫助和關心,這時孩子就能理解老師對自己的愛,就不會因受到批評而不喜歡老師了。
【第3句】:教孩子學會感恩老師。
媽媽帶一個孩子都常常會感到疲憊,幼兒園的老師同時照顧許多孩子,其實需要付出更大的愛心和耐心。
老師需要時常注意到每個孩子的感受,關注每個孩子的需要,所以當媽媽知道老師是如何愛護自己的孩子時,要及時地教孩子學會感恩老師。
如事例3中的媽媽,不失時機地讓孩子對老師說謝謝。
這樣不僅讓老師覺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和理解,也能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
孩子會因此而更加喜歡老師,老師也會因為孩子媽媽的通情達理而更喜歡這個孩子。
方法三:讓孩子感覺幼兒園是快樂的地方 有的孩子十分喜歡去幼兒園,因為那里有很多小朋友和自己玩;而有的孩子卻不喜歡去幼兒園,因為覺得那里充滿了約束。
幼兒園對于孩子來說是充滿了快樂,還是會讓他覺得有壓力呢
孩子對幼兒園的感覺,決定了他是否喜歡去幼兒園。
所以,媽媽要盡量讓孩子感覺幼兒園是一個快樂的地方。
經典事例 事例1: 菲菲的媽媽晚上喜歡熬夜看電視劇,4歲的菲菲也常跟著媽媽一起熬夜。
可是到了早晨該上幼兒園的時候,菲菲卻睡不醒。
每天早晨起床,對媽媽和菲菲來說都是件痛苦的事。
常常是媽媽叫了許多遍,菲菲還是不肯起,好不容易把她從床上拽起來,菲菲就因為沒睡醒而哼哼唧唧,吵著不想去幼兒園。
眼看快要遲到了,媽媽匆忙幫菲菲穿好衣服,讓她匆匆吃點早餐趕緊把她送走了。
到了幼兒園,菲菲還是一副很不情愿的樣子。
事例2: 欣欣的父母都很忙,他們常在早晨為誰送欣欣去幼兒園的問題互相推托。
一天,眼看上班時間快到了,媽媽急匆匆地送欣欣去幼兒園。
一路上,媽媽不停地抱怨:“你爸爸從來都說忙,我明明要遲到了,還非讓我來送你。
你說,你爸爸送過你幾次啊
又去幼兒園接過你幾次
”媽媽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欣欣雖然不能完全理解媽媽的話,但看見媽媽不高興的樣子,她也低下頭不敢說話了。
事例3: 媽媽每天在送4歲的美琪去幼兒園的路上,常會邊走邊問:“美琪昨天在幼兒園學的什么呀
”“你在幼兒園聽不聽話
一定要聽老師的話,知道嗎
”“美琪在幼兒園要遵守紀律啊,唱歌的時候聲音要大,不要不好意思。
” 面對媽媽左一個要求,右一個意見,美琪只是吶吶地說:“知道了。
”“好的。
”“嗯。
”然后,聽著聽著就到了幼兒園門口,媽媽還會囑咐一遍:“媽媽說的話都記住了吧,乖啊
” 教育感悟 媽媽為什么要把孩子送到幼兒園
是因為自己無暇照顧孩子,讓幼兒園代為監管
還是為了讓孩子學會更多的規則,或是學到更多的知識
也許這些因素都包含在內,但前提是孩子要喜歡上幼兒園,并且能夠覺得那是個快樂的地方。
如果天天都要去幼兒園的孩子,卻不認為上幼兒園是件快樂的事,那他的上幼兒園的壓力和感受便可想而知。
為了讓孩子盡快喜歡幼兒園,媽媽要盡量向孩子傳遞“上幼兒園很好”的信息,并盡量讓他每天帶著愉快的心情去上幼兒園。
媽媽妙招
【第1句】:讓孩子愉快地起床。
事例1中菲菲的媽媽由于喜歡看電視,導致孩子跟著一起熬夜。
但是,早晨孩子卻因為睡不醒被媽媽強迫起床而情緒變壞,變得愛發脾氣。
孩子會覺得睡不醒,還得去幼兒園是件痛苦的事情,因此不喜歡去幼兒園。
為了讓孩子每天都能自然醒來,媽媽應該給他一個好的睡眠環境,讓他早點入睡,避免孩子因睡不醒不能愉快地起床而不愿意去幼兒園。
【第2句】:讓孩子帶著好心情去幼兒園。
一天之計在于晨,如果每天早晨孩子都能帶著愉快的心情去幼兒園,他一天在幼兒園的狀態也會非常好。
但事例2中的媽媽卻在孩子上學的路上將自己對丈夫的不滿說給年幼的孩子聽,孩子也許根本無法理解這些復雜的問題,但在媽媽的抱怨中被送去幼兒園,孩子卻很容易產生焦慮與不安。
所以說,媽媽在送孩子去幼兒園前,要讓他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帶給孩子。
【第3句】:別對孩子有太高的要求。
有的媽媽在孩子上幼兒園后,就迫切地希望孩子能表現地很好、學到很多知識,所以在接送孩子的路上,喜歡問孩子“今天學了什么
”“有沒有遵守紀律
聽老師的話了嗎
”并對孩子提出要懂禮貌、多學習等多種要求,如事例3中美琪的媽媽就是如此。
過高、過多的要求和禁令,會讓孩子感到無法達到媽媽的要求而出現焦慮不安的情緒,并因此不喜歡去幼兒園。
【第4句】:不要用帶有負面傾向的問話去誤導孩子。
當孩子從幼兒園回家后,有的媽媽會問:“幼兒園的小朋友有沒有欺負你
”“老師分東西的時候有沒有偏心
”很顯然,這樣的問話方式很不恰當,媽媽的本意也許是怕孩子受委屈,但卻在潛意識中向孩子傳達了一些負面信息:幼兒園里的小朋友有時會欺負人,幼兒園里的老師是偏心的,幼兒園是不好的。
類似于這樣的問題問多了以后,孩子就會越來越不喜歡去幼兒園,因為他會覺得那是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地方,老師和小朋友都“心懷叵測”。
所以,媽媽在與孩子聊天時只要簡單地聊一聊幼兒園里的事,說說那里的小朋友就足夠了,千萬不要用帶有負面傾向的問題去問孩子。
成績再墊底,也不要放棄自己的孩子,家長閱讀感言怎么寫
我始終認為,作為一名家長,對于自己的孩子,應該是隨其興趣而自然地發展。
不能夠因為社會上的某種狹隘的共識,而要求孩子來與這些意識一致。
正如我們成年人一樣,等在紅綠燈旁,只要是發現有一個人違反了規章,不顧紅燈的節律,只要是兩邊沒有了車輛通行,便會強行通過,致使了其他人也學著快速過往了一樣。
這樣的從眾心理我們都會懂得是錯誤的,可偏偏繼續照做。
反映了我們人類很多事并不健康。
所以,你的孩子成績差一點,即使是墊底了,也毫無關系,該怎樣還是怎樣。
作為家長只要是認真地做到使孩子安全地成長就行。
家長感言(請你談談你在孩子文明禮儀教育中好的做法和建議,學校老師讓我們家長寫我應該怎么寫
我們非常感謝老師的辛勤勞動和對我們孩子的耐心教育。
希望老師再接再勵,對孩子多加鼓勵,啟發孩子的興趣,潛力和奮斗精神,還希望老師多與我們聯系,報告孩子的情況使我們能夠更好地配合你們的教育工作。
學生和家長對學校的感言,三十字左右就好、速度、急急急
尊敬的學校領導 您們好 我是七年級(8)班向佳琪同學的家長。
我們對和十三中的教學理念及管理模式比較認同,所以我們把自己兩個孩子都送進了和森道。
我已經無數次參加過學校的家長會感慨頗深。
現在就談談自己的感想。
通過家長會我體會到。
【第1句】:要時常和孩子溝通,要把孩子當朋友。
不要以命令口氣去用強迫方式教孩子去做事。
【第2句】:多給予孩子以鼓勵和表揚孩子做錯什么事情不要一味的去批評和指責。
【第3句】:要培養孩子自信心。
父母要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因為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
父母的習慣將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和命運。
【第4句】:培養孩子在學習中需要有一個積極心態。
對自己的教育方式進行反復反省使我深刻地認識到
【第5句】:教育一個孩子除了經常督囑他學習在學習上刻苦用功學習之外,還要叫他為人處事,使自己的孩子學會怎樣為人、待人、為人處事有一個正確的態度。
在這樣的情況下再明確學習目的,這樣學習的積極性自然會明顯地提高。
我覺得今后是我們做家長的更新觀念,與孩子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共同成長的時期,改變以往的方式、方法,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充分表露自己的情感。
抽出更多的時間去了解、去交流。
做好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給他足夠的自主權,不能把自己的觀念強加給孩子。
同時給孩子經歷失敗的機會,讓他正確對待成功和失敗,笑對人生,給予他足夠的力量,盡可能的多鼓勵,讓他知道健康的心態是最重要的。
失敗,不過是重頭再來。
還有就是和孩子,一同去多看積極向上、豐富的課外書和孩子共同學習,對于困難共同面對。
健康、向上、樂觀、進取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和習慣,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最后,感謝十三中給孩子創造了一個快樂成長的天地,感謝各位老師的辛勤付出
此致 敬禮 向佳琪的家長 2011年9月26日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