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木匠細膩的句子
【第1句】: 描寫木工的句子
【第1句】在中華民族燦爛的民族藝術中,有一朵絢麗奇葩--雕刻藝術,而其中的木器雕刻,又以浙江東陽為最佳。北京故宮、明清皇陵、杭州靈隱寺及名廟豪門等處精美的木雕,大都出自東陽木雕藝人之手。因此,東陽被譽為中國“木雕之鄉”。
【第2句】木雕工藝品木質堅韌、紋理細密、具有雕刻的全部優點,是雕刻的上等材料,在制作過程中和保存時不易斷裂受損,木雕工藝品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工藝品的造型起伏越大,木紋的變化越豐富,也就越有味;造型的形狀動態越婉轉、流暢,木紋走向的效果也就越是理想,以至出乎意料的好看,極富裝飾性。木雕工藝品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好的工藝品能體現出雕刻師的聰明才智和精湛的雕刻技術。對于收藏工藝品的人來說,收藏自己喜歡的工藝品,能陶冶情操,能給自己繁忙的空間注入無限的活力,同時給自己創造出豐富的想象空間。
【第3句】雕花的門窗,雕花的床面,雕花的桌椅,乃至雕花的箱柜……千家萬戶東陽人無不講究精彩。未經雕琢的,木頭還是木頭,一經雕琢了,木頭不再是木頭;就像一個人成為一個人,少不了幾番風雨,幾度春秋。誰在創造奇跡?就問東陽人的一雙妙手。該留下的留下,該屏棄的屏棄,只因為生活不能全盤照收。雕琢的是一個個日子,精彩的是長長的歲月。
【第2句】: 描寫木匠的成語
【不拘繩墨】:繩墨:木工用以畫直線的工具,借喻法度、規矩。形容人的行為或藝術風格灑脫、豪放,超逸不羈。
【量鑿正枘】:指木工度量器物孔眼的大小方圓制作可與之相契合的榫頭。比喻說話辦事須從實際出發。
【入木三分】: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善問者如攻堅木】:形容在學問上善于問難的人,應當是先易后難,循序漸進,像木工砍硬木先從易進斧的地方下手一樣。
【無斧鑿痕】:斧、鑿:木工用的斧頭和鑿子。沒有用斧頭、鑿子削刻的痕跡。比喻藝術品達到天然渾成的境界。
【引繩切墨】:木工拉墨線裁直。用以比喻剛直不阿。
【引繩削墨】:指木工彈拉墨線后據以鋸削。比喻恪守、拘泥于成法。
【第3句】: 描寫歙硯石質細膩的句子
據典籍記載,歙硯也稱龍尾硯,是“文房四寶”中硯臺的最佳代表,因其石材出自江西婺源縣龍尾山,原產地在婺源硯山村。
歙硯石的花紋結構十分突出,分為魚子紋、羅紋、金暈紋、眉紋、刷絲紋等類型。
由于其礦物粒度細,微粒石英分布均勻,故有發墨益毫、滑不拒筆、澀不滯筆的效果,受到歷代書法家的稱贊。
造型渾樸,浮雕、淺浮雕、半圓雕等手法是歙硯臺的工藝風格和特點。
南唐后主李煜說“歙硯甲天下”;蘇東坡評其“澀不留筆,滑不拒墨,瓜膚而縠理,金聲而玉德”;米芾說:“金星宋硯,其質堅麗,呵氣生云,貯水不涸”。
一方好的歙硯坯,一般都具備如下基本條件:堅密柔膩、溫潤如玉、發墨如油、筆毫無損、幾無吸水、滌蕩即凈、寒冬儲水不凍、盛夏儲水不腐。
好的硯臺,光澤深沉,溫潤細膩,紋理清晰,星暈凸顯。用擦鏡布或面巾紙將油漬擦干凈后,放到自然光下觀察,必要時可借助放大鏡。如果粉沙分布繁密且均勻,,則為佳品;如泥質砂巖太多而無粉沙,則為下品。又可沉水觀之,如星點分布均勻,則質優,不然則欠佳。
好的硯面質地非常細膩,可以用如孩兒面,似美人膚,呵氣盈珠來形容。因此可以用手指在硯面上按下,如冰感強,硯面光滑、細膩、清純為佳硯;溫感強,手感粗糙,為次硯。